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通用)201X届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立体几何 第3讲 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立体
届数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五解析几何第3讲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学案含解析
第3讲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JIE TI CE LUE MING FANG XIANG解题策略·明方向⊙︱考情分析︱1.圆锥曲线中的定点与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是高考必考的问题之一,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作为试卷的压轴题之一.2.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尤其是与条件或结论相关存在性开放问题.对考生的代数恒等变形能力、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并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真题分布︱(理科)年份卷别题号考查角度分值202 0Ⅰ卷20椭圆的简单性质及方程思想、定点问题12Ⅱ卷19椭圆离心率的求解,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和椭圆的标准方程12Ⅲ20椭圆标准方程和求三角形12(文科)Ⅲ卷21椭圆标准方程和求三角形面积问题,椭圆的离心率定义和数形结合求三角形面积,12201 9Ⅰ卷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定值问题12Ⅱ卷20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参数的范围12Ⅲ卷2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定点问题12201 8Ⅰ卷20直线的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证明问题12Ⅱ卷20直线的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12Ⅲ卷20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证明问题12KAO DIAN FEN LEI XI ZHONG DIAN考点分类·析重点考点一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典例1(2020·青海省玉树州高三联考)已知直线l:x-y+1=0与焦点为F的抛物线C:y2=2px(p〉0)相切.(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过点F的直线m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求A,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解析】(1)将l:x-y+1=0与抛物线C:y2=2px联立得:y2-2py+2p=0,∵l与C相切,∴Δ=4p2-8p=0,解得:p=2,∴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2)由题意知,直线m斜率不为0,可设直线m方程为:x =ty+1,联立{y2=4x,x=ty+1得:y2-4ty-4=0.设A(x1,y1),B(x2,y2),则y1+y2=4t,∴x1+x2=ty1+1+ty2+1=4t2+2,∴线段AB中点M(2t2+1,2t).设A,B,M到直线l距离分别为d A,d B,d M,则d A+d B=2d M=2·错误!=2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t-错误!)2+错误!≥错误!,∴当t=错误!时,错误!min=错误!,∴A,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2×错误!=错误!。
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二轮复习课件5.立体几何3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 1 向量法处理平行与垂直问题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 形,∠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求证:
(1)DE∥平面ABC; (2)B1F⊥平面AEF.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思路分析:(1)利用������������ =λ������������+μ������������或取 AB 中点 N, 利用������������ ∥ ������������ 证明线面平行; (2)利用������1 ������ ⊥ ������������ 且������1 ������ ⊥ ������������证明线面垂直. 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 · ������������ | |������ |
.
4.用向量的数量积求点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在直线 l 上任取两点 A,B,则������������ ·������������=|������������||������������|· cos∠BAC,作 CD ⊥AB 于 D,于是有|������������|= |������������|= |������������ |2 -|������������ |2 . 5.点面间的距离 点 M 到平面的距离 d=|������������ ||cos θ|(θ 为向量������������ 与法向量 n 的夹 角)就是斜线段 MN 在法向量 n 方向上的正投影. 由|n· ������������ |=|n||������������||cos θ|=|n|d,得距离公式:d=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 体 几 何 (讲义训练):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 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 课时训练1. 已知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42,体积为32,则此四棱锥的侧棱长为________.答案:5解析:由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42,则底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长为4,再由体积公式得四棱锥的高为3,则此四棱锥的侧棱长为5.2. (2017·镇江期末)若圆锥底面半径为2,高为5,则其侧面积为________.答案:6π解析: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为l =22+(5)2=3,所以其侧面积为π×2×3=6π.3. (2017·常州期末)以一个圆柱的下底面为底面,并以圆柱的上底面圆心为顶点作圆锥,若所得的圆锥底面半径等于圆锥的高,则圆锥的侧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2∶2解析:如图,由题意可得圆柱的侧面积为S 1=2πrh =2πr 2.圆锥的母线l =h 2+r 2=2r ,故圆锥的侧面积为S 2=12×2πr ×l =2πr 2,所以S 2∶S 1=2∶2.4. (2018·启东调研)高为63的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解析:由正四面体的高为63,得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表面积为4×34=3.5. (2017·南通一调)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3 cm ,AA 1=1 cm ,则三棱锥D 1A 1BD 的体积为________cm 3.答案:32解析:VD 1A 1BD =VBA 1DD 1=13×3×12×3×1=32(cm 3).6. 将半径为5的圆分割成面积之比为1∶2∶3的三个扇形作为三个圆锥的侧面,设这三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依次为r 1,r 2,r 3,则r 1+r 2+r 3=________.答案:5解析:三个圆锥的底面周长分别为53π,103π,5π,则它们的半径r 1,r 2,r 3依次为56,53,52,则r 1+r 2+r 3=5. 7. 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10 cm ,侧面积为60π cm 2,则此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cm 3. 答案:96π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侧面积=12×母线长×底面圆周长=60π,得r =6 cm ,此圆锥的高为8 cm ,则此圆锥的体积为13×36π×8=96π(cm 3).8. (2018·南通中学练习)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各条棱长均为2,且M 为A 1C 1的中点,则三棱锥M AB 1C 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233解析:在正三棱柱中,AA 1⊥平面A 1B 1C 1,则AA 1⊥B 1M .因为B 1M 是正三角形的中线,所以B 1M ⊥A 1C 1.所以B 1M ⊥平面ACC 1A 1,则VMAB 1C =VB 1ACM =13×⎝ ⎛⎭⎪⎫12×AC ×AA 1×B 1M =13×12×2×2×3=233.9. (2018·常熟期中)已知正三棱锥的体积为9 3 cm 3,高为3 cm ,则它的侧面积为________cm 2.答案:183解析:设正三棱锥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V =13×34a 2×3=93,a =6(cm),底面等边三角形的高为32×6=33(cm),底面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13×33=3(cm),侧面的斜高为32+(3)2=23(cm), S 侧=3×12×6×23=183(cm 2).10. (2018·南通一调)如图,铜质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高都为4 cm ,圆柱的底面积为9 3 cm 2.若将该螺帽熔化后铸成一个高为6 cm 的正三棱柱零件,则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________cm.