苏科苏教八年级下册月考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苏教八年级下册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小球时,小球被排斥,则该小球()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D.可能带负电
2.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C.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
A.h甲一定大于h乙B.h甲一定小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D.h甲可能等于h 乙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旱冰鞋装有滑轮
B.給车轴加润滑油
C.磁悬浮列车行驶
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
5.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蒙古草原顺利着陆,为了使“返回舱”能安全着陆。
需从进入大气层后速度逐渐减小。
直至安全着陆,为此它经历了展开降落伞,展开安全气囊等过程,关于上述过程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展开降落伞增大了阻力;
②安全气囊与地球表面产生作用力时,不会发生形变;
③返回舱在减速过程中,飞船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④返回舱在减速过程中,受力一定不平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8.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D.小球A可能不带电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高压下,油罐里的油能从罐壁渗出
10.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11.如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系安全带
B.旋转生、熟鸡蛋
C.跳远助跑
D.撞击锤柄
12.海安市的大气压值为1.0×105Pa,大气压对你正在使用的一张八年级物理答题卡正面的压力最接近于()
A.9.0×105N B.1.2×104N C.1.5×104N D.1.8×104N
二、填空题
13.爱迪生发明与改进白炽灯灯丝,灯丝材料特点是______高;灯泡的玻璃泡是用到了玻璃的______性好;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士______能力强;救生背心夹层里面是泡沫块,这是利用了其______小的物理属性。
14.桥梁老化时要回厂进行维修,如图,在移桥时,驳船利用涨潮时江水的浮力,分次把桥的南北两跨的钢桁架移出,然后运至船厂。
如果桥的质量为600吨,那么,驳船一次“搬运”桥时受到水对它增加的浮力为________牛;此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________米3;在驳船底距水面2米处,驳船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
15.“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图示为小车在不同水平面运动的情形。
图中______是可靠的事实,______是推理。
(均填序号)
16.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其重为l0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当石块全部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N,该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若石块全部浸入煤油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为______N。
(ρ煤油=0.8×103kg/m3,g=l0N/kg)
17.如图,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水中时不能直立,应______(增加/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
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______h2(>、=或<),吸管密度计在水中和盐水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______F2(>、=或<);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外“沾”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偏______。
18.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_______(选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kg/m3,从常温加热至900℃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其密度为_______kg/m3,
19.在甲、乙、丙三支相同试管中,检验人员分别盛放密度为ρ甲、ρ乙的硫酸铜溶液,在每支试管内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
则血液滴在________试管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________试管中溶液的密度相同,________试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最大。
选填“甲”、“乙”或“丙”)
20.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它们紧密接触并压紧后,居然可以在它们下面吊起一盏台灯而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往盛有一半水的氧化长玻璃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甲丙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处在______;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__图放置最不合理。
21.小明把一支温度计放到阳光下晒,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了,此时液体的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明用__________(选填“钢尺”或“望料尺“)在干燥头发上摩擦几下,发现能吸引小纸屑,这是__________现象,当尺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该尺带
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
2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长木板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是4N,则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N;现增大水平拉力F,使木板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木块仍在木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中的位置完全相同。
乙中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比甲中的大,原因是_______。
甲图中药瓶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图中药瓶受到的浮力。
三、作图题
25.如图所示,正方体物块正从斜面上匀速下滑,画出正方体物块受力的示意图。
26.如图所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在点B画出气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____)
27.画出下图中正在加速下落的雨滴受力的示意图.
(______)
28.如图是漂浮在水面的小球,请你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9.请在图中画出正在下沉过程中的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30.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小华用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钩码质量相同。
拉动长木板,将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f与长木板受到的压力F压的测量值记录于下表
F压/N 1.0 1.5 2.0 2.5 3.0
f/N0.40.60.8 1.0 1.2
(1)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木块重力为G,根据木块上所放钩码的数量算得钩码的总重力为G钩,则F=______;
(2)在木块A上放一定数量的钩码后,水平向右拉长木板使其沿水平桌面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依据______可知F拉______f;长木板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长木板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后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手”)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描点作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压的关系图像
______。
根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小华在某次实验时,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细线沿图甲中虚线所示方向斜向拉,此操作对实验结果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
(5)小华在某次数据处理时,将滑动摩擦力f作为纵坐标,钩码的总重力G钩。
作为横坐标,画出了f-G钩图像。
该图像与图丙所示______最接近。
A.B.C.D.
