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的测量(超声)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声速测量------------------------------------------------------------------------------------------一、【实验名称】声速的测量二、【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

2.学会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3.了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4.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声速仪四、【实验原理】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λf,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

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

剩下的就是测量声速的波长,这就是本实验的主要任务。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实验室测量空气中声波波长的方法。

1.相位比较法实验接线如上图所示。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相位的传播。

在声波传播方向上,所有质点的振动相位逐一落后,各点的振动相位又随时间变化。

声波波源和接收点存在着相位差,而这相位差则可以通过比较接收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与发射换能器输入的正弦交变电压信号的相位关系中得出,并可利用示波器的李萨如图形来观察。

示波器相位差φ和角频率ω、传播时间t 之间有如下关系:φ=ω·t ω=2π/T t=l/v λ=Tv代入上式得:φ=2πl/λ当l=nλ/2(n=1,2,3,……)时,可得Φ=nπ由上式可知:当接收点和波源的距离变化等于一个波长时,则接收点和波源的位相差也正好变化一个周期(即Φ=2π)。

实验时,通过改变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观察到相位的变化。

当相位差改变π时,相应距离l的改变量即为半个波长。

2.驻波法如上图所示,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

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与原理1.1 实验目的为了研究声速的测量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声速的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声速的定义、测量原理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2 实验原理声速是指在某种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当这种振动传播到介质中时,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内部分子的振动速度有关,而分子的振动速度又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声速的测量实际上是测量介质中分子振动速度的过程。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2.1 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声源(用于产生声波)、麦克风(用于接收声波)、计时器(用于计算声波传播时间)、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分析实验数据)。

2.2 材料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玻璃、铝箔等。

这些材料都是常见的介质,可以用于测量声速。

三、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3.1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使其充满水。

2) 将玻璃和铝箔分别放在水中。

3) 用麦克风分别对玻璃和铝箔进行录音。

4)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次录音所需的时间。

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6)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声速的测量结果。

3.2 数据处理我们需要计算每次录音所需的时间。

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每次录音前先将麦克风校准,以减小误差。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距离 = (时间 * 频率) / 声速其中,时间是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长度,频率是以赫兹为单位的声音频率,声速是以米/秒为单位的声波传播速度。

通过对所有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介质中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介质中声波传播速度的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可行的。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一)1、实验目的(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 、示波器ST16B 。

3、实验原理3.1 实验原理声速V 、频率f 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式为λf V =。

如果能用实验方法测量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得声速V 。

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2 实验方法3.2.1 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S 1发出的超声波和S 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驻波。

当波源的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此驻波的振幅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S 1、S 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其间可以有任意个波节,所以驻波的共振条件为:3,2,1,2==n nL λ(1)即当S 1和S 2之间的距离L 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

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

当L 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S 2,可以连续地改变L 的大小。

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S 2所移过的距离为:()22211λλλ=⋅-+=-=∆+n n L L L n n (2)可见,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L 改变了2λ。

此距离2λ可由超声声速测定仪上的游标卡尺测得,频率可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计读得,根据f V ⋅=λ,就可求出声速。

3.2.2 两个相互垂直谐振动的合成法(简称相位法)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就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图形——称为李沙如图形。

其轨迹方程为:()()φφφφ122122122122-=--⎪⎪⎭⎫ ⎝⎛+⎪⎪⎭⎫ ⎝⎛Sin Cos A A XY A Y A X (5)在一般情况下,此李沙如图形为椭圆。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结果,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实验分工:张x——测量时间张x——发声贾x——测温实验过程: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时间17∶30温度21℃发声时间0.26rime;发声距离93m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实验原理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

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Hz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

通过对波腹(节)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ambda;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ambda; × f ambda;=2X v = 2X × f原理图示1(驻波法原理图) (二)相位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1) 简谐振动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2) 利用李萨如图形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的基本原理。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计算出声速。

实验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20kHz 的声波。

在实验中,可以用超声波测量仪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时间,通过已知距离除以时间,可以得到声速。

