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ISP实验系统说明书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项目名: 实验台基本模块认识实验实验要求: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的,认识组成原理实验台上的各个组成部件模块,熟悉各模块的功能、数据通路和使用方法,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实验内容:(1)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实验台各模块的组成和功能✶运算器单元- 74LS181(4位并行运算器),输入端74LS373(锁存器),输出端74LS245(三态缓冲器),74LS74(双D触发器)。

✶寄存器组单元– 3片74LS374 作为三个通用寄存器使用,R0、R1、R2 与总线相连。

✶地址寄存器单元– 2片地址锁存器74LS273锁存地址,通过总线将地址送入到该地址寄存器单元,而该地址寄存器与存储器接口相连,用于访问存储器。

✶数据总线单元–显示当前数据总线输出的内容。

✶主存储器单元–由6116 SRAM(4片)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存储实验用机器指令,连接到数据和地址总线上。

✶程序计数器PC– 8位指令地址,使用2片74LS163构成,通过控制信号,可实现PC内容与总线间的交换。

✶指令寄存器单元—使用1片74LS273锁存器锁存当前执行的指令,IR寄存器的一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另一端则连接到微地址单元的地址输入接口,用于寻址控存。

✶时序启停单元—通过输入系统脉冲源,可产生T1~T4四个标准的周期性信号,并且通过按键控制,可产生单次脉冲。

✶微程序电路单元—模拟微程序结构的CU,根据指令的操作码译码后得到的微程序地址,访问系统中的控存6116,取出微指令后,发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控制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及功能器件的动作。

该实验台各模块共有26个微控制信号,其中有7个(BUS-111,BUS-110,Rd-BUS,Rs-BUS,299-BUS,ALU-BUS,PC-BUS)采用译码输出的方式,而剩余的采用直接控制方式输出。

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由微指令的低地址(每条微指令长度为32位,其中(26-7)+3(译码)为微操作控制位,其余的为下地址)部分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 的功能如下:- 1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原理图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2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将55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将66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3 -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

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连接线表- 4 -将11H、22H、33H、44H写入R0、R1、R2、R3寄存器将二进制开关K23-K16,置数据分别为11H、22H、33H、44H置控制信号为:K11、K10为10,K1、k0分别为00、01、10、11并分别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0、R1\R2\R3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分别亮,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被写入寄存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报告9.3 运算器组成实验*名:***学号:系别: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网络工程1班指导老师:完成时间:评语:得分:9.3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S3S2S1S0M图3.1 运算器实验电路图3.1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U30)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

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

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

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

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中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 上。

DR1和DR2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输入端口。

ALU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上。

实验台上的八个发光二极管DBUS7-DBUS0显示灯接在DBUS上,可以显示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

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器进位标志信号状态。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1、S0、M、Cn#、LDDR1、LDDR2、ALU_BUS#、SW_BUS#、LDRi、RS1、RS0、RD1、RD0、WR1、WR0都是电位信号,在本次实验中用拨动开关K0—K15来模拟;T2、T3为时序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路。

ISP软件使用说明

ISP软件使用说明

AVR单片机ISP下载编程软件,目前只支持:USBASP (接口类型:USB)使用方法1、硬件连接将下载线一端与计算机USB口相连,另一端10PIN插头插入目标电路板的ISP 口,然后给目标板上电。

连接过程一定要保证目标板和计算机可靠连接。

2、下载软件的启动本软件为绿色,不需安装,打开文件夹avr_fighter,双击其中的可执行文件AVR_fighter即可。

载软件AVR_fighter FOR USBASP的主界面如下图:3、下载软件的使用软件设置:在上数第二行菜单中选择“编程选项”。

在“芯片选择”方框中选择单片机型号。

这时可点击“读取”按钮来读取芯片的特征字,以验证硬件各部分是否正确。

点击第一行菜单中“装FLASH”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hex文件”并点击“打开”按钮。

在“编程选项”方框中点击“ 编程”按钮,这时就会出现表示程序下载过程的进度条,接下来系统会提示写入成功。

要擦除程序时只需单击“擦除”按钮即可。

在“BOOTLOAD”及加密方框中可以设置加密位。

AT89S51/52的加密请选择“Lock2或Lock3”。

在“熔丝位”方框中可以设置熔丝位。

“选项及操作说明”方框用来显示上述操作,并提示结果。

点击“读FLASH”按钮可以读取单片机芯片内的内容,读取操作完成后,可以点击第二行菜单中选择“FLA SH内容”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显示FLASH内容,这时可以对程序进行查看、编辑,并可保存到指定位置(*.BIN文件格式)。

