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关于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介绍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5c5755e50e2524de4187e65.png)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一、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一是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我国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规定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是在严格限制条件下使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除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外,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规定,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即使后来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二是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生物资产的管理、饲养费用等支出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比较大,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资产,在存续期间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才能维持生物资产活体的存在。
如果中断后续投入,将影响生物资产收获品的数量和质量,甚至不能够维持动物的生存,生物资产价值将会减少,因此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数额比较大。
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如何计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后续支出的计量IAS41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进行计量,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规定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不再资本化,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二、生物资产计量的会计环境一是我国农业企业总体是数量多,规模小,有许多是独立的注重现金和纳税家庭经营式的农业企业,通常不要求他们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而农业上市公司加上兼营农业活动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足100家。
面对这种现实,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规模不够大。
二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有的地区农业生产较为落后,某些生物资产可能不存在活跃市场。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5c5755e50e2524de4187e65.png)
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一、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一是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我国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规定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是在严格限制条件下使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除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外,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规定,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即使后来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二是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生物资产的管理、饲养费用等支出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比较大,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资产,在存续期间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才能维持生物资产活体的存在。
如果中断后续投入,将影响生物资产收获品的数量和质量,甚至不能够维持动物的生存,生物资产价值将会减少,因此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数额比较大。
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如何计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后续支出的计量IAS41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进行计量,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规定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不再资本化,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二、生物资产计量的会计环境一是我国农业企业总体是数量多,规模小,有许多是独立的注重现金和纳税家庭经营式的农业企业,通常不要求他们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而农业上市公司加上兼营农业活动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足100家。
面对这种现实,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规模不够大。
二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有的地区农业生产较为落后,某些生物资产可能不存在活跃市场。
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
![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5c91a633eefdc8d376ee32be.png)
浅谈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其适用范围主要是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而不适用于收获后的农产品和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笔者就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这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不同类别生物资产进行区别确认与计量,便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如种牛、种马等)和役畜(如耕牛)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保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该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应增设的会计科目为规范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特点,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2、“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实际支出;3、“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成本。
暂难以明确生产性或消耗性特点的林木资产实际成本,也在本科目核算;4、“公益林”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公益林的实际成本;5、“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6、“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的实际成本。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经验及我国选择计量方式的思考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经验及我国选择计量方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03d97802768e9951e7381c.png)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经验及我国选择计量方式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国际计量准则和我国的计量准则比较,指出了我国的计量原则和国际计量原则的不同,阐述我国的计量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指明以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生物资产计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资产;计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subsequent 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asse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s, points out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our country is different,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our country’s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inting to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assets in china.key words: biological assets; measurement; fair value; historical cost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生物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具有一般资产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其他资产不具备的生物特征:1、生命属性,是一种自然生产力形成的价值;2、生产周期的长期性,以及部分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
由于生物资产计量对象具有上述情况所描述的和其他资产显著不同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上必然选择符合生物资产特征的计量模式。
生物资产管理制度
![生物资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2a09f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8.png)
生物资产管理制度一、引言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对于许多企业和组织来说,如农业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业企业等,生物资产是其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生物资产,确保其安全、增值,并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特制定本生物资产管理制度。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是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三、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
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初始计量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2、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包括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如种苗费、饲料费、人工费等。
(三)后续计量1、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收获或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2、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3、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折旧。
四、生物资产的记录与核算(一)设置专门的账户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账户,对生物资产进行分类核算。
(二)详细记录对生物资产的购入、培育、生长、产出、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数量、金额、时间等信息。