实验装置: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示波器、计时器、测量尺。

实验步骤:1. 将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连接到示波器上,并将示波器调节到合适的显示范围。

2. 使用测量尺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并记录下来。

3. 打开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的电源开关,并调节超声波频率和强度。

4. 用计时器测量超声波从发生器发出到接收器接收到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5. 将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放入水中,重复步骤2-4,分别测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和时间。

6. 用已知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即可得到声速。

实验数据记录:- 空气中传播距离:30cm- 空气中传播时间:2.5ms- 水中传播距离:30cm- 水中传播时间:1.5ms实验结果计算:- 空气中声速 = 空气中传播距离 / 空气中传播时间- 水中声速 = 水中传播距离 / 水中传播时间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得到空气中声速和水中声速的数值,可以发现水中声速比空气中声速要大。

这是因为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声速也相应增加。

实验误差和改进:1. 计时器的误差:计时器的精度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可以尝试使用更精确的计时器进行测量。

2. 超声波的发射角度: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可能会受到发射角度的影响,应尽量保证超声波直线传播。

3. 环境因素的干扰:实验室中可能存在其它声音的干扰,可以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通过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计算出声速。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介质对声速的影响。

同时,实验中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超声波测速方法,了解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观察超声波的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原理: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具有短波长、易传播等特点。

在声波中,声速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量,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超声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同时还会产生探头内部的谐振。

实验仪器:
超声波测速实验仪、金属样品、无气泡水、润滑油。

实验步骤:
1. 准备金属样品,涂上润滑油,将探头贴在金属表面上。

2. 打开超声波测速实验仪,选定合适的探头和频率,并调整超声波的强度。

3. 测量无气泡水中的声速。

4.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超声波在金属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声速数据。

实验数据和分析:
1. 测量无气泡水中的声速为1470 m/s。

2. 测量金属中的声速为5050 m/s。

3. 在金属中观察到了超声波的强烈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超声波测速方法,了解了超声波在
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观察到了超声波的衍射和折射现象。

此外,我们还发现金属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明显高于水中的声速,这说明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应用时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声速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2. 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 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 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标准状态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v₀ = 331.5 m/s,温度T = 273.15 K。

室温t时,干燥空气的声速v可以表示为:v = v₀ √(T/t)其中,T为绝对温度,t为室温。

2.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利用压电换能器产生和接收超声波,通过测量超声波的频率f和波长λ,可以计算声速v:v = f λ其中,频率f由声源振动频率得到,波长λ可以通过相位法测得。

3. 相位法:当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是平面波时,当接收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

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

继续移动接收器,直到找到的信号再一次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这段距离就等于声波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1. 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2. 超声波发射器一台3. 超声波接收器一台4. 双踪示波器一台5. 压电陶瓷换能器两台6. 同轴电缆若干7. 温度计一台8. 卷尺一把四、实验步骤1.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与超声波发射器的输入端及示波器的通道1相连;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和示波器的通道2相连。

2. 将压电陶瓷换能器安装在支架上,使其相对位置固定。

3. 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其在超声波发射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内。

4. 使用示波器观察发射器和接收器信号的波形,并调整接收器位置,使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

5. 记录此时接收器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即为声波的波长λ。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多组数据。

7. 利用逐差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声速v。

五、实验结果1. 测量得到的声波波长λ的平均值为λ = 0.0200 m。

2. 利用公式v = f λ计算得到的声速v的平均值为v = 402.0 m/s。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声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加深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1、共振干涉法在声源和接收器之间产生驻波,当接收器与声源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会形成共振,从而接收到的声压信号最强。

通过测量相邻两次共振时接收器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再结合声波的频率,即可求得声速。

2、相位比较法通过观察声源和接收器处声波的相位差来测量声速。

当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变化2π。

利用示波器显示的李萨如图形,可以确定相位差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3、时差法测量声波在一定距离内传播的时间差,根据距离和时间差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仪包括声源、接收器、游标卡尺等。

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共振干涉法(1)将声源和接收器安装在导轨上,调整二者的位置,使其处于同一直线上。

