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读懂《红楼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袁枚读懂《红楼梦》
袁枚读懂《红楼梦》(转)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兼文艺批评家,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

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
“明我斋”,即富察明义,字我斋,清朝乾隆时人。

他有本诗集叫《绿烟琐窗集》,里面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是正面提到《红楼梦》的最早资料,袁枚引用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

“校书”,妓女之别称。

袁枚认为《红楼梦》中写了很多妓女;而明义看到后非常艳羡,还为其中最“艳”的一个写了这首诗。

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批道:“明我斋诗所咏者毫无问题是林黛玉,而袁枚却称之为‘校书’。

这是把‘红楼’当成青楼去了。

看来袁枚并没有看过《红楼梦》,他只是看到明我斋的诗而加以主观臆断而已。

……诚然风物记繁华,非是秦淮旧酒家。

词客英灵应落泪,心中有妓奈何他?”
郭沫若讥讽袁枚:你自己是个色鬼,所以才将“红楼”当作了“青楼”。

并认定袁枚“主观臆断”。

但到底是谁在“主观臆断”呢?我们通过解读《红楼梦》
中的谜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

”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薛宝琴所作的是谜语诗,但并没有指出谜底,只是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我们便来试猜“怀古诗”之谜,先猜其中的第五首到第十首。

注意,这里我们不讨论“怀古诗”的表面意思。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1、柳2、柳如是
解读
1、“蝉噪鸦栖”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树上。

“隋堤”,隋朝大运河两岸;“风景”,两岸所种之柳。

这里用的是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典故,大运河两岸种着两行柳树。

此处说的正是“柳树”。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此说也符合柳树的名声,什么“柳眉”,“柳腰”,什么“花街柳巷”等等,甚至“花柳病”;而这些风流名号,确实容易引起口舌是非。

所以此谜谜底非“柳”莫属。

2、此谜还有另外一个暗含着的谜底: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之
一。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我们已经知道说的是“柳”。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一句要表达的是:“柳”正是“像这样”啊,“柳”正“如是”也!柳如是。

《红楼梦》中的妓女就这样出现了。

但孤证不立,柳如是乃“秦淮八艳”之一,是否“秦淮八艳”都会出现在《红楼梦》里呢?请继续往下看。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1、对联(特指“对子”)2、卞玉京
解读
1、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的“新桃”和“旧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明白了“桃枝桃叶”之“桃”的意思后,我们再来反推验证:
“衰草闲花映浅池”,春联就像“衰草闲花”一样围着门、窗、牌坊等“池”形之物的周围。

“桃枝”,上联;“桃叶”,下联。

上联下联分别贴在两边,所以说“桃枝桃叶总分离”。

但是作为“横批”的桃花呢?“壁上题”,“壁”,也是与之谐音的“避”,逃避、避免的意思;逃避什么呢?“上”,上方,这里指春联之横批所在的地方;那么意思就是:逃避被当作横批题写在上
方。

正是“桃之夭夭”,逃之夭夭了。

“六朝梁栋多如许”,“六朝”,点出金陵;“梁栋”,横梁竖栋,都是题写春联的地方;“小照空悬”,即没有横批;没有横批的春联就是对子。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虽然金陵的梁栋那么多,但人们题写的都是没有横批的对联(特指对子)。

2、从卞玉京与吴梅村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此谜暗含着的谜底正是卞玉京。

卞玉京,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卞玉京痴恋才子吴梅村,曾三次与吴梅村相会吐真情。

但吴梅村是一个有色无胆、忘明事清的懦夫,就是不敢谈婚论嫁,每次都装疯卖傻,借故推辞,“逃之夭夭”。

两人虽然以诗词相和,倾述爱慕思念之情,但正如上面所说的对联,只有“总分离”的桃枝桃叶(相和之诗词,也正如对子),没有横批;既然没有横批,也就不是“春联”,没有“春联”之“春”,当然开不出美丽的桃花了。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1、墨斗2、马湘兰
解读
1、“黑水”,“不流”,“弦拨”,“樗栎”(表示与木有关),正是木匠所用的墨斗,也是盛墨之器。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
栎应惭万古羞”,意思为:汉家的墨斗确实值得赞叹啊,那些不成器的臭椿杂木应该感到惭愧,作万古羞!“樗栎”,臭椿杂木,指不能成器的东西。

2 、马湘兰,明末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马湘兰擅丹青,尤擅墨兰,其墨兰图(现存日本东京博物馆,叹!)堪称一绝。

兰即篮,和墨斗一样,也是盛物之器。

所以,墨斗→墨篮→墨兰→墨兰图→马湘兰。

如果将后两句中的“墨斗”替换为画出“墨兰图”的马湘兰,也一点不勉强。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1、扇子2、李香君
解读
1、且看这把“扇子”,能不能“温柔”地让“汗渍”“付东洋”呢?
胭脂都浸在汗水里了(“脂痕渍汗光”),热啊!一旦温柔的风吹过来就干了(“温柔一旦付东洋”)。