不能下载程序的常见原因:问题无外乎出在:下载线、目标板、下载软件(各项设置)。

1、目标板没有上电或电压不足。

2、下载线与计算机的USB口或与目标板的接口接口接触不良。

3、单片机芯片损坏。

4、有时需要重新给目标板上电,重新连接下载线和计算机、目标板的连接,重新启动下载软件。

ISP_ICP_中文用户手册

ISP_ICP_中文用户手册

Megawin8051ISP-ICP Programmer用户手册By Vincent Y.C.YuJuly(avenbbs)译目录1简介 (3)1.1二合一功能 (3)1.2ISP和ICP的对比 (4)2芯片ISP配置 (5)2.1使用“Megawin8051烧写器”进行芯片配置 (6)2.2使用“Hi-Lo All-11编程器”进行芯片配置 (7)3安装ISP-ICP编程器 (11)3-1安装驱动 (11)3-2安装应用程序 (11)3-3PC端应用程序GUI简介 (11)3-3-1MPC89系列ISP编程器GUI (14)3-3-2MPC82系列和MG84系列ISP编程器GUI (15)3-3-3MPC82G516的ICP编程器GUI (16)3-3-4MG84FL516的ICP编程器GUI (18)4使用ISP-ICP编程器 (21)4-1操作模式 (21)4.1.1模式1:在主机和目标系统之间连接 (21)4.1.2模式2:只连接到主机 (22)4.1.3模式3:只连接到目标系统 (22)4-2作为ISP编程器 (23)4.2.1下载编程数据到ISP编程器 (23)4.2.2更新目标 (23)4.2.3转储内容到信息空间 (23)4-3作为ICP编程器 (24)4.3.1下载编程数据到ICP编程器 (24)4.3.2更新目标 (24)4-4Megawin项目文件(MPJ文件) (25)4.4.1保存到一个MPJ文件 (25)4.4.2装载MPJ文件 (26)5信息空间(Information Zone) (27)5.1Information Zone的定义 (27)5.2转储信息数据 (28)6ISP之特别注意 (29)7ICP之特别注意 (30)修订历史 (31)1简介ISP是In-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编程)的缩写,ICP是In-Circuit Programming(在电路编程)的缩写。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第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实验目的1.了解微型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与配置2.培养对微型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3.为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奠定基础实验内容开机观察机箱内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实验步骤1.注意开机后系统自检的屏幕提示和系统配置表(可按Pause键暂停),将该微型机的硬件配置如:显示卡的型号和显示缓存的容量、内存容量、CPU类型、硬盘容量、软驱类型和接口情况等记录下来。

如果不能正确启动系统,记下故障现象。

2.切断电源,将一台微型机的机箱打开,重点了解其硬件基本配置和连接方式。

(1)了解认识机箱重点。

认识机箱的作用、分类;机箱的内部、外部结构和机箱前、后面板的结构等。

(2)了解认识电源。

重点认识电源的作用、分类、结构、型号、电源输出/输入电压和电源连接器等。

内存(3)了解认识CPU。

主要包括CPU的型号、类型、主频、电压、厂商标志、封装形式,以及CPU性能等。

AMD CPU微星主板(4)了解认识内存。

认识了解微型机系统中的RAM,ROM,Cache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容量的大小,并进一步加深对内存在微型机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5)了解认识主机板。

了解并认识微型机主板的生产厂商、型号、结构、功能组成、采用的芯片组、接口标准、跳线设置、在机箱中的固定方法,及其与其他部件连接情况等。

(6)了解认识软驱、硬盘、光驱•软驱:主要包括生产厂商、作用、类型、型号、外部结构、接口标准(数据及电源接口)以及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方式等。

•硬盘:主要包括生产厂商、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结构标准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

•光驱:包括光驱的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接口标准、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

三星主板网卡同时,要了解认识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与主板的连接数据线的特点,并加以区别。

(整理)pcc实验系统使用手册及实验指导书.

(整理)pcc实验系统使用手册及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TWL-PCC教学实验系统概述一.引言TWL-PCC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是专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开展而研发的高性能的教学实验系统。

该系统结构清晰,操作方便、灵活多样,其功能部件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开放性能(硬件和软件),结合联机操作软件,具有极佳的示教效果。

本实验系统由下位机实验操作开发平台和上位机联机软件操作平台构成。

上位机用来进行代码的编辑、联机通讯等,它可以监控下位机的所有控制信号,监视其运行,实时地修改下位机中的存储器中的指令及微控器中的微代码,进行动态调试,不管是部件实验还是模型机实验都具有用数据流图动态实时的表示出其总线间的数据流动、显示相关单元中的数据内容,从而将传统的实验操作变的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系统功能特点1.两种操作方式,可相互切换,实验操作及观察更容易。

系统提供两种操作方式:通过RS-232串行口与PC微机联机,可在PC机上对系统进行编程、装载、调试等操作,以动态图形界面进行实时显示,使得实验系统的任何动作都能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也可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可单独使用,通过拨动开关、LED显示灯及数码块等输入输出操作,进行编程、调试运行及显示等。

两种方式可以自由切换。

2.多种形式的动态图形调试界面,对系统进行全面实时监控调试。

系统具有从部件实验到模型机等多种动态图形监控调试界面,在调试过程中实时显示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单元中的内容、各控制信号的状态及各部件之间数据的动态传送过程等所有信息。

