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矩形单元和6节点三角形单元
有限元 2-3弹性力学平面问题(2.4矩形单元,2.5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j m
p)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P-12/40
单元应力矩阵:
[S ] = [D ] [B ] = [Si
式中:
E [Si ] = 4ab 1 − μ 2
Sj
Sm
Sp
]
(
)
⎤ ⎡ μaηi (1 + ξ iξ ) ⎥ ⎢ bξ (1 + η iη ) ⎥ (i, j , m, p ) ⎢ μbξ (1 + η η ) ( ) 1 η ξ ξ a + i i i i ⎥ ⎢ 1 1 μ μ − − ⎢ aη i (1 + ξ iξ ) bξ i (1 + ηiη )⎥ ⎥ ⎢ 2 ⎦ ⎣ 2
[
]
或 Li = 1 (ai + bi x + ci y ) (i, j, m ) 2A
(2 − 5 − 1)
i
Yi
Xj
Yj
X m Ym
Xp
] Y ]
p
T
(2 − 4 − 3)
三、单元位移函数和形函数
单元共有8个位移分量,将结点位移分量全 部作为已知边界条件,则位移函数可取为:
u = α1 + α 2 x + α 3 y + α 4 xy
v = α 5 + α 6 x + α 7 y + α 8 xy
(2 − 4 − 4)
{ } [ ]{ }
[ ][ ]
[ ]
矩形单元自然具有相同关系,只是[B], [S] 的内容有所区别。 仿照三角形单元:
0 ⎫ ⎧∂ ∂x ⎪ ⎪⎡ N i [B ] = [H ][N ] = ⎨ 0 ∂ ∂y ⎬⎢ ⎪∂ ∂y ∂ ∂x ⎪⎣ 0 ⎩ ⎭ 0 " Np Ni " 0 0 ⎤ = [ Bi ⎥ Np⎦ Bj Bm Bp ]
9第2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空间问题有限元
假定的位移函数是多项式,它是连续函数,可以肯定,在单元内部位移函数是单值连续的。由于单 元的位移函数 u 、 v 都是坐标 x 、 y 的线性函数,在单元边界上位移也是线性变化的,两个相邻单元在 公共节点上具有相同的节点位移,因而相邻单元在公共边界上位移连续,即协调条件得到满足。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位移模式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收敛。
px
py
px
py ]
T
(2-1-7b)
(2 )若在 jm 边上受线性分布的水平方向的面力,它在 j 点的集度为 q ,在 m 点的集度为零 (如图 2-5) 。可预计由该面力求得的等效节点载荷只有 R xj 、
R xm ,其余节点载荷分量必为零。
将 jm 边上的分布面力写成 s 的函数,为
s { p} [ (1 ) q 0]T l 在 jm 边上的形函数也需用变量 s 表示,根据形函数的含义,
Ve
[k ii ] [k ij ] [ k im ] [k ji ] [k ij ] [k jm ] [k mi ] [ k mj ] [k mm ]
式中, t 为单元的厚度,当单元划分得足够小时,可以认为每个单元的厚度 t 为常值。子阵为
(2-1-5)
[k rs ] [ Br ]T [ D][B s ]tA
101
二、 单元刚度矩阵 1、单元几何矩阵 [ B ] 有了单元的位移模式,利用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求得应变分量
0 x x u e e 0 { } [ L][ N ]{} [B ]{} y y v xy y x
理学有限元讲稿等效载荷
(4)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
建立每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如对单元③可表示为:
注意单元节点编号(i,j,m)与整体节点编号的对应关系: (i, j, m)=(5, 3, 2)
其中,[kii]=[k55]表示单元③的节点5作用单位位移时在节点5产生的节点力;它应与总刚阵子阵[K55]迭加;[kij]=[k53]表示单元③的节点3作用单位位移时在节点5产生的节点力;它应与总刚阵子阵[K53]迭加;[kij]=[k52]表示单元③的节点2作用单位位移时在节点5产生的节点力;它应与总刚阵子阵[K52]迭加等,
(4)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
对结构分析建立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是利用单元“节点的平衡方程”。用具体例题说明如下。
a
a
a
a
1
2
3
4
5
6
X2
X1
Y1
i
j
m
i
j
m
m
i
j
j
i
m
1
2
3
4
由于该结构有6个节点,节点自由度为12,即需要确定的节点位移参量为12个,应列出12个线性方程。这样,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也即总刚度矩阵有1212个元素,按(x, y)分块后有66子矩阵。
(8)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简介
