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bf40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f.png)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正方(支持中学生带手机)开篇陈词:1.中学生带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家长,及时沟通生活和学习情况。
例如,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联系家长时,手机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2.中学生带手机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比如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
这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3.中学生带手机也可以促进学习,例如使用教育应用或在线资源来辅助学习。
反方(反对中学生带手机)开篇陈词:1.中学生带手机容易造成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问题,影响学习。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中学生带手机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增加遭受网络欺凌和诈骗的风险。
近年来,青少年因为泄露个人信息而遭受网络欺凌和诈骗的案例不断增加。
3.中学生带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效果。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正方一辩反驳:1.虽然手机确实存在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手机的错。
中学生应该被教育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被禁止带手机。
2.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这并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和监督,以确保他们正确地使用手机。
3.至于课堂效果问题,我认为这取决于使用手机的方式。
如果中学生只是利用手机查找资料、辅助学习,那么手机并不会影响课堂效果。
反方一辩反驳:1.正方辩友提到应该教育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但是现实是很多中学生并没有自觉性,他们容易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
因此,禁止中学生带手机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欺凌、诈骗等问题确实存在,而且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并不是否定手机的作用,而是提醒我们中学生带手机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度使用手机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即使有些中学生能够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但是大多数中学生仍然难以做到。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https://img.taocdn.com/s3/m/fa8fba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1.png)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手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初中生而言,手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着“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这一观点展开辩论。
其次,手机使用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近视等眼睛问题,尤其是在屏幕小而镜头分辨率高的智能手机上,更容易对眼睛造成损害。
此外,手机使用过多还会导致颈椎和腰椎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姿势不正确。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手机使用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
还有,手机使用给初中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平台让初中生陷入虚拟的世界中,缺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忽略了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进行真实的交流。
这种不良的社交模式会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时的失去自信,甚至成为社交恐惧症的患者。
最后,手机使用还带来了初中生的网络安全隐患。
许多初中生滥用手机,尤其是在网络上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参与了各类网络诈骗活动。
他们缺乏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能正确判断和防范网络风险,从而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许多初中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个人成长和学业进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手机给初中生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在整体上,初中生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弊端大于利益。
手机对学业、身体、社交和网络安全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初中生应该正确对待手机,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并利用好手中的科技工具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让手机真正为初中生带来好处,而不是沉迷和困扰。
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661ea30e55270722192ef730.png)
尊敬的主席,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们的观点是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方便、快捷的手机进了千家万户,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中,也不乏有些中学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它也进入我们初中生的视线中,现在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
虽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着中学生只要正确使用手机,弊端便不复存在,但是这只是对方辩友的美好幻想罢了,现实是大部分中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中仍然熬夜看手机,不厌其烦的玩手机游戏,依然在用手机发着一些无聊的甚至于低俗的信息。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进入中学生群体,在最开始是怀着最美好的愿望,然而,事实怎么样呢?现在,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手机已经变成了手雷,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不正是手机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造成的弊远远超过对方辩友所想象的利所引起的吗?