所以本系统的所有实验项目都有各自的这种动态图形方式监控调试,增进学生的理解及提高实验效率。

3.结构清晰的单元式实验电路,可根据具体要求构造出不同结构及复杂程度的原理性计算机。

系统采用单元式结构电路,各个部件单元相互独立,用户可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模型机结构方案,将不同的单元用排线连接起来,来构造不同结构及复杂程度的原理性计算机。

TLC7528

TLC7528

第一章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简介1.1 概述由于计算机科学和电路集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系统日趋数字化、复杂化和大规模集成化,且电子系统设计原理和大型软件设计的原理极为接近。

这些都要求电子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应由传统的基础功能模块设计转向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加强对学生系统概念的培养。

电子信息系列实验装置便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开始研发的。

它包含有电子技术实验装置,计算机组成/网际服务实验装置,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装置及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

该系列实验装置提供了集演示、验证和综合设计的新一代教学平台,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配置了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此外,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实验内容,发挥创造性才能。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独占鳌头,故又称为微控制器。

迄今为止,8位单片机仍占有单片机市场的60%以上份额,促进了8位单片机朝着高性能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CPLD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被广大设计人员重视、应用。

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实质上是构建了一个以CPLD/FPGA和MCU为中心,能与微机子系统进行通信的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它采用的是CPLD/FPGA和MCU双系统核心架构,再与外围设备通过总线方式连接起来。

可以完成有关单片机,微机接口,逻辑设计等众多实验,可作为“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在系统编程技术”,“VHDL 设计”,“微型计算机测控技术”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装置。

该实验装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单片机、CPLD/FPGA技术的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为以后电子系统设计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具有单片机,CPLD/FPGA双系统核心构架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功能单元电路,如A/D、D/A、RTC及通讯接口等,并可根据学生应用的需要方便地扩展其它电路,使其完全能够做出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性实验,另外配置的一些工具模块也能为学生做实验提供方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监控程序与汇编实验实验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节实验室:实验台:(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如有遗漏,后果由学生本人自负)1、实验目的1)了解教学计算机的指令格式、指令编码、选择的寻址方式和具体功能。

2)了解汇编语言的语句与机器语言的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教学机监控程序的功能、监控命令的使用方法,体会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平台硬件平台:清华大学TEC-XP实验箱的MACH部分软件平台:监控程序pcec16。

exe、PC端指令集仿真软件3、实验要求1)学习联机使用TEC-XP 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16。

com;2)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3)使用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使用U命令观察汇编码与机器码之间的关系,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代码不得写到0000——1FFF的地址单元中,如有违反将被取消当堂成绩4、操作步骤及实验内容1)实验箱功能开关设置及联机操作:1. 将实验箱COM1口与PC机相连;2. 设置功能状态开关为00110;3. 于PC端运行Pcec16.exe;4. 按RESET,START键,若PC端出现如下输出(如图1.1所示),则操作成功;图1.12)仿真软件相关操作:1。

在项目文件夹找到tec2ksim.exe并启动;图2。

12。

点击文件—启动监控程序;图2。

24。

若PC端出现如下输出(如图2。

3所示),则操作成功;图2.33)理解下列监控命令功能:A、U、G、R、E、D、T1. A命令:完成指令汇编操作,把产生的指令代码放入对应的内存单元中,可连续输入。

不输入指令直接回车,则结束A命令(如图3.1所示);图3。

12。

U命令:从相应的地址反汇编15条指令,并将结果显示在终端屏幕上(如图3.2所示);图3。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如CPU、存储器、总线等)的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

4.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实验平台: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2.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 CPU数据通路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CPU的数据通路结构,掌握各逻辑部件的功能及数据流动方向。

(2)实验步骤:1. 组装CPU数据通路,包括ALU、程序计数器PC、主存M、主存数据寄存器MDR、主存地址寄存器MAR、指令寄存器IR、通用寄存器R0-R3、暂存器C和D等。

2. 指示数据流动方向,确保各部件正确连接。

3. 验证数据通路功能,观察数据流动过程。

(3)实验结果:成功组装CPU数据通路,实现数据正确流动。

2. 指令周期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典型指令的指令周期,了解指令执行过程。

(2)实验步骤:1. 画出“MOV R0, R1”、“LAD R1, (R2)”、“ADD R1, R2”、“STO R2,(R3)”等指令的指令周期方框图。

2.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理解各阶段功能。

(3)实验结果:成功画出指令周期方框图,并理解指令执行过程。

3. 硬布线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2)实验步骤:1. 比较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分析两种控制器的优缺点。

(3)实验结果: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4. 流水线CPU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流水线CPU的工作原理,分析流水线各过程段。

(2)实验步骤:1. 分析指令流水线的取值、译码、执行、访存、写回寄存器五个过程段。

2. 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计算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加速比。