“温柔”从何而来呢?正是扇子所扇。

但是衣衾上已经沾上了随汗流淌的胭脂,所以这一天还留着香味。

2、提到扇子,能不想到《桃花扇》吗?李香君血溅《桃花扇》,那是怎样的一把扇子!而李香君本人,因为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被时人誉为“香扇坠”。

李香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孔尚任写有关于她的名著《桃花扇》。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1、眉2、寇白门
解读
1、我们来看看“眉”是怎么“勾引彼同行”的吧:
“媚骨”(眉骨)当然贱,眉毛当然轻,虽然也有眉开眼笑的时候(“虽被夫人时吊起”),但现在却开始皱眉了(“私掖偷携”,谁能亲眼看见自己皱眉呢?),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皱眉,那是要哭时的皱眉(“强撮成”),看,已经热泪盈眶了……(“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是眉。

2、皱眉加上泪水,“眉”加“水”即为“湄”,乃寇湄之名,即寇白门。

寇白门,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小红”乃小朱,小朱乃大明之保国公朱国弼,后来叛明投清,确实是既“贱”又“最身轻”。

朱国弼曾花两万聘金,为寇白门赎身,并娶了她。

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妓女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所以叫做“私掖偷携”。

而所谓“强撮成”,是说对方并非心甘情愿。

朱国弼不顾国体羞耻,不怕背骂名,即所谓“虽被夫人时吊起”,但朱国弼仍然恃势购买
名妓为妻,即“已经勾引彼同行”。

“勾引”之“勾”,“购”也。

呜呼,大明今何在?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2、董小宛
解读
1、“在柳边”,“柳”多依水而种,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边”表示在水里。

“个中谁拾画婵娟”,谁知道可以用它比对着画“婵娟”呢?“婵娟”即月亮,所以应该是圆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这能是什么呢?荷叶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中秋的时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花香,荷花开在春天,秋天当然指没有莲花之莲了。

“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
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见了。

所以谜底是莲。

2、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

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之。

所以作者在这里调侃冒僻疆:你这个傻瓜,怎么会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呢?董小宛号“青莲”,“青莲”当然应该在水里了,你应该去水边才对啊?或者说:你这伪君子,分明是在装模作样,别再假惺惺的了。

所以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说,“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解读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吧?袁枚和郭沫若,究竟谁
在“主观臆断”?!
既然人称“秦淮八艳”,现在才聚齐了六位啊?还有两位在何处?让我们先找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至于“秦淮八艳”之首的顾横波,我们后面再说。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笑他人嘲笑频。

谜底:1、傀儡2、陈圆圆
解读
1、“牵连”,可以理解为牵扯,什么会被牵过来、扯过去,并且是无休止的呢?这是一种思路。

再联系诗中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分析,无缘无故被弄出来,而且自己毫无所得,还要遭人嘲笑,自然会想到木偶戏中的木偶人,即傀儡。

再反过来验证,只要别把“无端被诏出凡尘”句中的“出凡尘”理解为离开凡尘,而理解为“出到”或“去到”凡尘,就可以肯定谜底只有一个:傀儡。

2、此谜暗含着的另一个谜底:陈圆圆。

陈圆圆,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擅梨园之胜,即擅长演戏,但只是会演戏的傀儡。

陈圆圆被田贵妃之父田畹带进京城献给崇祯,正是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此处的“出”,应该理解为“离开”。

陈圆圆的事迹家喻户晓,她进京后的经历无不与谜面所表达的意思对榫,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总共有了七个妓女,但《红楼梦》中不是有所谓的“金陵十二钗”吗?既然提到了妓女,也应该有十二个啊?况
且“薛小妹怀古诗”只有十首,究竟怎么凑呢?不急,在薛小
妹作怀古诗之前的第五十回,史湘云、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人,还作过三首“灯谜诗”,这样再加上“薛小妹怀古诗”的其它两首,正好“十二钗”。

我们先猜两首“怀古诗”,再猜三首“灯谜诗”。

交址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1、铜鼓2、黄皆令
解读
1、“镛”,古乐器,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铁笛”,铁做的笛子,金属乐器;“铜铸金镛”,用铜做的金色的古乐器;“纪纲”,法度,从下两句提到“马援”和“子房”来分析,应指军队的法度。

与军事有关的铜制古乐器是什么呢?铜鼓和锣等。

古时军队用鼓和锣发令,击鼓而进,鸣锣而退或鸣金收兵。

“声传海外播戎羌”,说明各处大获全胜,不应该是鸣锣而退,而应该是击鼓而进。

谜面可以解读为:
用铜鼓号令全军健全了军队的法度,铜鼓的声音也随着法度严谨的军队的胜利,传播到海外戎羌。

马援这样冲锋陷
阵的武将功劳当然很大,但别忘了张子房这样制定军队法度(比如用铜鼓号令全军)的运筹帷幄者。

所以谜底是铜鼓。

2、“铜铸金镛”,铜和金均为“黄”色;用铜鼓号令全军,众皆听令,正是“皆令”。

所以暗含着的另一个谜底是黄皆令。

黄皆令,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1、大解2、杨云友
解读
1、此谜谜底是大解,即大便(动词)。