如前所述,线性位移模式的单元为常应变单元,当单元尺寸较大时会产生明显误差。为减少离散化带来的误差,使所求得位移和应力能更好反映真实状态,可采用具有较高阶次位移插值函数的单元,即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对平面问题,常用的较高精度单元是矩形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8)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简介
在描述轴对称问题时,采用圆柱坐标(r,,z)比较方便。用相距dr的两个圆柱面,互成d角的两个垂直面,和两个相距dz的水平面,从弹性体中分离出一个小的微元体,用rr表示径向正应力,表示环向正应力,zz表示轴向正应力,剪应力分量rz=zr。
有限元课件_矩形单元
将(b)式代入,得
B1
式中
N i b 1 Bi ab 0 N a i
B2
B3
B4
e
(g)
0 b i 1 0 0 N 1 a i 0 a 1 i 0 4ab a i 1 0 b i 1 0 N i b
(i=1,2,3,4)
(3-49)
由虎克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用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应力,即
D S1
S2
S3
S4
e
(3-50)
返回
式中Si Βιβλιοθήκη D Bi E2
(i=1,2,3,4)
(h)
对于平面应力问题
Si
4ab 1
a i 1 0 b i 1 0 b 1 a i 1 0 i 0 1 1 a i 1 0 b i 1 0 2 2
第六节
矩形单元
矩形单元也是一种常用的单元, 它采用了比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次数更 高的位移模式,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 弹性体中的位移状态和应力状态。 矩形单元 1234 如图 3-9 所示,其边 长分别为 2a 和 2b ,两边分别平行于 x 、 y 轴。若取该矩形的四个角点为节 点,因每个节点位移有两个分量,所 以矩形单元共有8个自由度。采用 §3-2 节中的方法,同样可以完成对 这种单元的力学特性分析。然而,如 果我们引入一个局部坐标系、,那 么就可以推出比较简洁的结果。
(3-48)
其中 (xi , yi)是节点i的整体坐标,i =1,2,3,4。
返回
在局部坐标系中,节点i的坐标是(i , i ),其值分别 为±1。取位移模式
第九讲 有限元
x 0 y 1 2 xy 2(1 )
平面应变问题弹性矩阵D
6. 单元刚度矩阵
[ K e ] [ B]T [ D][B]d (vol)
V
a b
a b
[ B]T [ D][B]tdxdy t——厚度
§4.5 平面问题的矩形四节点单元
矩形四节点单元的刚度分析 1. 选择座标 1). 局部座标 x0 y 取矩形的对称轴 2). 位移与节点力
v4
( a , b ) 4
y
节点逆时 针编号
u4
v3
3 (a , b)
u3
x
v1
(a,b)
1
T
取四个节点在 x 和 y 方向的位移
e
u1
8自由度
2
v2
u2
v 5 6 x 7 y 8 xy
矩形单元 有8个节点座标值, 故8个待定系数可以唯一确定
u 1 2 x 3 y 4 xy
v 5 6 x 7 y 8 xy
1 2 3 u 1 x y xy 0 0 0 0 4 0 0 0 0 1 x y xy 5 v 6 7 8
e E T T A
Fx1 N1 F 0 y1 N Fx 2 2 F t 0 y2 N3 Fx 3 0 F y3
E
0 0 N1q y N1 0 0 0 dxdy t N q dxdy N 2 q y 2 y 0 0 N 3q y N3
[B]——矩形4节点单元几何矩阵 简写成: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3、应力矩阵
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可以计算单元中的应力,得到式(228)同样形式
{ } [D]{} [S][ ]e
(7-11)
应力矩阵[S]具有与式(2-29)同样形式
[S] [D][B]
将[S]写成子矩阵形式 [S] [Si S j Sl Sm ]
(7-12) (7-13)
其中
(7-17)
上式对应平面应力情形。对于平面应变情形,只须将上式 中的E、作相应的改变。
5、等价节点力 单元体积力和表面力引起的节点力仍可用式(2-45)和 (2-46)进行计算。
{FV } A[N ]T {qV }hdxdy
T
{FS}
[N]
l
{qS }hdl
(2-45) (2-46)
(7-2)
式中形函数为 :
Ni
1 4
1
x a
1
y b
பைடு நூலகம்
N
j
1 4
1
x a
1
y b
Nl
1 4
1
x a
1
y b
Nm
1 4
1
x a
1
u a1 a2x a3 y a4xy
v
a5
a6
x
a7
y
a8
xy
(7-1)
在上式表示的位移模式中,a1, a2, a3, a5, a6, a7, a8
反映了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