(不计损耗)答案:210解析:由题意,六角螺帽毛坯体积为正六棱柱的体积减去圆柱的体积,即V 正六棱柱-V圆柱=(S 正六边形-S 圆)h =⎝ ⎛⎭⎪⎪⎫6×34×42-93×4=603(cm 3),因为正三棱柱的体积与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相等,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 ,所以34a 2·6=603,解得a =210(cm).11. 已知等边圆柱(轴截面是正方形的圆柱)的表面积为S ,求其内接正四棱柱的体积. 解:设等边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高h =2r . 因为S =S 侧+2S 底=2πrh +2πr 2=6πr 2, 所以r =S6π, 所以内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a =2r sin45°=2r ,所以V =S 底·h =(2r )2·2r =4r 3=S 6πS9π2.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四边形ACFE 为平行四边形,BD 与AC 相交于点G ,AB =BD =2,AE =3,∠EAD =∠EAB .(1) 求证:平面ACFE ⊥平面ABCD ;(2) 若∠EAG =60°,求三棱锥F BDE 的体积.(1) 证明:连结EG . ∵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 AD =AB ,BD ⊥AC ,DG =GB . 在△EAD 和△EAB 中,AD =AB ,AE =AE ,∠EAD =∠EAB ,∴ △EAD ≌△EAB , ∴ ED =EB ,∴ BD ⊥EG . ∵ BD ⊥AC ,AC ∩EG =G , ∴ BD ⊥平面ACFE . ∵ BD ⊂平面ABCD , ∴ 平面ACFE ⊥平面ABCD .(2) 解:连结FG ,∵ BD ⊥平面ACFE ,FG ⊂平面ACFE ,∴ FG ⊥BD . 在△EAG 中,AE =AG =3,且∠EAG =60°, ∴ △EAG 为正三角形, ∴ ∠EGA =60°. 在△FCG 中,CG =FC =3,∠GCF =120°, ∴ ∠FGC =30°,∴ ∠EGF =90°,即FG ⊥EG . 又BD ∩EG =G , ∴ FG ⊥平面BDE ,∴ 点F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FG =3. ∵ S △BDE =12×BD ·EG=12×2×3=3,∴ 三棱锥FBDE 的体积为13×3×3=3.13. 在矩形ABCD 中,将△ABC 沿其对角线AC 折起来得到△AB 1C ,且顶点B 1在平面ACD 上的射影O 恰好落在边AD 上,如图所示.(1) 求证:AB 1⊥平面B 1CD ; (2) 若AB =1,BC =3,求三棱锥B 1ABC 的体积.(1) 证明:因为B 1O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B 1O ⊥CD . 又CD ⊥AD ,AD ∩B 1O =O , 所以CD ⊥平面AB 1D .因为AB 1⊂平面AB 1D ,所以AB 1⊥CD . 因为AB 1⊥B 1C ,且B 1C ∩CD =C , 所以AB 1⊥平面B 1CD .(2) 解:因为AB 1⊥平面B 1CD ,B 1D ⊂平面B 1CD , 所以AB 1⊥B 1D . 在Rt △AB 1D 中,B 1D =AD 2-AB 21=2. 由B 1O ·AD =AB 1·B 1D , 得B 1O =AB 1·B 1D AD=63,所以VB 1ABC =13S △ABC ·B 1O =13×12×1×3×63=26.。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热点问题课件 文
解 (1)证明:∵平面 ABCD⊥平面 ABEF, CB⊥AB, 平面 ABCD∩平面 ABEF=AB,∴CB⊥平面 ABEF, ∵AF⊂平面 ABEF,∴AF⊥CB, 又 AB 为圆 O 的直径,∴AF⊥BF, ∵CB∩BF=B,∴AF⊥平面 CBF. ∵AF⊂平面 AFC,∴平面 AFC⊥平面 CBF.
12/11/2021
第三十页,共四十页。
4.(2018·河北衡水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 E,F 分别是 BC 和 CD 的中点,G 是 EF 的中点,现在沿着 AE 和 AF 及 EF 把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 B,C,D 三点 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 H,那么,在四面体 A-EFH 中必有 ()
12/11/2021
第六页,共四十页。
考向 1 折叠问题 例 1 (2018·南通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B⊥BC, 点 D,E 分别在 AB,AC 上,AD=2DB,AC=3EC,沿 DE 将△ADE 翻折起来,使得点 A 到 P 的位置,满足 PB= 3BD.
12/11/2021
第七页,共四十页。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所以 ED⊥BC 又 AC⊥BC,AC∩ED=E, 所以 BC⊥平面 ACD.
12/11/2021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2)取 DC 的中点 F,连接 EF,BF, 因为 面 BEF,AD⊄平面 BEF, 所以 AD∥平面 BEF, 由(1)知,DE 为三棱锥 B-ACD 的高,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
解析 连接 CD1,易得 DC1⊥平面 A1BCD1,∴DC1⊥ D1P,故 A 结论正确;∵D1A1⊥平面 ABB1A1,∴平面 D1A1P ⊥平面 A1AP,故 B 结论正确;当 0<A1P< 22时,∠APD1 为 钝角,故 C 结论错误;将平面 AA1B 沿 A1B 展成与平面 A1BCD1 共面的平面图形,线段 AD1 即 AP+PD1 的最小值,解三角 形得 AD1= 2+ 2,故 D 结论正确.故选 C.
2019届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精品(文理通用)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立体几何 第3讲
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 (1)设a=(a1,a2,a3),b=(b1,b2,b3),则
2 2 2 a + a + a 1 2 3 |a|= a· a=_________________, a1b1+a2b2+a3b3 a· b = 2 2 2 2 2 2 | a || b | cos〈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a2+a3 b1+b2+b3
第一部分
专题强化突破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三讲
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立体几何问题(理)
1 2 3 4
高考考点聚焦 核心知识整合 高考真题体验
命题热点突破 课后强化训练
5
高考考点聚焦
高考考点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 与垂直关系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 角、线面角、面面角 行与垂直
考点解读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知识证明平 2.考查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垂直的关系以及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以具体几何体为命题背景,直接求角或已知角求 相关量 1.常借助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的坐标探求点的
高考真题体验
1.(2018· 全国卷Ⅰ,18)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 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由已知可得,BF⊥PF,BF⊥EF,PF∩EF=F, 所以BF⊥平面PEF. 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2)方法一:作PH⊥EF,垂足为H. 由(1)得,PH⊥平面ABFD. ―→ 以H为坐标原点, HF 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建立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高考理科数学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
D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01
02
03
04
05
例题1:在正方体 $ABCDA_1B_1C_1D_1$中,E 、F分别为棱$AA_1$、 $CC_1$的中点,则在空 间中与三条直线 $A_1D_1$、$EF$、 $CD$都相交的直线( )
A. 不存在 B. 有且只有两 条 C. 有且只有三条 D. 有无数多条
限时训练02ຫໍສະໝຸດ 03错题反思设定合理的答题时间,进行限时 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应试能力 。
对错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错 误原因和解决方法,避免重复犯 错。
关注新题型,拓宽视野
关注高考动态
及时了解高考立体几何 的命题趋势和变化,把 握复习方向。
拓展新题型
适当拓展一些新题型和 新颖解法,拓宽解题思 路和方法。
台体体积计算: 1/3×(上底面积+下 底面积+√(上底面积 ×下底面积))×高。
锥体体积计算: 1/3×底面积×高。
球体性质及计算
球体性质
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的几何体。
球体表面积计算
4πr^2,其中r为球体半径。
球体体积计算
4/3πr^3,其中r为球体半径。
03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应用
空间向量基本概念及运算
1 2
空间向量定义
空间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可以用有向 线段表示。
空间向量运算
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等运算, 满足相应的运算律。