五、生物资产的盘点(一)定期盘点至少每年对生物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确定其实际数量和状况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6dfa1e5bcd126fff6050b12.png)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要正确的认识和研究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清楚了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差异和优缺点,本文分析了目前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建议这些年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个行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生物资产是生物制药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生物资产向着规范化逐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确认和计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植物,它和一般资产不同,它具备生长、发展、繁衍、衰退等自然规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它不仅具备一般资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生物资产的识别和计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对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形势下,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着大量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
国家也颁布了《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作为相关参考,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和目前的困难阻碍1.1.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生物资产不同于普通资产,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要根据其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
虽然目前生物资产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还不是很成熟,目前只初步制定了相关方面的意见,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最初的计量中没有具体的区别开来,只是简单的规定,没有结合实际应用,没有在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导致该模式显得陈旧、单一,缺少灵活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f531b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a.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引言:《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是中国财政部颁布的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生物资产的准则,旨在提高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准确性和透明度。
为了进一步指导企业按照准则开展会计处理工作,财政部还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本文将对该应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企业正确应用这一准则。
一、适用范围该应用指南适用于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经营的企业,以及其他拥有生物资产的企业。
生物资产指的是通过农业、林业和渔业经营活动获得的具有生物特性的可替代的产品或资产。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和初始确认1.生物资产根据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非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用于生产农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的生物资产,非生产性生物资产则是指其他用途的生物资产。
2.初始确认的方法可以根据现金支付、公平价值和公允价值替代成本等进行。
三、生物资产的计量和确认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首先需要确定产量和产出物数量,根据实际产量和产出物数量确定产出物的公允价值。
2.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公平价值可通过市场交易价格确定,如果没有市场交易价格,可通过成本法或收益法确定。
3.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测试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和可 recover amount 之间的差额确定。
4.非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首先按成本进行确认,然后按照成本法或按持有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四、生物转化成抵押或处置组合商品1.生物资产转化成抵押或处置组合商品时,需要对生物资产的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并确认相应的收益或损失。
2.生物资产抵押或处置组合商品的成本包括生物资产的成本以及抵押或处置组合商品的成本。
3.生物资产抵押或处置组合商品的公允价值应当通过市场交易价格或估值确定。
五、生物资产租赁1.生物资产租赁应当根据租赁合同规定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生物资产租赁期间的租赁费用应按照实际发生情况确认。
六、重要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变更1.企业要变更重要会计政策和估计时,应当遵循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5501c4d976eeaeaad0f33003.png)
TECHNICALPROBE技术探索・综合2008年第2期财会通讯获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抵扣可抵扣亏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4]甲公司因市场结构调整,2002年度发生经营亏损200万元。
甲公司预计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
甲公司2003年度情况仍然没有好转,继续发生亏损20万元,公司预计在以后年度很可能无法结转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甲公司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情况好转,每年实现税前利润30万元。
甲公司2008年度实现利润60万元。
甲公司所得税率为33%,假定甲公司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1)2002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6000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60000(2)2003年:甲公司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进行会计处理。
(3)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各年会计处理每年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30×33%=9.9(万元)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9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99000(4)2008年:甲公司先弥补2003年度亏损20万元,由于2003年度原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弥补时也不应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2002年度亏损已超过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只能以税后利润弥补,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转销。
应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66-9.9×4=26.4(万元)计算本期应交税费=(60-20)×33%=13.2(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26.4+13.2=39.6(万元)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64000———本期所得税费用132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640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2000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会计实操经验】生物资产核算基本知识
![【会计实操经验】生物资产核算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8b297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1.png)
【会计实操经验】生物资产核算基本知识 一、生物资产与农产品《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
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通常表现为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等。
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随其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增强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
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在生物资产上时,构成生物资产的一部分。
收获的农产品从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分离开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转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转化能力受到限制,应当作为存货处理,比如,从用材林中采伐的木材、奶牛产出的牛奶、绵羊产出的羊毛、肉猪宰杀后的猪肉、收获后的蔬菜、从果树上采摘的水果等。
二、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一)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等对郁闭度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生产纤维原料的工业原材料林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高;以培育珍贵大径材为主要目标的林木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低。
企业应当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及是否达到郁闭。
各类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郁闭之前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处在培植阶段,需要发生较多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等相关支出,这些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成本;郁闭之后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基本上可以比较稳定地成活,一般只需要发生较少的管护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生产性采伐而进行补植所发生的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eede89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0.png)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动植物以及具有养殖、种植和养护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
例如:农作物、水产养殖、林木、牲畜等。
1.生物资产的确认:根据准则,企业应当明确确定作为生物资产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产生的经济利益,作为生物资产进行确认。
确认生物资产时,还要考虑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
2.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应当以成本计量生物资产,包括购买成本或自行培育、育苗、养殖等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成本模式,二是公允价值模式。
成本模式要求按照成本减计提折旧和摊销,不计提重新评估,不计提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要求以公允价值减计提摊销或增值,同时,在不变动生物资产的成本的前提下,将公允价值增值计入当期损益。
4.生物资产的减值:当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减记账面价值。
5.生物资产的处置:当生物资产的处置出售或报废时,需要将其账面价值与处置收益(损失)核算。
6.生物资产的递延所得税: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和处置生物资产时,需要同时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7.披露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如生物资产的种类、计量方法、减值准备和处置等。
