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
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艳阳下
①临近开学,突然看见一个吐蕃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展览。
但是,只在敦煌展出。
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
跟朋友提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了机票。
②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无穷无尽。
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
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
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③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
许多年前,看见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意识到东瀛对大唐对西域的那种迷恋,持续了上千年。
敦煌,本质上来说,已经是礼失求诸野,但这是文明的交汇点。
对于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
④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还是屏息沉默了。
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
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
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
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姚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⑤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
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
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
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应该敛容珍惜。
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
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
这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出神。
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漫天漫地的经变故事,都化身为超然美妙的恢弘画卷。
经历千年岁月风沙,壁画雕塑早已斑驳褪色,然而光照处依然摄人心魂,令人心醉,不知身在何处。
不知自己的来处,何以明了自己的现在与存在?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向我们打开的应该就是这种神游古今、与古人劈面相逢的快感。
⑥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故居和办公室,就在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九层楼对面。
这位上世纪40年代从法国来到敦煌的画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敦煌。
他的办公室和故居都是意想不到的清寒。
床
和书架都是土坯的,几张木质桌椅,一个灶台,一直到1982年他离开敦煌,都是这样。
许多代学人和艺术家就是在这里默默无闻度过大半生。
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也是如此,60年代北大毕业后即来到敦煌,先生远在万里之外的武大工作,孩子也是在武汉长大。
分居数十年,最终还是先生追随她,在敦煌会合。
她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是敦煌成就了她。
⑦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内,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
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情境。
古格、象雄、吐蕃,藏文化真是太深邃迷人了。
展不大,却集中了许多国内外大牌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
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
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
这也是这个展一定要在敦煌的原因。
季羡林说过,中国、希腊、波斯和印度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就是敦煌和新疆。
的确,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了。
⑧在展览的最后,我看到了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玛格和汤姆·普里兹克夫妇充满深情的回顾资料,他们回忆自己因为对印度、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文化的强烈兴趣而结缘,甚至他们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激情,获得了藏文文献与喜马拉雅研究的博士学位。
也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们拜访中国国家文物局,促成了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总共有20余家国内外的考古文博机构将其收藏的吐蕃瑰宝借展。
如此,像我一样的爱好者,才有机缘目睹来自全球的吐蕃艺术精品。
⑨在敦煌,时时觉得,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
⑩为什么来到敦煌?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
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给予了他们坚定的力量。
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
这里既是陈寅恪所谓“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地,也是千年来伟大平凡兼具的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生命构建的时间之流。
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泪与血,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11)我更觉得,来到敦煌,是为了与自己相遇。
短短几天,敦煌的艳阳,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光影都犹如神迹。
夜晚在极致的安静中入睡,清晨又在极致的安静中醒来。
这样的旅程,仿佛出世了一趟。
(12)人类文明的宝贵遗迹,此生此世,也许只有这一次机遇相见。
除了珍惜,还是珍惜。
(取材于朱丽丽的同名散文)
1.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舷窗:“舷”读作xuán
B. 屏息:“屏”读作bǐng
C. 微末:平凡渺小
D. 敛容:庄重严肃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③段所说的“文明的现场感”,既指参观者身处文明现场,也指实地观看带来的直接、深切和独特的体
验。
B. 第⑤段由光线打在菩萨脸上的细节,联想到千百年来造访者的感受,进而突出了庄严璀璨的文明的震撼力。
C. 第⑦段通过对展品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吐蕃文化的深邃迷人,而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
D. 开篇写诸事繁忙但仍来敦煌参观,结尾部分说特别珍惜与文明遗迹相见的机会,文章首尾照应,圆融自然。
3. 作者在第⑨段说“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
从全文看,“激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 文章题目“敦煌艳阳下”含义丰富,综观全文,简要回答其含义和文章以此为题的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在我国,垃圾分类仍
然存在很大困难。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
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
“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
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
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
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
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
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
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
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
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
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
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
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
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
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5.根据材料,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
B.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
C.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类。
D.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6.根据材料,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现代垃圾物质。
B.现代社会垃圾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文明中科学技术广泛应用。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不断转变为各种垃圾。
D.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
7.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
A.纽扣电池
B.纯棉衣物
C.共享单车
D.塑料餐盒
8.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生态文明”的特征。
9.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
朱熹指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没有对人性做出判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
孟子言人性本善,虽然不无唯心倾向,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用。
这是告诉人们,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源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孔子看来,义是君子的本质规定。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优秀道德品质的集合体,其中义是根本,礼是表现在外面的行为,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然后是态度,非常谦逊,不自满,不骄傲;最后是诚信,对人对事,处之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他人。
在孔子看来,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如果说君子是孔子崇尚的人格,那么,小人则是孔子反对的人格,“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经常比较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最大的差别与义有关,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仁,根基却是孝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仁爱不是兼爱、泛爱,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最终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
义是从血缘关系推演出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其主旨是敬长。
孟子指出:“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义的概念很有些特殊。
如果从主体性与实践性区分,仁、礼、智、信等概念都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内容,仁是爱人,礼是礼仪、规矩,智是知识、智慧,信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诺。
唯独义的概念,语义模糊,没有具体的主体性品格。
“义者宜也”,义不是对主体品格的规定,而是对主体行为品格的规定,带着明显的实践性特征。
历代文人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看法,认为以宜释义过于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容易失去圣贤的本意,导致人们不重视主体人格的修炼。
实际上,这正是义的生命力所在。
儒家之义,既是主体品格又是行为品格,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把道德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从而使得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历久弥新,成为影响中国人道德修养和性格品质的主导力量,塑造了一批批如范仲淹那样的“忧国忧民”的忠臣、董永那样的“事亲敬长”的孝子和柳下惠那样的“文质彬彬”的君子。
人们的社会伦理道德实践虽然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要做一名有情有义有道德的君子!
(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义》)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说没有对义做出明确的定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义就成了人性的核心。
B.孔子认为,义是君子的人格,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君子是多种优秀道德品质的综合体,义是根本。
C.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爱,仁爱的前提是血缘亲情关系,根基是孝悌。
义的主旨是敬长,所以,义是仁的根基。
D.义不像仁、礼、智、信那样具有明确的主体性品格,“义者宜也”,即义就是要适宜,这一说法被广泛认同。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属于伦理道德范畴,是个人修养的价值取向,文章据此提出做--名有情有义有道德的君子的论点。
B.通过对义与人性、人格的关系,义的主旨,义的概念的论述,文章对义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C.义具有塑造君子人格的作用,文章以范仲淹、董永、柳下惠等具有君子人格的高尚之士作为例证。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又从人性、人格、敬长、适宜四个方面逐层递进,阐述儒家之义的内涵。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源于人的本性的,因此,只要你愿意修身,就可以形成君子人格,品行高尚。
B.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以血缘亲情为前提,以义来处理人际关系,既有和谐人际关系的益处,也有排斥非血缘关系的弊端。
C.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实践多彩多样,追求君子人格是终极日标,这也是孔子所崇尚的人格,而义是影响人格的主导力量。
D.义是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能把道德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起来,从而使得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能够历久弥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及《五石之瓠》,回答各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
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
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
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1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 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 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 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