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4重力力的合成第2课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重力力的合成

(名校课堂)沪教版(上海)物理八 年级第 一学期 重力力 的合成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两力反向:
力 大小/N 方向
F1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名校课堂)沪教版(上海)物理八 年级第 一学期 重力力 的合成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F2 //
F
/
/
(名校课堂)沪教版(上海)物理八 年级第 一学期 重力力 的合成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3.4.2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知识回顾
1.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 2.重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效果:
在这两个事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等效替代法。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采用的方法是 他先把大象装在船上,记下浸入水中的深度,再把 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 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
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观察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讨论,什么是合力? 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
1、思考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有几种情况?
2、两种情况下合力和分力的大小、方 向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4、演示实验,记录数据。
两力同向: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7 . 小 说 是社 会生活 的反映 ,了解 小说的 创作背 景,有 助于理 解它的 思想内 容和深 刻内涵 。如《 简爱》 作者所 处的时 代,英 国已经 成为强 大的工 业化国 家,但 当时英 国女性 还是男 权社会 的附庸 。
•
8 . 外 国 小说 ,特别 是欧美 小说, 原文语 句一般 比较长 ,表意 比较繁 复,翻 译成汉 语也不 免留下 原作的 痕迹, 阅读时 要仔细 推敲, 明晰语 句的含 意。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精品课件

四、巩固运用:
(一) 典型例题1: 课本69页例题3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汽车发动机产生 的动力是2000N,它所受的阻力是1200N。 (1)试画出汽车的受力示意图。 (2)求出此时汽车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个合力。
两力反向:
力 大小/N 方向
F1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F2 //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实验结论: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 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两力之和 ,合力的方向跟
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
合力大小等于 两力之差 ,合力的方向
跟 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
分析:
1、合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另外一个力.
3.4.2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知识回顾
1.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 2.重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效果:
在这两个事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等效替代法。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采用的方法是 他先把大象装在船上,记下浸入水中的深度,再把 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 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
2.关于合力,我们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C .类比法
B.建立理想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3.两个大小分别为10N、6N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
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它们合力
的大小为 (
)
A. 4N
B. 6N
C. 10N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课件精品课件

人对力的认识就是从感觉肌肉的紧张开始的。
人
作用
物体
肌肉收缩
思考:你能用手对课桌施加一个力,看看可 以产生哪些作用?
物体
作用
物体
力
思考:如果只有你的手,还能不能产生刚才的那些 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力?
相互作用着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 1.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 人将向 后 运动。
➢ 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要点:
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状态。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事 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许多人从未找到最适合 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没有进行足 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而安,那总是会 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只有一颗,不要装 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 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 知足。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 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 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 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 需要物体相互接触
仔细观察足球的运动情况有什足球么的变运化动方,向改变
并分析这些变化是有什么造成的。
V
V
力
V
静止
力
足球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
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方向的变化
两者同时变化
课堂练习
人用力向前推架子:
➢ 施力物体是 人 ,受物体 是 架子 。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3-4 重力 力的合成 课件

提问
你可以说一下你分析的结果吗? 1.一群小黑蚁才能搬动的树叶,只需要一只大黄蚁就可以搬动它
一群小黑蚁产生多个力 一只大黄蚁产生一个力
作用效果是一样
2.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
发动机驱动的一个力. 大量船帆驱动的多个力.
作用效果是一样
树上成熟的苹果因为 地球吸引会落地
概念: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表示:通常用字母G表示。 注意: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所有物体
飞机投放的物资, 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 用,会落向地面。你能 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 力的存在吗?
量成正比。 G=m g
5、g=9.8N/Kg 含义:在地球表面上质量为1 千克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课堂习题
C 1、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故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课堂习题
合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同学们发现什么?
像以上两组图片中的那样, 。
重力
八大行星为什么能绕着太阳转,那是因为宇宙间任意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小到灰尘微粒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这就是 万有引力。同样,地球对其表面的一切物体都有这种吸引力。这种 吸引力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力。
九大行星因为受太阳 吸引而绕着太阳公转
想想看,如何得出定量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它 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观察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将弹簧测力计竖直调零 使弹簧测力计竖直测量 稳定后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第二课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课件