(3)实验结果:成功分析指令流水线各过程段,并计算流水线性能指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_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_
12
三.实验内容
验证74LS181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采 用正逻辑)
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
SW-B=1、ALU-B=0保持不变 在给定DR1=65、DR2=A7的情况下,改变运算器的功
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填入下表中,并和理论分 析进行比较、验证。 例如:置S3 S2 S1 S0 M CN为 1 0 0 1 0 1 运算器做加 法运算;
45
4.实验步骤
4.对源程序进行编译
在左方Source in Project栏中选中第二行ispLSI1032-70LJ84, 在右方Process for current Source栏中双击第七行JEDEC File按钮,则开始编译。如果编译正确,则生成可下载的文 件JEDEC File,即使出现警告提示,也表示已成功生成了可 下载文件。如果提示错误,则需要修改程序,然后重新编译。
40
3.实验原理
对该器件的逻辑系统设计是通过使用硬件描述 语言活原理图输入来实现的,硬件描述语言有 ABEL、VHDL等多种语言。
为了方便同学学习,这里以硬件描述语言进行 编程,描写器件功能,下面用ABEL语言编程 来实现一个加法器。
41
4.实验步骤
1.安装EDA。
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windows系统,安装上述 ispDesignEXPERT软件,安装完成后,桌面和开始菜单中 则建有ispDesignEXPERT软件图标。
5
三.实验内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 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 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 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 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 “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 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而S3、S2、 S1、S0 、Cn、M、LDDR1、LDDR2、ALU-B、 SW-B各电平控制信号用“SWITCH UNIT”中的二 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 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邵作之陇东学院⼆零零七年四⽉1.实验总体⽬标通过实验进⼀步深⼊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掌握计算机各功能模块的⼯作原理,相互联系和来龙去脉。

完整地建⽴起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适⽤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程3.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4.实验课时分配5.实验环境TEC-4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波器1台,逻辑笔1个。

6.实验总体要求以TEC-4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为样机,通过各单元实验分析计算机各基本组成模块的实际构造⽅法,深⼊理解各模块的⼯作原理,不仅要深⼊体会各模块的⼯作原理,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时序”概念的理解。

要切实体会时序的实现⽅法以及对模块功能的重要作⽤。

要做到对各单元模块⼯作原理的基础上,7.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法建议本实验的重点:理解与掌握控制器的⼯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本实验的难点:数据通路与控制器之间的关系,指令流程在处理器的分析与设计中的作⽤,控制器各部件。

教学⽅法的建议:应注意要求学⽣认真完成基础的单元实验,引导学⽣把实验中所遇到的电路结构与数字电路的知识相结合。

确保对实验内容的切实理解。

⽬录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4实验⼆双端⼝存储器原理实验8实验三数据通络组成实验11实验四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14实验五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实验22实验六中断原理实验24附录1TEC-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简介27附录1:第⼀节TEC-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特点27附录1:第⼆节TEC-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的组成27附录1:第三节电源27附录1:第四节时序发⽣器27附录1:第五节数据通路28附录1:第六节控制器32附录1:第七节控制台33附录1:第⼋节⽤户⾃选器件实验区35附录2红华5020B ⽰波器简要说明36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实验⽬的1、熟悉、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加、减、乘、与的⼯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计算机原理实验辅助平台说明书