以上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生物资产的详细讲解。
准则的提出为企业在会计处理和计量生物资产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和评价生物资产的价值和经营情况,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36f1276c85ec3a87c2c537.png)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性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
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①广义经济林是与防护林相对而言,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它包括用材林、特用经济林、薪炭林等。
②狭义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橡胶、药材、香料、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灌木林;是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和果木。
如木本粮食林、木本油料、工业原料特用林等。
③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
④产畜是能直接带来具有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
包括奶牛、繁殖母猪、种公猪、种鸡或蛋鸡等,是畜牧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⑤役畜也称力畜,是指专门用来耕地或运输的家畜,如牛、马、骡子、驴、骆驼等。
也叫役畜。
3.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需要增设的会计科目根据《中华人民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及农产品的特定,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成熟”,核算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生物资产会计处理
![生物资产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a975d6650e52ea541898b7.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得生物资产得确认、计量与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一、生物资产得特征(一)生物资产就是有生命得动物或植物有生命得动物与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得能力、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得生长、蜕化、生产与繁殖得过程。
其中,生长就是指动物或植物体积、重量得增加或质量得提高,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得过程;蜕化就是指动物或植物产出量得减少质量得退化,例如奶牛产奶能力得不断下降;生产就是指动物或植物本身产出农产品,例如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繁殖就是指产生新得动物或植物,例如奶牛产牛犊、母猪生仔猪。
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得动物与植物”,意味着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就是“生物资产",这一界限对生物资产与农产品进行了本职得区分、生物资产准则对收获时点得农产品得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即应当采用规定得方法,从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资产生产成本中转出,确认为收获时点得农产品得成本;而收获时点之后得农产品得会计处理,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二)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生物资产准则所称“农业”就是广义得范畴,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与水产业等行业。
农业生产与收获时点得农产品密切相关,但必须与对收获后得农产品进行加工得活动严格区分。
农业生产活动针对得就是有生命得生物资产,而加工过程针对得就是收获后得农产品。
因此,加工过程并不包含在生物资产准则所指得农业生产范畴之内、二、生物资产得分类根据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通常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就是指为出售而持有得、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得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就是劳动对象,包括生长中得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得牲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就是指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得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就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得而持有得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得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得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产畜与役畜等、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得最大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二不断产出农产品或者长期役用得特征。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215189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9.png)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一、生物资产定义与分类生物资产是指能够生长、开花结果的活动性资产,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花卉、鱼类、家禽、牲畜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分为产出型和非产出型两类。
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可用于出售的生物资产,包括农作物、果树、花卉等。
其特征是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经过生长和发育后可产生经济利益,如农作物收获、果树结出果实等。
非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生物资产,如用于种植的种子、幼苗、草木、牲畜、鱼类等。
其特征是不能直接用于销售,但通过与产出型生物资产结合使用或者进行饲养、养殖等加工处理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自行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和估计的已損坏和发现性缺陷。
对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
三、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固定成本法根据固定成本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收获时视为库存,按照其可售原始状态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成本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收入法根据收入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出售前视为货币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得出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可变现净值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成本法根据成本法,对非产出型生物资产进行账面价值分摊,并在出售时转化为库存。
(2)公允价值法对于有市场价值的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四、生物资产的转换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生物资产转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转换时的计量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转换日的计量应当以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的方式进行。
转换时的确认和重分类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和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应当在转换日确认损益,以及将产出型生物资产转入生产成本或存货。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e6fd7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首先,生物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资产是指由活体生物组成的产权资产。
根据其用途和预期收益,生物资产可以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非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用于生产农产品、林产品或其他相关产品的生物资产,如农田、果树、鱼池等。
非生产性生物资产则指用于展览、教育或科研等目的的生物资产,如动物园的动物、植物园的植物等。
其次,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基于其公允价值,即以交易价格作为参考,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可以参考,应采用其他可靠的估值方法。
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照成本法进行计量,即初始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发展成本、运输成本等。
对于非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按照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再次,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通常采用成本法进行,即按照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计算。
减值损失应根据市场价值、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等因素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减值,应及时进行调整。
非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生物资产的处置。
当生物资产达到预期收益期限、无法继续使用或出售时,可以进行处置。
处置时,应将生物资产的净额与处置收入进行比较,如果处置收入大于净额,则产生处置收益;反之,则产生处置损失。
处置收益或处置损失应及时计入当期损益。
总之,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提供了对生物资产进行准确估值和适当会计记录的指导。
遵循这些准则,可以确保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符合规范,有助于用户了解企业的生物资产状况和经营绩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详细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e681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详细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本准则)是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而制定的。
本准则适用于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和初始计量:本准则规定了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即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且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本准则还规定了外购、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等不同方式取得生物资产的成本构成。
2、后续计量:本准则规定了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本准则还规定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本准则还规定了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收获与处置:本准则规定了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收获或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本准则还规定了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生物资产改变用途后的成本、以及生物资产出售、盘亏或死亡、毁损时的会计处理。