两个小孩与一个大人对水桶的作用效果
一个大人的力F可以
两个小
孩的力F1和F2。
F叫做F1和F2的
。F1和F2叫做F的 Nhomakorabea。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
做
。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F1 F1方 F2 F2方 F(牛) F方向 (牛) 向 (牛) 向
1
2
3
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
于
, 合力的方向
。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
F1(牛) F1方向 F2(牛) F2方向 F(牛) F方向 1 2 3
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等于
, 合力的方向
。
• 有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怀里揣着过去而放弃了现在的努力。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 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靠天,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坚持和付 ,重复的做,用心去做,当你真的努力了付出了,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限!再大的事, 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 自己最大的底气。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不安于现状,不 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一步 次,不如撸起袖子干一次。世界上从不缺少空想家,缺的往往是开拓的勇气和勤勉的实 的犹疑和怯懦束缚,行动起来,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 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不谈以 现在的坚持。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要认输!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年龄 激情,只要你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负能量的脑袋不会给你正能 单单,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 ,只有脚踏实地的往前 多大的风雨,坚持走下去,阳光灿烂的笑容,在风雨后等着你我。笑着走下去,一定会 。每个人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每一次付出,都会在以后的日子一 上。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勒奋的人。别让未来的你怨恨今天的自己。 ;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 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喜欢一个人,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而爱一个人, 和他在一起。身体最重要,上网不要熬通宵。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 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考的越多,得到的 可以释放能量。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白得不到我想要的,所以就选择了放弃;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那么就让时间来裁 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少 ,青年的时候想成家,成年的时候想离家,老年的时候想回家。生命中,不断的有人离 ,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 了。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 在于追求的过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顺从自己的心,“恕”字拆开就是“如心”。人生 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之上,唯有不断地求索才能真正地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我爱 就是什么。我不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人生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伤痛,生命 重。没有汽车是郁闷的生活,有了汽车是闷气的生活;没有好车是羡慕的生活,有了好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 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真正的放弃是悄无声息的。别想一下造出大 河川开始。还记得你说世界美好事情真的特别多,只是很容易擦肩而过。善待自己,幸 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每个人 主张和个性,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生活,匀速的是爱,不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第二课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课件 优质课件P

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
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
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
激励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
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
身体就像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
向、不分主次的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
玩多了,他就能砸倒10个瓶子,他就能比你轻松十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
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那边挖几米。第一个人早早的就挖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件

生活中的合力与分力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作业布置
书本第70页思考与练习5、6两题。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观察与思考
也就是:一个大人推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小孩 既推又拉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一、合力与分力
1.合力
如果一个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F1和F2产 生的作用效果相同。F叫做F1、F2的合力。
2.分力
F1和F2叫做F的分力。
_F___是_F___F__的合力; _F___F___是_F__的分力。
小试牛刀
甲乙两人向东移动大木箱,甲在前面用200N的 力拉木箱,乙在后面用100N的力推木箱,木箱 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300N 。方向 向东 。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二、力的合成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 叫做力的合成。
F
G
F2
F1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实验猜想
探究1 : 同一直线上同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F1 F2
F合=F1+F2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级第一学期重 力 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教用课 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_2优秀课件

