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教案设计(表格式)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园林艺术,因此对文章中描述的园林美学可能感到新奇和陌生。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苏州园林》,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文本中描绘细节的把握和语言美的感受。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园林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甚至尝试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美学特点。
2.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感和赞美之情。
难点1. 如何将抽象的园林美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园林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去过苏州园林吗?对苏州园林有
什么印象?”
3. 引导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4.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文
章《苏州园林》来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中国古典
园林艺术。
”
学生观看图
片,积极参
与讨论,分
享个人经历
和感受。
通过视觉和
讨论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为深入
学习打下基
础。
初步感知1. 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关键语
句。
2. 提问:“课文中提到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学生认真听
读,思考并
回答问题,
尝试找出关
键语句。
通过朗读和
提问,帮助
学生初步理
解课文内
容,抓住文
章主旨。
深入分析1. 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后提问:“这一段主
要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哪个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美学特
点。
3. 提问:“苏州园林为何不讲究对称?这与哪些
艺术原则相关?”
学生跟随朗
读,积极思
考并参与讨
论,尝试总
结各段要
点。
通过分段朗
读和深入讨
论,帮助学
生理解苏州
园林的设计
理念和美学
价值。
互动探究1. 展示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图片,提问:“这
些设计如何体现了自然之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3. 提问:“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融入这些古典
元素?”
学生观察图
片,积极思
考并回答问
题,尝试提
出自己的设
计想法。
通过图片观
察和问题引
导,激发学
生的创新思
维,探讨古
典元素在现
代设计中的
应用。
总结归纳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苏州园林的主要
特点。
2.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苏州园林有了
哪些新的认识?”
3. 总结课程要点,强调苏州园林的文化和艺术价
值。
学生回顾课
文,总结要
点,分享学
习心得。
通过总结归
纳,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
知识,提升
理解和表达
能力。
作业设计
阅读理解1. 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描述苏州园林设计特点的句子,并简要概括。
2. 选择文中的一段,用自己的话复述,并解释其美感所在。
写作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园林或公园,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
2. 描述该园林或公园的布局和美感,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法:使用线、文字和符号,结合课程内容,明确传递课堂教学信息。
] 主题:苏州园林的特点
布局: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
设计理念:自然之趣、不对称美、层次感
美感体现:图画美、细节处理、色彩搭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 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和美感。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表达不够流畅。
2. 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深入探讨园林设计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