4、披露信息: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与生物资产相关的信息,包括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成本、折旧方法、折旧率、公允价值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发布具有以下的意义:1、它为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指导,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它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信誉度。
关于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
![关于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4af817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浅谈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其适用范围主要是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而不适用于收获后的农产品和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笔者就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这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不同类别生物资产进行区别确认与计量,便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如种牛、种马等和役畜如耕牛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保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该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三生物资产核算应增设的会计科目为规范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特点,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2、“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实际支出;3、“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成本;暂难以明确生产性或消耗性特点的林木资产实际成本,也在本科目核算;4、“公益林”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公益林的实际成本;5、“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6、“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的实际成本;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其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7、“农产品”科目,核算企业从事农业活动所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的实际成本,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8、“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9、“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10、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11、“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提取的幼畜或育肥畜跌价准备;12、“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13、“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农产品跌价准备;14、“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企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15、“公益林基金”科目,核算企业营造和按规定划转郁闭成林后的公益林所形成的基金;16“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核算企业应收、暂付家庭农场的各种款项,如企业应向家庭农场收取的劳动保险费、福利费、管理费、利润、代购农用生产资料款等;17、“应付家庭农场款”科目,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家庭农场的各种款项,如企业收购家庭农产品尚未结算的款项、代存家庭农场的其他收入等;18、“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科目,核算企业待结转的应收家庭农场款,如家庭农场应上交的劳动保险费、福利费、管理费、利润等;二、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及有关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以成本计量,由于生物资产的取得情形不同,所以其成本形成情况也不一样;具体分析如下:1、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运输费、保险费、相关税费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2、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下列规定确定: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按照其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2自行营造的林业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及其他管护费等必要支出确定;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的成本,按照其在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按照其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3、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下列规定确定:1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及其他管护费等必要支出确定;2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按照其达到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4、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5、投资者投入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6、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由于其并没有实际发生成本,例如,林场中天然起源的林木,其成本为零,如果对其不进行计量将不能反映林场的实际价值,因此,企业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并分类反映;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二有关账务处理:购入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按购买价格、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购买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税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等自行营造的具有生产性特点的林木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转入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借: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贷:生物性在建工程自繁幼畜成龄转为产畜或役畜,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借: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已计提的跌价准备贷:幼畜及育肥畜、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自行营造的生物性在建工程,按发生的实际成本,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物性在建工程贷: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工资等科目消耗性林木资产郁闭成林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消耗性林木资产贷:农业生产成本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发生的管护费用,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营业费用贷: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消耗性林木资产采伐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农业生产成本借: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贷:消耗性林木资产公益林郁闭成林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公益林贷: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借:专项应付款—国家拨款或育林基金借:资本公积贷:公益林基金—国家拨款或育林基金三、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及有关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1、生物资产后续支出和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概念生物资产后续支出是指生物资产形成后所发生的支出,如果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如果生物资产的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生物资产按成本计量之后,如何对其成本进行分摊或折旧;2、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和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或者有关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调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或者改变折旧方法;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为当期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3、消耗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即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并确认为当期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计入当期损益;4、公益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5、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公允价值计量应满足的条件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二有关账务处理:企业按月计提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贷: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贷: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贷: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四、生物资产的收获、处置、披露及有关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收获、处置和披露1、收获的概念及生物资产的收获后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收获是农产品从生物资产上分离,或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的结束,生物资产收获后,根据其不同用途对其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1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收获或者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结转成本的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2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按照产出成本或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计算确定,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方法,将其账面价值结转为农产品成本;2、生物资产的处置生物资产出售、盘亏或死亡、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当期损益;3、生物资产的披露企业为了更准确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生物资产相关的信息,按本准则的规定应披露下列有关信息:1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2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以及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3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法和实物数量;4用于担保