如今手机已成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但是,这样的交流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再请对方辩友想象一下,一个大家庭的亲友聚会,本来应该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现实却是:大家都低着头,用着各自的手机,在手机世界中畅游。
没有一个人与他人侃侃而谈,全场一片寂静。
中学阶段正是培养人融入社会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能在手机上与他人聊得十分投机,在现实中见到熟人都一片陌生的人,这样的人能融入社会吗?手机带来的交流,是畸形的交流,是带着面具的交流。
这些人甚至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能展现真正的自我。
再次,我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f91e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f.png)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正方发言: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各位辩友:我是正方代表,今天我要阐述的主题是“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第一,中学生带手机会影响学习;第二,中学生带手机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第三,中学生带手机会导致社交问题的发生。
下面我们逐一来详细探讨。
首先,中学生带手机会影响学习。
手机是一个信息世界的窗口,它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娱乐和社交功能。
然而,这些功能也很容易分散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陷入沉迷。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玩游戏或者和朋友聊天。
这样的行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对老师的讲解和班级的教学内容不够专注。
而专注力是学习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学生如果带手机,很容易因此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其次,中学生带手机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手机使用的时长过长会对视力产生不利影响。
现代手机的屏幕辐射含量较高,如果常常长时间接触手机屏幕,容易引发眼部疲劳、视疲劳甚至近视。
而且中学生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容易影响眼睛的健康,还会导致缺乏运动,影响身体的健康。
最后,中学生带手机会导致社交问题的发生。
尽管手机提供了许多方便的社交功能,但是它也会对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造成负面影响。
手机的出现使得中学生更多地倾向于与虚拟世界交流,而忽略了与真实世界的面对面交流。
中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而手机的过度依赖会削弱这些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带手机会影响学习,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社交问题的发生。
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我们应当限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范围,尽量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反方发言: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各位辩友:我是反方代表,今天我要反驳正方的观点,并论证中学生带手机的利大于弊。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我的立场:第一,手机可以帮助中学生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第二,手机可以方便中学生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第三,手机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性。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b8f9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c.png)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过程引言: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中学生,往往会将手机当作交流娱乐工具,带在身边。
然而,中学生带手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我认为中学生带手机的弊大于利,以下将从学业、健康和社交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业方面:带手机对中学生的学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手机上各种社交应用和游戏让中学生倾尽精力和时间,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其次,手机上的一些信息和内容可能不适合中学生接触,例如色情、暴力等,容易引发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
此外,中学生往往容易沉迷于手机,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健康方面:带手机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中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电磁辐射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可能导致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
其次,手机上的游戏和社交应用引发了中学生沉迷问题,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可能导致颈椎和脊椎问题,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中学生总是盯着手机屏幕,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可能导致近视和肥胖等问题。
社交方面:带手机对中学生的社交能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手机的普及和便利性使得中学生过于依赖手机与人进行交流,缺少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长时间面对手机屏幕可能使得中学生变得内向、孤僻,不擅长与人交往,并且缺乏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
这种固有的依赖和倚赖手机的行为不利于一个中学生的全面成长。
结论:综上所述,中学生带手机的弊大于利。
手机带来了学业、健康和社交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学生学习效果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社交能力不足。
中学生作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应该合理利用手机,并加强对手机的监督和管理,以免陷入不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同时,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也应当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健康成长。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https://img.taocdn.com/s3/m/374243ccd5bbfd0a79567391.png)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利大于弊观点:①有拍摄功能,可以节约时间。