请看原诗所表达的大解进程:
“防恶犬欺”之招,蹲下;两条腿及屁股各就各位,所谓“三齐位定”;事后盖上马桶盖(“盖棺”);但是“盖棺时”,还请听我一言,把屎喂狗吧,那对它来说也是“一饭之恩”,不要轻视鄙视它。

其中道理,屎(“死”)也知道。

2、暗含谜底为杨云友。

杨云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正所谓“三齐位定”;“恶犬”指的是“是空和尚”;杨云友擅长模仿董其昌之画,曾经靠卖模仿的画养家,正是所谓“一饭之恩”。

如果知道《杨云友三嫁董
其昌》的故事,此谜就再明显不过了。

湘云之谜语诗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1、(耍的)猴2、杨宛叔
解读
1、“猴”的谜底宝玉已经猜出。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猴离开自己的栖息之地,到人间耍猴把戏,这难道真的很有趣吗?“名利犹虚”,被耍的猴,当然谈不上什么“名”和“利”了。

湘云还亲自对最后一句作了解释:“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2、暗含的另一个谜底:杨宛叔。

杨宛叔,明末江南名妓。

她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记载:杨宛叔,金陵名妓也。

杨宛叔先跟了茅止生,“止生重其才,以殊礼遇之”,即茅止生对杨宛叔好。

但杨宛叔“多外遇、心叛止生。

”后来杨宛叔奔投国戚田弘遇,却被骗光钱财,又因年老色衰,被人当作老婢女使用。

杨宛叔还想去攀附其他人,又因为遇到战乱,结果也没有攀成。

正所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于是杨宛叔扮成乞丐婆返回金陵,结果在荒野被盗所杀。

“宛叔终堕落于泥,为人所讪笑。

”正所谓“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一点也没说错吧。

宝钗之谜语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1、稻草人2、王修微
解读
1、“镂檀锲梓”,“镂”者,“搂”也;“檀”,属木类;“梓”者,“籽”也;“锲梓”,“去籽”也。

什么“去籽”后“一层层”地“搂”着“木头”呢?稻草人的稻草也。

“铃”,铃铛也;“稻草”“搂”着“木头”,上面还挂着“铃”,这个铃铛只有在“风雨过”时才响。

可以肯定是“稻草人”无疑。

稻草人是用去过籽的稻草一层层地裹着木头,难道这是良工巧匠做成的吗?虽然这半天又是风又是雨,但什么时候听见过你的“铃”声响啊?!
2、王修微,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号草衣道人。

草衣道人,就是“衣稻(道)草之人”,把稻草作衣服的人,稻草人。

又因为王修微之号中有“道人”二字,所以说是“梵铃”。

所以谜底为:稻草人和王修微。

黛玉之谜语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1、云2、林天素
解读
1、“风雷”的“主人”是谁?老天也。

“騄駬(念录耳)何劳缚紫绳?”“紫”,天帝住在紫色的宫殿,(而皇帝是天之子,
所以也住在“紫”禁城。

)表示在天上;“紫绳”,天上像绳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闪电也;闪电想“缚”住什么呢?云,像
宝马“騄駬”一样奔跑着的云;但“缚”得住吗?又有必要“缚”吗?所以说“何劳”。

“风雷动”,风吹“云”动,电闪雷鸣;此时的云会是什么样子呢?“驰城逐堑势狰狞”,像脱缰之野(宝)马。

“鳌背三山”,云之形。

谜底是“云”无疑。

2、林天素,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福建三山人,名云,
号“三山才女”。

一目了然了吧!“独立名”,又指林天素性格孤傲。

【江南名妓之事迹,参阅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十二金钗”凑齐了!“江南明妓”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红楼梦》里,而且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她们就一直在里面活蹦乱跳。

本人也和明义一样,不禁“读而羡之”,只是不
会写诗,无法表达仰慕之情。

所以,所谓“大家”之高见,不可不信,但也绝不可全信;如果全信,还不如不信。

当然,“大家”们仍然会嗤之以鼻,
还是那句话,请“大家”们也“牵强附会”一次给我们看看!作者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谜语诗,如果连这些谜语都猜不出,能叫读懂《红楼梦》了吗?逃避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早晚你得猜!
但《红楼梦》怎么会暗写妓女呢?先不要急着大惊小怪,作者并不是为了写妓女,只是通过这些明末清初的妓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间之窗,从那里你可以看到《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等我们透过这扇时间之窗,看到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之后,我们再大惊小怪不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