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免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免费)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敬畏规则
①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
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
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
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
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
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
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
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
②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
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③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
在书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
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
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
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④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⑤敬畏规则,才会有公平正义。
敬畏规则,其实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1.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
如果想了解德国人遵守规则的故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想了解季老对此事的看法,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
二、课外阅读。
地球颂
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浓的爱。
据我们所知,金星水远被炽热的气体所包国,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大气层。
大气层里各种气体的含量也恰到好处:氧气供人类和动物呼吸,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大气层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外衣。
它像一层盔甲,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夜晚太阳落山后,才不会变得过冷。
这件外衣还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
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算是很幸运的,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
我热烈地赞成一天24小时,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
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跟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会怎么样?我们将不得不反复地起床、休息,休息、起床。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摔断腿。
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人不会轻易被风吹走。
应当承认,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不可或缺。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
只要安善维护,地球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杀。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或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得天独厚的“理想外衣”是指_________________;称它为“理想外衣”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出以下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作假设 D.作诠释
第一自然段:(______);第二自然段:(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第四自然段:(______)。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地球每10小时自转一次,人们就要不断地经历白天、黑夜,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
(_______)
2.地球的斜轴造成季节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衣着免于单调。
(_______)
3.人们喜欢地球,就是因为“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
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抔黄土”。
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
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
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著作,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
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
“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
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这些都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妖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
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
地图上的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出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上,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上,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
夏天的土地是()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
秋天的土地是()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
冬天的土地是()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
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土地上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盐碱地挤走了良田肥地,苍黄的沙尘暴席卷城市村庄,地下宝藏被乱采滥挖……这样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真的变得色彩单调,不再神奇,人类将会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⑦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
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于神奇的土地。
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⑧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
1.人们心目中土地的主色调是()
A.红色B.黄色C.绿色D.蓝色
2.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中的“大块”指的是()
A.大地B.斑斓景观
C.色彩花纹D.长篇著作
3.填入选文第④段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情灿烂厚重洁净B.灿烂激情厚重洁净
C.灿烂厚重激情洁净D.灿烂洁净激情厚重
4.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⑤段的关系是()
A.总分B.并列C.转折D.因果
5.选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土地是神奇多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的主题”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
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
“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
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
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
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1.全文共有(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它靠自己的()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孩子们夸小花苗()。
4.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_)难过——(_______)
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间即生命
①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已,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
可是很少有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②我自已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
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
我应该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
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我好多的时间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
”
③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xiá()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国是懒。
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长久,十分惊险。
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
假使年轻的时候鞭cè()自己,如今当有较好较多的表现。
然而悔之晚矣。
④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我批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打过矣”,我如今过八十,还没在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史书也很重要。
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李箱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
直到四十年后才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⑤无论做什么事情,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
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
因此jiăo()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
老来打过几年太极,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己。
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xī()戏,不是浪费时间。
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本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怵.目惊心(______)强.迫(_______)
2.在选文中拼音后填写汉字。
3.“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_______的作用。
4.作者认为自己的时间应该用在哪些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结尾却写到健康的重要,这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
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
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
德国法西斯分子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即当场释放,否则统统枪毙。
”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
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面对这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
他接过敌人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
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
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
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
他
刚要转身离去,敌人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
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
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
”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
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
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
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
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
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敌人提出前苏联公民可用8次投篮命中来换取活命的机会,是出于
(_____)(可多选)
A.善心大发 B.心血来潮 C.侮辱玩弄 D.同情怜悯
2.在“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这句话中,“毅然”一词表现出前苏联公民当时怎样的状态?()
A.前苏联公民非常武断,害怕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B.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意去投篮,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C.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任其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D.前苏联公民虽然有点武断,害怕羞辱,但还是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3.在“敌人冷笑着对他说”中,“冷笑”一词体现了敌人怎样的心理?
()
A.蔑视卡西莫夫,认为他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B.嘲笑卡西莫夫贪生怕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死活。
C.讽刺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D.嘲笑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4.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看,这场比赛对卡西莫夫也是不公平的。
5.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你会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地向前行进,全然不知道前方已经是危机四伏——六七头狮子正躲藏在草丛中,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有两头野牛带着一头小野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欢快地奔跑着,它们离牛群越来越远,却离危险越来越近了。
②突然,埋伏的狮子纷纷跃起,扑向离群的三头野牛。
野牛猝不及防,掉头就跑。
狮群紧追不舍,其中一头狮子几个腾跃,就将落在最后的小野牛扑进河里。
小野牛在河里拼命挣扎,其他的狮子赶来一起咬住它,想把这个战利品
拖上岸享用。
就在狮群即将如愿以偿
....的时候,一条鳄鱼突然从河里一跃而起,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咬住了小野牛的尾巴。
这时,狮群和鳄鱼在河里展开了一场
jīng xīn dòng pò()的拉锯战。
几个回合下来,鳄鱼寡不敌众
....,小野牛被群狮拖上了岸。
③可怜的小野牛,也许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但就在这qiān jūn yí fà()之际,奇迹发生了:数百头身强力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如风而至,把狮群和小野牛团团围在中间。
原来,是离群的两头野牛搬来了救兵。
救兵中,一头野牛开始挑战一头狮子,它nù mù yuán zhēng(),踢跳腾跃,吼声如雷,被挑战的那头狮子先前的威风荡然无存,只能落荒而逃。
但是,其他的狮子仍然紧紧地咬住小野牛,不肯松口。
众野牛发怒了,它们排成战阵,缩小包围圈,一步步逼近狮子和小野牛。
又有一头野牛,对准其中一头狮子猛冲过去,牛角用力一挑,那头狮子就被挑飞到空中,然后狠狠地摔到地上!它惩
罚狮子的几个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使人很难相信它居然是一头食草的野牛!
④紧接着,群牛嘶鸣,声震旷野,野牛向狮子发起总攻了。
面对群牛那雷霆的气势,剩下的几头狮子惶恐万状,只得松开口四散逃窜。
那头可怜的小野牛挣扎着,摇摇晃晃地回到牛群中,被群牛紧紧地护卫在中间。
逃跑的狮子,在远处眼巴巴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凶悍和霸气。
⑤残阳如血。
牛群浩浩荡荡,仍然沿着河岸缓缓前行,犹如一头头黑色的精灵。
它们用团结、勇敢和力量,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如愿以偿”意思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寡不敌众”意思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
3.读第③~④自然段,把小野牛获救的过程补充完整。
野牛群包围了狮群和小野牛,吓跑了一头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是表示时间的词,有人建议把短文中“残阳如血”换成“夕阳西下”,你同意吗?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上。
八、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培梅奄奄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
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政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竞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然而这株培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靖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 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腊梅痩骨嶙峋地立着。
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一息风姿飘()( )( )有声丰()秀美
2.文中第三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 )—( ) ( )—( )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____)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①第三段到第九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去天山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太阳升得老高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也要准备照相机电池。
②我到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淡淡地说:“这里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
③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一家只有六七平方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活动空间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
④我转身离开,去不远处的超市。
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日,环境也不错,但里面居然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⑤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⑥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
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里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
⑦原来,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
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⑧女店主打了个比方:“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
⑨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的小巷,只觉得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明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张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请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描写女店主生意时“淡淡”的态度,说明女店主()
A.不在乎小利润买卖B.本能地提防陌生人
C.故作矜持另存商机D.舍己为人暗助老太太
4.小说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中所提及的“真相”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背离阳光”是指______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觉得小巷每个角落的阳光都好明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理解。
海发光现象的成因
①海发光现象的成因各不相同。
②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