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比范金,精比琢玉耀州青瓷花口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比范金,精比琢玉耀州青瓷花口碗
宋代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制瓷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瓷器品类繁多、百花争艳,青瓷生产达到历史的巅峰。

宋代青瓷生产有南方的官窑、哥窑、龙泉窑和北方的汝窑、钓窑、耀州窑等。

各窑青瓷各具特色,官窑瓷“汁水莹润如堆脂”,哥窑瓷满布“金丝铁线”,龙泉窑瓷青翠欲滴,汝窑瓷清丽素雅,钧窑瓷绚丽缤纷,耀州窑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其中,耀州窑的兴起、鼎盛与衰落,历经千年的烧造历史,精品层出不穷,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古代青瓷中颗璀璨的明珠。

铜川市耀州窑遗址分布图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在唐、宋时属耀州治,故称耀州窑。

耀州窑始烧于唐,盛于宋、金,衰于元,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文献中已有关于耀州窑的记载,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耀州出青瓷,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

耀州窑还曾烧造贡瓷,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记“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也有耀州贡瓷的记载。

在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区发现的目前存世最早的瓷窑碑记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皇帝诏准的《德应侯碑》。

详述了耀州容的发展史及制瓷、烧成等工艺技术,是研究耀州窑和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石刻资料。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
《德应侯碑》拓片局部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耀州窑以其犀利的剔刻花工艺和青绿釉色独领风骚,其装饰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较广的耀州窑系。

耀州窑青瓷始烧于唐代,五代是耀州窑的成熟时期,受浙江越窑的影响,产品胎质细腻,釉色温润纯净,尤以天青、淡青釉为佳。

器物造型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有碗、献、点、温托、套盒、执
壶、瓶等。

瓷器装饰受越窑划花技法影响,纹饰线条粗细均匀、轻柔灵活,以缠枝花卉、凤鸟等图案为典型;同时还盛行剔刻花技法,主要装饰有折枝花和缠枝花两种,纹饰呈浮雕状,富有立体感。

五代青釉花口杯、盏托
陕西华厦石刻博物馆藏
北宋时期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期,窑场星罗棋布、规模空前。

清袁文观纂修的《同官县志》记有“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

北宋早期器物釉色以青釉为主,多数为青灰或青黄色,少数为青绿色。

北宋中期器物胎为灰白色,釉色多为橄榄青色,釉面晶莹光泽,胎釉结合紧密。

这时期刻花工艺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在同类技法中首屈指。

对十世纪耀州窑青瓷影响最大的是多曲花口碗,瓷器上的花口与瓜棱本是源于模仿金银器加工时产生的工艺痕迹,从晚唐到北宋时期,花口与瓜棱在南北各大窑场烧造的产品上屡见不鲜,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北宋耀州窑六曲花口盏
观瓷书院《茶器盛宴》展品
典型如1986年窑址中出土的这件五曲花口碗,口径17.5厘米,底径7.4厘米,高7.1厘米,敞口,尖唇,口沿外卷,五瓣花口,腹壁斜直,与花口对应的腹部饰有五条棱线,矮圈足,内外满釉裹足,足底有三组砂粒托珠支烧痕,釉色淡青,光洁莹润,釉下饰化妆土,为十世纪的耀州窑青瓷的典型特征,形制与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的四曲银碗相近。

(对比图如下)
耀州窑出土青瓷五曲花口碗
唐代四曲花口银碗
窑址出土的多曲花口碗,除了唐代金银器中常见的五曲、四曲花口外,还有六曲花口、七曲花口、十曲花口等,典型如窑址出土青瓷十曲花口碗8,口径14.3厘米,足径5厘米,壁厚0.1厘米-0.2厘米,足高0.8厘米,通高5.2厘米,胎质坚硬细致,呈灰白色,内外施满釉,足底刮釉,釉色青中泛黄,光润明亮,内底划细线团菊纹。

十曲
花口,翻沿,圈足,造型类似唐代金银器。

耀州窑出土青瓷
耀州窑青釉刻花贴龟纹碗。

高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4.4厘米。

直口微敛,弧腹下收,圈足,底足露胎出呈较深的火石红。

碗心贴塑一只模印的小乌龟。

外壁刻双重莲瓣纹,肥厚的莲瓣用偏刀刻出,看上去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胎色灰白,通体施淡绿色釉,釉色微泛兰灰,光润晶莹,釉层中有疏密不等的开片纹。

北宋早期耀州窑青釉刻花贴龟纹碗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北宋早期耀州窑刻花贴龟纹碗标本(线条图)
铜川耀州窑遗址出土
在碗心贴塑乌龟、游鱼、飞鸟等小动物是耀州窑早期青瓷常用的装饰手法,同时外壁常常刻有莲瓣纹。

北宋早期耀州窑青釉刻花贴龟纹碗
平泉小吉沟辽墓出土
同类器物平泉小吉沟辽墓亦有出土,造型、尺寸均与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贴龟纹碗相同,只是碗心贴塑的乌龟没有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

此外辽宁朝阳姑营子辽开泰九年(1020年)耿延毅墓出土的耀州青瓷中,也有贴塑乌龟、游鱼、飞鸟的五曲花口杯。

唐代金盘上的对鸟纹
鸟纹,也是唐代金银器上应用较多的纹样,既有纯粹的鸟纹,也有与花卉相配的,统称为“花鸟纹”。

唐代金银器上的鸟纹,种类丰富,形象多样,有鹦鹉、鸿雁、孔雀、鸳鸯等。

五代耀州窑青瓷贴塑花口杯
观瓷书院《茶器盛宴》展品
十世纪耀州窑青瓷器上的鸟纹也非常流行,窑址中出土的鸟纹,表现技法有刻划、模印、塑贴等多种,其中以塑贴最为常见,不但有塑贴鸟纹的盏、杯、盏托等实物,还有大量的鸟纹模具。

其制作方法是,先制模,然后将模制成形后的鸟纹贴塑于盏、杯内或盏托上。

或为一只,或成双成对,或三只,或四只,有的单只飞翔,有的对飞,
有的环飞,姿态各异,形象生动,真实描绘了鸟的各种生活习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周内瓷片上新日,欢迎有藏友共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