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往往都是比较多的,期间不乏快乐的时光,难忘的片段。
有个手机时常拿出来拍个照,留个纪念,何尝不是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没错,老师们大多有照相机,可以帮我们照,可那只是在我们得集体活动中。
在我们与我的好朋友玩时突然想照个相,无意间遇见个有趣的搞笑的事,想记录下来,哪来相机?难不成去找老师?是的,老师很有可能会借个我们,但毕竟有太多的不方便,岂是想借就借的?这时有个手机便方便多了。
②遇到危险是,可以用手机呼救。
③可以在下课时用手机搜索课堂所需的资料。
④有闹铃功能,午休时不耽误课程。
闹钟也是手机的作用之一。
虽说学校也有铃声,但是一些特殊时刻,学校的铃声无法做到的,比如我今天要在下午五点半去买书,便需要设个闹钟提醒自己。
这时,手机就有用武之地了。
⑤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有便我们了解时效信息。
21世纪谁掌握更快的信息,谁就掌握更多的财富。
⑥用手机打字等可以活动我们的手指。
⑦方便家校沟通,通知临时事件。
⑧放学时不容易和父母走岔。
⑨体积小,方便携带。
⑩增加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促进感情。
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给自己的朋1友、亲人。
虽然学校里面有电话,但是同学那么多,大家都需要用,每人都不方便打太久,很多事情还没说清楚,就不得不挂掉了。
另外,作为一个中学生,总有些事是不太想要大家听到的(例如,跟别人吵架了需要道歉),这个时候就需要避开众人,或者编辑手机短信了。
这些都是公用电话解决不了的问题。
⑪在必要是快速通知他人。
⑫手机备忘录可以提醒我们。
⑬加拿大允许学生带手机来方便交流。
⑭必要时放松自己。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以在平时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通过手机听听音乐,调节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
反方可能提出的问题:问:有些观点认为,中学生用带手机,有些时候会在课堂上使用,这样必然导致上课溜号,精力不集中.。
答: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情况,手机的根本目的是方便通讯,有些个别情况利用手机进行了错误的行为,也只是一个方面,不能代表全部.如果用刀可能杀人,那么世界上为了避免杀人情况发生,就不再生产刀具了吗?学生手机现象最根本原因还是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的问题,不应该从手机的使用者方面找原因.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手机使用产生的不良后果,才是正道。
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四辩总结陈词
![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四辩总结陈词](https://img.taocdn.com/s3/m/3f773e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1.png)
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四辩总结陈词对于校园里学生使用手机,其利大于弊,可总结如下:
一、使用手机有利于学习:方便地获取各种资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更好地和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交流,从而拓宽视野;可以安装学习软件,及时复习知识及查阅相关素材。
二、使用手机可以在时间合理安排上节省更多的精力:手机上的日程
安排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安排好每日的活动,使得学生的时间更有效率。
三、使用手机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学生可以通过随手查阅答案,更
好地了解考试题目,及时纠正答题思路,从而辅助考试应对。
四、使用手机也可以自我管理: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中的健康管理软件
记录运动量,监测体重,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学生使用手机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
地安排时间,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这使得手机在校园里的学生使用利大于弊。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与管理措施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与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4660a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b.png)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与管理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然而带手机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把手机当作学习或通讯工具,而是当作娱乐工具,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球赛、听歌、刷短视频等,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手机带给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当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就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原因、利弊以及管理措施进行浅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中学生手机来源及其带进校园的理由:1、手机由家长主动提供。
其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离家较远的住校生。
这类学生的家长多常年工作于外地,平常跟孩子见面的机会少,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加深情感、方便联系。
二是要独自坐公交或地铁上下学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家长主要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家长不会与孩子失去联系,所以给孩子配置手机。
2、手机由学生想法设法自己获取的。
一是私拿家长淘汰的手机。
现在手新换代很快,家长把淘汰的手机随手扔在一边,有些学生会私自己拿旧手机玩。
二是自己私自买机。
现在学生都有压岁钱或零用钱,他们会攒钱瞒着家长买手机。
三是孩子主动求买的,有的家长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半推半就给孩子买了手机。
二、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1、影响学习效果中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中学阶段的课程有相当强的系性和连贯性。
若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的心里便多了一份“惦念”。
即使在没有需要的时候,也想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漫无目的的浏览。
对手机依赖特别严重的学生,甚至在上课期间也会偷偷把手机拿出来玩。