应变。在单元的边界(x=±a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大作业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大作业课程名称: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班级:姓名:试题2:图示薄板左边固定,右边受均布压力P=100Kn/m作用,板厚度为0.3cm;试采用如下方案,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1)三节点常应变单元;(2个和200个单元)2)四节点矩形单元;(1个和50个单元)3)八节点等参单元。
(1个和20个单元)图2-1 薄板结构及受力图一、建模由图2-1可知,此薄板长和宽分别为2m和1.5m,厚度仅为0.3cm,本题所研究问题为平面应力问题。
经计算,平板右边受均匀载荷P=33.33MPa,而左边被固定,所以要完全约束个方向的自由度,如图2-2所示。
取弹性模量E=2.1×11Pa,泊松比μ=0.3。
P=33.33MPa图2-2 数学模型二、第一问三节点常应变单元(2个和200个单元)三节点单元类型为PLANE42,设置好单元类型后,实常数设置板厚为0.3M。
采用2个单元的网格划分后的结果如图2-3,200个单元的网格划分图如图2-6所示。
约束的施加方式和载荷分布如图2-2中所示。
约束右边线上节点全部自由度。
计算得到的位移云图分别如图2-4、7所示,应力云图如图2-5、8所示。
图2-3 2个三角形单元的网格划分图图2-4 2个三角形单元的位移云图图2-5 2个三角形单元的应力云图图2-7 200个三角形单元的位移云图三、第二问四节点矩形单元的计算四节点单元类型为PLANE42,设置好单元类型后,实常数设置板厚为0.3M。
采用1个单元的网格划分后的结果如图2-9,50个单元的网格划分图如图2-12所示。
约束的施加方式和载荷分布如图2-2中所示。
约束右边线上节点全部自由度。
计算得到的位移云图分别如图2-10、11所示,应力云图如图2-13、14所示。
图2-9 1个四边形单元的网格划分图图2-11 1个四边形单元的应力云图图2-12 50个四边形单元的网格划分图图2-13 50个四边形单元的位移云图图2-14 50个四边形单元的应力云图四、第三问八节点等参单元的计算四节点单元类型为PLANE82,设置好单元类型后,实常数设置板厚为0.3M。
有限元第三章 单元类型及单元刚度矩阵
Fξ j(2) x
l
0 1
x xi x xj
二、一维单元及其单元刚度阵
1.杆单元
●一次杆单元
根据形状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形状函数是 描述或反映单元内点位移与单元节点位移的关系。 对于上述问题,已知节点位移为ui,uj,而要求节点 间任一内点的位移,显然可以根据线性插值来计算 (二点一次拉氏插值),即
一、形状函数类型及其特征
在第二章中,曾经讨论过单元内点位移函数假设 适应满足的4项原则。
●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 ●包含单元的常应变状态 ●保证不偏惠各坐标轴 ●保证单元内位移连续
体现位移函数完备性 体现位移函数几何不变性 体现位移函数协调性
一、形状函数类型及其特征
要保证位移函数的几何不变性,位移函数多项 式的各项应根据帕斯卡三角形来选择。
二、一维单元及其单元刚度阵
1.杆单元 杆单元受轴向力,在单元端点处无弯矩和扭矩作用,
将此单元独立出来进行受力分析时为二力杆。根据单元 形状函数的阶次,又可分为一次杆单元和二次杆单元。
●一次杆单元 单元有两个节点,如图所示,编号为i、j,采用局部
坐标 ,记 x l,并取i为x坐标的原点,则有
F i(1)
二、一维单元及其单元刚度阵
1.杆单元 元素的计算
●二次杆单元
k22 E l2 A 0 l(421 )2d xE 3 l A 7 k33 E l2 A 0 l(4142)2d xE 3 l A 16
k 12 E l2 0 lA (42 1 )4 (2 1 )d x E 3 l A 1
一、形状函数类型及其特征
ngrange型形状函数,这时节点广义位移为节 点位移,不含节点位移导数,它与单元的几何形状、 单元节点分布和节点数有关。所以,该类形状函数 在单元几何形状、节点分布和节点数一定时也随之 确定。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体现这一思想,本单元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在“探索活动”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原来这些内容都不安排在教材中,而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掌握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具学具】直尺、三角板、方格纸、小黑板。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第1课时(总第82课时)【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及一些基本图形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的课上所用的主题图形。
【教学过程】第2课时(总第83课时)【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有限元法问答题整理
