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24课(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24课(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西方的安徒生,用他的童话,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奇的孩童世界。
在我们东方,也有一位文学家,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的爱的世界。
他,确实是泰戈尔。
请同学们看屏幕,让我们走近泰戈尔。
〔多媒体展示,泰戈尔的画像及生平作品,请一学生朗读〕
生〔读〕:泰戈尔,印度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921年创办国际大学。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1913年因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此被誉为是“孩子的天使”。
师:泰戈尔作为文学大伙,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品读他的散文诗《金色花》,来领略他的风采,感悟爱的真谛。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标记出来,并初步感知一下文中孩子的形象特点。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朗读情况。
〕
师:同学们发明哪些字词容易读错?说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生1:“匿笑”的“匿”。
师:大伙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匿笑”的意思是偷偷地笑,用笔标一标。
还有吗?
生2:“一声儿”、“花瓣儿”要读出儿化音,不能咬得太重。
师:读得特别好!读儿化音时轻轻卷舌,与前面的“声”、“瓣”连在一起读。
生3:“罗摩衍那”中的“衍”是三声调。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
老师也发明了几个易读错的字词,有的和同学们不谋而合,大伙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匿.笑nì祷.告dǎo 罗摩衍.那yǎn〕
师:“祷告”的“祷”左边是“示”字旁,注意不要写成“衣”字旁。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文中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
生1:活泼、可爱。
生2:顽皮、天真。
生3:懂事,体贴妈妈。
师:同学们概括得特别精当。
下面就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时要尽量表达出活泼、天真、可爱的孩子气以及对妈妈深情的爱。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老师配上音乐,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同学们要用心去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音乐起,学生深情地配乐朗诵,其他同学用心倾听〕
师:这位同学读的特别动情,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打动了。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现孩子关爱、体贴妈妈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找句子,作标记〕
师: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自己找出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意味。
【三】品读赏析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各自的发明和体会。
谁先来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这句话表现出孩子特别爱他的妈妈。
师:孩子什么原因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既然爱妈妈,什么原因不告诉妈妈呢?
生:不想让妈妈明白,只盼望默默地关怀妈妈,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师:有见地。
能不能换掉“悄悄地”,再换另外一个词试试?请大伙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缓缓地!
生2:慢慢地!
生3:默默地!
师:我们都来读一读,先读置换后的句子,再读原句,体会比较一下。
〔生小声地读,揣摩讨论〕
生1:“悄悄地”表现出孩子不想打扰妈妈工作,他对妈妈的爱是悄无声息地,是默默地回报妈妈。
生2:“缓缓地”“慢慢地”只表现出花开的姿态,不能传达出孩子的顽皮、可爱。
生3:“默默地”太严肃了,没有小孩子的活泼、稚气。
师:见解特别深刻,说得特别到位。
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深情地朗读此句〕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想请教大伙:什么原因要用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呢?生1:金色花象征了可爱的小孩子。
生2: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的花,那是神圣的花,象征了母子感情的圣洁、美好。
师:讲得真好,我终于明白了。
谁再来谈谈自己的发明?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当你沐浴后……却不明白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师:读得特别流畅!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孩子盼望妈妈能嗅到花香,在芬芳的氛围中有愉快的心情。
师:讲得好!还有谁读一读找到的句子?
生:“当你吃过午饭……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
师: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
生:孩子要用小小的投影为妈妈遮挡耀眼的阳光,方便妈妈看书。
师:说的有道理!同学们读得特别有感情,谈得也有见地,还有新的发明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从对话中能够看出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母子感情特别亲热。
师:特别细心。
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揣摩体会母子的语气、神情。
〔一女生读〕
师:同学们评一评吧!
生:妈妈的话读得不太象。
师:如何样才更好更像呢?
生:要重读“哪里”那个词。
师:什么原因要重读呢?
生:“哪里”那个词表现出了妈妈着急的心情,她特别关怀孩子。
师:讲得好!你来给大伙示范一下,好吗?
〔生读,较好得表达出妈妈的语气〕
师:读得不错,老师跟他学一学,也读一读。
大伙听一听看老师读得如何样?
〔读对话,读时有意漏掉“坏”字,生纷纷指出错误〕
师〔有意不解〕:“坏”字有没有无关紧要吧?
