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一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一)到 2023 年底,完成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清地质灾害底数,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库。
(二)到 2024 年底,建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到 2025 年底,完成一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_____处,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三、主要任务(一)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1、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孕灾机理,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对人口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进行复查,掌握其变化情况。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1、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前言一目的任务二上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二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六章预期成果第一节成果图件第二节成果报告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第四节信息系统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成果报告的章节及主要内容序言主要内容:目的任务;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地质灾害灾情;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清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章区域自然地感与地质环境主要内容: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各灾种的分布、规模、特征、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犒力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危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第三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主要内容:评估原则、要求与方法;备灾种(或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重要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标准见表9。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9注;c人情分组——即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交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危害程度分级——宽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现状评估是指已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的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来用统一价格折价法,即各省(市、g#区)采用经访问的大部分县(市)物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省(市、g治区)经济损失评估的统一计算单价,据此进行统一计算。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指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的策划和实施。
以下是一般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采用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可能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规划,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3. 工程措施:根据灾害类型和区域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
比如在滑坡多发地区,可以采用护坡、植被覆盖、土地固化等工程措施;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加装抗震设备等措施。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学生、农民等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 救援与恢复: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培训及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紧急处理。
同时,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风险,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地质灾害规划编制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新兴县地处粤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受强台风暴雨袭击及人类建设工程日益激烈的影响,以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及地面软基沉陷为主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以及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和要求,我县应尽快开展地质灾害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对保护地质环境,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人地和谐的理念,从新兴县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预防为主,按计划和分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宗旨,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新兴县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三、规划目标“新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期,2008年至2020年为规划期。
规划范围为全县现有的12个镇,196个村(居)委会。
总面积约1520.7平方公里。
在规划期中,达到并完成新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总体目标:1、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系。
2、建立完善的国土、建设、气象、水利和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
3、加强基础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基础上,对重要经济区域的地质灾害做出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严格防范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5、建立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及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有明显降低。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地表活动引起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案。
一、灾害预防1. 加强地质调查与监测:建立完善地质调查与监测体系,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貌、构造、气候和地下水等信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2.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灾害区域的重点治理方向和措施。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监测预警1. 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变形监测等,以实时掌握灾害形势。
2.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研究,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3. 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建立灾害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交流合作,提高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整体效能。
三、应急救援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灾害救援工作。
3.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救援装备、食品、饮水、医疗物资等,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防灾减灾1.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包括建设防洪堤坝、加固山体、梯田治理等,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的防灾减灾功能。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欢迎共阅福建省县级2013-2015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前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山洪灾害对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已经成为防洪减灾特别是保障人员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按照国家防办的统一部署,我省2010-2013年共完成74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止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初步建立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有效解决了我省山洪依据通过一、基本概况 (13)(一) 自然地理情况 (13)(二)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13)(三)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13)(四)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3)二、现状及需求分析 (13)(一)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3)1.调查评价 (13)2.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14)(二) 存在问题及需求分析 (14)1. 技术原则 (17)2. 工作任务 (17)(二) 工作内容 (17)(三) 前期基础工作 (20)1. 底图、设备、软件采购 (20)(四) 山洪灾害调查 (21)1. 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 (21)2. 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 (23)(五)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24)1. 防治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24)2. 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24)(三) 县级山洪灾害网络系统完善1. 现状描述 (35)2. 县级网络完善 (37)3. 县级平台延伸到乡镇 (38)(四) 县级视频会商系统 (39)1. 现状描述 (39)2. 县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 (39)3. 县级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完善 (40)4. 会场改造 (40)(五) 县级山洪灾害平台硬件部分 (41)1. 县级机房设备 (41)2. 县级移动巡查设备 (41)1. 应急检修车及工具 (49)2. 乡镇应急救援工具 (50)六、投资概算 (50)(一) 概算依据 (50)(二) 概算说明 (51)七、年度建设任务汇总 (66)(一) 县级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建设任务表 (66)(二)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主要建设任务年度安排表 (68)(三) 福建省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任务分解表 (70)(二) 资金落实(三) 建设管理 (76)(四) 监督检查 (76)十、效益分析 (78)(一) 社会效益 (78)(二) 经济效益 (78)项目特征表项目所在县根据县级方案实际内容填写本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由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1. 地质调查和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层、地下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出警报。