Chapter 3 空间问题 1. 常用的空间单元 常用单元:四面体单元、长方体单元、直边六面体单元、曲边六面体单元、轴对称单元 2. 四节点四面体单元位移模式和形函数
u a1 a2 x a3 y a4 z
v a5 a6 x a7 y a8 z w a9 a10 x a11 y a12 z
(i, j , m )
(1) 单元刚度矩阵中每个元素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主对角线上元素 kii(i=1,nj)恒为正值。 (2) 单元刚度矩阵的每一行或每一列元素之和为零 (3) [k]e 是对称矩阵 (4) 单元刚度矩阵是奇异矩阵 (5) 单元刚度矩阵是常量矩阵 10. 简述刚度矩阵的整合 假设整体结构被划分为 ne 个单元和 n 个节点,在整体坐标系下,对于每个单元均有:
24. 给定一个弹性力学问题,如何提高有限元解析精度 更换更加合理的单元;加密网格划分。 25. 应力计算结果的整理:绕节点平均法 & 两单元平均法 绕节点:环绕一点各单元平均→该点,内点好边界点差 两单元:相邻单元平均→公共边界中点 26. 什么是节点力和节点载荷?两者有何区别? 节点力: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节点相互作用;节点载荷:作用于节点上的外载; 27. 何谓平面应力问题?何谓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应变状态如何?如何判断?举例说明? 平面应力问题:作用于很薄的板上的载荷平行于板平面且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而在两板面上无外力作用; 平面应变问题:长柱体的横截面沿长度方向不变,作用于长柱体结构上的载荷平行于横截面且沿纵向方向均匀 分布,两端面不受力。 28. 三角形单元线性分布表面力计算等效节点力
5. 对比平面三角形单元与空间轴对称三角形单元相同和不同 都是二维的三角形单元,有相同的位移模式和形函数。空间轴对称三角形单元多了一个环向应变分量,且不是 常数,不是常应变单元,但单元较小时可以将 r 和 z 近似为形心的 r 和 z,因此近似为常应变单元。
有限元-第9讲-动力学问题有限单元法
a1 ae a2
... an
ui(t) ai vi(t)
wi(t)
(i 1,2,...n,)
(3)形成系统的求解方程
••
•
M a(t)C a(t)K(ta )Q (t)
(1.8)
其中
••
•
a(t)和a(t)
分别是系统的结点加速度向量和结点速度向量,
M,C,K和Q(t)分别是系统的质量、阻尼、刚度和结点载荷向量。9
•
at
1 2t
att att
中心差分法的递推公式
(3.1) (3.2)
1 t2 M 2 1 tC a t t Q t K 2 t2 M a t 1 t2 M 2 1 tC a t t(3.3)
上式是求解各个离散时间点解的递推公式,这种数值积分方法又 称为逐步积分法。
动力分析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因此提高效率,节省计算工作量的 数值方案和方法是动力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两 种普遍应用的减缩自由度的方法是减缩法和动力子结构法。
11
第2节 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一、协调质量矩阵和集中质量矩阵
单元质量矩阵
Me NTNdV称为协调质量矩阵。 Ve
集中质量矩阵假定单元的质量集中在结点上,这样得到的质量矩 阵是对角线矩阵。以下分实体单元和结构单元进行讨论。
16
第2节 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按第二种方法计算,得到集中质量矩阵与第一种方法结果一样。
注:对于8结点矩形单元,两种方法得到的集中质量矩阵不同。
在实际分析中,更多的是推荐用第二种方法来计算集中质量矩阵。 2.结构单元
2结点经典梁单元、协调质量矩阵和集中质量矩阵如下所示: (1)协调质量矩阵
位移插值函数是 N N 1 N 2 N 3N 4(2.7)
矩形单元和节点三角形单元课件
§4.3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 显然单元满足完备性要求。由于该位移模式决定了单元边界上位 移呈二次抛物线分布,相邻单元公共边界上有三个公共节点,正 好能够保证相邻单元在边界上位移的连续性,因而是协调元,单 元满足收敛条件。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为:
e u kv ku l v l u m v m u nv n T
§4.2 矩形单元
• 单元内位移多项式设4项,为双线性多项式:
ua1a2xa3ya4xy va5a6xa7ya8xy
通过节点坐标和节点位移代入,把广义坐标(多项式系数)a1 ~ a8
代换为节点位移分量后得到插值形式的位移函数:
• 由于位移模式在单元边界上线性变化,并且根据单元公共边界上 两个共同节点位移插值得到,单元的协调性得到满足,同时也满 足完备性,因此单元是收敛的。
• 单元要求两对边平行于坐标轴,因而不能模拟复杂几何边界,单 元网格疏密不能过渡,这是矩形单元的固有缺点。矩形单元可以 与3节点三角形单元结合使用。
• 如果突破几何上的限制,成为任意方位的任意四边形单元,便可 成为实用的单元。