F1
F2
非共点力
Hale Waihona Puke F1F2担子受到的力是非共点力 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只适用于共点力
【课堂练习】
1.关于合力的分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D)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分力的大小
B.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分力
C.合力的方向可以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D.两分力的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 角越大,则合力越小。
F2 F3
F1 逐次合成法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
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
F4
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
些力的合力
6、合力与分力间夹角θ关系:
①θ=0°时,即F1、F2共线同方向: F合=F1+F2 合力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θ=180°时,即F1、F2共线反方向: F合=|F1-F2| 合力方向与分力F1、F2中较大
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力的合成运算
使用直接加减的方法
同向相加 反向相减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动力是2000牛,所受阻力为1200牛,求此时汽车 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10牛和5牛,求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
? 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 上如何求合力?
F1
F2
力的合成
F与F 、F 、F 的共同作用等效替换
1
2
3
=三位同学
等效
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 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 重量呢?
以前我们在哪里也用 过“等效”思想
因为大象作用于船的压 力与石头作用于船的压力 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一样, 也即是说它们是等效的。 因此只要称出石头的重量 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4.2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教案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教版八年级第3章第4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二力平衡的基础。
因此应使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
让学生了解合力的概念以力的作用效果为出发点,从而初步建立等效替代的观点。
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两次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两次实验中把橡皮筋拉伸到同一点的操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合力、力的合成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过程与方法:经历合力概念建立的过程,感受等效替代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过程。
难点: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理解力的合成。
四、教学资源弹簧测力计、大弹簧、细线、图钉、木板、白纸五、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展示图片,包括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和多个力的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通过分析引出力的合成的概念。
提到等效替代的方法,通过学生实验让同学们设计并交流实验方案,得出同一直线上相同方向、相反方向二力的合成。
对于教学难点等效替代的方法用讲故事方法解决。
六、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1:图片1荡秋千、教室吊灯、吊桥、拔河,引出课题;图片2两个人共同推动一辆小车和一个人推动一辆小车。
活动1:讲故事讲述阿基米德浴池的发现。
活动2: 学生实验1探究同一直线相同方向两个力的合成。
活动3: 学生实验1探究同一直线相反方向两个力的合成。
活动4: 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1.展示图片:荡秋千;教室里的日光灯;吊桥;拔河;共同点:一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于物体,并在一条直线上(二) 新课 图片等效替代讲故事2.力的合成展示:一个同学拉车,另一个同学帮他推车,此时车受到推力和拉力。
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车前进。
观察并讨论。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

重力 力的合成1
Gravity composition
of forces
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
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
抛出的球落到地面上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 一切物体都受到地
球的吸引。
猜想:
重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同钩码的重力,如右 图所示。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是9.8N/kg,粗略计算时取10N/kg • 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G
m
=g
或 G=mg
其中:G—重力— 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 =9.8N/kg
g =9.8N/kg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试试看
双脚站立与单脚站立, 哪个更稳? 为什么?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 重力 ,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利
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
壁是否 竖直 。
2、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
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重力 的作 用,这个力是由 地球 施加的。
讨论: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能不 能说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g =9.8N/kg,能 不能说1kg =9.8N?
◆实验记录表格 质量m/kg 重力G/N
0.05 0.1 0.15 0.5 1 1.5
◆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
分析与论证
1.5
1.0 0.5
0.05 0.10 0.15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二、重力的大小
•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

的
重 1.0 力
与 质
0.5
量
0
0.05
0.10
m/kg
0.15
0.20
三、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比例系数 g=9.8牛/千克;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 受的重力为9.8牛。
三、重力的大小
四、重力的作用点
活动:试用一个手指支撑平衡鸟。 轻轻转动它,是否会掉下来?
二、重力的方向
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二、重力的方向
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水平面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二、重力的方向
应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垂线
三、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重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
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第三章
运动和力
3.4(1) 重力
观察和?
3.4(1) 重力
第三章 运动和力
一、重力的概念
定义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Gravity)。用符号G表示。 施力物体?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单位? 牛顿(N)
四、重力的作用点
地球吸引着物体的每一部分
G 等效于作用在一个点
四、重力的作用点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四、重力的作用点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四、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小结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4.2 重力 力的合成 教案

