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2012年12月27日,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服务,民用服务与GPS一样免费。
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②为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③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④为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航行速度⑤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考点: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答案:D
试题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
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所以D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2.图示区域()
A.①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B.②处比①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C.1月等温线分布上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D.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3.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C.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考点:中国的地形
答案:2.B3.C
试题解析:2.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①地区为河流分水岭,应为山脊,海拔高,故7月平均气温应低于28°C,①处7月均温低于28°C,1月气
温处于6°C--8°C之间,而②地7月气温高于28°C,1月气温低于6°C,故②处比①处的气温年较差大,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冬季风,影响图示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3.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7、8月份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时期,降水量少,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南部为一年三熟,北部为一年二熟,“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我国横断山区的特征气候特征,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下图示意我国海口.北京.拉萨和乌鲁木齐四个城市的日照时数和气温.降水的年内变化统计图,(日照时数是某一时间内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
以小时为单位。
)读下图回答下题。
4.四个城市中,影响④地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和纬度位置
B.太阳高度和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和太阳高度
D.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5.有关四地日照时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拉萨的年内日照时数变化最大
B.北京春旱重,春季日照时数最长
C.海口纬度低,冬季日照时数最长
D.乌鲁木齐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小
考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答案:4.D5.B
试题解析: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可能是北京,②为海口,③为拉萨,④为乌鲁木齐,影响④地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所以D正确。
5.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为北京,②为海口,③为拉萨,④为乌鲁木齐,北京春旱重,春季日照时数最长,所以B正确。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6.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河谷的高差可能是()
A.40米
B.70米
C.150米
D.220米
7.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一定浓度的农药残留,其有可能来自()A.甲、丙地
B.乙、丁地
C.丙、丁地
D.甲、乙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答案:6.C7.A
试题解析:6.根据图示桥面的高度为100米,溪谷的海拔大于0米小于50米,所以高差为大于50米小于100米,所以C正确。
7.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得出该河流的流向从东南向西北流,乙地位于河流上游,丁与河流由山脊相隔,属于桥下河流流域,所以A正确。
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题。
8.该水库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西北内陆
C.江淮地区
D.横断山区
9.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9月
D.10月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答案:8.C9.D
试题解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入库流量5.6月;8、9月流量大;7、8月较小,可能为江淮地区,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
9.图示5—10月的入库水量都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10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蓄水量开始下降,因此10月时水库蓄水量达到最高值。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1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
1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主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答案:10.D11.B
试题解析:10.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位于东部山区,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本区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夏秋季节降水略少。
11.田纳西河该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本区以水电.火电.核电,形成充足而廉价的电力优势,支持本区的工业发展,本区的工业以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为骨干,该流域农业以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综合发展。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由长江和汉水形成的冲积平原,盛产粮、棉、油、猪、水产等农产品,为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位突出。
但近几十年来江汉平原洪灾频率上升,湖泊的面积大幅萎缩,下垫面“旱化”等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材料三:宁夏平原由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迭300余亿立方米,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因盛产水稻、小麦、甜菜和瓜果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指出材料一乙图中AB段铁路线的名称,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2)图中C河段涝灾频繁,试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推测宁夏平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并简述其成因。
(4)试描述乙图中丙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5)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材料二中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考点: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答案:(1)包兰铁路。
大体沿黄河河谷地带分布。
地形;水源;人口或城市分布。
(2)自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上游四川盆地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汇水能力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九曲回肠”,排水不畅;人为: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3)土壤次生盐碱化。
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处于温带干旱带,降水不足),蒸发旺盛;农业生产中许多地方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季节变化明显;河网密度小,径流量小,多时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植被稀疏,以温带荒漠为主;沙土广布(5)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的能力降低;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降低;湖泊湿地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导致湖泊湿地生物物种及数量减少(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景观演变成陆地景观。
试题解析:(1)AB段铁路线为包兰铁路,大体沿黄河河谷地带分布。
(2)C河段涝灾频繁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地形等方面回答。
(3)宁夏平原最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其成因可以从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等方面回
答。
(4)丙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以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
(5)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的能力降低.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湖泊湿地生物物种及数量减少。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地图。
(见下图)
材料二:桑皮纸是用桑树皮作为原料制作的高档书画用纸,始于东汉,原产于古皖国,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张结实而有韧性,色泽洁白;其制作全靠手工,纸张的均匀.厚度.添加药水份量全凭经验。
由于现代造纸业的发展,其制作工艺已逐渐失传,近年随着北京故宫大修,古代书画修缮对桑皮纸的特殊需求,安徽西南大别山深处的王柏林一家传承数代的桑皮纸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故宫特选并走向国际市场,为这一人类造纸的“活化石”的传承与振兴带来机遇。
(1)列举对安徽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及其发生的季节。
(2)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安徽王家桑皮纸制作发展的区位因素。
(3)有人提议依托安徽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炭深加工,把安徽打造成煤炭工业大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答案:(1)夏季—伏旱;夏季—洪涝;春.秋季—寒潮(低温冻害)。
(2)安徽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桑树种植,原料丰富;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制作经验丰富;桑皮纸质量优异;特定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扶持。
(3)赞同:安徽煤炭资源丰富,为煤炭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河湖众多,为煤炭工业提供充足水源;增加资源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反对:增加煤炭资源的开发,会加剧安徽的植被破坏和
水土流失;加剧安徽环境污染;加剧安徽的酸雨危害;不利于安徽能源结构的优化。
试题解析:(1)安徽省夏季多伏旱,夏季多洪涝灾害,春、秋季多寒潮。
(2)安徽王家桑皮纸制作发展的区位因素,可以从气候、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回答。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但是需要观点和理由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