(2)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清晰的正弦波。

(3)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幅度变化,记录相邻两次幅度最大时接收器的位置。

(4)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2、相位比较法(1)按照共振干涉法的步骤连接好仪器。

(2)将示波器的 X 轴输入接至声源的信号,Y 轴输入接至接收器的信号。

(3)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的变化,当图形由直线变为椭圆,再变为直线时,记录接收器的位置。

(4)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3、时差法(1)将声源和接收器分别放置在一定距离的两端。

(2)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信号,同时触发声源和示波器。

(3)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传输至示波器,测量脉冲信号发出和接收的时间差。

(4)改变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声速。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共振干涉法|测量次数|接收器位置(mm)|||||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相邻两次共振时接收器移动的距离,求出波长平均值λ1,再根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f,计算出声速 v1 =λ1×f 。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超声波声速的测量是物理实验中的常见实验之一。

本实验通过使用超声波测量仪器,测量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了解不同介质的声学特性。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如下: - 超声波测量仪器 - 不同介质(如水、油等) - 计时器 - 传声器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超声波测量仪器连接到电源,并将传声器连接到仪器上。

2.预热:打开超声波测量仪器,等待一段时间,使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3.校准:使用已知声速的介质(如水),进行仪器的校准。

将传声器放入介质中,启动测量仪器并记录测量结果。

4.实验测量:选择其他不同介质(如油),将传声器放入介质中,启动测量仪器并记录测量结果。

5.重复测量:为确保准确性,重复步骤4多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处理数据的方法如下: 1. 数据记录:将每次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介质种类和测量结果。

2. 平均值计算:对于每个介质,将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得到该介质的声速。

3. 不确定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重复性,计算每个介质声速的不确定度,并进行数据误差分析。

4. 结果比较:将不同介质的声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介质的声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介质的声速差异较大,这是因为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质不同所致。

2. 液体介质的声速通常比气体介质的声速高,这是因为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3. 通过对不同介质声速的测量和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介质的声学特性,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结本实验通过使用超声波测量仪器,测量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测量声速的方法及原理,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并进一步加深对声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功放器•话筒•扬声器•Oscilloscope•PC机三、实验原理声速指的是在自由空气中声波传播的速度。

实验使用的原理是产生谐振,求出谐振频率,进而计算出波长和声速的值。

实验中使用两个分别为x和x+l的话筒,用扬声器向话筒内产生声音。

由于声音在两个话筒之间反射,从而产生谐振。

此时,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一共振频率。

当两个话筒之间的距离为整数倍的半波长时,声波信号会在两个话筒之间构成明显的谐振。

根据声波波长、振幅、频率之间的关系,公式为:$\\lambda=4(x_l - x)$, $v_s=f\\lambda$。

四、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将信号发生器和功放器连接到扬声器上,将话筒和示波器连接。

2.调整扬声器音量至较小的幅度,并调整发生器频率。

3.将两个话筒放置在合适位置,打开附近的窗户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调节话筒位置以保证话筒下方的空气流畅。

4.调节发生器频率直到观察到谐振现象,记录下其频率f。

5.移动一个话筒,调节其位置,直至观察到下一个谐振现象,记录此时的频率f′。

6.重复步骤5,直到观察到5个不同的谐振现象,记录各自的频率和距离x l−x。

7.对于每一个谐振现象,使用公式:$\\lambda=4(x_l-x)$计算出波长,并使用公式:$v_s=f\\lambda$计算出声速的值,记录到实验数据表中。

8.最终计算所得的声速的平均值为本次实验的测量值。

五、实验数据以下为本次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序号频率f(Hz)x l−x(m)波长$\\lambda$(m)声速v s(m/s)1 332.47 0.125 0.500 166.232 665.86 0.250 0.500 332.933 998.74 0.375 0.500 499.374 1332.09 0.5 0.50 666.045 1665.90 0.625 0.500 832.95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谐振的方法测量了自由空气中声音的速度,获得了声速v s的落差数据。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当声源发出的平面波在管内传播时,会在管内形成驻波。

在驻波中,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个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再结合声波的频率,从而求得声速。

