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解读新课标 感悟新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课标感悟新课堂
小学新课程改革,是小学教育教学观念的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洗礼”,它标志着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就在课堂。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就新课标中体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我谈谈自已的学习体会。

一、让激情飞扬整个课堂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婚姻介绍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包括语言的、体态的),会给学生一种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的感觉。

二、合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更注重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编制或对现成教材进行加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从而树立教师即教材,学生即教材,生活即教材的新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照教书本,而是根据自身、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探索,发现知识,遭遇挑战,实现创新。

三、创设情境,轻松教学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充满
活力的教学活动的最佳境界,是学生自由与充分的发展,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

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有意识创造,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紧紧围绕“安定”、“沉着”,让学生抓住文中讲述的几个具体事例,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敢于献身的崇高形象,同时,抓住“望了我们一眼”的“望”让学生结合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体会李大钊慈爱的父亲形象,从而对李大钊这个坚定的革命者和伟大的父亲充满崇敬之情。

故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提供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要科学合理,贴合学生实际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催生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

新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倾向。

故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在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更加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O分钟要质量。

因此切忌活动为“活动”而设置,不能偏离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外,否则就达不到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再则在活动的设计环节要有针对性,要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强调实践与探究相结合,必须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
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可是无论是活动的设计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要恰当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或生活的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前提,这样的有效活动最终才能为我们所用。

五、关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气氛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上,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向导、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要求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埋怨。

这样不仅会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激情,还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心态得到开放,个性得到发展,增进师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要我们时刻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吮吸着《新课标》那甘甜的雨露,我相信我们会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迈出坚实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教育的春天也不再遥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