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正确使用成语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成语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语言表达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成语卡片;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一些与成语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需求。
例如:“你们听过哪些成语?”“你们知道成语的意思吗?”“你们使用过哪些成语?”师生互动,渐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0分钟)教师利用黑板上的成语卡片,逐个向学生介绍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解析、举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成语。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
3. 分组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组成语进行学习。
组内成员互相配合,利用课本和练习册,查找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归纳总结。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选择的成语,包括成语的解释和使用场景。
全班师生一起评价、讨论并补充。
4.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讲述一个故事、写一篇小作文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展示出来。
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
5.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并对常见错误进行解释。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今天学到的成语,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成语的经验。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谈论一些常用的成语,如“一马当先”、“一举两得”等,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存在和使用。
2. 学习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词组,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特定的用法。
成语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义深刻、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3. 学习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技巧。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熟记成语的意义和用法;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3.注意成语的搭配和用法;4.避免滥用成语。
4. 练习成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或者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句子,运用所学的成语。
5.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成语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或者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句子,运用所学的成语,检验自己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语的运用水平。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介绍1.词语题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固定突出:考查重点是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实词、虚词未曾设题。
其中常考设误类型为: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词义混淆、搭配不当。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中有变:一般为选择题,2013年以前采用传统的成语正误辨析形式,2014年则采用选词辨析式,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应用。
,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二、透析七大设误类型成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语。
要准确、快速解答成语题,一方面要多积累,正确理解成语;另一方面要掌握高考成语题的常见命题设误角度,掌握辨析技巧。
高考成语题一般从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重复累赘、轻重不分、词义混淆、搭配不当等角度设置错误。
备考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曲解成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思维流程][知识储备]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①不足为训.(准则) ②不刊.之论(更改)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差错)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伤害)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⑭细大不捐.(抛弃)⑮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⑯不速.之客(邀请)⑰不赞.一词(说) ⑱计日程.功(计算)⑲莫衷一是.(对,正确) ⑳首当其冲.(要冲)○21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22大方..之家(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应用体验]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易错成语的几种类型。
2、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明确考查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量非常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掌握技巧、分析方法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幻灯片展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题型已经成为众多同学的考查难点,丢分率较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平时积累少,不能很好的理解成语的含义。
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平时的勤动手查、勤动嘴问,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
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滥用成语的现象,及考试中我们考察的重点和范围,我把错用成语的类型做了以下分类:二:讲解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幻灯片展示例句:(同学们,看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准确?)1、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啊,好美的大海!”2、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学生发言后,归纳:成语源于典故,因此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幻灯片:第一类望文生义)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错误的理解着,甚至使用着,有时难免会出笑话。
看下面这些成语,你理解对了多少。
幻灯片展示:大方之家具体而微差强人意高山仰止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足为训振聋发聩罪不容诛首当其冲学生活动:同桌二人交流,找出自认为理解准确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第二类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指个体的,有指群体的;有指人的,有指物的;有专用于夫妻间的,也有专用于亲人间的。
即这类成语是有专指范围的,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幻灯片展示成语汗牛充栋妙手回春鳞次栉比天伦之乐豆蔻年华信笔涂鸦破镜重圆巧夺天工济济一堂学生活动:试着说出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并用一词造句。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正确使用成语【精选】
⑸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 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 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 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C改动:“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声名狼藉;“臣食其肉 而寝其皮”——食肉寝皮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昭然若揭;“镂月为歌扇,裁 云为舞衣”——镂月裁云(比喻手艺精巧)
D来自群众的口头语。如不三不四、一干二净、不明不白、人 山人海、四平八稳、大惊小怪、十拿九稳、七手八脚、土生土 长、有气无力。
⑶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
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 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如
: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
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 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 与语境相悖。
①成语书写的固定性与灵活性 不寒而栗(不能写成“慄”) 拨乱反正(不能写成“返”)
②成语保留了古义及古用法 大放厥词(厥,他) 赴汤蹈火(汤,滚开的水) (假,凭借、依靠) 苗而不秀(秀,开花) 狼奔豕突(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不耻下问(意动用法) 息事宁人(使动用法)
不假思索 怀瑾握瑜
③根据结构推断字义,以求理解 并列:披坚执锐 金科玉律(法律条文,现在多指不可变更 的条规了)
⑴色彩不明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 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 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 否则就会误用。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高三)【教学目标】(1) 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与解题思路】一、高考试题示例1、(2004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XX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2、(2005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3、(2006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某某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辅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辅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正确使用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然而,小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如何辅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成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辅导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一、培养对成语的理解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小学生对成语的理解:1.成语解释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生动的例子解释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并帮助他们记住成语的意义。
2.情境示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情境示例,让学生感受成语的使用场景,培养他们对成语的感性认知。
3.绘画合作:将一些常见的成语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成语图片,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通过绘画来表达成语的意思,提升对成语的理解。
二、扩大成语的应用范围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扩大其应用范围:1.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可以安排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成语故事听写:每周安排一篇富有成语的故事,要求学生听后按照故事内容完成填空题,以此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擂台赛角逐:组织成语应用擂台赛活动,学生们可以编写一篇短文或者演讲,要求其中包含尽可能多的成语,激发他们对成语的运用兴趣。
三、引导学生学习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成语的来源和典故:1.讲故事传承:每个成语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成语的丰富内涵。
2.成语演讲比赛:组织成语演讲比赛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成语的来源和典故,通过演讲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的有效方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典故》