3. 风险评估和规划: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规划,包括划定灾害隐患区、制定防灾预案、规划土地使用、避免在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等。
4. 建设抗灾设施:根据风险评估和规划的结果,建设相应的抗灾设施,如监测设备、防护墙、拦土墙、护坡、防洪堤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
5. 加强工程建设和施工监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社会参与和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8.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提高科技支撑: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10. 灾后恢复与重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积极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等,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周宁规划
福建省周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供审稿)(2006年—2015年)福建省周宁县人民政府二○○五年十一月《福建省周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编制机构及人员编制领导小组:组长:叶贻顺副组长:许传概成员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计划局财政局民政局水利局建设局环保局林业局交通局气象局科技局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主任:黄和锵编制组人员:项目负责:唐建忠编制人员:唐建忠祝跃进黄金荣魏日才郭丽红蒋重贤审核:江启煜技术负责:苏世川编制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国土资源局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编制时间:二00五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1)二、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2)(一)社会经济概况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3)(二)地质灾害现状 (4)(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6)(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6)(五)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7)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规划目标 (10)四、总体部署 (11)(一)中部、东南部中低山—丘陵地质灾害防治区(Ⅰ) (12)(二)北部、西南部中—低山地质灾害防治区(Ⅱ) (13)五、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的划定 (14)(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的主要依据 (14)(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点)的划定 (15)(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点)的管理 (19)六、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20)(一)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 (20)(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建设 (21)(三)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24)(四)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24)(五)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 (26)(六)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6)七、保障措施 (27)(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27)(二)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职能,健全基本制度 (27)(三)加强宣传培训,增强人民防灾减灾意识 (28)(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28)(五)完善防治经费投入机制,确保规划实施 (28)八、附则 (29)附表一:周宁县地质灾害一览表附表二:周宁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附表三:周宁县地质灾害治理规划表附图一:福建省周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附图二:福建省周宁县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区、危险区(点)分布图一、总则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地理坐标:东经119°06′~119°29′,北纬26°53′~27°19′。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范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范文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突发性异常事件。
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以3000字左右的篇幅阐述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搜集和整理地质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防的第一步是对灾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
通过查阅历史灾害的记录和相关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频率和特点。
同时,收集该地区的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图以及地下水位信息等,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后续的评估和预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和预测基于搜集到的地质灾害信息,结合现场考察和测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预测工作。
首先,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影响区域。
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最后,结合历史灾害的经验和案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三、制定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防范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该系统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测结果,结合监测数据和传感器的实时反馈,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系统分为预警等级和预报周期,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严重程度,设置相应的预警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同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公众,并制定应对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为了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应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首先,在潜在灾害隐患地区设置监测站点,对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地震趋势等进行持续监测和数据的实时采集。
其次,建立监测数据的数据库,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三,研发新型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模板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模板一、背景与概况地质灾害是一种意外事件,主要指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灾害。
我国地处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地质灾害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本方案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方案的原则是科学、综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重点任务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警能力;2、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治理工作,减少灾害发生概率;3、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4、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细化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1)建设高效再分析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2)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覆盖率;(3)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2、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治理工作(1)制定危险区治理规划,科学规划治理工作;(2)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治理工程建设;(3)制定危险区管理办法,加强危险区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建设一支专业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2)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的更新和维护;(3)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2)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基地;(3)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预期效果1、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完善,灾害预警能力得到提升;2、危险区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害发生概率得到降低;3、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4、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效果显著,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得到提高。
六、资源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需求;2、加强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府工作计划一、县地质环境背景概况县位于省东南部。
全县面积3726.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耕地41.3万亩。
区域内属于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840毫米,径流深400毫米。
全年降雨的70%集中在月份,尤其月下旬至月上旬的台风,大多带来大暴雨天气,气象、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径流很快形成,导致山洪爆发,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