3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于空间中 的任意一个向量p,存在唯一的一组实数x、y、z ,使得p=xa+yb+zc。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 体 几 何 (讲义训练):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 课时讲义(含答案)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 课时讲义1. 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计算,主要是能利用公式求常见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与体积.有时还需能解决距离、翻折、存在性等比较综合性的问题.2. 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为:(1)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2) 利用等积变换求距离问题;(3) 通过计算证明平行与垂直等问题;(4) 几何体的内切和外接.1. 棱长都是2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43解析: 因为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则S 表面积=4×34×4=43.2. 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是棱BB 1的中点,则四棱锥PAA 1C 1C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13解析:四棱锥PAA 1C 1C 的体积为13×22×2×1=13.3. (2018·南京学情调研)将一个正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圆柱的体积为27π cm 3,则该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cm 2.答案:18π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cm ,则πa 2·a =27π,解得a =3,所以侧面积2π×3×3=18π.4. (2018·海安质量测试)已知正三棱锥的体积为36 3 cm 3,高为4 cm ,则底面边长为________cm.答案:63解析: 设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则其面积为S =34a 2.由题意13·34a 2×4=363,解得a =63., 一) 表面积与体积, 1) 如图,在以A ,B ,C ,D ,E 为顶点的六面体中,△ABC 和△ABD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ABC ⊥平面ABD ,EC ⊥平面ABC ,EC =3,AB =2.(1) 求证:DE ∥平面ABC ; (2) 求此六面体的体积.(1) 证明:作DF ⊥AB ,交AB 于点F ,连结CF. 因为平面ABC ⊥平面ABD , 且平面ABC ∩平面ABD =AB , 所以DF ⊥平面ABC.因为EC ⊥平面ABC ,所以DF ∥EC. 因为△AB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DF =3,因此DF =EC ,所以四边形DEC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 ∥CF.因为DE ⊄平面ABC ,CF ⊂平面ABC , 所以DE ∥平面ABC.(2) 解:因为△AB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点F 是AB 的中点.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F ⊥AB. 由DF ⊥平面ABC 知,DF ⊥CF , 所以CF ⊥平面ABD.因为DE ∥CF ,所以DE ⊥平面ABD , 因此四面体ABDE 的体积为13S △ABD ·DE =1;四面体ABCE 的体积为13S △ABC ·CE =1,而六面体ABCED 的体积=四面体ABDE 的体积+四面体ABCE 的体积, 故所求六面体的体积为2.(2018·苏州暑假测试)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一边AB 的长为2 3 cm ,侧面积为83 cm 2,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cm 3.答案:4解析:记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中心为点O ,棱AB 的中点为H, 连结PO ,HO ,PH ,则PO ⊥平面ABCD .因为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83 cm 2,所以83=4×12×23×PH ,解得PH =2.在直角△PHO 中,PH =2,HO =3,所以PO =1,所以V PABCD =13×S 四边形ABCD ×PO =13×23×23×1=4(cm 3)., 二) 翻折与切割问题, 2)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2,∠ABC =60°,BD ∩AC =O ,现将其沿菱形对角线BD 折起得到空间四边形EBCD ,使EC =2.(1) 求证:EO ⊥CD ;(2) 求点O 到平面EDC 的距离.(1) 证明:∵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C ⊥BD . ∵ BD ∩AC =O ,∴ AO ⊥BD ,即EO ⊥BD .∵ 在菱形ABCD 中,AB =2,∠ABC =60°,∴ AD =CD =BC =2,AO =OC =1. ∵ EC =2,CO =EO =1,∴ EO 2+OC 2=EC 2,∴ EO ⊥OC . 又BD ∩OC =O ,∴ EO ⊥平面BCD ,∴ EO ⊥CD .(2) 解:设点O 到平面ECD 的距离为h ,由(1)知EO ⊥平面OCD .V 三棱锥O CDE =V 三棱锥E OCD ,即13S △OCD ·EO =13S △ECD ·h . 在Rt △OCD 中,OC =1,OD =3,∠DOC =90°,∴ S △OCD =12OC ·OD =32.在△CDE 中,ED =DC =2,EC =2,∴ S △CDE =12×2×22-(22)2=72, ∴ h =S △OCD ·EO S △ECD =217,即点O 到平面EDC 的距离为217.如图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12AD =a ,点E 是AD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如图②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1) 求证:CD ⊥平面A 1OC ;(2) 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①) ,②)(1) 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 =BC =12AD =a ,点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即在图②中,BE ⊥A 1O ,BE ⊥OC . 又A 1O ∩OC =O ,所以BE ⊥平面A 1OC . 在图①中,BC ∥ED ,且BC =ED ,所以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D , 所以CD ⊥平面A 1OC .(2) 解:因为平面A 1BE ⊥平面BCDE ,所以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 根据图①可得A 1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 所以VA 1BCDE =13×S ×A 1O =13×a 2×22a =26a 3.由26a 3=362,解得a =6., 三) 立体几何中的以算代证问题, 3) (2018·泰州中学学情调研)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 =AC =AA 1=3a ,BC =2a ,D 是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A 1,CC 1上一点,且AE =CF =2a.(1) 求证:B 1F ⊥平面ADF ; (2) 求三棱锥B 1ADF 的体积.(1) 证明:∵ AB =AC ,D 为BC 中点,∴ AD ⊥BC.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 1B ⊥底面ABC ,AD ⊂底面ABC ,∴ AD ⊥B 1B.∵ BC ∩B 1B =B ,∴ AD ⊥平面B 1BCC 1. ∵ B 1F ⊂平面B 1BCC 1,∴ AD ⊥B 1F.在矩形B 1BCC 1中,C 1F =CD =a ,B 1C 1=CF =2a , ∴ Rt △DCF ≌Rt △FC 1B 1,∴ ∠CFD =∠C 1B 1F , ∴ ∠B 1FD =90°,∴ B 1F ⊥FD . ∵ AD ∩FD =D ,∴ B 1F ⊥平面AFD . (2) 解: ∵ B 1F ⊥平面AFD ,∴ VB 1-ADF =13·S △ADF ·B 1F =13×12×AD ×DF ×B 1F =52a 33.如图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CD ∥AB ,AB =4,AD =CD =2.将△ADC 沿AC 折起,使平面ADC ⊥平面ABC ,得到几何体DABC ,如图②.(1) 求证:BC ⊥平面ACD ; (2) 求几何体DABC 的体积.(1) 证明:(证法1)在图①中,由题意知,AC =BC =22,∴ AC 2+BC 2=AB 2,∴ AC ⊥BC .取AC 的中点O ,连结DO ,由AD =CD ,得DO ⊥AC .又平面ADC ⊥平面ABC ,且平面ADC ∩平面ABC =AC ,DO ⊂平面ACD , ∴ OD ⊥平面ABC ,∴ OD ⊥BC . 又AC ⊥BC ,AC ∩OD =O , ∴ BC ⊥平面ACD .(证法2)在图①中,由题意得AC =BC =22,∴ AC 2+BC 2=AB 2, ∴ AC ⊥BC .∵ 平面ADC ⊥平面ABC ,平面ADC ∩平面ABC =AC ,BC ⊂平面ABC , ∴ BC ⊥平面ACD .(2) 解:由(1)知,BC 为三棱锥BACD 的高, 且BC =22,S △ACD =12×2×2=2,∴ 三棱锥BACD 的体积V BACD =13S △ACD ·BC =13×2×22=423,即几何体DABC 的体积为423.1. (2018·天津卷)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四棱锥A 1BB 1D 1D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13解析:如图,连结A 1C 1,交B 1D 1于点O ,很明显A 1C 1⊥平面BDD 1B 1,则A 1O 是四棱锥的高,且A 1O =12A 1C 1=12×12+12=22,S 四边形BDD 1B 1=BD ×DD 1=2×1=2,结合四棱锥体积公式可得其体积为V =13Sh =13×2×22=13.2. (2018·江苏卷)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43解析:由图可知,该多面体为两个全等正四棱锥的组合体,正四棱锥的高为1,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2,所以该多面体的体积为2×13×1×(2)2=43.3. (2017·北京卷)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PA ⊥AB ,PA ⊥BC ,AB ⊥BC ,PA =AB =BC =2,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1) 求证:PA ⊥BD ;(2) 求证:平面BDE ⊥平面PAC ;(3) 当PA ∥平面BDE 时,求三棱锥EBCD 的体积.