计算机原理实验辅助平台说明书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ICHSSD 2017)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for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Lei Wei1, a, Qiuyun Zhao 1,b1 School of Computer,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hinaa**************.cn,b***************.cn* Lei WeiKeywords: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Auxiliary teaching; Virtual experiment; Component.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MVC. The platform uses the SSM framework. The platform realizes functions of the resource sharing, student management, virtual experiment management, sim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Q&A and system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component technology, the platform has good expansibility.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platform plays a good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ies.1.Introduction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is a major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majo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hardware categor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develop, use and design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1].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nks are specially designed in the course. And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introduc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2-5].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Problems are mainly reflected as follows. Mor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xperimental systems. There is no whole link to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auxiliary teaching platform, lacks research on how to apply the experimental auxiliary teaching platform. These can’t provide guidanc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ole of software in the learning of hardware curriculum knowledge.Based on existing problems, we use the component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based on MVC architecture. The platform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in terms of curriculu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irtual experim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the platform is discussed. The feasible schemes are proposed.2.Platform design2.1Platform functional design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is aiming 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mainly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job correc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Students mainly provide virtual experiment, simulation program,report upload and other functions. It provides the func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Fig. 1. Experiment 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functional structure(i) Resource sharingThe module is mainly open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hare information. It includes teaching courseware,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experiment instruction, software use manual, notice of course related notice, etc. Teachers can achieve the resource directory management, resource upload and input, resource maintenance, resource access management, resource download and browsing.(ii) Student managementTeachers use the student management module to carry out the input, modification, deletion, batch data import and the function of student audit. Students use the student management module to implement the course selection. Only elective students can upload lab reports and statistics. It supports the standard Excel file data import in batch data import.(iii) Virtual experiment managementThe virtual experiment managemen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latform and other auxiliary teaching systems. It contains three sub-modules of the component library, virtual experiment, and implementation report management. The component library uses the component technology to provide some of the basic chips needed to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The virtual experiment project management mainly provides three experimental projects management which are the arithmetic logic operation unit, the static random memory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he simple model machine design. Students use the components in the component library to simulate the line operation by dragging and dropping the mouse to form functional components. The experiment report management realizes the upload, modification and the scoring function of experiment reports. Students must upload and modify lab reports within the time limit set by teachers.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report are as part of the grade management.(iv) Sim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Since the course is involved in more complex principles, many principle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so the platform introduces softwar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It has been added the sim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module. Students adopt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write the simulation of the hardware working mechanism. It is submitted to the platform through the program submission function. The platform automatically determin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gram and gives the results.(v) Performance managementThe student achievement mainly consists of the attendance, experiment report, simulation program, and virtual experiment. The attendance and test reports are manually entered by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Results of simulation programs and virtual experiments ar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Teachers can set the weight of each achievement and mak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rades according to need, such as by item statistics.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s are shown in tables or graphs and can export out Excel files.(vi) Q&AThe discussion module is mainly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can choose to enter the topic by interest, conduct topic release, delete topics, and view topics. But students can only delete their own topics. Teachers can delete other people’s topics or top up some topics.(vii) System managementThe system management consists of three sub-functions of user management, permission management and data management. The data management implements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as well as the logging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e user management mainly realizes the manag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user name, password, role, etc. The permission management enables all columns and functions to be specified. It has automatic and autonomic increase access function. The platform architectureThe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auxiliary platform adopts the architecture shown in Fig. 2. It is divided into the data layer, the data access layer, the business logic processing layer, and the display layer,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layers architecture of the 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 The data layer provides a variety of data to be processed by the platform. Date is stored in the form of database and file. The data access layer provides the interface to access data. Through the data access interface, the previous layer only needs to call these interfaces, the corresponding database operation can be completed for the data persistence operation; The business logic layer mainly implements the business logic processing of the platform, this layer accepts the request made by users and invokes the data access interface on request to obtain the data and returns the result data to the presentation layer. The display layer provide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o achieve the acceptance and results of user requests. To improve the reusability of the code, the platform provides reusable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components, the display layer, business logic processing layer, and part of the data access layer are implemented by the component assembly,Data layer(databasesystem,file system)Fig.2. The platform architecture3.Application of platformIn order to test the experimental auxiliary teaching platform, we have applied it 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students of the 2014 grade in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practice, we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i) Materials of the lecture are all entered into the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view and download.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box was used to record the students’ attendance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experiment and give the results in a quantitative way. Students fill out the experiment report online, the teacher corrects the experiment report and gives the result.(ii)After clas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enter the platform, combine the experiment in the internal experiment box, conduct the virtual experiment, and give the normal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the virtual experiment project.(iii)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write the relevant working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are submitted through the platform automatically, and the relevant results are generated.(iv) Encourage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tform compon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write their own related components, more tests and complete the project, such as the complex model design experiment, the pipeline design experiment and the vector processor.(v)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latform answer discussion, the teacher participates in the discussion, actively guides th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and strengthens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and the collision of new ideas.4.ConclusionIt is using the means of informatization to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experiment auxiliary teaching. It breaks the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that existed in previous teaching and fully inspires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akes the examination of achievement more fair and reasonable. The next step is to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platform, increase the subsystem of the question bank and the online test system and apply it into the theory course. The corresponding mobile app should be also developed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auxiliary teaching.AcknowledgementThis paper is supported by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stag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fifth batch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2488).References[1]Q. Y. Zhao, J. He, and L Wei,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Architecture,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vol. 3, pp. 693-694, 2008.[2]J. X. Ya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experiment networkteaching, Laboratory Science, vol. 3, pp. 45-47, 2008[3]W. F. Zhang, J. Xiao, and H. Y. Liu,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experiment system for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vol. 5, pp. 62-66, 2014.[4]H. Y. Zhang,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coursewares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organization, Modern Computer, vol. 6, pp. 157-160, 2010.[5]J. X. Wang, L. Y. Zhang, and Y. She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nciples of computerorganization virtual lab based on component,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vol. 9, pp.2469-2474, 2008.。

ISP安装使用说明v1.1

ISP安装使用说明v1.1

I S P 下载器 安装、使用说明V1.0 – 2008-12-16本资料由北京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编写、版权所有商标咨询ATMEL 与A VR 分别是ATMEL CORPORATION 的注册商标和商标百纳信达、 、 分别是北京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与域名安全需知为防止损坏您的A VR相关工具,避免您或他人受伤,在使用本开发套装前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安全需知,并妥善保管以便所有本产品设备的使用者都可随时参阅。

请遵守本节中所列举的用以下符号所标注的各项预防措施,否则可能对产品造成损害。

该标记表示警告,提醒您应该在使用本产品前阅读这些信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害。

警告请勿在易燃气体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以避免发生爆炸或火灾。

请勿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以避免设备损坏。

发生故障时立即拔下所有线缆。

当您发现产品冒烟或发生异味时,请立刻拔下所有与其连接的线缆,切断电源,以避免燃烧。

若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产品的进一步损坏,并使您受伤。

请与我们联系后,将产品寄回给我们维修。

请勿自行拆卸本产品触动产品内部的零件可能会导致受伤。

遇到故障时,请及时联系我们。

自行拆卸可能会导致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使用合适的电缆线若要将线缆连接到本设备的插座上,请使用本产品提供的线缆,以保证产品的规格的兼容性。