如此以来,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一旦前一阶段知识没掌握好,后面的知识就会变得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有的学生在面对不懂的题目时,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就通过百度或搜题软件获取题目答案,看似完成了作业,但却容易失去了钻研思索解决难题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每到考试关头,便想通过手机舞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和老师。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 2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 2](https://img.taocdn.com/s3/m/cda2cdcd6137ee06eff918bd.png)
浅谈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与对策洪湖市新滩中学张宽胜手机是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型号不断出新,造型越来越精巧。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用手机上网变得更加方便实用。
在某种程度上讲,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微型电脑。
目前,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人认为中学生带手机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
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与家长及时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等。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学生即使要与家长联系,可以使用校园里的公用电话或者宿舍里的IC电话。
若家长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联系孩子,把电话打到老师办公室,请老师代为转达一下,完全行得通的。
其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一定要用手机,可以随便选择在操场上,宿舍内或教室走廊内进行沟通。
显而易见,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多种弊端:其一、频繁上网,让不少学生乐不思蜀。
现在的智能手机还可以通过QQ或微信同网友聊天,还可以在网上看视频,以及玩网络游戏或浏览不健康的信息。
这些足可以让自制力差的同学玩得忘记了时间。
其二、乱用手机,干扰课堂教学。
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同学虽然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但他们收看短信时,或多或少会干扰了同桌认真地听讲。
其三、利用手机,在考试时作弊。
由于手机收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
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考试标准化试题答案等。
其四、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其五、手机对人有辐射。
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而且有专家表示,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b934ad5022aaea998f0f7f.png)
一、立论:(3分钟)二、三、攻辩小结(3分钟)(选其中几点讲)四、五、谢谢主席!我们来回顾下刚才的资讯答辩,对方所讲的一些利处听上去十分吸引人,但仔细纠来却漏洞百出。
六、七、首先,对方辩友对手机对中学生所谓的利处得来既不是建立在广大的调查研究之上,也非具体的数据显示,更没有众多的事实表明,完全建立在对方辩友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之中。
八、九、第二,对方辩友说中学生使用手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方并不认同,因为至今也还没有通过事实的验证呀。
即使是,我们能用未来可能的美好来作为今天的评价标准吗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用高级阶段的国情来作为今天的工作指导吗显然不可以呀。
对方辩友抛开今天的比赛不谈,扪心自问,初中生使用手机有多少是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呢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游戏娱乐,课内外聊天。
手机影响学校秩序以及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为全球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
更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所谓对方用所谓顺应时代发展这一即虚又空的论点说明学生使用手机利就大于弊了,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十、十一、第三,1、对方辩友又说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来限制手机的弊端,不正是已经承认了手机带来的弊端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所以,才要加大监管力度呀!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进入中学生群体,在最开始是怀着最美好的愿景,校方、社会并未持反对意见,然而,事实怎么样呢现在,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手机已经变成了手雷,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成为教育者头痛的难题,不正是手机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造成的弊远远超过对方所想象的利所引起的吗(2、对方辩友又处于美好的想象之中了,加大监管力度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的问题了吗,事实尚未印证,对方就如此肯定,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对方辩友应该是贵校无论是辨别力还是自控能力应该都是堪为典范的学生吧,面对美国芬兰德国等教育大国,以及本国的一些教育专家通过调查研究,权衡利弊的之后的决定你们尚且能找出如此多的借口,老师的教导,学校的监管对那些不如你们的学生优秀到底又能起到多大效果,令人担忧,所以人能不冒险的时候还是不要去冒险吧。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f9c3568083d049649b6658d2.png)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大于利一、利的方面1、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
2、有些手机里有闹钟、字典、音乐、拍摄功能可以随时使用。
3、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警察求助。
4、手机机体小,便于携带。
二、弊的方面1、干扰他人休息,降低自身学习效率。
相当多的同学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和父母加强联系,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其实是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成绩一落千丈。
原因是每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就拿出手机肆元忌惮地和他人说悄悄话或用手机QQ聊天或发短信息,影响休息,降低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2、不良信息及网络内容玷污心灵许多垃圾网站或不良信息会影响到孩子,比如不健康的信息或者中奖信息等等,况且孩子的警惕心理不是很高,容易受骗。
3、助长学生攀比成风课余时间,一些学生就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或功能,对那些还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不顾家庭实际情况,盲目追逐,协迫家长给自己买手机,在学校互相炫耀,大把消费,不思进取。