(1) 证明:因为PA ⊥AB ,PA ⊥BC ,AB ∩BC =B ,所以PA ⊥平面ABC. 因为BD ⊂平面ABC ,所以PA ⊥BD.(2) 证明:因为AB =BC ,点D 为AC 的中点,所以BD ⊥AC. 由(1)知,PA ⊥BD ,PA ∩AC =A ,所以BD ⊥平面PAC. 又BD ⊂平面BDE , 所以平面BDE ⊥平面PAC.(3) 解:因为PA ∥平面BDE ,平面PAC ∩平面BDE =DE ,所以PA ∥DE. 因为点D 为AC 的中点,所以DE =12PA =1,BD =DC =2.由(1)知,PA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 所以三棱锥EBCD 的体积为V =13×12×BD ×DC ×DE =13.4. (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 (1) 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2) 若P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1) 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得AB ⊥AP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又PA ∩PD =P ,所以AB ⊥平面PAD .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 解:如图,在平面PAD 内作PE ⊥AD ,垂足为点E .由(1)知,AB ⊥平面PAD ,故AB ⊥PE ,由AB ∩AD =A ,可得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故四棱锥PABCD 的体积V P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解得x =2. 从而PA =PD =2,AD =BC =22,PB =PC =22,所以△PBC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四棱锥PABCD 的侧面积为 12PA ·PD +12P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 3.5. (2017·全国卷Ⅲ)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 求证:AC ⊥BD ;(2) 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 =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1) 证明: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结DO ,BO .因为AD =CD ,所以AC ⊥DO .又由于△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AC ⊥BO . 又DO ∩BO =O ,所以AC ⊥平面DOB . 因为BD ⊂平面DOB ,所以AC ⊥BD . (2) 解:连结EO .由(1)及题设知∠ADC =90°,所以DO =AO . 在Rt △AOB 中,BO 2+AO 2=AB 2. 又AB =BD ,所以BO 2+DO 2=BO 2+AO 2=AB 2=BD 2, 故∠DOB =90°.由题设知△AE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EO =12AC .又△ABC 是正三角形,且AB =BD ,所以EO =12BD ,故点E 为BD 的中点.所以点E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12,四面体ABCE 的体积为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12,即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之比为1∶1.(本题模拟高考评分标准,满分14分) (2018·长春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的交点,BE ⊥平面ABCD .(1) 求证:平面AEC ⊥平面BED ;(2) 若∠ABC =120°,AE ⊥EC ,三棱锥EACD 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1)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BE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BE .(2分) 因为BD ∩BE =B ,故AC ⊥平面BED .又AC ⊂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BED .(6分)(2) 解: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ABC =120°,得AG =GC =32x ,GB =GD=x2. 因为AE ⊥EC ,所以在Rt △AEC 中,可得EG =32x .(8分)由BE ⊥平面ABCD ,知△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22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 的体积为63,即13×12·AC ·GD ·BE =624x 3=63,解得x =2.(9分)从而可得AE =EC =ED =6.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ECD 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EACD 的侧面积为3+25.(14分)1. 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此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2π解析: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有2πr =2,即r =1π,故圆柱的体积为V =πr 2h =π⎝ ⎛⎭⎪⎫1π2×2=2π.2. 如图,已知AF ⊥平面ABCD ,四边形ABEF 为矩形,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DAB =90°,AB ∥CD ,AD =AF =CD =2,AB =4.(1) 求证:AF ∥平面BCE ; (2) 求证:AC ⊥平面BCE ; (3) 求三棱锥EBCF 的体积.(1) 证明:∵ 四边形ABEF 为矩形,∴ AF ∥BE .又BE ⊂平面BCE ,AF ⊄平面BCE , ∴ AF ∥平面BCE .(2) 证明:如图,过点C 作CM ⊥AB ,垂足为点M . ∵ AD ⊥DC ,∴ 四边形ADCM 为矩形, ∴ AM =DC =MB =AD =2.∴ AC =22,CM =2,BC =22,∴ AC 2+BC 2=AB 2,∴ AC ⊥BC . ∵ AF ⊥平面ABCD ,AF ∥BE , ∴ BE ⊥平面ABCD ,∴ BE ⊥AC .∵ BE ⊂平面BCE ,BC ⊂平面BCE ,BC ∩BE =B , ∴ AC ⊥平面BCE .(3) 解:∵ AF ⊥平面ABCD ,∴ AF ⊥CM .∵ CM ⊥AB ,AF ⊂平面ABEF ,AB ⊂平面ABEF ,AF ∩AB =A ,∴ CM ⊥平面ABEF ,∴ V 三棱锥EBCF =V 三棱锥CBEF =13×12×BE ×EF ×CM =16×2×4×2=83.3. (2016·江苏卷)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 A 1B 1C 1D 1,下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如图),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 1O 是正四棱锥的高PO 1的4倍.(1) 若AB =6 m ,PO 1=2 m ,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2) 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6 m ,则当PO 1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解:(1) ∵ PO 1=2 m ,正四棱柱的高O 1O 是正四棱锥的高PO 1的4倍,∴ O 1O =8 m ,∴ 仓库的容积V =13×62×2+62×8=312(m 3). (2) 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6 m ,设PO 1=x m ,则O 1O =4x m ,A 1O 1=36-x 2 m ,A 1B 1=2·36-x 2 m , 则仓库的容积V (x )=13×(2·36-x 2)2·x +(2·36-x 2)2·4x =-263x 3+312x (0<x<6), V ′(x )=-26x 2+312(0<x <6).当0<x <23时,V ′(x )>0,V (x )单调递增; 当23<x <6时,V ′(x )<0,V (x )单调递减. 故当x =23时,V (x )取最大值. 即当PO 1=23 m 时,仓库的容积最大.请使用“课后训练·第19讲”活页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3第3讲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课件(72张)
返回导航
专题三 立体几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数学
设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则nn··AA→→BD==--xx++z=3y0=,0, 取 y= 3,
则 n=(3, 3,3),
又因为
C(-1,0,0),F0,
43,34,
所以C→F=1,
43,34,
返回导航
专题三 立体几何
4 .(2022·全国乙卷 ) 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CD,AD=CD,∠ADB=∠BDC,E 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 (2)设AB=BD=2,∠ACB=60°,点F在 BD 上 , 当 △AFC 的 面 积 最 小 时 , 求 CF 与 平 面 A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专题三 立体几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数学
所以BC,BA,BB1两两垂直,以B为原 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1)得 AE= 2,所以 AA1=AB=2,A1B =2 2,
所以 BC=2, 则 A(0,2,0),A1(0,2,2),B(0,0,0), C(2,0,0), 所以 A1C 的中点 D(1,1,1),
(1)证明:FN⊥AD; (2)求直线BM与平面ADE所成角的正弦值.
