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2大气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3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2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下面两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风的形成示意图(单位:hPa)。
(1)材料的两图中,代表近地面的是________,代表高空的是________。
并说明高空风与地面风的差异。
(2)判断该同学绘制的两图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加以改正,并在改正后的图上标出图中箭头的含义。
成果展示(1)图二图一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结果。
高空风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力大。
(2)两幅图都存在问题。
图一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南半球改为北半球,二是交换图中两个气压值的位置;图二最简便的改法是交换图中两个气压值的位置,也可重新绘制风向和三个力。
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和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1)据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①②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
成果展示(1)冬季。
冬季陆地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高,海洋上形成低压。
(2)从风向上看,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南风。
从风速上看,①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风速慢;②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速快。
从性质上看,①地风寒冷干燥,②地风温暖湿润。
(3)乙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大。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甲—风向D.丙—地转偏向力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与甲方向相反,表示地转偏向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导致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第2题,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极光出现在电离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
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2.C3.D甲图为南昌附近的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据此完成4~5题。
4.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5.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至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4题,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
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1)图略。
(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
)(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3)画图略。
(提示: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因此,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调节作用。
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高,受其影响,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温年较差也较小。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评价作业(六)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一)基础巩固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数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①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第2题,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答案:1.B 2.D3.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④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当;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使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地面损失热量多,故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C4.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解析: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那么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温度:b>a>c>d;气压:a>b>c>d;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答案:C5.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数码为具体内容,下列组合最恰当的是 ( )①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垂直运动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④空气水平运动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③,乙②,丙①,丁④D.甲②,乙③,丙①,丁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
地球上的大气[A级—合格达标检测]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24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削减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变更大气的( )A.组成成分B.运动速度C.垂直分层D.地转偏向力2.实行新标准以后,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削减,M方向的辐射将( )A.增加B.减弱C.不变D.为0解析:1.A 2.B 第1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变更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削减,大气汲取地面辐射的实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选B。
读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4题。
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N2生物体的基本元素O2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微量成分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另外,因甲使气温上升乙汲取丙而使大气增温,对生物有爱护作用丁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作为成云致雨的凝聚核3.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汲取大气辐射的实力强B.乙:氧原子C.丙:汲取地面辐射D.丁:干脆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B.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C.B层中臭氧汲取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解析: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上升,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汲取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爱护作用,因此推想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干脆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也能大量汲取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
故选D。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练习中图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D 热的地方,气体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的地方气体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结合图示情况,答案选D。
2.下图为“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C.c D.d解析:D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不会平行,B错误;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箭头方向,C错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近地面风向向右偏,a向左偏,A错误、D正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下图中曲线代表等压面,回答3~4题。
3.关于图一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a处气流上升B.a处为晴朗天气C.甲处高气压D.乙处低气压解析:B 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近地面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a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图二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白天B.夜间C.夏季D.秋季解析:B 图二中近地面吹陆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为夜晚。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C.④或⑧ D.③或④解析:A P M>P N,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为⑤;若表示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近地面为⑥,高空为⑦,答案选A。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C.③或⑦ D.⑥或⑦解析:C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为③和⑦,答案选C。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答案】 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第4题。
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6~7题。
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答案】B【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射到地面;近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被截留。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指点迷津】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地面辐射的波长也就比太阳辐射的要长。
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判断(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链接]1.太阳辐射强度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基础巩固】一、单选题(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
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
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