请勿在儿童伸手可及之处保管本产品请特别注意防止婴幼儿玩耍或将产品的小部件放入口中。

不能连接到开发板JTAG口使用,否则会产生烧毁板子等严重后果!!注意北京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可随时更改手册内所记载之硬件与软件规格的权利,而无需事先通知。

北京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对因使用本产品而引起的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北京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已竭尽全力来确保手册内载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如果您发现任何错误或遗漏,请与我们联系(见联系方法),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ISP下载器简介本ISP下载器使用USB接口,可以对含有ISP接口的A VR系列单片机进行下载本ISP下载器适用windows xp SP2、windows xp SP3操作系统本ISP下载器与A VR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配套使用注意:本ISP下载器暂时不支持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本ISP不支持固件升级。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3年7月目录实验概述 .......................................................... 实验项目一专用寄存器(1)........................................... 实验项目二通用寄存器.............................................. 实验项目三专用寄存器(2)........................................... 实验项目四数据输出/移位门......................................... 实验项目五微程序计数器............................................ 实验项目六运算器.................................................. 实验项目七程序计数器.............................................. 实验项目八存储器读写.............................................. 实验项目九微程序存储器读写........................................ 实验项目十中断.................................................... 实验项目十一模型计算机设计........................................实验概述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通过实验来掌握计算机系统原理。

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中每个部件的电路设计方法并完成调试和分析结果。

2.熟悉所用的仿真软件。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上机调试电路。

ISP2说明书

ISP2说明书

ISP2说明书简介 (2)一支持芯片 (2)二软件安装 (2)三驱动安装 (2)四联机要点 (6)1.准备动作 (6)2、打开软件(软件界面介绍) (6)3.通信设置 (8)4、连接 (8)5、选择芯片 (9)6、加载烧写文件 (9)7、脱机下载 (9)8、固件升级 (11)9、关于 (12)五耗材与配件说明 (13)六脱机烧写步骤 (13)准备动作 (13)动作1——上电 (13)动作2——连线 (15)动作3——烧写芯片 (17)动作4——关闭ISP2 (17)附录1:如何从MPLAB IDE得到可靠的HEX (17)附录2:LCD提示信息含义以及对策 (18)附录3:特殊芯片烧写注意 (19)简介ISP2,是一款高速专业PIC芯片烧写器。

目前支持脱机ICSP烧写,不仅适合研发以及小量产烧写,同时适合工厂大批量的烧写。

工厂方面可用其高速烧写性能进行批量烧写。

ISP2目前采取联机设置、脱机下载、脱机烧写的方式工作,不可联机烧写。

一支持芯片目前支持PIC10F,PIC12F,PIC16F,PIC18F,PIC18FJ系列8位的FLSAH MCU(截止到2008年9月),预计在2008年10月将增加对DSPIC30F系列的支持,并在后续的时间增加对PIC24FJ等系列的支持。

由于MICROCHIP公司不断更新其MCU,我们也将根据市场情况不断更新我们对MICROCHIP公司芯片的支持,请关注我司网站以获得最新芯片支持列表。

二软件安装ISP2软件是纯绿色版本,免安装,解压后即可使用软件,双击ICSP Writer.exe即可运行ISP2软件,如图2-1。

目前仅支持WINDOWS 2000/XP简体中文版。

图2-1 ISP2绿色版软件图标三驱动安装ISP2与电脑接口为USB,内部转成串口,需要安装驱动。

驱动安装有两种方式。

1、直接安装无须连接ISP2烧写器,如果已经连接,可先断开连接,请打开ISP2安装文件夹下的Drivers目录,找到CP210xVCPInstaller.exe;双击运行,弹出驱动安装窗口,如图3-1:图3-1驱动安装窗口一直接点击“Install”开始安装驱动。

组成原理系统使用说明

组成原理系统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使用说明及要求1.本系统分为三种实验操作方式:方式一:开关控制操作;方式二:键盘控制操作;方式三:联机控制操作2.本系统采用正逻辑,即“1”代表高电平,“0”代表低电平;3.指示灯亮表示相应信号为高电平,熄灭表示相应信号为低电平;4.实验连线时应按如下方法: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5.为保证实验的成功,每次实验之前均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接线要按要求,确保正确无误且接触良好;6.应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和先后顺序进行实验,否则有可能造成实验不成功甚至损坏芯片。

方式一:开关控制操作方式:1.在各种控制信号中,有的是低电平有效,有的是高电平有效,请注意区别,具体可参见实验指导。

2.总线是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公共通路。

为保证总线信息的正确无误,总线上每次只能有一个控制信号有效,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同时有效,会产生总线竞争而造成冲突甚至损坏芯片。

故每次开始实验操作时均要先置相应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信号为“1”,高电平,对应的指示灯亮。

方式二:键盘控制操作方式:系统通电,K4开关拨到OFF,监控指示灯(数码管,以下数码管均指监控指示灯)上滚动显示【CLASS SELECt】,在该状态下,整个键盘可用键分别为:系统检测键:按下该键,数码管显示【CHESYS】,(即CHECK SYSTEM的缩写),进入系统自检程序,具体说明见后述说明。