• 途径:主要是增加单元的节点数。 • 对平面问题,先考虑采用4节点矩形单元和6节点三角形单元。
§4.2 矩形单元
一、矩形单元及其位移模式
• 矩形单元边长分别为2a、2b。取4个 顶点为节点。不失一般性地假设矩 形的2个对称轴分别为x,y轴。每节 点2个位移分量,因此单元共8个自 由度。
• 单元节点编号为 k,l,m,n
S 4 a ( 1 E b 2 ) 1 ( ( b b ( a y y )) x ) 1 ( ( a a ( b x x )) y ) 1 (( b b (a y y ) )x )1 (( a a (b x x ) y ))1 ( ( b b ( a y y )) x )1 ( ( a a ( b x x )) y )1 (( b b ( a y y ) x )) 1 (( a a (b x x ) )y )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二)
由于ξ,η在单元4个节点上的值分别为±1,因此称为自然坐标。
(2)单元位移模式
• 单元共有8个自由度,因此单元位移试探函数设为如下形式:
u 1 2 3 4 v 5 6 7 8
1 ~ 8为广义坐标。这是包含完全一次式的非完全二次多项式函数,由
于在各坐标轴方向呈线性变化,因此称为双线性位移模式。
• 根据里兹法的原理,如果单元的位移插值多项式能够精确拟合真 正解,则很粗糙的单元划分就能得到精确的解答。比如,假设位 移精确解是二次函数,而单元位移模式包含了完全二次多项式, 则有限元解一定是精确的。
▪ 对于一般的实际位移场,一点附近的位移可以展开为Taylor级数。
根据前面结论,在一个单元范围内,有限元解可以拟合实际位移的
具有C0连续性(函数值连续)。
满足上述要求的单元称为协调元。
理论上可以证明,同时满足完备性和协调性的单元一定收 敛。但协调性不是收敛的必要条件,某些具有非协调位移模式 的单元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是收敛的。
2、对收敛性和收敛准则的理解
• 根据前面分析,对于有限元位移法,有两个途径得到不断逼近 精确解的有限元解序列:第一,网格不变,不断增加位移模式 多项式的阶数;第二,单元位移模式不变,不断增加单元数, 即单元尺寸趋于零。通常所指有限元解的收敛性是第二种情况 。
• 该单元要求两个边平行于坐标轴,因而不能模拟复杂几何边界, 这是矩形单元的固有缺点。可以同3节点三角形单元结合使用。
• 如果突破这个几何上的限制,成为任意方位的任意四边形单元, 便成为很实用的单元。增加三角形单元节点数也是提高精度的有 效途径。
2、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1)单元概述
• 三角形单元天然具有很好的几何适应性,如果增加三角形单元 位移模式多项式的阶数,就能成为实用的单元。考虑图3-2所 示6节点三角形单元,单元每个边上设一个节点,单元有12个 自由度,因此位移模式恰好取完全二次多项式:
第4章 矩形单元及等参单元(有限元分析)
x -1 J y
y x 1 J x y
y - x
称作雅可比矩阵
N i x x N i y y
1 b2 1 1 1 a2 1 (1 ) (1 ) 3 yr y s 2 yr y s 3 xr xs Etab xr xs 4(1 2 ) 1 1 1 y x 2 xr ys r s
1 1 1 xr ys 2 y r xs
注意:4节点矩形单元位移模式反映了单元的常应变和刚体位移。
同理
结论
y 1
4
3
4
3
1 x
2
2
2 2 右图3,4节点所在边中点,映射后在左图中也是3,4 节点所在边中点!
1 N i ( , ) (1 i )(1 i ) 4 (i 1,2,3,4) 该映射可以将xy坐标
1 y 1 x (1 ) (1 ) yi yi xi xi E 1 y 1 x (1 ) (1 ) (i k , l , m, n) S i 2 4(1 ) xi yi yi xi 1 1 x 1 1 y (1 ) (1 ) xi 2 xi yi 2 yi
N i x N x i y N i x y N i y
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
x ( x, y ) J ( , ) x y y
平面薄膜自由振动的有限元分析
取 xy平 面 与 薄膜 变 形前 的平 面一 致 , 垂 o z轴
直 于薄膜 平 面 , 构成 右手 坐标 系 , 图 1所示 . 薄 如 记 膜 单位 长度上 的张力 为 , 单位 面积上 的质 量为 P ,
() 3
其中,
N1 2 1 1 / ) N =2 2 —12 , = ( —12 , z ( 2 / ) N , 2 (3 / )J 4 : —12 , : , 7 、 N =4 23N6 4 I3 s 考考 , : 考考
动 能为
=
( )d d 2x y
界 形状 和空 间 的薄 膜 , 这种 方 式 很 难 获得 张力 . 用
() b
图 1 薄膜 的横 向振 动
F g 1 T a s e s ir t n o mb a e i . r n v r e v b a i fme r n o
而且 ,N Y A S S计 算 自振 特 性 的 单 元 仅 限于 4节 点 矩 形 单 元 或 3节 点 三 角 形 单 元 , 算 精 度 有 待 提 计 高. 因此 , 必要 研究 新 的单 元 , 便 有 限元 计 算 , 有 方
薄膜结 构进行 数值分 析 , [O 、 1 ] 文 1 ] [ 1 用极 坐标 单
元 和椭 圆坐标 单 元 研究 圆形 膜 与椭 圆形 膜 的 自由
振动.