专题三 立体几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数学
返回导航
【解析】 (1)过点E、D分别做直线DC、AB的垂线EG、DH并分别 交于点G、H.
∵四边形ABCD和EFCD都是直角梯形,AB∥DC,CD∥EF,AB= 5,DC=3,EF=1,∠BAD=∠CDE=60°,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
则
VA
-
A1BC
=
1 3
S△A1BC·h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5解析几何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综合问题课件理
切入点:(1)直接套用斜率公式,并借助-12<x<32求其范围; (2)先分别计算|PA|、|PQ|的长,再建立|PA|·|PQ|的函数,进而借 助导数求其最值.
[解](1)设直线AP的斜率为k,k=xx2+-1214=x-12, 因为-12<x<32, 所以-1<x-12<1, 即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1).
(与向量交汇直线过定点问题)设M点为圆C:x2+y2=4上的动 点,点M在x轴上的投影为N.动点P满足2 P→N = 3 M→N ,动点P的轨迹 为E.
(1)求E的方程; (2)设E的左顶点为D,若直线l:y=kx+m与曲线E交于A,B两 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满足| D→A + D→B |=| D→A - D→B |,求证:直 线l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第二部分 讲练篇
专题五 解析几何 第3讲 圆锥曲线中的综合问题
研考题 举题固法
求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5年2考) 考向1 构造不等式求最值或范围
[高考解读] 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载体,融函数与 方程,均值不等式、导数于一体,重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 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及等价转化能力.
[解](1)设点M(x0,y0),P(x,y),由题意可知N(x0,0), ∵2P→N= 3M→N,∴2(x0-x,-y)= 3(0,-y0), 即x0=x,y0= 23y, 又点M在圆C:x2+y2=4上,∴x20+y20=4, 将x0=x,y0= 23y代入得x42+y32=1, 即轨迹E的方程为x42+y32=1.
设C(p,q),由2qpp=+q21,-2=0
得p=q=2,所以C(2,2).
高中数学二轮复习(文) 专题五 立体几何 课件(全国通用)
-10-
解析: 几何体为圆柱中挖去一个半球,圆柱底面半径和高均为r,半 球的半径为r,
∴几何体的体积 V=π×r ×r-2 × 3πr = 3πr3=9π,
2 3
1
4
1
∴r=3. ∴S侧=π×2r×r=2πr2=18π,S底=π×r2=9π,S半球= 1 2=2πr2=18π, × 4 π × r 2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表面积=S侧+S底+S半球=18π+9π+18π=45π.故选
-16-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球截去 后所得几何体 , 则 ×
8 7 4π
1 8
所以它的表面积为 ×4πR + ×πR2=14π+3π=17π.
8 4
28π ×R3= ,解得 3 3 7
R=2,
2
3
专题二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4.2 导数与不等式及参数范围
考向一 考向二
-17-
7.(2017河北邯郸二模,文9)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 体积为( C )
专题二
2.4.2 导数与不等式及参数范围
考向一 考向二
-4-
3.空间几何体的两组常用公式 (1)柱体、锥体的侧面积及表面积公式: ①S柱侧=Ch(C为底面周长,h为高);
②S 锥侧=2Ch'(C 为底面周长,h'为斜高).
(2)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 ①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
1
②V 锥体=3Sh(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专题五
立体几何
5.1
几何体的三视图与面积、 体积的专项练
专题二
2.4.2 导数与不等式及参数范围
[精品课件]201x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层级三 30分的拉分题 压轴专题(三)第21题解答题“函数、导
(2)证明:因为f(x)=ex+m-x3,g(x)=ln(x+1)+2, 所以f(x)>g(x)-x3等价于ex+m-ln(x+1)-2>0. 当m≥1时,ex+m-ln(x+1)-2≥ex+1-ln(x+1)-2. 要证ex+m-ln(x+1)-2>0,只需证明ex+1-ln(x+1)-2>0, 设h(x)=ex+1-ln(x+1)-2,则h′(x)=ex+1-x+1 1. 设p(x)=ex+1-x+1 1(x>-1), 则p′(x)=ex+1+x+1 12>0.
[题后悟通] 利用导数探究函数零点的一般思路
(1)转化为可用导数研究其函数的图象与x轴(或直线y=k) 在该区间上的交点问题.
(2)利用导数研究该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极值(最 值)、端点值等性质,进而画出其图象.
(3)结合图象求解.
[针对训练] 2.设函数f(x)=ln x+mx ,m∈R.
考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讨论的关键是做到不重不漏.
[针对训练] 1.(2018届高三·湖南十校联考)函数f(x)=13x3+|x-a|(x∈R,
a∈R). (1)若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x)在R上不单调时,记f(x)在[-1,1]上的最大值、 最小值分别为M(a),m(a),求M(a)-m(a).
[题后悟通] 1.解答这类题的模板 定义域 ―→ 求导数 ―→ 零点 ―→ 列表 ―→ 回答 ―→
遇见参数要讨论哪一步遇见就在哪一步展开讨论 2.解答这类题的难点 (1)何时讨论参数?由于题目条件的不同,有的在求零点时
讨论,有的在列表时讨论; (2)如何讨论参数?需要根据题目的条件确定,有时还需参
(2)y=f(x)-m-1 在(0,+∞)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可转化 为 f(x)=m+1 在(0,+∞)上有两个不同的根,也可转化为 y=f(x) 与 y=m+1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1)知,f(x)在(0,1)上单 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f(x)min=f(1)=-1,
高三数学总复习二轮专题5立体几何知识归纳
• 4.点到平面的距离
• (1)定义:一个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的正射 影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 (2)求法:一是根据定义,按照作(或找)— 证—求的步骤求解;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首先求出平面的单位法向量n0,再任意找 一个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斜线对应的向量 v,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d=|n0·v|.
•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是转化为直 线与直线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利
用向量方法证明.也可以用如下方法:若 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n2,则 α∥β⇔n1∥n2. • (4)证明直线和直线垂直的方法是:若直线 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 l1⊥l2⇔v1⊥v2⇔v1·v2=0.
• 2.证明线面平行问题的常用方法:
• (1)利用定义证明,即若a∩α=∅,则a∥α;
•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a∥b, a⊄α,b⊂α⇒a∥α;由线线平行⇒线面平 行;
• (3)利用面面平行的重要结论证明,即α∥β, a⊂α⇒a∥β,由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 (4)利用空间向量法,又有三种方法:一是 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垂直;二 是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不共线向 量是共面向量;三是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 平面内一向量共线.