实验选择键:按下该键,数码管显示【ES--__】,进入实验课题选择,具体说明见后述说明。

联机键:按下该键,系统进入与上位机通讯状态,当与计算机联机成功,数码管显示【Pc-Con】,最后显示【8】,表示联机通讯成功。

除了上述三个键有效外,其余按键系统均不响应。

1. 【系统检测】键具体操作说明:1). 当在监控指示灯显示【CLASS SELECt】时按下该键,显示变为【CHESYS】(CHECK SYSTEM),进入系统自检,此时,只要按下键盘上任意一键,数码管后两位就显示该键所对应的键盘编码,前四位显示对应电路的名称——8255。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实验报告2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实验报告2

评语: 课中检查完成的题号及题数: 课后完成的题号与题数:成绩:自评成绩:95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一个简单CPU 的组成原理。

(2)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 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 ,并且在此CPU 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CPU 由运算器(ALU )、微程序控制器(MC )、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 )、程序计数器(PC )和地址寄存器(AR )组成,如图2-1-1 所示。

这个CPU 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 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图1-4-1 基本CPU 构成原理图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4 CPU 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日期: 2015.11.16 班级:10011303 学号: 2013302534 姓名:杨添文除了程序计数器(PC),其余部件在前面的实验中都已用到,在此不再讨论。

系统的程序计数器(PC)由两片74LS161 和一片74LS245 构成,其原理如图1-4-2 所示。

PC_B 为三态门的输出使能端,CLR 连接至CON 单元的总清端CLR,按下CLR 按钮,将使PC 清零,LDPC 和T2 相与后作为计数器的计数时钟,当LOAD 为低时,计数时钟到来后将CPU 内总线上的数据打入PC。