4、额外增加父母负担使用手机需交话费、短信费、网费等各种费用,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这就额外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5、败坏考风,影响学风。
手机可为考试作敝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考、高考已严禁将手机带入考场,在德国已经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6、容易滋生事端,影响校园治安。
7、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学秩序。
个别同学为了炫耀自己家庭背景拿手机到教室,上课不听老师而在下面玩手机或课余时间撬坏教室门入内充手机电池,给学校的财物受破坏和教育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8、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
最近权威杂志《柳叶刀》的手机报告显示,大部分国家通用的手机系统GSM频率为900---1800MHZ,其辐射和振动的电子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大脑、神经影响更大,容易造成青少年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头痛、血压升高等现象。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a51beb29e87101f69e319589.png)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人手一个手机,而且学生们对于手机的以来越来越严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手机的日子好像是没法过的。
但是更可怕的是,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也觉得理所当然,所以也就默认了这种所谓的时尚和表面上的方便。
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还慷慨解囊,尽量满足子弟的要求,几千块钱的手机也照买不误,只要自己的子女开心就行了。
当然,有些学生的手机是家长作为给孩子中考成绩优秀奖的奖品的。
据了解,多数学生给家长说要用手机无非是以下几种理由:1.有事时方便与家长沟通;2.学习过程中有时要在网上查资料3.学习压力太大,有空要自我娱乐放松一下。
然而,家长了解的只不过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的危机和隐患正是从有了手机才开始的。
家长的本意是方便和子女沟通和交流,有事也可以图个方便。
但事实上,据老师的观察和了解,中学生的手机主要是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偶尔给家长打电话(一般是高一新生阶段给家长的电话较多,以后就越来越少了)2.同学之间互发信息;3.用手机玩微博或微信4.用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5.用手机看那些无聊的网上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一些不文雅的黄色信息或视频;6.方便网购,部分学生几乎天天都好像都有快件可取7.个别学生甚至拿来充当考试的作弊工具或赌求投注的手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时间段:1.在课间休息时(个别学生上课也在玩)2.在宿舍午睡或晚睡前;3.晚睡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继续玩)4.在自习课或晚自习时5.午餐或晚餐时中学生玩手机的主要害处:1.大量浪费课余学习时间:只要随便统计以下,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时间数字,那就是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如果每周按五天计算的话,一星期下来,就白白浪费了差不多五个小时。
如果把这五个小时花在学习上,能做多少作业或能看多少页课外书呢?长此以往,毫无疑问,学生的心思就必然依恋着那部“亲爱”的手机,而不是亲爱的“双亲”了。
2.严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由于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场所是在宿舍,所以就变得更加放纵自由,经常还有可能玩到三更半夜,结果第二天起来就得了一个“红眼病”,上早读课时连眼睛都睁不开,上正课时,活像一只"病鸡"。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经典辩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e0d02ef90f76c660371a17.png)
一、立论:(3分钟)二、攻辩小结(3分钟)(选其中几点讲)谢谢主席!我们来回顾下刚才的资讯答辩,对方所讲的一些利处听上去十分吸引人,但仔细纠来却漏洞百出。
首先,对方辩友对手机对中学生所谓的利处得来既不是建立在广大的调查研究之上,也非具体的数据显示,更没有众多的事实表明,完全建立在对方辩友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之中。
第二,对方辩友说中学生使用手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方并不认同,因为至今也还没有通过事实的验证呀。
即使是,我们能用未来可能的美好来作为今天的评价标准吗?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用高级阶段的国情来作为今天的工作指导吗?显然不可以呀。
对方辩友抛开今天的比赛不谈,扪心自问,初中生使用手机有多少是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呢?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游戏娱乐,课内外聊天。
手机影响学校秩序以及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为全球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
更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所谓对方用所谓顺应时代发展这一即虚又空的论点说明学生使用手机利就大于弊了,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第三,1、对方辩友又说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来限制手机的弊端,不正是已经承认了手机带来的弊端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所以,才要加大监管力度呀!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进入中学生群体,在最开始是怀着最美好的愿景,校方、社会并未持反对意见,然而,事实怎么样呢?现在,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手机已经变成了手雷,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成为教育者头痛的难题,不正是手机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造成的弊远远超过对方所想象的利所引起的吗?(2、对方辩友又处于美好的想象之中了,加大监管力度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的问题了吗,事实尚未印证,对方就如此肯定,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对方辩友应该是贵校无论是辨别力还是自控能力应该都是堪为典范的学生吧,面对美国芬兰德国等教育大国,以及本国的一些教育专家通过调查研究,权衡利弊的之后的决定你们尚且能找出如此多的借口,老师的教导,学校的监管对那些不如你们的学生优秀到底又能起到多大效果,令人担忧,所以人能不冒险的时候还是不要去冒险吧。
中学生携带手机利弊
![中学生携带手机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e4b0a2ed551810a6f52486c3.png)
浅议中学生携带手机利弊摘要:手机消费成为中学生新的消费项目,由此也出现了由手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必须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