沿 轴方 向的位 移为 W . 薄膜 振动 前 的表面积 为
A 。= 。= d d y () 1
本 文提 出 了一 种 6节 点三 角形薄 膜单 元 , 可 它 以提 高计 算精 度 . 单元 采用 面积坐标 推 导 刚度矩 该 阵和质 量 矩 阵. 3个 典 型 算 例 的 计 算 结 果 与 矩 形 膜、 等腰 直角 三角形 膜 、 圆形膜 的理论 解 … 相 比较 , 6节点 三 角形 单 元 的 计算 结 果 比 A S S的 NY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课件
(2) 求基本单元的局部坐标原点( 标(x,y)是多少?
),在实际单元上的整体坐
解 (1)以3结点为例,根据形函数的性质:
在3结点处 : 应用式(7-42)
说明了由基本单元上结点的局部坐标可映射出 实际单元上对应的结点整体坐标
(2)由于
,由(7-40) P33 得:
代入(7-42)
由上例可知:利用(7-42)在基本单元上任意一点
(2)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在图7-5中,三角形Pjm的面积为
(7-23)
(7-23a)
由式(7-23),式(7-21)化为
(7-24)
将式(7-24)、(7-23a)和式(2-18)、 (2-17)对比, 可知,面积坐标就是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 Ni 、Nj 、
将式(7-24)的3个式子分别乘以xi, xj, xm ,然后相加, 并利用关系式(7-23a),有
上述位移模式确定之后,可以用分析三节点三角形单元 和四节点矩形单元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形函数、应 变矩阵、应力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等价节点力向量。但 其过程十分繁复,采用面积坐标可以大大简化计算。
2、面积坐标 (1)定义
对于一个三角形ijm (图7-5),三角形内任一点P (x,y)的
位置,可以用如下的三个比值来确定:
它表示各边中点承担单元重力的1/3。
单元表面力引起的结点力计算公式仍为:
(7-39)
设在ij边上受有x方向的均匀分布力ps ,对应的等价节点力 向量为(图7-8)
y jp
s
pslh/6
i•
m
l
j•
•m
i
图7-8
4pslh/
6 x
pslh/ 6
三角形单元讲义
§2.9平面问题单元划分有限元法在平面问题进行分析时,才采用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或者矩形单元,三角形单元的优点是简单且对结构的不规则边界逼近好,而矩形单元却更能反映实际弹性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变化。
这两点我们会逐渐向大家说明。
所以一般说来,有限元分析,单元划分的密度和单元种类选取,对计算结果起重要作用。
一般单元划分越密集,结果越精确。
单元多也导致求解的线性方程组阶数增高,要求计算机的内存也更大,计算的时间也越长,分析的效率就越低。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在应力集中区域单元划分密集一些,应力变化梯度小的位置,划稀疏些,这样就能兼顾精度与效率的关系。
一般的原则是:1)根据结构的受力和支承特点,按对称和反对称的性质,简化分析模型,以减少计算分析的规模。
2)合理布局单元的密集程度,以使计算结果精度高而计算量小。
3)在同一单元内,单元的特性数据和材质数据应保持一致。
4)集中载荷的作用点和载荷密度突变处应有节点。
5)在欲知道应力状态、内力情况和位移值的位置应有节点。
6)单元的选取欲分析的目标密切相关。
模型的单元划分好后,把所有的单元和节点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编号,选择适当的坐标系(直角、柱面和球面),以方便确定各节点的坐标值。
§2.10 节点位移、节点力和节点载荷弹性体在承受外力作用后,其内力的传递实际是通过单元之间的边界来实现的。
但我们把结构离散化后,如果单元划分得足够小时,可以看成为其内力的传递通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节点进行传递。
对于平面问题而言,每个节点都有位移和力两个未知量,这两个量又都是x、y的函数,注意平面问题的节点是不能传递力矩的,为什么?一,节点位移对三节点三角形单元而言,因有三个节点,每个节点的位移都有x ,y 两个分量,所以一共有6个自由度。
单元节点位移向量可表示为:{}[]Tm m j j i ie v u v u v u =δ二,节点力所谓节点力,就是单元对节点或节点对单元作用的力,它是弹性体内部的作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力。
九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数学的第六单元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关于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谈谈矩形。
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四个直角和四条边相等的性质。
在计算矩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长度乘以宽度的方法,即 S = a × b。
而计算矩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使用两倍边长相加的方法,即 P = 2a + 2b。
了解了这些性质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与矩形相关的题目了。
接下来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具有四个直角和四条边相等的性质,但又比矩形更加特殊,因为它的四个边长也是相等的。