3.4.3重力力的合成(第三课时)力的合成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力的合成》是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中的一个课时,此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及“重力”等知识,知道了作用于物体上的任何一个力,都会独立的对物体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在实际的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是这几个力综合的作用结果。
所以本课时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形象直观的情景,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作用于物体上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每一个力都相关,进而主动地思考“综合”的方法,引出“力的合成”,然后抓住“等效”这个替代的标准,学会最简单的共线的二力合成。
本课时教学内容对高中物理非共线力的合成以及定量描述力的作用效果都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与思考,知道“分力”、“合力”和“等效”等概念。
2、经历分组探究实验,知道“等效替代”的方法,理解共线二力合成的规律。
3、在“力的合成”学习过程中,感悟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思想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共线的二力合成的规律难点:领会“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四、教学资源1、演示实验器材:一根均匀木棒,铁架台,带有背景白纸的木板,三个小夹子、三根橡皮筋等。
2、学生实验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钉有图钉的长方形木板,一根橡皮筋(系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线)。
3、课件:多媒体PPT、学案。
五、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先演示一个物体由三个力同时作用,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实验情景,然后依次撤去其中一个力,观察产生的现象,讨论、交流、感受演示实验中的物体保持静止是三个力作用的综合效果,再启发、引导、猜想并实验证明使物体保持静止的效果可以由两个力等效替代,就能自然地想到并实验用一个力等效替代三个力。
根据实验结果,定义“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等概念,领会“等效替代”的意义。
接着探究共线的二力合成规律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抓住“等效替代”这个替代的标准,二力合成的规律也就信手而来。
(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3.4重力 力的合成第2 课时力的合成 课件

F1/ N F2 / N F合/ N
F3/ N F4 / N F合/ N
等效替代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同向时:F合 =F1+F2,方向与二力相同; 反向时: F合 =F1-F2,反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F1>F2)
拓展延伸:同一直线上多个力的合成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是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因为一无所有这才是拼下去的理由。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手上的众生又有多少?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3.4.3 力的合成
等效替代
F1
F2
G=200N
G=200N
等效替代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分组实验 探究1 :同一直线上同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探究2 :同一直线上反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分组实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2、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不要超过量程。 3、测量时,沿着力的方向施力。 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4重力 力的合成 (第2课时力的合成)课件

单击输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 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 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题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1、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分力的概念。
2、通过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经历探究物理规律的
过程,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3、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会计算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会判断合力的方向,能够分析生活中与合力和分力有关的事例,体会物理和生
活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点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教学难点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应用教师:PPT课件、iPad、同屏器、弹簧。
学生:导学案、橡皮筋、两个弹簧测力计、木板。
教学流程
图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引入【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活动1】教师用两个力拉伸弹
簧至A点,请同学用一个力拉伸
弹簧至A点。
【ppt展示】两个小孩和一个工人
移动推车的图片。
思考,回答。
观察,聆听。
知道力的作用效
果相同的意义。
2、“合力”和“分力”的概念【ppt展示】拉弹簧和移动推车的
受力分析图。
【讲授】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跟
两个力F1、F2产生的作用效果相
观察图片。
聆听,记录。
知道合力、分力
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四节第2课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前面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图等知识作为本节课的基础,同时本节课为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而实验的关键在于“等效替代”科学方法的运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等效替代”思想,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情景中的分力与合力,通过实验数据归纳同一直线上两力同向和两力反向的合成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面向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师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进行跨越。
本次上课的八(2)班学生较为沉稳,大多数学生性格内向,但是对于实验课的热情非常浓厚,由于本次实验的探究要求,需要两个学生配合做实验,一个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程度,因此,需要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互助学习。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主要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进行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通过在实验中观察橡皮筋在一个力的作用下和两个力同时作用下产生的效果相同,从而得出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来替代。
四、教学理念
1、采用同屏器,将iPad中的PPT内容和在实验中的课堂生成随时切换,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自己,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对某个实验步骤或学生产生的错误单纯用语言表述的困难。
2、采用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动手能力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课堂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生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