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做到程序公正等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管理策略随着我国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着各种变化,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沟通工具,大量涌进校园,手机消费成为中学生新的消费项目。
在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通信领域信息的丰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当前校园手机的普遍现象入手对校园手机的有效管理进行分析:一、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利弊要对学生携带的手机进行管理,应如何管理?我们必须对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比较。
⒈中学生携带手机的作用和意义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作用:首先,学生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庭的联系。
有一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行踪和行为难以掌握,有些家长便主动给孩子配了手机,定时或不定时地关注监控孩子的行踪,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
其次,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扩大交际圈。
现今的中学生在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也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
再次,学生使用手机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
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讯的组成部分,也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无疑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3e86de8ac77da26925c5b072.png)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如今,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手机已经成为学生违纪影响教学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
所以一些学校就对此制定了一些规范,或者干脆下达了“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
另外,从中学生的生理发育考虑,由于中学生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头较小,头骨较薄等生理原因,因此会吸收更多来自手机的辐射,对健康构成“未能确定”的危险。
因此英国教育部已经致函英国各学校的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
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也立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孩子们在享受手机上网的便捷时,泛滥的“黄毒”也在以同样快捷的方式向孩子们“逼近”。
孩子们深受其害,家长老师头疼不已……因此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有关部门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
实际上中学生们一天上七八节课,再加上早晚自习,学习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学生是没有多少机会拨打或接听手机的。
再说,在这些时间段内,他们的同学,朋友也大多在上课,又有多少“业务”需要联系呢?若家长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联系孩子,把电话打到老师办公室,请老师代为转达一下,也是完全可以的。
而孩子若想和外界联系,住宿生的宿舍里、校园内、甚至挂在教室门口的磁卡电话,就方便得很,费用也低。
所以,对于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交往圈子相对狭窄的中学生来说,手机,实在是一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而有手机的学生则将其视为炫耀的资本,身份的象征。
他们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就是短信聊天、看不良信息等。
最近教师在教室上课时有一名学生的手机一堂课时间就响了六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任课教师把手机收上来交给班主任处理。
结果在晚自习上课期间这个手机又接连收到了四条短信。
以下是时间和内容19:25 今天晚上去上网,去不去?19:30 怎么不回话?20:00 (另一人来短信)今天晚上有行动,确定!21:10 (下晚自习)你怎么了?还哥们呢!事实如此,这能叫人放心吗?推荐:[当代中学生常见的十一种“心理障碍”] [高中学生:面对问题不要害怕和逃避]。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85a80a4f83c4bb4cf7ecd186.png)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初中生的特性决定初中学生不宜用手机:一、他不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手机上众多的游戏、娱乐功能引诱着初中生沉溺于手机的大量弊端,使他们无法自拔,所以他们才不顾校方、老师、家长的反对,执意在手机弊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这也反映了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自制力不强的特点。
二、不理智,很容易有攀比心理主要危害如下:首先:短信闲聊,贻误学业。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2010年6月12日长沙晚报道,北京市教育部门对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上网占21%,短息聊天的占48%,而其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下载图铃的占12%,拍照片的占3%,而用于紧急联系的仅占5%。
本是方便联系的工具,在某些中学生手中却沦为了步入歧途的钥匙。
其次,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上海市社科院对中学生持手机用途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在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消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
这些污浊不堪的消息侵蚀了孩子的心灵,玷污了孩子的思想,使孩子们的成绩直线下降。
再次:中学生使用手机助长了攀比之风。
某市教育局关于学生持手机的动机调查显示,有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
原本有所压制的攀比之风在手机诱导下又燃气了熊熊烈火。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不平衡。
还有:中学生目前暂无独立经济能力来支付费用,易形成不良消费习惯,手机本身和每月的花费,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9b2feb75312b3169a551a421.png)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人手一个手机,而且学生们对于手机的以来越来越严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手机的日子好像是没法过的。
但是更可怕的是,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也觉得理所当然,所以也就默认了这种所谓的时尚和表面上的方便。
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还慷慨解囊,尽量满足子弟的要求,几千块钱的手机也照买不误,只要自己的子女开心就行了。
当然,有些学生的手机是家长作为给孩子中考成绩优秀奖的奖品的。
