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插秧歌》课件(1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 效果。
•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 答”,这该怎么理解?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南宋】杨万里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 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 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 神贯注的神态。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收获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正音朗读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 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 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 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 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生动活泼。 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 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 效果。
•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 答”,这该怎么理解?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小儿子却把秧苗拔。 低头弯腰不说话。
草笠是头盔一顶, 蓑衣是铠甲一件。
“秧苗根虚难成活,插不完饭也难吃下。 你别在这喊叫啦,快去照看鹅和鸭!”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19.在我的目标为达到之前,我的奋斗不会停止,因为,我的生命没有完结,大家,不要忘记,你的目标没有达到,所以你们的奋斗请不要终止,我们要一起奋斗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加油,没有 什么事是做不了的。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 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 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 乐观的精神。
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
农夫应答图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 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 效果。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 答”,这该怎么理解?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 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 其为“诚斋先生”。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插秧
施肥、杀虫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放水(补水)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 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 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 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 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 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 使下雨也不能停歇。也许这种场面感动 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 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 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 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 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插秧歌(民歌式) 田夫把秧苗抛过来, 田妇接住了赶紧插。 大儿子弯腰插苗忙,
濛濛细雨落不停, 全家从头湿到胛。 “趁空赶紧吃饭吧,顺便还能歇半霎。” 可他忙着手里活,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比较阅读: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 秧歌》有什么不同?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
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清代方玉润在《诗 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 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 答”,这该怎么理解?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 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 赏析。
40.褴褛衣内可藏志。 31.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 59.健康的身体是实目标的基石。 17.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 77.今天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4.坚持是雄壮的,因为坚持是由于百般地敲打而磨练出来的;坚持是甘甜的,因为无畏的与不倒的毅力早已在心中播下了胜利的种子。 99.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有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64.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 91.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99.时间会告诉我,那段难挨的日子我是如何走过来。时间也会告诉你,你是如何失去一个愿意用生命爱你的人。 66.人人都会错过,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 6.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22.这个社会很简单,只是人太复杂。 6.目光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3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83.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苦自苦寒来。 43.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61.我成功正因我志在成功! 96.奋斗不能等待,我们不能等到垂暮之年再去“全力以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理想而努力,为人生而拼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奋斗会让我们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让我们的人 生之路走下来不留遗憾。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 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 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 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 描写了哪些场景?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雨中插秧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呼唤早餐图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头 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 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 “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 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 “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照 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 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 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育苗
抛秧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 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形式、感情等角度入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 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 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 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 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新教材】6.2插秧歌教学课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 9)必 修上册 (共14张PPT)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 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 哪些场景?
•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 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