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人,您贵姓?好久好久以前,你确定姓这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游人,您贵姓?好久好久以前,你确定姓这个?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出门在外我们碰到新朋友,总是会说:“朋友,您贵姓?”朋友说,“免贵,姓刘。

”然后我们就说“我们是本家,我也姓刘,五百年前我们一家啊”这样就拉近我们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就是姓氏文化的力量。

我一直想知道我们历史上的龙游人,您贵姓?
龙游的姓氏千百年来,变迁甚大,先说古姓,据记载龙游姓氏以虞,齐,鲁,乙四族最古,应该在汉代以前。

到了乾隆嘉庆年间逐渐衰落,而乙姓竟绝,相传正月初一龙游人出行,遇乙姓之灯,来年必诸事遂意,俗称神灯。

到了清代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战乱,虞,鲁两姓也绝,仅剩齐姓的一家,清光绪年间齐姓这一家由县南东莞塔迁居七都槐王村,82年普查时历经59代,仅有40余人。

为什么龙游古姓消失的这么多?主要还是龙游这个地方历史以来发生太多的战乱,先是宋宣和三年正月,方腊起义军攻克龙游。

战争中具体死亡人数县志没有记载,但是民国县志推断死亡人数非常之多,因为在民国时县内大部分姓氏都是南宋以后迁徙过来姓氏。

所以推断在这次战争中,很多龙游古姓都在那场战争中消失了。

再是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康熙十三年七月耿精忠攻入龙游,大肆抢掠,县城幸存者不到千人,龙游南乡更是受到不断的滋扰,死亡无
数。

所以平乱以后政府从福建长汀一带大量迁入人口。

再后来是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龙游是主战场。

太平军翼王石达开1858年过境龙游,从灵山石角草鞋岭开始大开杀戒往南一路杀到处州(今丽水),1861年太平天国李世贤再次从草鞋岭入口,经过罗林岗杀了5000龙游团防兵,并占领龙游,一夜即退,同年六月,太平军将领李尚杨,再占龙游一直到1863年才从龙游撤出,太平军在龙游的时间非常长,各地遭受屠杀不断,造成龙游人口十去七八,加之瘟疫流行,幸存者十不殆一,土地荒芜,江西以及省内温州,丽水,台州游民份至垦荒。

1942年和1944年日军两次入侵屠杀军民,所有罪行罄竹难书。

龙游人口从21万减少到17万。

所以龙游的古姓要存活到现在非常不容易。

由此可知在龙游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是历经沧桑的,虽然他们能够创造像中国十大商帮-龙游商帮这样的辉煌,但也是逃脱不了战乱这种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这也是龙游商帮后来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

再来说说龙游最大的姓,也是最早迁移到龙游的是灵山徐姓。

汉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徐偃王38世孙江夏太守徐元洎,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太末县城南泊鲤鱼村,即灵山。

韩愈在灵山的徐偃王庙的庙碑写到:衢州,故会稽太末也。

民多姓徐氏.所以徐姓也是衢州的第一大姓,也是附近各县的大姓,甚至连福建,江西的徐姓也非常之多,这些徐姓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祖先很多都是从龙游灵山迁过来的。

所以灵山是中国南徐文化的中心,龙游灵山徐姓经过2000余年的繁衍,到82年普查时共有64代,5000余人。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1961年从淳安迁过来的大沃口徐姓移民,他们查阅了家谱,发现原来他们祖先就是从灵山迁移出去的,所以他们认为祖先显灵,让他们认祖归宗。