3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将物体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①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②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①棉布2
②木板4
③玻璃板6
(3)小华同学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格,并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从该表格中,你能发现她在实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吗?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
(1)实验时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玻璃板表面上运动的路程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力作用,那么它将做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测小车在水平棉布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添加必要的实验器材)33.在《物体的浮与沉》学习中知道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则称为悬浮。
不少同学认为只要是平衡状态下也可以称为悬浮状态,大林同学提出如果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液体阻力的作用不可称为悬浮状态,为此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认为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算悬浮状态,同时提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到同一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所受阻力与物体的迎流面积(形状)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探究在液体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同学们借助自制潜水艇进行了下列探究。
(1)让自制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A,然后再其底部放置一些体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的泡沫小球(如图B),通过不断调整发现自左向右在底部依次黏贴1个、4个、9个泡沫球,然后使其从水底部浮起,当上浮一段时间进入指定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潜水艇的运动过程,如图C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对于在底部黏贴泡沫小球而不是其它地方黏贴的目的是_________;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三次潜水艇上浮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他们受到的液体阻力之比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液体中,当物体的迎流面积(形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阻力与迎流面积(形状)的关系”,同学们提出改变迎流面积(形状),利用如图D所示的潜水艇由水底同时浮出,比较潜水艇浮出水面的先后顺序即可比较所受阻力的大小,这样的方案________(“可行”或“不可行”)。
(3)在一次实际的操作中,某同学让自制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潜,至杯底后,
潜水艇排出100cm3的水,该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上浮,潜水艇的外壳及体积不发生改变,试求该潜水艇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阻力约为(___________)
A.1N B.0.5N C.0.25N D.0N
34.如图所示,将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已侧倾放置且水已满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75g水。
该木块质地均匀,边长为5cm,木块吸收的水忽略不计,g取
10N/kg。
求:
(1)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2)木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上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该小球一定带正电,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A
【详解】
由于是同一个鸡蛋放在甲、乙两个杯中,故鸡蛋的重力是不变的,由于甲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即ρ盐水甲>ρ鸡蛋,乙中鸡蛋处于悬浮状态,即ρ盐水乙=ρ鸡蛋,故ρ盐水甲>ρ盐水乙,A是正确的,B是不对的;无论是漂浮还是悬浮,浮力都等于重力,即F浮=G鸡蛋,故C、D放弃不正确.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两个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
F G mg Vg
p gL S S S S
ρ
ρ=====
得,ρ甲L甲= ρ乙L乙;
在两个正方体甲、乙上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根据m=ρV=ρSh=ρLLh,得h甲L甲= h乙L乙;从图中可以看出,L甲<L乙,则h甲>h乙,故A正确。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旱冰鞋下装有滚轮,这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A 不符合题意;
B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接触来减小摩擦力的,B 不符合题意;
C .给车轴上加润滑油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C 不符合题意;
D .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车轮安装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D 符合题意。
5.C
解析:C
【详解】
①物体下落速度与受力情况有关,此时降落伞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故展开降落伞后,可以增大降落伞所受的空气阻力,让降落伞迅速减速,故①正确;
②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安全气囊与地球表面产生作用力时,一定会发生形变,故②错误;
③返回舱在减速过程中,其运动的速度改变,故飞船的运动状态改变,故③错误; ④返回舱在减速过程中,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一定不平衡,故④正确。
故选C 。
6.C
解析:C
【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根据p gh ρ=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关系;
(3)取出物块后,A 的液面下降的多,B 的液面下降的少,由此即可判断;
(4)根据压强公式F p S =
比较压强的大小. 【详解】
A.甲悬浮,F 浮甲=G 排甲=G ;乙漂浮,则F 浮乙=G 排乙=G ,所以浮力相同,故A 错误;
B 、物体在甲中悬浮,则ρ甲=ρA ,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B ,ρ甲=ρ乙,因此ρA <ρB ,深度相同,由p gh ρ=可知,B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B 错误;
C 、取出物块后,A 的液面下降的多,B 的液面下降的少,两容器中液体深度h A <h B ,又ρA <ρB ,由p gh ρ=可知,B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故C 正确;
D 、B 容器液体密度大于A 液体密度,甲排开A 的体积大于乙排开B 的体积,取出后物体后B 液体体积大于A 液体体积,B 液体的重力大于A 液体重力,由压强公式F p S
=
得,取出两物块后,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A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D 错误.