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5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披露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相关的信息,如增加、盘亏或死亡等信息;二有关账务处理:清查盘点中发现的农产品盘盈、盘亏和毁损,作如下会计分示:盘盈:借:农产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经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盘亏和毁损: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农产品经批准后: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幼畜禽或育肥畜禽因死亡造成的损失,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贷:幼畜及育肥畜经批准后:借:管理费用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因死亡、出售、毁损等原因减少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借: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借: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贷: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理发生的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处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净收益处理发生的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处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净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记入“农产品”科目,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将农产品出售并结转成本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农产品。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研究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1de61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1.png)
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研究生物资产是一种具有生命特性的资产,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等,这些生物资产具有生长、繁殖、衰亡等生命周期,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因此,确认和计量生物资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资产的计量是指将活物量化成数字,对生物资产进行估价和持续监测。
生物资产的计量需要结合其生命周期特征的不同阶段进行,如种子或幼苗阶段、成长阶段、成熟期、收获时或出售时等。
在生物资产计量的过程中,需考虑生物资产所处的环境、种植方式、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种植业中,作物的收获量、品种性状、品质、生长期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生物资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其计量结果。
因此,在实际计量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各种计量方法进行计算,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生物资产的价值。
生物资产确认和计量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更是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可以适用于生产、贸易、科技等领域,在其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生产领域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能够帮助农民和畜牧户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产出效益,增加经济收益;在贸易领域中,生物资产的计量可以作为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依据,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科技领域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能够为生物学、生态学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该生物资产的特性和生命周期,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计算,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践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进行生产、贸易、科研等活动,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论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
![论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486488479563c1ec5da71c9.png)
论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作者:————————————————————————————————日期:论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论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郁球1 朱继宏2(1 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200032 ;2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海丰总公司224153)【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颁布后,如何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进行选择,在准则中规定企业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计量。
文章就公允价值的概念、目前采用公允价值的障碍和现实选择予以分析。
关键词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障碍公允价值现实选择一、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三大类。
准则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义、包含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
其中最具我国特色的是将公益性生物资产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并将公益性生物资产定义为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资产,与国际会计准则IAS 41 所规定的生物资产概念保持一致。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尤其重要,它比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单位价值大,生命周期长,其价值犹如固定资产一样需要分期摊入产品成本中,但如何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进行选择却是会计界的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企业一直采用成本模式。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农村市场逐渐活跃,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初步具备,但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软、硬环境尚不成熟。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障碍当前,生产性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存在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生物资产价格及相关信息受到限制。
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其进入市场交易的机会并不多,且交易渠道很狭窄,局限于一些地方的集市上,而对于植物类生产性生物资产受到土地和气候的限制,更难以上市进行交易,因此它们的市场表现都不活跃。
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11743f37d15abe23492f4de1.png)
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依照与国际会计准那么趋同的原那么,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进展时期的基础上,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那么第5号——生物资产》。
该准那么大体上沿用了《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1号——农业》的思路,可是仍然维持了我国的特色。
新准那么不仅从概念上明确了生物资产的范围,改变了以往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思路,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生物资产和农业活动这一特殊领域进行了标准。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和特点(一)生物资产的概念农业活动是指企业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可售生物资产、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进程的治理。
我国新会计准那么中指出,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与国际会计准那么所规定的概念完全相同。
在生物学上,生物要紧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和熟悉还很有限,可是微生物的生产和经营却是农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
若是只将生物资产概念为植物和动物,缺少微生物,这是不完整的。
目前,被企业作为生产对象进行经营治理的还主若是动物和植物,没有考虑微生物,可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生物资产的概念将可不能只限于动物和植物。
(二)生物资产的特点生物资产作为资产除具有一样资产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如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长周期性;多样性;地域不同性;能够提供副产品;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以后经济利益不确信性;具有双重资产特性等。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国际会计准那么鼓舞企业将生物资产进一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同时,按生物资产的成长特点又可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
我国会计准那么充分考虑我国公益性生物资产数量较多,国有农场等实际情形,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别离标准了这三大类生物资产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置。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以后收成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可见,其持有目的是为了长期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关于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介绍
下面是一篇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介绍,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关于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介绍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特殊规定的除外。
企业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该资产的预计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
(二)该资产的预计有形损耗,如产畜和役畜衰老、经济林老化等;
(三)该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品种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相对下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的农产品相对过时等。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或者有关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调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或者改变折旧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