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 第三单元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苏教版):专题1第三单元溶液的配制
及分析随堂检测(含解析)
1.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

假设用含醋酸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 g 0.945 mol·L-1的优级醋(密度为1.050 g·mL-1),生产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100 g B.200 g
C.300 g D.400 g
解析:选D。

w=cM
1000ρ=
0.945×60
1000×1.050
×100%=5.4%,据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500
+x)×3%=500×5.4%,x=400 g。

2.(2012·北京海淀区高三调研)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自己配制480 mL含NaClO 25%,密度为1.19 g/cm3的消毒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配制过程只需要三种仪器即可完成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8.8 g
解析:选CD。

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A项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B项错误;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500 mL×1.19 g/cm3×25%=148.8 g,D项正确。

3.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1,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1,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约为( ) A.0.1 B.0.15
C.0.2 D.0.25
解析:选C。

应用电荷守恒:c(K+)+3c(Al3+)=2c(SO2-4)解得:c(K+)=0.2 mol/L,即C项正确。

4.(2012·江南十校联考)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000ρ)
解析:选D。

c=
1 mol

1000ρ g/L

1000ρ
36.5+1000
mol/L,A项错误; 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为
H+和Cl-,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B项错误;36.5 g HC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C项
错误;设溶液体积为V L,则w=36.5cV
1000Vρ×100%=
36.5c
1000ρ
,D项正确。

5.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 NaOH 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________mL 的容量瓶。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则甲图操作应在乙图中的__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 .②与③
B .①与②
C .③与④
(3)该同学应称取NaOH 固体________g ,用质量为23.1 g 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 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___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

附表 砝码规格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解析:(1)选择容量瓶时,容量瓶的容积应与所配溶液的体积相同或相近。

本题应选择500 mL 的容量瓶。

(2)甲图操作是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因此应放在③和④之间。

(3)m (NaOH)=0.500 L×0.5 mol/L×40 g/mol=10.0 g 。

称量时,应添加20 g 和10 g 砝码,并移动游码至3.1 g 。

答案:(1)500 (2)C (3)10.0 cd C
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0 mol NaCl 中含有6.02 ×1023个NaCl 分子
B .1.00 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
C .欲配制1.00 L 1.00 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 g NaCl 溶于1.00 L 水中
D .电解58.5 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 L 氯气(标准状况)、23.0 g 金属钠
解析:选B 。

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NaCl 分子,A 项不正确;Na +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所以B 项正确;1.00 L 1.00 mol·L -1的NaCl 溶液是指1.00 mol NaCl 即58.5 g NaCl 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而不是指溶剂为1 L 的溶液,C 项不正确;由原子守恒可知58.5 g NaCl 只能生成0.5 mol 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11.2 L ,D 项不正确。

2.(2010·高考四川卷)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 ,则下列关系中不.
正确的是( )
A .ρ=(17V +22400)/(22.4+22.4V )
B .w =17c /(1000ρ)
C .w =17V /(17V +22400)
D .c =1000V ρ/(17V +22400)
解析:选A 。

B 项,由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c =1000ρw 17
变形可得;C 项,w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V 22.4×17V 22.4×17+1000×1=17V 17V +22400;D 项,由c =1000ρw 17=1000ρ×17V V +=
1000V ρ17V +22400;至于A 项,变形后为ρ=V 22.4×17+1000×11+V
,可以看出该项错误的原因在于认为氨水的体积为氨气和水的体积的简单加和。

3.(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把500 mL 含有BaCl 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 .0.1(b -2a )mol·L -1
B .10(2a -b )mol·L -1
C .10(b -a )mol·L -1
D .10(b -2a )mol·L -1
解析:选D 。

由反应:Ba 2++SO 2-4===BaSO 4↓,则每份溶液中的Ba 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同理
Cl -的物质的量为b mol 。

由电荷守恒:n (K +)=n (Cl -)-2n (Ba 2+)=(b -2a )mol ,故c (K +)=(b -2a )mol/0.1 L =10(b -2a )mol/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