设声源频率为 f,波长为λ,声速为 v,则有 v =fλ。

2、相位法通过比较发射波和接收波的相位差来测量声速。

当发射波和接收波的相位差为2π 的整数倍时,两者同相;当相位差为(2n +1)π 时,两者反相。

通过测量相位差的变化,计算出波长,进而得到声速。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仪2、信号发生器3、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1)按实验装置图连接好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节到一定值,使示波器上显示出稳定的正弦波。

(2)移动测量管中的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找到相邻的波节或波腹,记录其位置。

(3)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

2、相位法(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同时接到示波器的 X 轴和 Y 轴输入端。

(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一个李萨如图形。

(3)移动接收器,观察李萨如图形的变化,找到图形从直线变为椭圆或从椭圆变为直线的位置,记录下来。

(4)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驻波法|测量次数|波节位置(cm)|相邻波节距离(cm)|波长(cm)|||||||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波长的平均值:λ =(λ₁+λ₂+λ₃+λ₄+λ₅)/ 5声速:v =fλ2、相位法|测量次数|相位变化位置(cm)|相邻相位变化距离(cm)|波长(cm)|||||||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波长的平均值:λ =(λ₁+λ₂+λ₃+λ₄+λ₅)/ 5声速:v =fλ六、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误差、示波器的测量误差等。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声波的基本物理特性和产生机制。

2. 掌握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声速的方法。

3. 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 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5. 运用超声波检测声场分布。

6. 学习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原理。

7. 通过相位法与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与公认值进行比较。

8. 观察与测量声波的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现象。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听觉上限(约20kHz)的声波。

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主要受到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声速,即通过测量超声波的波长和频率,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器材1. 型声速测量综合实验仪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仪4. 声波发射器5. 声波接收器6. 温度计7. 卷尺8.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器的各个部分连接好,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示波器、信号发生仪等。

2. 校准实验仪器,确保其工作正常。

3. 测量环境温度,并记录数据。

4. 使用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射器与信号发生仪连接,调整信号发生仪的频率至超声波频率范围。

b. 将声波接收器放置在距离声波发射器一定距离的位置。

c. 在示波器上观察声波信号,调整声波接收器的位置,直到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两个同相的声波信号。

d. 测量两个同相信号之间的距离,即为超声波的波长。

e. 计算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 频率× 波长。

5. 使用共振干涉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放置在共振腔内。

b. 调整信号发生仪的频率,直到在共振腔内观察到共振现象。

c. 测量共振频率,并计算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 频率× 波长。

6. 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a. 将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放置在待测介质中。

b. 调整信号发生仪的频率,使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

c. 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计算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一)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一)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声速测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测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以研究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实验通过使用特定仪器和方法,测定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准确的声速数值。

正文:1. 实验目的1.1 目的1:掌握声速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目的2:研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差异。

1.3 目的3:了解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与材料2.1 仪器1:声波发生器2.2 仪器2:示波器2.3 材料1:空气2.4 材料2:水2.5 材料3:固体介质(如金属板或塑料板)3. 实验步骤3.1 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3.2 步骤2:将声波发生器置于空气中,并调节频率和幅度3.3 步骤3:使用示波器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3.4 步骤4:重复步骤2和3,但将介质更换为水和固体3.5 步骤5: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声速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4.1 结果1:测得空气中声速为350 m/s4.2 结果2:测得水中声速为1500 m/s4.3 结果3:测得固体中声速为5000 m/s4.4 数据分析1:介质密度对声速的影响4.5 数据分析2:介质的弹性模量对声速的影响5. 结论与讨论5.1 结论1:声速与介质性质密切相关5.2 结论2:空气中声速较低,水中声速中等,固体中声速较高5.3 讨论1:实验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5.4 讨论2:声速测定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5.5 讨论3: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领域总结:本实验通过声速测定方法,研究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并得出了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密切相关。

此实验对于深入理解声波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准确测定声速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和数据。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并探究其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器材:1. 超声波发生器2. 超声波传感器3. 示波器4. 电源5. 不同介质样品(例如水、玻璃、橡胶等)6. 实验笔记本7. 实验室计时器实验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声波,其频率一般超过20kHz。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压缩系数等性质的不同,其传播速度也会不同。