同样地,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边长的平方来表示,即 S = a^2;而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使用边长的四倍来表示,即 P = 4a。
正方形是非常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好正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我们非常重要。
还有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指有两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互相等长的四边形。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底边与高的乘积,即 S = a × h。
而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使用四个边长相加的方法,即 P = 2a + 2b。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几何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还包括其他一些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例如梯形和菱形等。
梯形是指具有两边平行的四边形,计算梯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上底与下底长度的平均值乘以高,即 S = (a + b) × h ÷ 2;计算梯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使用四个边长相加的方法,即 P = a + b + c + d。
而菱形则是具有四个边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计算菱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对角线的乘积除以2,即 S = (d1 × d2) ÷ 2;计算菱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使用四个边长相加的方法,即 P = 4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节点三角形单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3
•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显然单元满足完备性要求。由于该位移模式决定了单元边界上位 移呈二次抛物线分布,相邻单元公共边界上有三个公共节点,正 好能够保证相邻单元在边界上位移的连续性,因而是协调元,单
元满足收敛条件。
• • 该单元应变、应力随坐标完全呈线性变化,属于高精度单元。 进行广义坐标代换后位移模式仍可写成标准形式:
1 Li xm L j L ym m
§4.3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利用上面变换式,三角形单元上的任何多项式函数可以方便地在 两种坐标之间转换。
面积坐标的各种形式幂函数在三角形上的积分有很简便的计算公式。
•
面积坐标表示的6节点三角形单元形函数
根据形函数性质直接构造出用面积坐标表示的形函数如下:
形函数矩阵经过微分算子矩阵作用后得到3×8应变矩阵:
0 b y 0 b y 0 b y 0 b y 1 B 0 a x 0 a x 0 a x 0 ax 4ab a x b y a x b y a x b y a x b y
§4.2
Nk N 0 0 Nk
矩形单元
Nl 0 0 Nl Nm 0 0 Nm Nn 0 0 Nn
形函数矩阵
•
各形函数为:
1 x y (1 )(1 ) 4 a b 1 x y N l (1 )(1 ) 4 a b 1 x y N m (1 )(1 ) 4 a b 1 x y N n (1 )(1 ) 4 a b Nk
T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
矩形单元
单元内位移多项式设4项,为双线性多项式:
u a1 a2 x a3 y a4 xy v a5 a6 x a7 y a8 xy
通过节点坐标和节点位移代入,把广义坐标(多项式系数)a1
~ a8
代换为节点位移分量后得到插值形式的位移函数: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1
提高有限元求解精度的途径
三、建立高精度单元的原理和途径 • 原理:提高单元位移模式多项式的阶次,从而增强单元拟合局部区 域位移、应力变化的能力。 • • 途径:主要是增加单元的节点数。 对平面问题,先考虑采用4节点矩形单元和6节点三角形单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
矩形单元
由平面问题物理方程(应力~应变关系)得到:
DB S
e
e
•
对于矩形单元,其单元上应力、应变不再是常数,而是一定程度 上呈线性变化,即:x方向正应变、正应力随y坐标线性变化;y
方向正应变和正应力随x坐标线性变化。因此,在一定条件下,
u N k uk Nl ul N mum N nun Ni ui
v N k vk Nl vl N mvm N n vn Ni vi
• 写成矩阵形式为:
u e N v
其中
N 为形函数矩阵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第4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1 提高有限元求 解精度的途径 4.2 矩形单元 4.3 6节点三角形 单元简介
简单三角形单元缺点 提高有限元求解精度的途径 高精度单元的原理
单元位移模式 单元应力、应变 单元刚度矩阵 矩形单元讨论
单元简介 面积坐标 单元位移模式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1
提高有限元求解精度的途径
