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普知识:万物皆有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普知识:万物皆有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来源,理解“万物皆有声”的科学知识;
2.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3.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爱好;
4.学习正确使用声音,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实物展示:乐器、电子琴、鸟鸣、汽车鸣笛等;
3.音乐CD、教具卡片;
4.语音反应小游戏气球、口哨等。
三、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1.导入(10分钟)
师生互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注意力,介绍本次主题:“万物皆有声”。
●教师:宝宝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声音吗?声音从哪里来呢?
●学生:老师,是从声源发出来的哇!
●教师:非常好!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什么?(同学们回答:“声音”)
2.发现声音(10分钟)
通过感知和观察,让幼儿认识周围各种声音。
●教师:知道有哪些声音吗?(鸟叫、车鸣、小狗叫、风声等)
●教师出示各类声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在有声音的情况下作出反应,加强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
3.实验探究声音(20分钟)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声音的本质和来源。
●教师演示声音实验:拿起一张卡片放在牛奶盒子的口上,使口呼大力一吹,卡片发出的声音变大了。
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并在完成实验后
问答讲解,来让孩子们理解声音主要是振动造成的。
4.声音的分类(10分钟)
带领幼儿学习声音的分类,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图片、乐器等展示,让
孩子们对区分声音有更直观的认识。
声音的分类图谱
5.学习音乐知识(20分钟)
幼儿会通过听音乐表达情感并发现音乐与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联系。
利用音乐教材进行教学,搭配乐器的演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
妙与多样性。
6.评价(10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答学生问题,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复
述学到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学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的课堂表现和投入程度与情感体验,是否能够准确区分声音的性质和来源;
2.评价幼儿的课后作业,比如利用创意手工制作一个自己的乐器,并用它演奏出不同的声音;
3.根据每个孩子的目标设定,逐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展示实物、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幼儿深入感受到“万物皆有声”的发现之旅。
同时,通过学习音乐知识的方式开启了幼儿的感官探究模式,培养了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