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休克的治疗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幼健康产科休克的治疗研究进展
卢凤飞 (贺州广济医院,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产科休克属于妇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包含失血性休克及非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科学治疗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产科休克的病因复杂,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的诱发因素有所不同。
对于产科休克患者,多采用一般性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及休克病因去除等治疗措施。
本文在分析产科休克病因的基础上,对产科休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希望能够为促进产科休克临床诊疗效果的提高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产科;休克;治疗;进展
休克指的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循环血容量减少的现象,同时,其体内环境受损,影响机体正常微循环,造成微循环灌注量骤减,进而诱发重要脏器缺氧,危害性较大[2]。
产科休克指的是孕产妇患者因为妊娠、分娩相关因素造成的休克[3~4]。
年龄大、产次多的孕产妇、宫外孕患者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此外,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原发病的孕产妇产科休克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患者一般会出现表情淡漠以及反应迟钝的现象,部分患者表现为口唇及四肢发绀、脉搏细速、冒冷汗等[5]。
产科休克患者病情通常十分危急,且容易出现恶化,必须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否则可能导致母婴双亡等严重后果[6]。
近年来,临床上对于产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探寻治疗产科休克的有效措施和方案,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1产科休克的病因分析
临床上多把产科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以及非失血性休克两种[7]。
不同类型的休克在发病因素上有所不同,应注意加以辨别和分析。
1.1 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大部分是因为病理性妊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以及散播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出血或者血容量明显减少,从而诱发休克[8]。
其中,异位妊娠作为一种妇
科急腹症,如果发生破裂或流产大出血,则很容易
造成休克。
有数据表明,异位妊娠首诊延误率达
到40 %,是导致孕妇在妊娠早期发生死亡的主要
原因[9]。
根据相关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孕卵在子宫
腔外着床发育,一旦出现破裂,患者会出现剧烈腹
痛或者阴道出血等症状,严重的会诱发休克等,威
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0]。
相关研究显示,56例
休克型异位妊娠中属于输卵管壶腹部异位妊娠的占60.7 %,其他类型异位妊娠占39.3 %,两者对比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提示壶腹部异位
妊娠患者发生休克的概率可能高于其他类型异位妊娠。
除了异位妊娠外,急性子宫翻出、产后大出血
也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12]。
急性子宫翻出
可能会造成患者出血,并诱发休克[13]。
产后大出血
作为引起失血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指的是胎儿
娩出母体后2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
产后大
出血的发生与宫缩乏力、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
以及软产道因素等密切相关[14]。
产后大出血患者出
血量大,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3 %~5 %,极
易造成死亡[15]。
有研究表明,胎盘植入、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术后愈合不良、羊水栓塞等均可能导致
产后大出血并诱发低血容量休克[16]。
因此,临床上
必须高度重视对失血性休克病因的分析,以便采用
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31
妇幼健康
1.2 非失血性休克
产科感染性休克是除失血性休克外最为常见的一种产科休克类型。
产科感染性休克病因复杂,一般是因为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外伤性感染以及妊娠并急性阑尾炎等因素诱发[17]。
根据相关研究,感染性休克孕产妇的病死率为26.23 %,病死率极高[18]。
对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早期检测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过敏性休克通常是在治疗、手术过程中因为药物使用的原因导致过敏而引起休克。
既往个案显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滴扩容治疗可导致休克。
心源性休克大部分是因为孕产妇突发急性心脏病等诱发,同时,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或心脏病患者妊娠分娩期间病情恶化也可导致心源性休克[19]。
过敏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在临床上相对较少,罕有报道。
2产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2.1 产科休克的诊断
产科休克患者常表现出循环血容量减少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可出现组织灌注障碍,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死亡率高[20]。
针对产科休克,早期诊断十分必要和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产科休克患者的诊断主要通过生化检查手段进行,同时结合临床表现,针对存在休克症状的患者,首先确认其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之后再对其休克程度进行判断,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同时确认休克原因。
相关研究指出,产科休克患者诊断治疗中必须要首先了解产科出血原因,以便对病因进行精确判断,如患者胎盘滞留,则其出血呈现为暗红色;如患者为子宫收缩不良,则其阴道可出现血凝块;若患者为软产道裂伤,则血液呈现为鲜红色[21]。
临床诊断中应注意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其病因进行明确。
不同的产妇在身体状况以及既往病史上存在极大差异,这也造成不同产妇在休克高危因素上大不相同。
相当一部分产妇在发生休克前后,都会出现产科DIC,该病症发生突然且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及时给予科学治疗,易导致死亡,必须要做好相关筛查及诊断工作,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此外,在产科休克诊断过程中,血压是其中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但这并非唯一指标,在观察血压变化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判断,尽可能避免不可逆的产后失血性休克DIC。
2.2 产科休克的治疗
产科休克虽然包括不同的类型,但各类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较为相似,在临床治疗中均要求对其组织灌注进行恢复,并加强组织供氧。
具体治疗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1)一般性治疗:将患者头部、脚部适当抬高,或交替性采用平卧位。
将患者头部抬高30°能够使其呼吸动作更接近其自然生理状态,从而避免腹腔内脏对其膈肌、肺下叶等造成明显压迫。