• 6.求柱、锥、台体的体积时,根据体积 公式,需要具备已知底面积和高两个重要 条件,底面积一般可由底面边长或半径求 出,但当高不知道时,求高比较困难,一 般要转化为平面几何知识求出高.
• 7.有关球的组合体
• 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近几年高考命题
中常出现,特别是球的外接与内切问题,
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
专题六 立体几何 第三讲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的值为( )
A. 11
6
√B. 11 6
C. 1
2
D. 1
3
设 D(x, y, z) ,则 AD (x 1, y 1, z 2), AB (2, 1, 3), DB (1 x, y, 1 z) . AD 2DB ,
x 1 2(1 x),
x
1 3
,
y
z
1 2
2 y, 2
2z.
y
z
1, 3 0,
D
1 3
,
1 3
,0
, CD
1 3
,
,
1
.
CD
AB,CD
AB
2
1 3
3(1
)
0,
11 6
.故选
B.
(二)核心知识整合
考点 2:向量法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1.向量法求空间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 a,b 分别为异面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满足 cos = | a b | .
则 B(0,0,0) , A(1,0,1) ,C(0,1,1) ,N(1,1,0) ,因此 BA (1, 0,1) ,BC (0,1,1) ,BN (1,1,0) .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则
n
BA
x
z
0,
令
x
1,得
n
(1,1,
1)
.易知三棱锥
S
ABC
的外
n BC y z 0
√A.-1
B.1
C.2
D.3
a c ,a c 2x 4 2 0 ,解得 x 1,又 b//c , 1 y 1 ,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五 立体几何 1-5-4
(2)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OE. 因为AD∥BC, 所以△ADO∽△CBO, 所以DO∶OB=AD∶BC=1∶2, 又PE=2ED, 所以OE∥PB.又OE⊂平面AEC, 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27
类型三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探索问题 [典例3] (2017·山东济南模拟)如图(1),在Rt△ABC中,∠C =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 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DE的位置,使 A′C⊥CD,如图(2).
22
证明线线平行与线线垂直的方法 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 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 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
23
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 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 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 l⊥a.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5.
12分 得分点⑥
21
评分细则及说明: ①用了菱形性质,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得2分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得出AC⊥平面BED, 得2分 ③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得2分 ④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得各线段的长,得2分 ⑤利用三棱锥体积公式求出x=2,得2分 ⑥求出侧面积,得2分
31
如图(1),因为DE∥BC,所以DBCE=AADC,即23=A6D,
所以AD=4,CD=2,如图(2),在Rt△A′CD中,A′D=4,CD =2,所以∠A′DC=60°,在Rt△CFD中,DF=1.
届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方案专题课件:专题五 立体几何
聚
焦
图 5-11-1 将正方体(如图 5-11-1①所 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②所 示的几何体,画出该几何体的
侧视图① 为________.
——主干知识 ——
⇒ 直观图与 三视图 关键词:直观图、 三视图、正视图、 侧视图、俯视图, 如①
返回目录
第11讲 简单几何体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1)(1)由正视图与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 体被截去一个三棱锥而形成的,其形状如图所示:
命
题 考 向
图 5-11-6 故该几何体的侧视图可以为 B.
探
(2)由题意,设 AC 的中点为 O,则 OA=OB=OC=OD,
究 则 O 就是四面体 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因为 AC= 32+42=
究
故乙不能推出甲.即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正确选项为 A.
返回目录
第11讲 简单几何体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结: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分析判断的依
据是四个公理、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
质定理.其基本思想是:不正确的只要找出反例,正
命 题
确的要符合平面的公理、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
题:
面面垂直,如⑥.
①若 l∥α,l∥β,则 α∥β;②若 l∥α, l⊥β,则 α⊥β;③若 α⊥β,l⊥α,则 l⊥β;
④ 若 α⊥β , l ∥ α , 则 l⊥β. 其 中
正确命题⑥ 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②
返回目录
第11讲 简单几何体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核 心
—— 体验高考 ——
5,故半径 OA=25.故四面体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V=43×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热点问题习题课件 文
解析 由平面图形得 AH⊥HE,AH⊥HF,又 HE∩HF =H,所以 AH⊥平面 EFH,故选 A.
12/11/2021
4.如图所示,四面体 ABCD 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 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 ABCD 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 形)( )
12/11/2021
6.如图,E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C1D1 上的 一点(不与端点重合),BD1∥平面 B1CE,则( )
A.BD1∥CE B.AC1⊥BD1 C.D1E=2EC1 D.D1E=EC1
12/11/2021
解析 设 B1C∩BC1=O,如图,BD1∥平面 B1CE,平 面 BC1D1∩平面 B1CE=OE,所以 BD1∥OE.因为 O 为 BC1 的中点,所以 E 为 C1D1 的中点,所以 D 正确;由异面直线 的定义知 BD1,CE 是异面直线,故 A 错;在矩形 ABC1D1 中,AC1 与 BD1 不垂直,故 B 错,C 显然是错的,所以选 D.