故选D。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D 4.A【解析】3.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北半球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对应于高压系统B.其水平面上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入中心C.其中心气流被迫下沉D.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强C.②强、④强D.④强、③弱3.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③的减弱D.①的增强4.下列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P地降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B.东部受山地阻挡,夏季风难以深入C.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D.深居内陆,距海洋远6.下列关于图中M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在国家多火山地震B.所在国家形状南北狭长C.6-8月为多雨季节D.附近山地为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7.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往低纬,冬季往高纬C.北半球夏季往南移,冬季往北移 D.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a、b、c、d气温最高的是A.a B.b C.c D.d9.关于该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方向气流由b到dB.该环流气流成顺时针方向运动C.若为海陆风示意图,c处为白天的陆地D.若为城郊环流,c处为郊区,d处为城市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及风速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12 hPa ①<② B.13 hPa ①>②C.13 hPa ①>② D.12 hPa ①<②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12.据统计,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水要明显多于南部,其原因可能是()A.北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B.北部临海,水汽充足C.北部处于跨过渤海的冬季风迎风位置 D.北部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下图是美国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知识体系导引,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北半球)(1)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B是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
(3)C是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4.力的作用效果(1)若只受A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A、B、C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学法指导]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重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探究活动】材料一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材料二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风受力作用图示风向高空风受两力作用(F1、F2)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F1、F2、F3)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123(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 (39)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 (39)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1.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天气系统就气压分布而言,A是______,B是______;就气流状况而言,A是______,B是______。
(2)A、B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晴朗天气的是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4)b点即将经历______过境,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______天气。
(5)a点天气系统为______,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易出现__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6)图中关于B地的天气系统的画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2.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分别是A带,B带,C带。
(2)D风带在南半球的风向是。
(3)终年受气压带C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的特点为。
3.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左图)“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_____,表示风向的是______,图示气压场在______半球(填“南”或“北”)。
(2)右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其风向是_______。
(3)图中A、D两处相比,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字母C表示:________。
(2)字母D过程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作用。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
(填字母)(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甲图所示原理,解释白天时候①的温度更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大气运动知识清单一 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2.填图:在上图中A 、B 、C 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形成过程(1)B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A 、C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知识清单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城市居民生活、工业与交通工具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降雨,使城区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上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任务清单一热力环流情境探究[情境]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1)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提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素养凝练1.热力环流中的“高低”应用在解释相关现象和解题时,判断和运用较多的是气温、气压的关系,需特别注意下面的几种“高低”关系:2.热力环流中的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差异。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点拨(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1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二)教材第35页“思考”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教材第35页“读图”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下降,反之气压上升。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1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甲乙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第3题,甲、乙两箱内空气都获得了同样的太阳辐射,但箱内气温不同,说明太阳辐射不是箱内空气的直接热源。
甲箱内放土,其比热容比空气小得多,因而升温更快,辐射传递给空气的热量也更多,因而箱内温度也更高,这说明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________。
2.直接热源:__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受热过程【判断】(1)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知识链接1】太阳能的优点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知识拓展】(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纬度位置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太阳辐射作用越强;纬度位置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太阳辐射作用越弱。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解释地理现象①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理由: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理由:云层把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朝霞和夕阳多为黄红色。
理由: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黄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面。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长波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强烈吸收______长波辐射而增温,产生大气________辐射。
2.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________的部分。
3.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________传给地面,补偿了________损失的热量。
[特别提醒]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中的一些成分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判断】(1)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 )(2)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易错辨析1】大气逆辐射只存在于夜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简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④B.③C.②D.①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④减弱B.③增强C.②增强D.①减弱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即②。
第2题,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
晴天,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面,气温较高,故D项正确。
读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B.A>B>D>CC.C>D>A>BD.C>D>B>A4.此图若表示某一天的气压分布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白天B.表示夜晚C. CD间吹陆风D.气流从B吹向A答案3.A 4.A解析由图可知,陆地上空(A)为高压,海洋上空(B)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中,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类型相反可知,在近地面,陆地上(C)为低压,温度较高,海洋上(D)为高压,温度较低,应为白天,此时吹海风,高空空气从A吹向B。
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
完成5~6题。
5.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 )A.从东南吹来B.从东北吹来C.从西南吹来D.从西北吹来6.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5.A 6.B解析第5题,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林地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林地吹向沙地,再结合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从东南吹来。
第6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白天近地面风应该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A图错误;白天风田林地吹向沙地,B图正确;夜晚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C图错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故D图错误。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大气2_2大气运动练案含解析第一册
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第1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下列正确的是(D)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差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
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2~4题。