因此,单元内任一点的面积坐标满足关系: Li+ Lj+ Lm=1 即3个面积坐标只有2个面积坐标是独立的。
•
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有确定的变换关系,因此,对三角形单
元的描述完全可以用面积坐标进行。
直角坐标表示面积坐标
不难导出下列变换关系:
1 Li (ai bi x ci y ) 2A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
•
矩形单元
显然,上述形函数满足形函数性质。
由于边界平行于坐标轴,矩形单元位移模式沿单元边界(x,y方向) 都是线性变化,沿其他方向则按2次函数变化。称为“双线性”位 移函数。
•
由于单元位移在单元边界上线性变化,而单元之间的公共边界上
有2个公共节点,所以单元边界间的位移是连续的,单元满足协调 性条件。
精度会高一阶。
( b y ) ( a x ) ( b y ) ( a x ) ( b y ) ( a x ) ( b y ) ( a x ) E (b y ) S (a x ) (b y ) (a x ) (b y ) (a x ) (b y ) (a x ) 2 4ab(1 ) 1 1 1 1 1 1 1 1 (a x ) (b y ) (a x ) (b y ) (a x ) (b y ) (a x ) ( b y ) 2 2 2 2 2 2 2 2
(i, j, m)
显然,面积坐标与3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完全相同。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3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bi bj bm ci 1 cj x y cm
Li ai 1 矩阵形式: L j aj L 2 A a m m
一、简单三角形单元的缺点 • • 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精度低,收敛慢,在单元内不能反映应力应变 的变化。 这是因为该单元只有 3 个节点,单元自由度少,单元位移模式只 能是线性函数,描述单元内位移变化的能力差。
二、提高有限元求解精度的途径 • • 第一个途径是对某一种特定类型的单元采用网格加密,依靠单元 的收敛性提高求解精度; 第二个途径是对一定的单元网格和单元尺寸,采用高精度单元以 提高求解精度。
•
•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3 一、单元概述
•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三角形单元天然具有很好的几何适应性,如果增加三角形单元位移模式
多项式的阶数,就能成为实用的单元。考虑图示6节点三角形单元,单 元每边中点设一个节点,则单元有12个自由度,因此位移模式恰好取完
全二次多项式:
u 1 2 x 3 y 4 xy 5 x 2 6 y 2 v 7 8 x 9 y 10 xy 11x 2 12 y 2
•
和简单三角形单元一样,矩形单元位移 模式中包含了完全一次多项式,所以满
足完备性条件。因此矩形单元的收敛性
得到保证。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二、单元应变和应力
矩形单元
单元位移模式代入平面问题几何方程:
x x y 0 xy y 0 e e N B y x
面积坐标表示直角坐标 不难导出下列变换关系:
x xi Li x j L j xm L m y yi Li y j L j ym Lm
1 1 矩阵形式: x x i y y i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1 xj yj
• •
矩形单元
4节点矩形单元采用了双线性位移模式,应力基本上沿坐标轴呈线 性变化,因而精度比3节点三角形单元高。 由于位移模式在单元边界上线性变化,并且根据单元公共边界上 两个共同节点位移插值得到,单元的协调性得到满足,同时也满 足完备性,因此单元是收敛的。 单元要求两对边平行于坐标轴,因而不能模拟复杂几何边界,单 元网格疏密不能过渡,这是矩形单元的固有缺点。矩形单元可以 与3节点三角形单元结合使用。 如果突破几何上的限制,成为任意方位的任意四边形单元,便可 成为实用的单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矩形单元
三、矩形单元刚度矩阵
• 矩形单元刚度矩阵导出的原理和方法同简单三角形单元。计算式如下:
k a b B DBhdxdy
e a b
T
•
可以通过积分计算出精确的刚度矩阵元素,见P51。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四、矩形单元讨论
•
三角形中任意一点的位置用三个参数来表示,
称为面积坐标。面积坐标(Li, Lj, Lm)定义 为三个比值:
Ai Li A Aj Lj A Aj Lm A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三角形单元上的面积坐标
A为三角形面积,显然有: Ai Aj Am A
§4.3
•
6节点三角形单元简介
•
•
采用面积坐标后,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力的计算都比较方便。
6节点三角形单元列式推导原理与其它单元相同。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高精度单元
§4.2
矩形单元
一、矩形单元及其位移模式
• 矩形单元边长分别为2a、2b。取4个 顶点为节点。不失一般性地假设矩 形的2个对称轴分别为x,y轴。每节 点2个位移分量,因此单元共8个自 由度。 • 单元节点编号为 k,l,m,n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为:
uk
e
vk
ul
vl
um vm un vn
u N i ui
i 1 6 6
v N i vi
i 1
•
但是,采取如前面3节点单元建立形函数的办法过于复杂,下面介 绍用三角形单元的面积坐标描述单元位移模式和形函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