12/11/2021
5.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AD=AB,∠ BCD=45°,∠BAD=90°.将△ADB 沿 BD 折起,使平面 ABD ⊥平面 BCD,构成三棱锥 A-BCD,则在三棱锥 A-BCD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12/11/2021
A.平面 ABD⊥平面 ABC B.平面 ADC⊥平面 BDC C.平面 ABC⊥平面 BDC D.平面 ADC⊥平面 ABC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11/2021
解析 由题可知平面 APC⊥平面 ABCD,且点 P 在各个 面内的正投影均为正方形的中心.根据对称性,只需考虑△ PAC 在底面、后面、右面的正投影即可.显然△PAC 在底面 的正投影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在后面与右面的正投影相同,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三讲 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立体几何问题A 组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 1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D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 )A .120B .1010C .-1010D .-120[解析] 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 (0,0,0),E (0,12,1),A (1,0,0),C (0,1,0),所以DE →=(0,12,1),AC →=(-1,1,0),则cos 〈DE →,AC →〉=DE →·AC→|DE →||AC →|=1214+1·2=1010, 则异面直线D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2.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分别为( B )A .337,-157,4B .407,-157,4C .407,-2,4D .4,407,-15[解析] AB →⊥BC →⇒AB →·BC →=3+5-2z =0, 所以z =4,又BP ⊥平面ABC , 所以BP →·AB →=x -1+5y +6=0,①BP →·BC →=3x -3+y -3z =0,②由①②得x =407,y =-157.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下列命题:①(A 1A ―→+A 1D 1―→+A 1B 1―→)2=3A 1B 1―→2,②A 1C ―→·(A 1B 1―→-A 1A ―→)=0,③向量AD 1―→与向量A 1B ―→的夹角为60°,④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AB ―→·A 1A ―→·A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B )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①②④[解析] 如图所示: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向量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1,则D (0,0,0),A (1,0,0),B (1,1,0),C (0,1,0),A 1(1,0,1),B 1(1,1,1),C 1(0,1,1),D 1(0,0,1),对于①:A 1A ―→=(0,0,-1),A 1D 1―→=(-1,0,0),A 1B 1―→=(0,1,0),所以A 1A ―→+A 1D 1―→+A 1B 1―→=(-1,1,-1),(A 1A ―→+A 1D 1―→+A 1B 1―→)2=3,而A 1B 1―→2=1,所以(A 1A ―→+A 1D 1―→+A 1B 1―→)2=3A 1B 1―→2.所以①正确;对于②:A 1C ―→=(-1,1,-1),A 1A ―→=(0,0,-1),A 1B 1―→=(0,1,0),所以A 1C ―→·(A 1B 1―→-A 1A ―→)=0.所以②正确;对于③:AD 1―→=(-1,0,1),A 1B ―→=(0,1,-1),AD 1―→·A 1B ―→=-1,cos 〈AD 1―→,A 1B ―→〉=AD 1―→·A 1B ―→|AD 1―→||A 1B ―→|=-12×2=-12,所以AD 1―→与A 1B ―→的夹角为120°,所以③不正确;对于④:因为AB ―→·A 1A ―→=0,所以④错误.故选B .4.(2018·海口一模)如图,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平面,点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两点的任意一点,且AB =2,PA =BC =3,则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为( C )A .30°B .45°C .60°D .90°[解析] 因为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平面,点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两点的任意一点,且AB =2,PA =BC =3,所以AC ⊥BC ,AC =AB 2-BC 2=4-3=1,以点A 为原点,在平面ABC 内过点A 作AC 的垂线为x 轴,AC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0,0,3),B (3,1,0),C (0,1,0),PB →=(3,1,-3),PC →=(0,1,-3),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n ·PB →=3x +y -3z =0,n ·PC →=y -3z =0,取z =1,得n =(0,3,1), 平面ABC 的法向量m =(0,0,1), 设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为θ, 则cos θ=|m ·n ||m |·|n |=12,所以θ=60°,所以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为60°.5.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BCD 中,∠ABC =90°,AD ∥BC ,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则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63.[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依题意可知D (12,0,0),C (1,1,0),S (0,0,1),可知AD →=(12,0,0)是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SCD 的法向理n =(x ,y ,z ), 因为SD →=(12,0,-1),DC →=(12,1,0),所以n ·SD →=0,n ·DC →=0,可推出x 2-z =0,x 2+y =0,令x =2,则有y =-1,z =1,所以n=(2,-1,1).设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则cos θ=|AD →·n ||AD →||n |=12×2+0×-1+0×1122·22+-12+12=63.6.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 是侧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1和BM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90°.[解析] 延长A 1B 1至D ,使A 1B 1=B 1D ,连接BD ,C 1D ,DM ,则AB 1∥BD ,∠MBD 就是直线AB 1和BM 所成的角.设三棱柱的各条棱长为2,则BM =5,BD =22,C 1D 2=A 1D 2+A 1C 21-2A 1D ·A 1C 1cos60°=16+4-2×4=12.DM 2=C 1D 2+C 1M 2=13,所以cos ∠DBM =BM 2+BD 2-DM 22·BM ·BD=0,所以∠DBM =90°.7.点P 是二面角α-AB -β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α,β上引射线PM ,PN ,如果∠BPM =∠BPN =45°,∠MPN =60°,那么二面角α-AB -β的大小为90°.[解析] 不妨设PM =a ,PN =b ,如图.作ME ⊥AB 于点E ,NF ⊥AB 于点F ,因为∠EPM =∠EPN =45°, 所以PE =22a ,PF =22b ,所以EM →·FN →=(PM →-PE →)·(PN →-PF →) =PM →·PN →-PM →·PF →-PE →·PN →+PE →·PF → =ab cos60°-a ×22b cos45°-22ab cos45°+22a ×22b =ab 2-ab 2-ab 2+ab2=0,所以EM →⊥FN →,所以二面角α-AB -β的大小为90°.8.如图,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CE ⊥AC ,EF ∥AC ,AB =2,CE =EF =1.(1)求证:AF∥平面BDE;(2)求证:CF⊥平面BDE;(3)求二面角A -BE -D 的大小.[解析] (1)设AC 与BD 交于点G ,因为EF ∥AG ,且EF =1,AG =12AC =1,所以四边形AG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 ∥EG .因为EG ⊂平面BDE ,AF ⊄平面BDE ,所以AF ∥平面BDE .(2)因为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CE ⊥AC ,所以CE ⊥平面ABCD .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C (0,0,0),A (2,2,0),D (2,0,0),E (0,0,1),B (0,2,0),F (22,22,1).所以CF →=(22,22,1),BE →=(0,-2,1),DE →=(-2,0,1).所以CF →·BE →=0-1+1=0,CF →·DE →=-1+0+1=0.所以CF ⊥BE ,CF ⊥DE ,所以CF ⊥平面BDE .又∵BE ∩DE =E ,BE 、DE ⊂平面BDE .(3)由(2)知,CF →=(22,22,1)是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BA →=0,n ·BE →=0.即⎩⎪⎨⎪⎧x ,y ,z ·2,0,0=0x ,y ,z ·0,-2,1=0 所以x =0,z =2y .令y =1,则z = 2.所以n =(0,1,2),从而cos 〈n ,CF →〉=n ·CF→|n ||CF →|=32因为二面角A -BE -D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E -D 为π6.9.(2018·天津卷,17) 如图,AD ∥BC 且AD =2BC ,AD ⊥CD ,EG ∥AD 且EG =AD ,CD ∥FG 且CD =2FG ,DG ⊥平面ABCD ,DA =DC =DG =2.