根据固体物体中超声波传播速度与弹性系数和密度的关系可知,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同样地,在液体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液体的压缩模量、密度等有关。

因此,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获得介质的相关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器材。

2. 将超声波发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相连。

3. 设置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并将传感器置于介质中。

4. 打开示波器并将其与传感器相连。

5. 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其能够清晰地显示超声波的传播过程。

6. 测量超声波传播的时间间隔,并记录下来。

7. 更换不同介质样品,重复步骤3-6,进行多次测量。

8.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不同介质样品中超声波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中得到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样品中超声波的速度。

首先,根据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可以得到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然后,根据实验中所用的不同介质样品,可以将得到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固体中,声速与弹性系数和密度成正比;在液体中,声速与液体的压缩模量和密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不同介质的声速特性。

实验结论: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可以通过测量传播时间和距离来计算声速,并将其与介质的性质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中得到的数据可以验证声速与介质性质的相关关系。

超声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超声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超声声速是指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超声波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测量超声声速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将采用经典的迈克尔逊干涉法来测量超声声速。

实验目的:通过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超声声速,了解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法是一种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长度或波长的方法。

实验中,将超声波传播介质分为两条路径,一条为参考光路,另一条为测量光路。

当两条光路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通过改变测量光路的长度,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超声波的声速。

实验装置:1. 迈克尔逊干涉仪: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半反射镜等组件。

2. 超声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

实验步骤:1. 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打开,调整使得光束尽可能平行。

2. 将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信号输入到测量光路中。

3. 调整测量光路的长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 当干涉条纹达到最大对比度时,记录下此时的测量光路长度。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记录不同测量光路长度下的干涉条纹情况。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不同测量光路长度下的干涉条纹情况,可以得到一组数据。

利用这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超声波的声速。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得到了超声波在测量介质中的声速为XXX m/s。

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迈克尔逊干涉法来测量超声声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然而,实验中也存在一些误差来源,例如光源的稳定性、光束的平行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更稳定的光源、调整光路使光束更加平行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了超声声速,并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

实验结果对于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总结:本实验通过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超声声速,深入了解了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超声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它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材料的质量检测、医学诊断中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介质中的超声声速来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超声测厚仪、超声探头、计时器等。

2. 实验样品:不同材质的块状样品。

3. 实验步骤:a. 将超声探头与超声测厚仪连接好。

b. 将样品放置在超声探头下方,保持与探头的接触良好。

c. 打开超声测厚仪,调节合适的探头频率和增益。

d. 通过计时器记录声波从超声探头发射到被样品反射回来的时间差。

e. 根据声波传播距离和时间差计算出超声声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材质的超声声速如下:1. 声速测量结果表格:| 材质 | 声速 (m/s) ||---------|------------|| 水 | 1480 || 铝 | 6420 || 钢 | 5900 || 玻璃 | 5640 || 塑料 | 2700 |2. 声速与材质的关系:从实验结果中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声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是由于材质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较快;而金属材料的密度较大,弹性模量较高,导致声波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较快。

3. 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还发现声速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距增大,导致声波传播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声波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的,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质的超声声速存在明显差异,与材质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有关。

2. 声速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声速增加。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中仅测量了几种常见材质的超声声速,未涵盖所有可能的材质。

超声声速测量 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 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超声声速测量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得到介质的声速。

声速是介质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对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超声声速测量,探究不同介质中声速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超声声速测量利用了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根据声速公式,声速v与密度ρ和弹性模量E之间的关系为v = √(E/ρ)。

因此,通过测量声速和已知介质密度,可以得到介质的弹性模量。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的超声声速测量装置包括超声发生器、超声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超声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经过超声传感器发射到介质中,再由超声传感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用于调节和显示超声波信号。

实验步骤:1. 将超声传感器固定在介质表面上,并与超声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好。

2. 打开超声发生器和示波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触发频率,使其保持一致。

3. 调节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控制,使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超声波信号。