将患者脚部适当抬高有利于改善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
同时,科学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14 G针头,以备补充血制品使用。
通过面罩给氧的方式改善患者休克症状。
(2)补充血容量: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成功抢救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
血容量补充中常采用胶体液、全血以及晶体液等进行补充。
产科临床应注意提前备好林格液以及生理盐水等常用急救药物。
根据相关研究,产科休克患者接受治疗1 h内,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原则对其开展输液治疗,取1~2 L平衡液进行输注治疗,及时促进其血容量恢复,能够帮助改善患者休克症状,加速患者苏醒。
(3)纠正酸中毒:孕产妇出现休克时,很容易因为组织缺血造成低血糖现象,不利于机体分解蛋白质以及脂肪,更容易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风险,从而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针对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不需要采用碱性药物进行休克纠正,只需对其血容量进行合理补充,即可缓解其组织缺血及缺氧症状,改善其肾功能,实现对其代谢性酸中毒的有效纠正。
针对产科休克患者实施早期治疗时,可根据病情合理应用碱性缓冲液对其酸中毒症状进行纠正,使其水电解质水平能够维持平衡。
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科学纠正酸中毒。
32
妇幼健康
(4)血管活性药物:针对产科休克期阶段的患者宜选择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对于休克早期阶段血容量无法及时给予补充的,可选择血管收缩剂进行治疗,注意控制好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
(5)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科休克治疗中,视患者病情,大量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将使用时间控制在48 h以内,以免造成高血糖或者消化道溃疡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应同时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
(6)病因去除:对于产科休克患者除了综合治疗之外,还应针对其病因给予去除病因治疗。
如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通过自体输血法进行血液补充。
该治疗方式无需提前开展血型交叉配合试验,且能避免输血反应及差错,预防免疫反应和各种并发症,确保血容量补充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对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选择乌司他丁进行治疗。
该药物能够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进行抑制,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产科休克发病率高,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成功抢救患者、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产科休克一旦发生,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疗,争分夺秒,尽可能确保母婴安全。
对于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具体分析其病因,给予早期诊断,并遵循复苏、评估、止血、会诊、治疗并发症的产科休克治疗原则,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同时明确病因,确保临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牛会如,张志辉,孙好侠.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
患者临床表型与治疗方法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3):142-144.
[2] 党君.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影像学表现与临床治
疗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6-18.
[3] 李曼珊.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J].名医,2020,(6):72.[4] 陈爱兰,罗婕妤,李晓玲,等.休克指数与阴道分娩产
后出血量及失血性休克发生率的关系[J].广州医科大学
学报,2019,47(6):71-73.
[5] 蒋嗣斐.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37-38.
[6] 杨小娟.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
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226-227.
[7] 刘迎春.限制性液体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分
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4):174-176.
[8] 胡艳杰.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17,119.
[9] 侯成文.阴道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分
析[J].当代医学,2021,27(10):142-143.
[10] 陈智华,郭宽萍,麦慧芬,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
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
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6):132-135.
[11] 潘婷华,卢树辉,黎凤彩.休克型异位妊娠56例临床
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3):293-295.
[12] 罗茹蓉,张桂芸,雒钰花.异位妊娠患者合并失血
性休克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内
科,2018,13(6):850-852.
[13] 韦玉岚.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相关因素研究[J].
当代医学,2019,25(33):58-60.
[14] 王芳.高龄产妇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
幼保健,2020,35(5):843-845.
[15] 王芙蓉.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38,340.
[16] 黄雪原,李建,吴斌,等.产科患者血液管理NA TA专家
共识的主要推荐及启示——第2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
治疗(续)[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6):611-618.
[17] 王敏芬,王国华,华树生.孕中期B族链球菌感染
导致胎死宫内并感染性休克1例[J].中国乡村医
药,2020,27(3):43.
[18] 赵先兰,房玉捷.孕产妇感染性休克61例临床分析
[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1):67-70.
[19] 高霏,张晶,郑蕾,等.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
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2):1470-1475. [20] 董建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
[J].人人健康,2019,(8):101.
[21] 李秀云.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效果探讨
[C]//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年会暨第二届数
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2017:540.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