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2018年19期总第407期
ENGLISH ON CAMPUS
原型范畴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文/刘晨
【摘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英语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词汇、语音和语法,其中词汇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学生难以理解句子,更无法对英文语篇有完整的掌握。

在当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几乎没有特殊的技巧协助学生记忆单词,依旧是上课教授单词,学生记笔记下课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背单词也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阻碍,甚至令学生望而却步,苦不堪言。

为了改善和提高词汇教学,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对基础范畴词、同义词及一词多义词方面讨论原型理论对高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词汇教学;基本范畴词
【作者简介】刘晨(1995- ),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文学硕士,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引言
语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等环节,若词汇量
太少,这些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难以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英语中的核心词汇大概有2000个,在学习伊始阶段,
学生会频繁的接触到这些词语。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的英语词汇标准是1600词至1800词,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词
汇量是3500词。

所以教师身负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的大纲词汇的讲解,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课程教学环境下,很多教师也在不停地探索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非常注重语法和阅读等大题的讲解,现在教师越来越强调对口语和听力的练习,希望能够既有趣有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课堂中加入奖惩措施,通过做活动或者游戏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最根本的词汇教学中,由于词汇浩如烟海,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时间和精力都很紧张的高中阶段,教师们大多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对新单词的音、形、义进行讲解,一般通过课后单词表翻译成中文,罗列几项固定用法,多媒笔记,课下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思考,最终效果差强人意,能真正记住的单词寥寥无几。

这样不仅造成有的学生因为枯燥无味而厌倦了对英语的学习,也会因为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将来的学习带来更大的障碍。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将单词切割开来记忆,导致大部分学生把记忆单词当成很痛苦的任务。

要改善目前这种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词汇教学现状,英语教师需要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学生词汇的学习阻力,并且可以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对词汇的记忆效率。

目前,许多研究者从更深层面研究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把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渗透到中学英语词汇和教学中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二、原型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的哲学根源始于Witt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研
究”,也被称为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Rosch(1975)在“家族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范畴归类、颜色感知等一系列心理语言学实验,提出了“原型范畴”这一概念。

他认为原型是在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对象,其他成员则通过与该原型的相似程度而被赋予不同的典型性,比如在鸟类这一范畴里,麻雀就比企鹅或分析教材内容,将教材知识点当成设计课堂提问的依据与中心,尽可能使得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可提出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针对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设计一些可直接在教材上找出结果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5《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时候,虽然很多学生对熊
猫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很是喜爱,但是对熊猫的故乡在哪里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设计这样的课堂提问“Is the hometown of the panda in Sichuan?”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
方式,就会发现熊猫确实是我国四川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借助这种针对性的提问方式,不仅可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些常识性知识,而且还可激起他们对相关内容的深入思考,并且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类似问题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可推动学生利用自学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

学习的英语课程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度把握,还可推动教学质量及学生思维能力的显著提高。

因此,教师应大胆探究课堂提问技巧及应用策略,尽可能提高提问教学法的应用成效,最终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新契机。

参考文献:
[1]季关娟.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6,16(08):100-102.
[2]虞赛丽.课堂提问技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策略[J].英语广场,2016(04):164-165.
[3]彭惠清.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4):159-160.
[4]林锡钦.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广东科技,2013,22(12):224-225.
2018年19期总第407期
ENGLISH ON CAMPUS
者孔雀更具代表性,即更归于“鸟”的范畴。

因此,对范畴的识别是一个基于原型概念进行组建的模糊认知的过程,并且成员的特性相互重叠。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基本观点:
1.原型理论范畴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两个范畴的成员可能有共性存在。

根据对范畴研究的新趋势,Rosch认为各范畴之间界限通常是互相重叠,相互影响的,某一认识对象完全可能成为另一的范畴的成员。

2.原型存在一种家族相似性结构,可构成一个连续体。

通常认为,基于原型构建的语义结构采取的意义部分是类似的,建立语义范畴是基于相似性而非共同性。

3.在一个范畴中,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存在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连续体。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根据人们对范畴成员的有效性来定义的,并且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分由主客观原因决定的。