7.A
解析:A
【详解】
A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故A 符合题意。
B .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故B 不符合题意。
C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研究发现了电子,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
故D 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D
【详解】
A .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故A 球可能不带电,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B 球,与B 球发生排斥现象,故B 球带负电,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小球B 一定带负电,故C 选项错误;
D .小球A 可能带正电,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
9.A
解析:A
【详解】
A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是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A 符合题意;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B 不符合题意;
C .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C 不符合题意;
D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高压下,油罐里的油从罐的分子间渗出,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排F gV ρ=
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D 。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凳子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12.B
解析:B
【详解】
一张物理答题卡长约0.4m,宽约0.3m,面积约为
2
0.4m0.3m0.12m
S=⨯=
由
F
p
S
=可得答题卡正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
524
110Pa0.12m 1.2lO N
F pS
==⨯⨯=⨯
与选项B接近。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熔点透光抗压密度
【详解】
[1]由于钨丝的熔点高,所以用来做灯丝。
[2]由于玻璃的透光性好,所以,灯泡用到了玻璃泡。
[3]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
解析:熔点透光抗压密度
【详解】
[1]由于钨丝的熔点高,所以用来做灯丝。
[2]由于玻璃的透光性好,所以,灯泡用到了玻璃泡。
[3]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士抗压能力强。
[4]救生背心,是用密度较小的泡沫材料制成的,它能够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对人体起安全保护作用。
14.88×106 600 1.96×104
【详解】
[1]因为驳船漂浮在水面上,驳船增加的浮力
F 浮=
G =mg =600t =600×103kg×9.8N/kg=5.88×106N
[
解析:88×106 600 1.96×104
【详解】
[1]因为驳船漂浮在水面上,驳船增加的浮力
F 浮=
G =mg =600t =600×103kg×9.8N/kg =5.88×106N
[2]根据F 浮=G 排=ρ水gV 排得
63335.8810N 600m 1.010kg/m 9.8N/kg
F V g ρ⨯===⨯⨯浮排水 [3]驳船底受到水的压强
p =ρ水gh =1.0×103kg/m 3×9.8N/kg×2m =1.96×104Pa
15.①②③ ④
【详解】
[1][2]小车在不同水平面运动的情形,其中毛巾、棉布、玻璃等实验情形都是生活中可实现的,而光滑桌面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它是理想化的实验情形,因
此①②③是可靠的事
解析:①②③ ④
【详解】
[1][2]小车在不同水平面运动的情形,其中毛巾、棉布、玻璃等实验情形都是生活中可实现的,而光滑桌面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它是理想化的实验情形,因此①②③是可靠的事实,④是推理。
16.4 2.5×103 6.8
【详解】
[1]把石块的一半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 ,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T=10N-8N=2N
[2]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
解析:4 2.5×103 6.8
【详解】
[1]把石块的一半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 ,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T =10N-8N=2N
[2]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F gV ρ=浮水,可知当石块全部浸没于水中时,排水体积增加1倍,故受到的浮力也增大1倍,为4N 。
[3]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及密度计算公式,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333310kg/m 10N 2.510/4k N
g m G G gV F ρρ⨯====⨯石水 [4]它浸没在煤油中时,其所受浮力为
33
3310kg/m 10kg 0.84N 3/2N m
.1F gV F ρρρ'⨯⨯====⨯煤油水煤油浮浮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0N 3.2N 6.8N T G F ''=-=-=浮
17.增加 > = 大
【详解】
[1]密度计在水中不能直立漂浮,应增加吸管一端的铁丝质量,使重心偏移到吸
管的一端。
[2][3]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根据漂浮条件,不管
解析:增加 > = 大
【详解】
[1]密度计在水中不能直立漂浮,应增加吸管一端的铁丝质量,使重心偏移到吸管的一端。
[2][3]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根据漂浮条件,不管密度计在哪种液体中,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即吸管密度计在水中和盐水中所受浮力相等,则F 1等于F 2;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根据F gV ρ=排可知,密度计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浸入盐水中的体积小,即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大,浸入盐水中的深度小,故h 1大于h 2。
[4]用该吸管密度计测量可乐密度时,由于吸管上“沾”上许多小气泡,会导致其浸入可乐中的深度减小,所能测得的密度偏大。
18.隔热 2000
【详解】
[1]火箭等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由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陶瓷材
解析:隔热 2000
【详解】
[1]火箭等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由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陶瓷材料原体积为V ,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质量不变,
m=ρV =ρ'⨯90%V ,
此时其密度为:
ρ'=90%ρ=331.810kg /m 90%⨯=2000 kg/m 3.
19.丙乙甲
【详解】
[1]每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同一病毒感染者相同体积的血液,则它们的密度相同,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甲乙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丙液体中沉底,浮力
小于重力,则说明
解析:丙乙甲
【详解】
[1]每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同一病毒感染者相同体积的血液,则它们的密度相同,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甲乙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丙液体中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则说明在丙夜中的浮力最小。
[2]感染者血液在丙液体中悬浮,则说明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乙液体密度相同。
[3]感染者血液在甲液体中漂浮,血液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血液在乙液体中悬浮,血液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血液在丙液体中沉底,血液的密度大于丙液体的密度,说明甲液体密度最大,三个试管中液体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最大。
20.引力分子间有空隙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状态乙
【详解】
[1]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
解析:引力分子间有空隙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状态乙
【详解】
[1]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2]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表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即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根据题意知道,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
21.不变变小
【解析】
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温度计内液体温度会升高,体积会变大;(而液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质量不变;由公式,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时,其密度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