生1:“坏孩子”是妈妈假意责怪孩子,说反话,妈妈见到孩子时又惊又喜,满含着疼爱。
生2:妈妈爱孩子,担心孩子,有点责备他的意思。
“坏”不是真坏,是好,是真爱孩
子。
师:原来那个“坏”字还有这么多意味,是要好好地去读。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生踊跃举手,选取一男一女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他用悄悄开花、散发花香、遮挡阳光这些无声的行动默默地回报母亲。
母子间的这句对话含蓄地表达了母子间亲热的情感。
下面请我们班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我们一起来感受母子深情。
〔学生推举一位女生朗读,在乐声中读得声情并茂,全场掌声。
〕
师: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
一朵金色花的绽放,那优美的姿态,那淡淡的芬芳,那小小的投影,便是世上最深情的语言,便是爱的最真挚的诠释与表达,因此说:花开无声,大爱无言。
请同学们在内心默默体会这句话。
〔多媒体展示:花开无声,大爱无言。
学生默默地体会〕
【四】情感体验与拓展
师:曾有一个印度人说:我每天读泰戈尔的诗,读他一行,便可忘却世上一切的烦忧。
我们通过品读《金色花》,领略了大伙的风采,感受了温馨的母子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母爱也是无处不在的,能不能用母爱象
或母爱是的比喻方式,形象地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与体会。
〔学生写句子,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写得特别好,特别有感情,请同学们来读读,共同交流一下。
生1:母爱象一抹彩虹,在暴风骤雨之后给人以新的盼望之光。
生2:母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包容浪花的任性。
生3:母爱像一首深情的歌,悠扬婉转,回味无穷。
生4:母爱是一束鲜花,淡淡的芳香弥漫心头。
……
师:写得特别有文采,读得也感人。
有位作家也用优美的文字唱出了对母亲的赞歌,我们来品味一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朗读: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旧清澈澄净;母爱是一棵大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树浓荫默默付出。
〕
师:我们要感谢母亲,是她赐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每个人都有七种天赋,那确实是去看、去听、去接触、去品尝、去感受、去笑同时去爱。
爱是我们生活的动力,爱确实是奇迹。
让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世上一切可爱之人。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热爱之心,再一次深情地朗读《金色花》。
〔师生在音乐中共读《金色花》〕
师:课后请同学们品读泰戈尔的散文诗《离别》,有兴趣的同学还能够搜集他的其它诗歌,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要写出自己的感悟。
《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点评: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确立目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预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教师讲故事〕
同学们,在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了如此一件感人的情况,一位母亲被埋在废墟下差不多死亡。
但是,她依旧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在她的身下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母亲死了,孩子却安然无恙。
在这位母亲的手机屏幕上写着如此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感人的一幕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护人员泪流满面。
是啊,母亲不但用心血培养着我们,而且用生命保护着我们。
高尔基曾说:“世界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母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一次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点评:以事激情:用优美的歌曲营造氛围,用动人的故事感染学生,如此就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为深入学习奏响前奏。
〕
【二】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伙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
师补充: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点评: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只做适当补充,简洁,也幸免让学生感到枯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首散文诗,它既具有散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同时又有诗的音韵、节奏美,因此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一遍,请你们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并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
〔课件配乐,师朗诵〕
〔点评:以读煽情:教师深情的朗读,是一个特别好的示范,况且一篇美文也该美读,这正是本文要落实的一个目标。
〕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伙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伙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
【四】品味语言,探究特色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动画
〔课件展示〕
〔点评:以景动情:精彩动画课件既形象,又有吸引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能关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出作者超凡的语言魅力。
〕
师问:有谁能告诉我你刚才在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有红莲、荷叶、风雨、雷声、荷叶呵护红莲的情景。
师:这些内容集中在文段中的哪些地方?请标上段序。
生:第4、5、6、7段。
师:作者最初看到的红莲是怎么样的?当时的环境怎么样?作者的心情如何?
生:“昨天依旧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
师:作者抓住哪几个词描写红莲?
生:“开满”“亭亭”。
师:“菡萏”仅仅确实是指荷花吗?它是怎么样的荷花?
学生思考、回答:是指“含苞待放”的荷花。
生找出描写环境和作者心情的语句并朗读
师:接下来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红莲怎么样?
生朗读:“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左右攲斜。
”
师:在如此的环境中,作者担心红莲的命运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生找并朗读:“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
师:如今作者会有哪些情感?
生:焦急、可怕、担心、同情……
师:“不敢不阶去”是作者在可怕吗?哦,是红莲,这确实是作者对万事万物一种博大的爱心。
师:带着这些感情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朗读、点评,教师指导〕
师:当作者为风雨之中的红莲担心的时候,她突然看见了什么?
生:荷叶呵护红莲。
师:作者怎么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生:“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
〔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
〕
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么样的变化?
生:“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
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
生:荷叶“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依旧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因此作者在结尾不由自主地高声赞美母亲。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并背诵,注意读出强烈的抒情味〕
〔点评: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读品结合,让知识和能力比翼齐飞。
〕
生再读课文,质疑,讨论,全班交流:
题有什么用意?
2.课文重点写雨中的莲花,什么原因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3.“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4.“母亲啊,你是……荫蔽”,怎么样理解“心中的雨点”?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并出示板书〔课件〕,提示全文的写作特色:托物抒情。
〔点评:以疑促情:让学生置疑,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
【五】课外延伸,拓展训练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正如阎维文在《母亲》的歌词中唱到的:“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母爱确实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平凡细小。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的母爱。
生:1.生病时,母亲给他削苹果,喂水喝。
2.下雨时,母亲让出雨伞,自己半身淋湿。
3.考试考砸后,母亲亲切地鼓舞她。
4.有一次不听话,母亲罚跪,但晚上又用热毛巾给他敷膝盖。
……
师:是啊,能享受到母爱是我们的幸福,因此我们要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善待我们的父母,善待亲人,善待万物。
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还有特别多的话想对母亲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
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
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1.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大地上绽放的花朵。
2.母亲啊!你是春雨,我是幼苗,你滋润着我,让我茁壮成长。
3.母亲啊!你是浓阴的大树,我是树下被你遮风挡雨的小草。
4.母亲啊!你是一把伞,我确实是伞下的孩子。
……
〔点评:以说抒情:由课内延伸课外,由美文中的荷叶联想到生活中的母亲,将课文中的语言品味,拓展到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搭建练习的平台——仿写,让知识和能力得到实践的锻炼和检验。
〕
师:冰心在这篇散文诗中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在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三首小诗〕
六、课堂总结,再现真情
〔播放《烛光时里的妈妈》〕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张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荷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相信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蓝天的时候,母亲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点评:首尾呼应,再次用歌声升华情感,让学生由感悟母爱走向报答母恩。
〕总评: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调动学生情感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整个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学生活动积极。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情感,更在美读、品味和感悟中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在情感上达到了和谐共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