据了解,多数学生给家长说要用手机无非是以下几种理由:1.有事时方便与家长沟通;2.学习过程中有时要在网上查资料 3.学习压力太大,有空要自我娱乐放松一下。
然而,家长了解的只不过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的危机和隐患正是从有了手机才开始的。
家长的本意是方便和子女沟通和交流,有事也可以图个方便。
但事实上,据老师的观察和了解,中学生的手机主要是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偶尔给家长打电话(一般是高一新生阶段给家长的电话较多,以后就越来越少了)2.同学之间互发信息;3.用手机玩微博或微信4.用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5.用手机看那些无聊的网上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一些不文雅的黄色信息或视频;6.方便网购,部分学生几乎天天都好像都有快件可取7.个别学生甚至拿来充当考试的作弊工具或赌求投注的手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时间段:。
1.在课间休息时(个别学生上课也在玩)2.在宿舍午睡或晚睡前;3.晚睡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继续玩)4.在自习课或晚自习时5.午餐或晚餐时。
中学生玩手机的主要害处:。
1.大量浪费课余学习时间:只要随便统计以下,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时间数字,那就是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如果每周按五天计算的话,一星期下来,就白艺术大师白浪费了差不多五个小时。
如果把这五个小时花在学习上,能做多少作业或能看多少页课外书呢?长此以往,毫无疑问,学生的心思就必然依恋着那部”亲爱”的手机,而不是亲爱的”双亲”了。
2.严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由于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场所是在宿舍,所以就变得更加放纵自由,经常还有可能玩到三更半夜,结果第二天起来就得了一个”红眼病”,上早读课时连眼睛都睁不开,上正课时,活像一只"病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初中生的特性决定初中学生不宜用手机:
一、他不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手机上众多的游戏、娱乐功能引诱着初中生沉溺于手机的大量弊端,使他们无法自拔,所以他们才不顾校方、老师、家长的反对,执意在手机弊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这也反映了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自制力不强的特点。
二、不理智,很容易有攀比心理
主要危害如下:
首先:短信闲聊,贻误学业。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2010年6月12日长沙晚报道,北京市教育部门对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上网占21%,短息聊天的占48%,而其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下载图铃的占12%,拍照片的占3%,而用于紧急联系的仅占5%。
本是方便联系的工具,在某些中学生手中却沦为了步入歧途的钥匙。
其次,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上海市社科院对中学生持手机用途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在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消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
这些污浊不堪的消息侵蚀了孩子的心灵,玷污了孩子的思想,使孩子们的成绩直线下降。
再次:中学生使用手机助长了攀比之风。
某市教育局关于学生持手机的动机调查显示,有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
原本有所压制的攀比之风在手机诱导下又燃气了熊熊烈火。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不平衡。
还有:中学生目前暂无独立经济能力来支付费用,易形成不良消费习惯,手机本身和每月的花费,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除此之外,手机给中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很多。
如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发育,众多学生,如果每人一部手机,而且学生每天处于这个充满辐射的环境中,对我们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还不够强大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手机带来的安全隐患,手机是贵重物品,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
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给老师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意,专抢中学生手机,有的还伤了孩子。
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引起了不少纠纷。
手机所引发的依赖症等数不胜数。
人大附中在给家长的通知中明确写着“上学不许带手机的字样”。
许多学校的任课老师反映,有的学生上课接手机,影响自己也影响老师和同学。
有的学生偷偷发短信,压根儿不注意听讲。
已经发现多名学生因迷恋发手机短信成绩下降。
京城名校校长和教师普遍认为,校园可用IC卡电话,同学有急事告诉家人还是很方便的。
一些名校作法: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
福建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
国外的做法: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
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总结:
手机,使我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手机,使我们纯洁的心灵布满污秽;
手机,使我们难以在阳光大道上健康成长。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游戏娱乐,课内外聊天。
美国,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纷纷制定相应规定限制手机在中学生中使用,教育界权威也纷纷倡议中学生不要带手机进入校园,今年两会中人大代表也提出初中教育阶段不提倡带手机进入校园,
手机影响学校秩序以及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为全球教育界的一第五,引诱着初中生沉溺于手机的大量弊端,使他们无法自拔,所以他们才不顾校方、老师、家长的反对,执意在手机弊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初中生有手机、好手机、会玩手机那都是虚的,成绩好、身体好、有特长、有建康的课余爱好才是真得好,因此强烈建议初中不宜带手机。
成功就是先制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然后逐步把它转化成现实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信念而
牢固,因为平衡而持久。
生活才需要目标,生命不需要目标。
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
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
在做的过程中,你已体验到生命是什么。
问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安详当下。
因
为没有目标,他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穷人生活的成本,要比富人高多了。
穷人考虑价钱而不考虑价值,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富人考虑价值并且果断决定,于是他获得了最好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