图1-4-2 程序计数器(PC)原理图本模型机和前面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相比,新增加一条跳转指令JMP,共有五条指令:IN (输入)、ADD(二进制加法)、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HLT(停机),其指令格式如下(高4位为操作码):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IN 0010 0000 IN→R0ADD 0000 0000 R0 + R0→R0OUT 0011 0000 R0→OUTJMP addr 1100 0000 ******** addr→ PCHLT 0101 0000 停机其中JMP 为双字节指令,其余均为单字节指令,********为addr 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计算机组成原理 基本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基本实验
1011运算器74181通用寄存器系统编程器时序发生器双端口存储器ram地址寄存器地址指示灯数据总线指示灯pc指示灯指令总线指示灯c进位标志指示灯微动开关busyl指示灯busyr指示灯电源12第2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指导
4.运算器中ALU由2片74181实现。4个通用寄存器由 片 .运算器中 实现。 个通用寄存器由 个通用寄存器由l片 由 片 实现 ispLSll016组成。 组成。 组成 5.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器和硬连线控制器两种类型,体现 .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器和硬连线控制器两种类型, 了当代计算机控制器设计技术的完备性。 了当代计算机控制器设计技术的完备性。 6.控制存储器中的微代码可以通过PC机下载,省去插、拔 .控制存储器中的微代码可以通过 机下载 省去插、 机下载, ROM芯片。 芯片。 芯片 7. 实验台上提供了一片在系统编程器件 实验台上提供了一片在系统编程器件ispLSll032,学生在 , PC机设计好组合逻辑控制器方案后下载到 机设计好组合逻辑控制器方案后下载到ispLSll032中, 机设计好组合逻辑控制器方案后下载到 中 ispLSll032就构成了新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设计并实现对提高计 就构成了新的控制器。 就构成了新的控制器 算机综合设计能力会有很大帮助。ispLSll032也可用于数字逻辑 算机综合设计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也可用于数字逻辑 和数字系统的设计。 和数字系统的设计。 8.控制台包含8个数据开关,用于置数功能;16个双位开关, .控制台包含 个数据开关,用于置数功能; 个双位开关, 个数据开关 个双位开关 用于置信号电平;控制台有复位和启动二个单脉冲发生器, 用于置信号电平;控制台有复位和启动二个单脉冲发生器,有单 单步二个开关。控制台有5种操作 写存储器,读存储器, 种操作: 拍、单步二个开关。控制台有 种操作:写存储器,读存储器,读 寄存器,写寄存器,启动程序运行。 寄存器,写寄存器,启动程序运行。 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 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实验装置所 提供的极其丰富的功能单元电路以及高度灵活的可搭接性, 使其完全能够完成具有复杂性和 创造性的综合性实验。
1.2 实验装置特点
该实验装置具有安全、稳定、可读、可调整、直观和灵活的特点,操作简单方便,装置 运行可靠。
5
第一章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平台简介
1.1 概述
电子信息系列实验装置包含有“电子技术实验装置”、“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微 机系统与接口实验装置”及“单片机/综合电子设计实验装置”。该系列实验装置提供了集演 示、验证和综合设计于一体的新一代教学实验平台,可以完成常用的实验项目。此外,还可 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安排实验内容。
尺寸:
120×130mm
实验装置的核心部件,用户可 1 片 以根据需要选择附录中所示的 不同型号的可编程器件 通过标准并口连接线与计算机 1 个 打印接口相连,实现可编程器 件的下载配置 两端皆为并口插头的扁平电缆 1 根 有源晶振,使用时由下载板跳 1 个 线器选择,提供时钟信号到可 编程芯片的 CLK1 端
1.4 实验装置的安装配置
1.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箱一台(含电源) 2. 电源线一根 3. FPGA/CPLD 下载板一块(或多块,可选) 4. 并行口下载电缆一根 5. 电压表棒一付 6. 实验指导书一份 7. 配套集成电路芯片若干
3
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平台各功能模块介绍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由多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模块构成。这些模块既可以配合 可编程器件使用,也可以脱离可编程器件,通过灵活的连线合在一起工作,本章将逐一介绍 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图中所有功能模块都留有可供连接的插孔,可被用于搭接或者跳线。用箭头连接的模块 表示其已经和可编程器件直接相连。
1.3 实验装置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实验装置配置:(基本配置)
电源
输入电压:220V
输出电压:5V
键盘 开关量输入
显示
4×4 矩阵键盘 拨动开关 十六进制拨码盘 发光二极管
通讯口 存储器
7 段数码管 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 静态随机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从课程的 内容来看,它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应用在系统编 程技术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在系统编 程技术”、“VHDL 程序设计”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并可进行“集成电路设 计”的验证。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平台主板实物图
4
2.1 电源保护电路
电源保护电路主要由可控电源稳压器、电流采样与差动放大、比较器、电压监测等几部 分电路组成。装置上的电流由采样电阻得到信号,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后送至比较器,实现 过流保护。调节相关的电位器可以调整比较器的门限电压,即可改变实验装置保护电流的设 定值。图 2-1-1 中,过、欠电压保护电路分别采用专用电压监测芯片实现,只要根据实际工 作需要调节电位器 Rw6 和 Rw1,即可确定实验装置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一旦电压超出范围, 保护电路即动作,切断电源。
1个
628128(128Kbyte)
1片
2
系统时钟 有源晶振
脉冲序列发生器
其它
单脉冲发生器 逻辑状态测试
尺寸
电压表头 集成电路扩展插座 410×310mm
2MHz 标准时钟。通过下载板跳线器选 1 个
择,可向可编程器件 CLK1 提供时钟。
由 555 振荡器构成频率可调、脉冲数 1 路
可设置的脉冲序列发生电路。
220V(±15%)50HZ
5V±0.5V
提供过压、欠压和过流保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列式结构,组合按键
1组
提供逻辑‘1’和‘0’输入
12 只
提供 0~15 十六进制编码
4位
红、黄、绿色三组各八只高亮度发光 24 只
二极管,含电流驱动
静态显示方式,含电流驱动
6只
RS-232 标准串行总线接口
1个
EPP 标准并行通讯接口
安全性 人员安全的保护:不论实验装置在正常工作或故障状态下,不会危及操作或维护人员的 人身安全。 误操作的保护:不会因为误操作而导致实验装置损坏。 电源的过流保护:装置因短路等故障过流时,可自动切断电源。 电源的过压、欠压保护:电源电压过高或欠压时,将自动切断实验装置电源。 可调整性 实验装置的电气逻辑连接应具有重新组合的可能,通过可编程器件实现内部总线的重新 设计,实现功能的重组。 直观性 实验装置功能模块的主要电气原理或特征将在面板或电路卡上指示,实验装置各功能引 脚的符号标注在面板上。 灵活性 实验装置采用与可编程器件分离设计,可编程器件焊接在独立的下载板上。通过选择下 载板可以选择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规模的可编程器件,既可适应不同教学需要,也使 系统的功能和规模扩展变得更为方便。
加消抖处理提供±单个脉冲输出
2路
可测量逻辑电平(TTL 和 CMOS)高低、 1 支
高阻和脉冲状态。
3 位半测量范围 ±20V
1组
已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内部数据总线 6 只
FPGA/CPLD 下载板:(标准配置)
可编程 器件
可编程芯片 FPGA/CPLD
编程接口 25 针标准并口插座
下载电缆 标准并口线 系统时钟 50MHz 时钟
1
实验装置提供接线、驱动、扩展集成插座和部分必须的分立元件,留有足够的接线机会, 也给实验装置留有足够的机动灵活性。
为了方便实验操作,减少对实验仪器仪表的依赖,在实验装置中配备了一些基本功能模 块和实验小工具。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系统框图如图 1-4-1 所示:
图 1-4-1 计算机组成/ISP 实验装置系统框图
当实验装置接通 220V 交流电源时,需首先按下“复位”键,电源电路开始供电,“电源” 指示灯亮。如果工作中出现过流、过压或欠压等异常情况,电源保护电路动作,切断电源, “电源”指示灯灭,“故障”指示灯亮。待到故障排除后,再次按下“复位”键后,电源电路 再开始供电,否则电源电路将始终保持在切断电源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