4. 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

5.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不同介质的声速,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介质中声速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声速与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声速通常高于液体,而液体的声速又高于气体。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声波传播速度较快。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不同介质中声速的差异。

在相同类型的介质中,声速也会因为不同的材料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同一种液体中,若更换不同的溶液,其声速也会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不同溶液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导致声速也有所差异。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超声声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认识到了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密切关系。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超声声速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材料科学、地质学、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验证超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特性。

实验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20kHz的声波。

在超声声速测量实验中,通常采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声速。

根据声速的定义,声速等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

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搭建首先,将超声波发生器与超声波探头连接,然后将探头放置在测试介质中。

确保探头与介质接触良好,避免空气间隙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将超声波探头置于实验室中的空气中,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得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稳定。

记录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

3. 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将超声波探头放入一个已知介质(如水)中,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下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时间t2。

4. 测量固体中的声速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一个固体物体上,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下超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时间t3。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中测得的传播时间t1、t2和t3,可以计算出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1. 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根据声速的定义,声速等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

由于空气中的声速近似为343m/s,传播距离为探头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因此,可以计算出空气中的声速。

2. 液体中的声速计算同样地,根据声速的定义,液体中的声速等于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

传播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得到,而传播时间t2已经记录。

因此,可以计算出液体中的声速。

3. 固体中的声速计算固体中的声速计算与液体类似,只需将传播距离改为超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距离,传播时间为t3。

通过测量这两个参数,可以计算出固体中的声速。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部分的计算,可以得到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速的测量(超声)
一、实验目的:
①用共振干涉法求超声声速;
②用相位比较法求超声声速。

二、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量仪、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同轴电缆、示波器、游标卡尺、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

三、实验原理:
①声速的测量:
利用公式νλ,测量声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去求声速v。

②声压驻波:已知两列频率、振幅和振动方向相同的平面简谐波,向相反的方向传播时,叠加的合成波就是驻波,在驻波场中质点振幅最大处为波腹,质点位移振幅近似为零处为波节,相邻波腹或波长的距离为半波长(λ/2)。

③声波波长的测量:接收器S2输出的信息有两部分:1、驻波的信息,其振幅随S2的移动而变化,在共振时,S1、S2的距离为l:,,,此时振幅较大。

2、类
似行波的信息,S1、S2用的相位差,也随着S2的移动而变化,每移动λ/2,相位差改变Π(即180°)。

利用这两种信息均可测量声波波长λ。

(1)共振干涉法;(2)相位比较法。

四、实验方法:
①用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示波器的X端用内部扫描,调内部扫描与S2的信息同步,示波器上显示的是S2的交流信号按时间展开的图形,移动S2示波器上图形有时很大,有时很小。

在S2移动范围内,仔细测多个出现极大值时S2的位置l1、l2、……、l n,用逐差法求出λ,再求声速v。

②用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示波器的X端用内部扫描,调内部扫描与S2的信息同步,移动S2示波器上的图形会从椭圆变换到一条直线,再从直线变换到一个反方向的椭圆,往复变换。

在S2移动范围内,仔细测多个出现直线时S2的位置l1、l2、……、l n,用逐差法求出λ,再求声速v。

③记录实验室的实温t。

④用当前实温和公式求出声速,与以上两种方法求出的声速进行比较,
分析。

五、数据处理:
温度:34℃频率:37500Hz
共振干涉法(单位:mm):
218.98 213.58 209.20 204.56 199.62 194.92 190.64 185.72 180.62
176.52
相位比较法(单位:mm):
174.60 169.60 164.80 160.68 155.90 151.22 146.28 141.58 136.68
131.70
共振干涉法:
λ
相位比较法:
λ
六、小结(误差分析):
通过共振干涉法算出的超声声速为350.560 m/s,通过相位比较法算出的超声声速为354.360 m/s,通过公式求出的应得声速为351.474 m/s。

百分误差:%;
%;
误差引起的原因有读游标卡尺数值时部分数据不准确、空气介质影响或实验仪器不精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