龙游徐姓名人辈出,南齐徐伯珍唐代徐安贞都是饱学之士。

徐徽言抗金名将。

清代徐漳乐善好施。

龙游徐姓杰出人物数不胜数。

徐姓后人身上流淌着有祖先徐偃王的仁义,向善的血,才会使得徐氏不断的发展壮大。

按时间来排接下来是在在唐代迁入龙游的姓氏。

他们是团石的汪氏,模环的季氏,兰塘的袁氏,梧村三源戴的戴氏,夏金的董氏,夏金芝溪的刘氏。

詹家的刘氏,河西街的叶氏。

这些姓氏应该算龙游的老前辈了。

这里面由两个出了状元的家族,一个是夏金芝溪的刘氏,唐代刘俨为龙游县令作舍灵山寺下,宋代分迁夏金。

南宋状元刘章就是其族人,二是团石的汪氏,南宋状元汪应辰是团石汪氏的第十四世孙。

但是龙游的历史上只出过一位状元,那就是刘章。

那汪应辰的状元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汪应辰在绍兴五年是以江西玉山籍应试中状元的,用现在的话就是汪应辰是高考移民的身份中状元的。

深受高宗的喜爱,担任过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更多的龙游姓氏实际上都是随南宋皇帝高宗南渡,而从中原迁移到龙游的,这也是龙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也是对龙游的发展起很大作用的一次迁移。

马叶的马氏来自中原河南濮州,马希言随宋室南渡到龙游,官潭的琚氏也来自中原在南宋初迁来龙游。

宋朝迁来的还有雅村的王氏,上圩头的支氏,灵山寺下的叶氏,以及其他各地的叶氏大部分都在南
宋时期迁入,虎头山朱氏,横山的朱氏,横山会泽里的李氏,桥下吕氏,河西街的劳氏,罗家的陆氏,下库,坊门街,横山,虎头山高桥的吴氏,横山的严氏,上(下)杨村的杨氏,马叶的张氏,灵山的郑氏,塔石的郑氏,社阳的郑氏。

石佛胡氏,横山胡氏,湖镇下田畈姜氏,下宅项家的项氏,模环姚西塘的姚氏,雅村的倪氏,塔石钱村,钱家的钱氏,塔石的舒氏,塔石杜山徐翁氏,石佛三门源翁氏,下洪的翁氏。

城南的曹氏,泽随的傅家的傅氏,泽随童氏,湖镇童氏。

鹁鸪头黄氏,志棠席家的席氏,泽随夏氏,寺后柳村的余氏等。

当然他们迁来的原因也有祖先在这里为官,就在这里定居。

要重点说说人才辈出的余姓。

宋咸平年间余旦为衢州教授,居住在龙游柳村,是余姓的祖先,后分迁至冷水,丛桂坊,后高山等等,南宋左丞相余瑞礼灵山冷水人是其族人。

从宋代到清代县志记载共27人余姓人都是饱学之士,或者为官,或者为将,或为教授,民国还有名人余绍宋就是后高山余氏一族。

余绍宋官至民国司法次长,为抗议三一八惨案敢于为民与总统叫板,结果被免职。

又精通书画水平造诣极高,是全国最知名的方志学家,主持编写了龙游县志和浙江通志。

较有名的还有桥下吕氏,祖先山东人,其子孙五世连中进士,人称其里丛桂坊。

坊门街吴氏源于四川,民国吴南章是其族人。

还有叶姓,张姓,陆姓,祝姓都是境内望族,名人辈出。

接下来是元代,迁来李,杜,范等氏。

再是明末清初,迁来大量的福建人,如吴,邱,傅,林,张等姓氏。

还有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迁来江西以及省内温州,丽水,台州的移民。

这个迁过来的姓氏就非常之多了。

单独介绍下雷,蓝,钟姓。

雷,蓝,钟为畲族,祖籍广东潮州,畲的含义是在山间搭棚居住的人。

龙游畲族是在清康熙,嘉庆年间由遂昌等地迁移至沐尘,坑头,后迁浦山,太平天国后也有从江西,福建迁入。

解放前畲族的地位低下,一般居住在山上,饱受欺压,因此在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十月,龙游知县万世荣在庙下靖林寺立碑——<> 俗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们了解龙游的姓氏文化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祖先在生存环境这么恶劣的情况下,还奋发图强,不得不令我们后代钦佩。

所以我觉得在现在的龙游文化建设中,可以将姓氏文化中的祠堂文化融入到文化礼堂中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一些家族的家规,家训。

特别是传统的孝文化在现在社会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