2.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D)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D.②地气压高于④地解析:甲地气温低于乙地,那么①地气压高于②地,近地面的气压值一定大于高空中的气压值.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的空气由②流向① B.b为上升气流C.c的空气由④流向③ D.d为上升气流解析:①地气压高于②地,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并且①②之间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由①流向②,③处气压高于④处气压,高空空气由③流向④.4.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解析: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B)A.① B.②C.③ D.④解析: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6.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B)解析: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正确。
下图为某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海报主要内容为一个男人面朝大海,向一艘船挥手,手中的手帕向后飘扬.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回答7~8题。
7.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B)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由图甲中气流运动状况知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知图甲中②处气温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考向1 热力环流的形成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中部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 B解析热力环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即存在温度差。
由材料可知,图中有两个热源(蚊香和热水盒),一个冷源(冰块盒),因而会存在两个环流圈,故B项正确。
2.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A.受热处气流上升B.冷却处气流下沉C.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D.垂直气流从低压流向高压答案 D解析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A、B两项不符合题意;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C项不符合题意;垂直气流包括上升和下沉,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D项符合题意。
考向2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答案 B解析市区与郊区相比,由于人口集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废热,使得近地面气温较高则气压较低,而郊区正好相反,进而两者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城市风。
4.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 C解析建设火电厂时应考虑城市风的影响,避免城市风将火电厂的废气吹进城区。
考向3 海陆风读海陆风形成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 )①陆地白天增温快②海洋白天增温快③陆地夜晚降温快④海洋夜晚降温快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5.B 6.A解析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白天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夜晚吹陆风。
考向4 山谷风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示( )A.时间为白天 B.山谷气温较高C.山谷易降水 D.山坡气压较高答案 A解析图中显示谷底为下沉气流,反映此时为白天;山坡升温快,为热源,气压低,气流上升;山谷气温较低,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
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 )A.山区气温低 B.山区气温高C.山区多夜雨 D.山区降水多答案 C解析夜晚,山谷气温较高,为热源,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故山区多夜雨。
探究二等压面的判读考向1 气温、气压的比较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气压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位于高空,气压低;③④位于地面,气压高。
根据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①处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②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
10.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①②气温较低。
④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④处气温高;③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③处气温较低。
考向2 地面性质和天气的判断读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小C.乙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小D.乙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大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
甲地在高压控制下,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在低压控制下,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12.若该图为海陆间的等压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为白天,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B.若为夜晚,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C.若为白天,图示区域出现陆风D.若为夜晚,图示区域出现海风答案 B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
若为白天,陆地气温高,陆地为低压,海洋气温低,海洋为高压,则图中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形成海风,A、C两项错误;若为夜晚,图示区域出现陆风,甲为陆地,乙为海洋,B项正确,D项错误。
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元宵佳节之夜,明月当空,焰火绚丽,一盏盏点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徐徐上升,给都市的夜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1)在上图中用箭头画出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气流运动方向。
(2)放飞孔明灯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
为安全起见,放飞孔明灯对地点和气象条件有什么要求?请各列举一项并加以说明。
材料二该地理原理应用范围广泛,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理事象都与之相关。
例如,该原理可以指导我们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3)住在该城市的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
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________(较重/较轻),原因受到________(山风/谷风)的影响。
(4)由于资金的原因,该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暂时不能作大规模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减轻商业区和住宅区所受大气污染?请列举一项治理措施。
成果展示(1)中间气流上升,向两侧流动,两侧气流下沉,向中间流动。
(2)地点条件:开阔空旷的场地,避免放飞过程中遇到电线杆、树杈等引发火灾。
气象条件: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孔明灯升空高飞。
(3)较重谷风(4)工厂改为夜班,夜晚安排生产。
2.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宿迁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甲)。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排序为________。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城市或农村)。
成果展示(1)左 B (2)B A (3)①③④②(4)城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孔明灯俗称许愿灯(见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孔明灯的叙述,不正确是( )A.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放飞B.靠风飞上天空C.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D.古代常用于军事答案 B解析孔明灯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放飞,观赏效果好,A项不符合题意;靠热力环流飞上天空,而不是靠风,B项符合题意;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更安全,C项不符合题意;古代常用于军事,D项不符合题意。
2.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①正确;灯口小,可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②正确;空气进出都在底部灯口,不能集聚氧气,③错误;上大下小形态可爱不是主要原因,④错误。
故选A项。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
读我国某城市热岛强度日平均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 )A.夏季的白昼 B.夏季的夜晚C.冬季的白昼 D.冬季的夜晚答案 D解析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城市和郊区两地的温差最大时。
读图可知,温差最大时出现在冬季21时至次日6时之间,因此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冬季的夜晚,故D项正确。
4.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 B.气压分布C.降水量D.地下径流答案 A解析城区地表多为水泥路面,升温快,郊区地表植被较多,升温幅度小,因此,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状况,A项正确。
5.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该市热岛效应的是( )①建筑物淡色化②实行机动车限行③增加楼房高度④适当增加水体面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建筑外墙淡色化,反射率变大,会减弱热岛效应,①正确;实行机动车限行,车辆排放废热减少,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减小,②正确;增加楼房高度,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③错误;增加市区水体面积,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正确。
故选C项。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A.P1<P2 B.P2<P3C.P2=P4D.P3>P4答案 D解析同一水平高度,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所以P3>P4、P1>P2,A项错误,D项正确;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P2>P3、P2>P4,B、C 两项错误。
7.下列对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M处温度较N处高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D.d处盛行上升气流答案 B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M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N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a由①处流向②处。
说明M处气温低于N 处,A、D两项错误;环流方向为逆时针,B项正确;气流a自西向东运动,C项错误。
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状态下,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有关三地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水库气压最低 B.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水库气温最低 D.裸地气温高于林地答案 A解析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低,向上凸,说明气压高。
据图可知,水库气压最低,A项正确;林地气压低于裸地,B项错误;水库气压最低,说明气温最高,C 项错误;裸地气温低于林地,D项错误。
9.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水库流向裸地B.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C.由水库流向林地D.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答案 D解析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故气流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故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