(1)若M 为CF 的中点,N 为EG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CDE . (2)求二面角E BC F 的正弦值.(3)若点P 在线段DG 上,且直线BP 与平面ADGE 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 的长. [解析] 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G →的方向为x 轴,y 轴,z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D (0,0,0),A (2,0,0),B (1,2,0),C (0,2,0),E (2,0,2),F (0,1,2),G (0,0,2),M ⎝⎛⎭⎪⎫0,32,1,N (1,0,2).(1)依题意DC →=(0,2,0),DE →=(2,0,2).设n 0=(x ,y ,z )为平面CDE 的法向量,则即⎩⎨⎧2y =0,2x +2z =0,不妨令z =-1,可得n 0=(1,0,-1).又MN →=⎝⎛⎭⎪⎫1,-32,1,可得MN →·n 0=0,又因为直线MN ⊄平面CDE ,所以MN ∥平面CDE .(2)依题意,可得BC →=(-1,0,0),BE →=(1,-2,2),CF →=(0,-1,2).设n =(x 1,y 1,z 1)为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即⎩⎨⎧-x 1=0,x 1-2y 1+2z 1=0,不妨令z 1=1,可得n =(0,1,1).设m =(x 2,y 2,z 2)为平面BCF 的法向量,则即⎩⎨⎧-x 2=0,-y 2+2z 2=0,不妨令z 2=1,可得m =(0,2,1).因此有cos 〈m ,n 〉=m ·n |m ||n |=31010,于是sin 〈m ,n 〉=1010. 所以,二面角E BC F 的正弦值为1010. (3)设线段DP 的长为h (h ∈[0,2]),则点P 的坐标为(0,0,h ),可得BP →=(-1,-2,h ). 易知,DC →=(0,2,0)为平面ADGE 的一个法向量,故|cos〈BP→,DC→〉|==2h2+5,由题意,可得2h2+5=sin60°=32,解得h=33∈[0,2].所以线段DP的长为33.B组1.(2018·济宁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ADC=60°,侧面PDC 是正三角形,平面PDC ⊥平面ABCD ,CD =2,M 为PB 的中点.(1)求证:PA ⊥平面CDM .(2)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解析] (1)取DC 中点O ,连接PO ,因为侧面PDC 是正三角形,平面PDC ⊥平面ABCD ,所以PO ⊥底面ABCD ,因为底面ABCD 为菱形,且∠ADC =60°,DC =2,所以DO =1,OA ⊥DC ,以O 为原点,分别以OA ,OC ,O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0,0),P (0,0,3),B (3,2,0),C (0,1,0),D (0,-1,0),所以M (32,1,32),所以DM →=(32,2,32),PA →=(3,0,-3),DC →=(0,2,0),所以PA →·DM →=0,PA →·DC →=0,所以PA ⊥DM ,PA ⊥DC ,又DM ∩DC =D ,所以PA ⊥平面CDM .(2)CM →=(32,0,32),CB →=(3,1,0),设平面BM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n ·CM →=x +z =0,n ·CB →=3x +y =0,取z =1,得n =(-1,3,1),由(1)知平面CDM 的法向量为PA →=(3,0,-3),所以cos 〈n ,PA →〉=n ·PA→|n |·|PA →|=-235×6=-105,由图象得二面角D -MC -B 是钝角,所以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为-105.2.(2017·天津卷,17)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 ,∠BAC =90°.点D,E,N分别为棱PA,PC,BC的中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A=AC=4,AB=2.(1)求证:MN ∥平面BDE ; (2)求二面角C -EM -N 的正弦值;(3)已知点H 在棱P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解析] 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C →,A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 (0,0,0),B (2,0,0),C (0,4,0),P (0,0,4),D (0,0,2),E (0,2,2),M (0,0,1),N (1,2,0).(1)证明:DE →=(0,2,0),DB →=(2,0,-2). 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 则⎩⎪⎨⎪⎧n ·DE →=0,n ·DB →=0,即⎩⎨⎧2y =0,2x -2z =0.不妨设z =1,可得n =(1,0,1), 又MN →=(1,2,-1),可得MN →·n =0. 因为MN ⊄平面BDE ,所以MN ∥平面BDE . (2)易知n 1=(1,0,0)为平面CEM 的一个法向量.设n 2=(x 1,y 1,z 1)为平面EMN 的一个法向量,则⎩⎪⎨⎪⎧n 2·EM →=0,n 2·MN →=0.因为EM →=(0,-2,-1),MN →=(1,2,-1),所以⎩⎨⎧-2y 1-z 1=0,x 1+2y 1-z 1=0.不妨设y 1=1,可得n 2=(-4,1,-2).因此有cos〈n1,n2〉=n1·n2|n1||n2|=-421,于是sin〈n1,n2〉=105 21.所以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为105 21.(3)依题意,设AH=(0≤h≤4),则H(0,0,h),进而可得NH→=(-1,-2,h),BE→=(-2,2,2).由已知得|cos 〈NH →,BE →〉|=|NH →·BE →||NH →||BE →|=|2h -2|h 2+5×23=721, 整理得10h 2-21h +8=0,解得h =85或h =12.所以线段AH 的长为85或12. 3.正△ABC 的边长为2, 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如图(1)).现将△ABC 沿CD 翻成直二面角A -DC -B (如图(2)).在图(2)中:(1)求证:AB ∥平面DEF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证明你的结论;(3)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解析] (1)如图(2):在△ABC 中,由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EF //AB , 又AB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DEF .(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DB 、DC 、D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0,1),B (1,0,0),C (0,3,0),E (0,32,12),F (12,32,0),AB →=(1,0,-1),BC →=(-1,3,0),DE →=(0,32,12),DF →=(12,32,0) 设BP →=λBC →(0<λ<1),则AP →=AB →+BP →=(1-λ,3λ,-1),注意到AP ⊥DE ⇔AP →·DE →=0⇔λ=13,∴BP →=13BC →, ∴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AP ⊥DE .(3)平面CDF 的法向量DA →=(0,0,1),设平面E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DF →·n =0DE →·n =0,即⎩⎪⎨⎪⎧ x +3y =03y +z =0,取n =(3,-3,3), cos 〈DA →n 〉=DA →·n |DA →|·|n |=217, 所以二面角E -DF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217. 4.(2018·浙江卷,19)如图,已知多面体ABC A 1B 1C 1,A 1A ,B 1B ,C 1C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Ⅰ)证明:AB 1⊥平面A 1B 1C 1.(Ⅱ)求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 方法一:(Ⅰ)由AB =2,AA 1=4,BB 1=2,AA 1⊥AB ,BB 1⊥AB 得AB 1=A 1B 1=22,所以A 1B 21+AB 21=AA 21.故AB 1⊥A 1B 1.由BC =2,BB 1=2,CC 1=1,BB 1⊥BC ,CC 1⊥BC 得B 1C 1=5,由AB =BC =2,∠ABC =120°得AC =23,由CC 1⊥AC ,得AC 1=13,所以AB 21+B 1C 21=AC 21,故AB 1⊥B 1C 1,又A 1B 1∩B 1C 1=B 1,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Ⅱ)如图,过点C 1作C 1D ⊥A 1B 1,交直线A 1B 1于点D ,连接AD .由AB 1⊥平面A 1B 1C 1得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由C 1D ⊥A 1B 1得C 1D ⊥平面ABB 1,所以∠C 1AD 是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由B 1C 1=5,A 1B 1=22,A 1C 1=21得cos ∠C 1A 1B 1=67,sin ∠C 1A 1B 1=17,所以C1D=3,故sin∠C1AD=C1DAC1=3913.因此,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 13.方法二:(Ⅰ)如图,以AC的中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OC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A (0,-3,0),B (1,0,0),A 1(0,-3,4),B 1(1,0,2),C 1(0,3,1),因此AB →1=(1,3,2),A 1B 1―→=(1,3,-2),A 1C 1―→=(0,23, -3),由AB →1·A 1B 1―→=0得AB 1⊥A 1B 1.由AB →1·A 1C 1―→=0得AB 1⊥A 1C 1.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 (Ⅱ)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为θ. 由(Ⅰ)可知AC →1=(0,23,1),AB →=(1,3,0),BB →1=(0,0,2),设平面ABB ―→1的法向量n =(x ,y ,z ).即⎩⎪⎨⎪⎧x +3y =0,2z =0,可取n =(-3,1,0). 所以sin θ=|cos 〈AC →1―→,n 〉|==3913, 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