《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典故》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成语和典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
一、教学目标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典故,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的语言表达中;2. 培养学生对成语和典故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2. 常用的成语:介绍一些三年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常用成语,如“井井有条”、“一马当先”等;3. 什么是典故:典故是指古代的一些故事或事件,常被用来说明道理或引申比喻;4. 著名的典故: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如“愚公移山”、“三打白骨精”等。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1. 听故事学成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成语和典故,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成语和典故的魅力;2. 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3.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和典故;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和典故,如写作文、演讲等,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习成语:介绍几个常用的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通过例句加深印象;3. 学习典故:讲解几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和含义;4. 拓展活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和典故,互相学习;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成语和典故。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课题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一)望文生义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二)褒贬不分4.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一些刚性。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正确使用成语与谚语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正确使用成语与谚语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成语与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正确使用成语与谚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还能够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导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成语与谚语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以帮助教师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成语与谚语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常见的成语与谚语及其含义;- 掌握成语与谚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运用成语与谚语进行表达,并理解其意义;- 能够在作文、口语和阅读中运用成语与谚语,增加文章的文采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成语与谚语的定义和特点-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一种固定搭配的词语,具有独立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 谚语的定义与特点:谚语是一种简短而形象的民间智慧,具有总结人生经验的功能。
2. 常见的成语与谚语及其含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进程,教师可适当选择一些常见的成语与谚语进行教学,如“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3. 成语与谚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成语与谚语的含义;- 注意成语与谚语的音、形、义和用法;- 学习通过比喻和联想记忆成语与谚语。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 营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成语与谚语的用法和意义;- 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成语与谚语的主动性。
2. 语境操练法- 将成语与谚语融入到课文、作文、口语表达等语境中,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成语与谚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利用例句或段落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与谚语完成句子。
3.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自己所学的成语与谚语;- 通过小组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成语与谚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 考察学生掌握的成语与谚语的数量和准确性;- 观察学生在作文、口语表达等方面是否运用了成语与谚语;- 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课题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一)望文生义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二)褒贬不分4.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一些刚性。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标题: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成语。
2. 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例如“一箭双雕”、“亡羊补牢”等,并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Step 2: 学习成语(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一到两个成语。
2. 学生利用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所负责的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3.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所学的成语知识,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3: 运用成语(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常见的情景,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讲述一个故事等。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成语,尝试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表演的方式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Step 4: 拓展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成语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任务,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价。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总结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新闻,进一步了解和运用成语。
【精选】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重点点难梳理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4.知识积累: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休戚相关 炙手可热 振聋发聩 车水马龙 明日黄花 汗牛充栋 两小无猜 络绎不绝 济济一堂 相敬如宾
崭露头角 芸芸众生 雨后春笋 扣人心弦 悬壶济世
(三)练兵——当堂演练,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误用的望文生义和对象误用两种类型,下节课我们将受汉民族的成语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重点
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直接导入
成语是中华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成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正确辨析并使用成语。
2、教学内容
(1)观阵——透析考点,熟悉题型
1.考查等级:E(表达应用)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查重点和难点:
①联系语境考查,生活中常见易错的成语
②多义成语
③近义成语
3.题型:正误判断和近义辨析
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适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四、布置作业
《3读3练》P18-19
板书设计:
正 确 使 用 成 语
1、望文生义
2、对象误用
了解高考考查要求
通过例题,理解望文生义题型,并能解答此类题型
通过课堂练习运用解题技巧
学生解释成语的关键语素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语意完整、形式简洁、字数固定、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
成语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文采飞扬,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生动。
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喜欢使用成语,然而却经常有用错成语的现象。
成语用错可不是小事,轻则不知所云,重则谬以千里。
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课中,如何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成语、避免用错是很有必要的。
1 学生用错成语面面观1.1 错误一:以今释古相当多的成语是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因此,许多成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词义,不能用现代汉语词义去解释,这样就会误解误用。
例如对“不刊之论”的误解。
有一篇学生习作这样写道:“我的好朋友赵明亮平时爱看一些玄幻小说,所以他有时说的话我总觉得是不刊之论、不实之词。
”“刊”在古汉语中指消除错字,“不刊”就是不可消除不可修改,“不刊之论”引申为言论正确不可改动。
而本例中学生把“不刊”按现代语“不可以刊登”来理解了,当然属于误用了。
1.2 错误二:望文生义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古代诗歌,有些具有深层次的含义,绝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对“三人成虎”的误解。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星期天我们去郊游。
我们把郊游所需的物品都一一罗列写在纸上,以防把什么东西落下了。
当然对于郊游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会三人成虎,克服各种困难。
”显然把“三人成虎”理解成立众人人团结起来可以顶个老虎。
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意是城里没有老虎,三个人谎报集市有老虎,听者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多次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3 错误三:任意曲解:有一个学生在她的作文《观灯展》中写道:“春节城墙灯会灯火通明,灯火辉煌、灯火阑珊,我和妈妈兴致盎然的欣赏着……”她想表达灯光明亮,但显然是随意曲解“阑珊”一词。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教学思想: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的桥梁,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弘扬国学,除了高考,近年来,不少地方语文中考试卷中也注重了成语的考查,连云港市也把成语作为中考考查重点之一。
本微课为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成语复习,通过生动情境创设及教师通俗易懂的精心讲解,让学生受益匪浅,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成语使用的实际问题,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复习目标: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
成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如例文:小军在作文《我的家》中这样写道:“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二、讲讲点拨,分析问题(1)望文生义: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
辨析:“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 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 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 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用于否定语
4、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 已成了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在句中应充当 谓语。改为“瓮中之鳖”