4.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的“完形”概念,没有任何标准化的特点可以定义。

在没有明确界限的情况下,人们判断一个例子典型程度也是不同的。

根据以上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针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师可以从基本范畴词、同义词及多义词三个方面组织相应教学。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注重基本范畴词的教学。

基本范畴词多为音节较少、构词简单且不可再分的本族语词汇,具有能够快速被识别的特点,其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最多的共同特性,其使用频率最高,人们在指称事物时会更多的使用基本范畴词。

比如在英语教材中,每一章节都会围绕某一特定话题进行学习,其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子及日常表达都由该主题引出。

举个例子,在讨论“节日”这个话题时,我们会联想到很多词语,像 the Spring Festival, Mother’s Day, April Fool’s Day, Christmas Day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中任意一个节日进行讨论学习时,又可以拓展到很多与该节日相关的用法和表达,以“春节”为例,可能用到的单词Spring Festival,couplets(春联),paper-cuts(剪 纸),lantern(灯笼),fireworks(烟花)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对节日festival词义的表达。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词汇之间意义的内在联系,不要仅仅对单词进行组词搭配,尽量将其代入真实的语言情境或者大的文化背景中,可以有效应对学生时常出现的明明背诵了很多单词却不知如何应用的情况。

在词汇学习方面目前存在着一种误区,即一味追求扩大词汇量,好像学生词汇量越大代表英语学的越好,分数越高代表英语水平就越高,再加上受出国留学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付出在GRE和TOFEL单词书的背诵上,曾经有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就说过这些单词只会出现在GRE或TOFEL考试里,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当然不否定背单词对考试即时记忆的要求的确颇有成效,但给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带来的错误导向不同忽视,只有重视对基本词汇的学习,基础知识牢固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词汇量,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

2.利用原型范畴构词法加强对同义词的学习。

英语词汇的数量如茫茫大海,如果不讲求科学的记忆方法只是死记硬背,记忆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效往往力倍功半。

根据原型理论,学习者在记忆单词时可以通过原型为圆心,通过原型词与高层次范畴、低层次范畴的关系往外扩大其上位层与下位层词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材出现的基础词汇为原型进行对下位范畴词的讲解,这样在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同时,还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记忆体系。

拿英语中动词“pain”为例,英语中与“疼痛”有关的形容词有sharp,dull,ache,cramp 等,其中“pain”为原型,其他词属于更具体的描述,都可以看作是它的下义词。

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某些同一词之间的差别很细微,帮助学生理解不太容易,培养学生准确使用同义词的能力难度更大,所以英语同义词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让学生从语义、色彩和语体等方面详尽考虑,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色彩的词汇,合理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利用原型范畴构词法加强对多义词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话题的深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增加,相应范畴的成员也在扩大,如果人们对于这些新加入的成员继续添加概念不仅会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过于冗杂的概念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交流。

从原型范畴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把一词多义现象作为围绕原型义项的词义的涉及范畴,本质上来讲,多义词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的。

这是一种人们更高级的认知方式从而去构建和理解另一种事物。

以隐喻为例,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表达,比如基于人体的部位产生的隐喻表达如body, leg, foot, elbow, finger, hand等几乎都有(Ungerer, 2001)。

实际上,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而产生的,通过隐喻的使用使词义发生变化并具有多义性,用有限的词汇去表达丰富的含义,这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熟知并能掌握应用基本范畴词的原型义项,也要有通过词汇的隐喻或转喻建立意义网络的能力,从而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加深对其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认知语言学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教师在日常词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基本范畴词学习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加强对英语范畴的认知,让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记忆系统进行学习,进一步加强基本范畴词汇原型意义的教学。

随着对所学范畴认知的不断深入,教师协助学生能由基本范畴词联想到高层次范畴或低层次范畴的词汇,根据词汇的原始义和扩展义之间的联系掌握词汇的隐语义和转喻义,提高学生对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规律性的理解,同时对教师自身也是一项挑战,提升了对教师专业上的要求,需在备课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设计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原型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来改进教学方法,对基本范畴词、同义词以及多义词进行总结,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习得效率和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Rosch,E.1975.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04):92.
[3]Ungerer,F.,&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17.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