5、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 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 乐业。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 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 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 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 传》记述: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 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 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 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 苦锻炼。
2、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 烈的爱憎情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 楚楚动人。 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
3、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 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相爱 。使用错误。
4、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 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例4: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 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老气横秋:①形容老练而自负;②形容人 没有朝气(青年人)或摆老资格。使用错 误。
六、辨清差别,避免混用
1、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 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 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骇人听闻:骇,惊吓。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 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 震动。使用错误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贬义词。 使用错误。
4、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 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 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
方兴未艾:褒义。这里用于贬义。
5、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 蠢蠢欲动。
蠢蠢欲动: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源自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
四、摆正谦敬,防止谦敬错位:
2、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 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 足。 与“显得”重复。
3、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 才能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忧乐提出具 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灼,明白。是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 见解。与后面的“意见”重复。
4、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只能 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
相关成语
肝胆相照(只能作谓语或定语,不能 作状语)
同日而语、一概而论、善罢甘休、望 其项背、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用于 否定语和反问句)
八、辨明轻重,防止夸大其辞或大词小用
1、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 弃了休息的时间。
2、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 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 朋比为奸:不但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3、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 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
“鱼龙混杂”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句中的意思是“拿假的充当真的”,应改 为“鱼目混珠”。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 缩回头。大词小用。
2、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 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 了犯罪的道路。
无为而治:道家哲学,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 天下大治。大词小用。
3、杨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 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 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 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 “大词小用”的毛病。
4、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 社会的观点。
“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 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 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 人,语义重,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九、消除重复,防止语意累赘 1、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
在背。 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 与“像”重复。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 使用错误
6、石刻作品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 物形象
7、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 应该让给妈妈吗?
让梨推枣:用于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 母子关系
如:
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用于建筑物),
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琴瑟之好、鸾 凤和鸣、牛衣对泣(用于夫妻之间),
汗牛充栋(用于形容书籍多), 琳琅满目(用于书籍或工艺品),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
沉鱼落雁、秀外慧中、风韵犹存、嫣 然一笑、含情脉脉(用于女性),
三、辨明褒贬,防止情感错位:
1、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
七、注意用法,防止词性误用:
1、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 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 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 “具有”之类的词。
2、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 告示牌。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可 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 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 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 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 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 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 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 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1、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多是不刊 之论、没有份量的稿子。
• 1、望文生义 • 2、用错对象 • 3、褒贬误用 • 4、敬谦错用 • 5、理解片面 • 6、近义混淆 • 7、搭配不当 • 8、轻重不分 • 9、语义重复 • 10、前后矛盾
复习策略
一、吃透词义,防止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
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 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 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 误。
言人人殊: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对同一事物, 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使用正确。
7、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 佛就在昨天。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音乐 等)。使用错误。
三人成虎 不为己甚 侧目而视 细大不捐 安土重迁 一团和气 别无长物 筚路蓝缕 讳莫如深 万人空巷 间不容发 心有余悸 不赞一词 投桃报李 投鼠忌器 如坐春风 痛心疾首 明日黄花 不足为训 付之一笑 门可罗雀 屡试不爽 因人成事 久假不归 罚不当罪 登堂入室
1、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 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作者显然 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 “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使用错误。
2、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 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 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使用错误。 3、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 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 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乐不思蜀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 来环境中去。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 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 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 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 “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 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 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首开恶例的人,贬义词。使用 错误。
2、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 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 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到什么地方都做坏事 ,贬义词。 使用错误。
3、我班班长,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 于助人,他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3、 你要办工厂,没有资金没关系,我一 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敬辞,全力相助 。使用错误。
4、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 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 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
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使用正确
五、识别两可,防止片面理解
例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 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不当一回事。
• 门可罗雀 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
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 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二、用准对象,防止张冠李戴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使用错误。
入木三分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 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 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 《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 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 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 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 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 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书断·王羲 之》:“ 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 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