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段性、地域性和突发性,同降雨、地下水、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连绵细雨易于诱发崩塌、滑坡;暴雨或连续降雨易于诱发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崩塌的重点地区为:各乡镇露天开采矿石场;铜镍矿开采崩落区。
(二)泥石流重点地区流经快大镇流经大安镇的河,通快一级路弯弯川段。
(三)矿区地面塌陷重点地区:乡煤矿区、铁矿塌陷区。
(四)矿山尾矿坝重点区为公司岔、尾矿坝,尾矿坝,矿尾矿坝,铁矿尾矿坝,矿业尾矿坝、尾矿堆。
(五)废渣堆放场重点区各矿山的废石堆、盗采矿石点形成的废石堆、县化工总司废渣堆放场,这些是产生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六)重点村屯县哈各水库和矿山尾矿坝下的村屯居民。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防汛机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职责,明确分工及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指导灾害易发地的乡镇、村(屯)学校以及厂矿、企业等具体的灾害防御和灾民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的责任人和灾民转移安置路线、地点;对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舍、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立即转移疏散等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对全县15个乡镇及矿山企业的相关灾害点进行彻底清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人员,各相关部门人员已进行培训。
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认真做好2020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商洛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柞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及中、省、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现状(一)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4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4处、威胁100人以下的80处。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堆积层滑坡居多,岩质滑坡次之,稳定性差,危害性大。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
按隐患点密度、活动现状与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流域及西康铁路沿线。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情况。
全县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滑坡71处(中型5处,小型66处)、崩塌7处、泥石流6条(中型4条,小型2条),直接威胁着752户2558人2438间房屋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8704万元。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灾险情情况,5-10月为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时段,其中6-9月份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点以及降水趋势分析,伴随汛期强降雨过程局部地质灾害隐患点将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三、主要目标任务2020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五化”建设和网络化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治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保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目标任务有五项:一是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网格责任,在每个隐患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撤离路线,落实避险场所,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方案到点、措施到位。
二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零报告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及时。
【国土方案】修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国土方案】修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修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修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办发〔2016〕4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九府厅字〔2017〕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赣国土资办发〔2016〕43号文件精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预报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摸清地质灾害现状,总结“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提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任务,安排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立保障实施机制等。
二、工作目标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灾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任务(一)全面评价《修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执行情况。
认真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客观评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总结规划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措施。
(二)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工作。
1.全面完成1/5万地质灾害调查,开展县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2.开展1/1万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试点。
3.开展采煤沉陷及岩溶塌陷区地质灾害调查。
4.加强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和重要隐患点排查。
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导致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可连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省政府第116号令)、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做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行工作旳告知》(政办字〔〕118号)规定,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旳指引思想、目旳和重要根据(一)编制规划旳指引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导致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连续发展。
(二)编制规划旳目旳贯彻省省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旳目旳任务,细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旳内容和规定,并对未波及到旳部分制定相应旳规划目旳任务。
同步,以依法批准旳规划为根据,对我县行政内旳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范化、综合治理科学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对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三)编制规划旳根据1、政策法规(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2、有关规划(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县有关行业发展规划。
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二、规划名称、范畴和规划期(一)规划名称《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二)规划范畴1、灾害类型: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旳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旳山体滑坡、倒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区域范畴:本县所辖16个乡镇行政区域,、经济开发及旅游度假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质调查是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基础。
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调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地质调查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关键。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
同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者,加强宣传教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减少灾害发生。
最后,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开发利用,减少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全面调查、有效监测和预警、宣传教育以及严格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计划,共同建设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地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制定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 完善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3. 推进社会参与: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普及,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主要任务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改善监测设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升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全国性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4.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5. 提高地质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地质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6.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实施措施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
3.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
4.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
5.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加强协同合作。
6.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7.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____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I.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地质灾害的频发性和严重性逐渐增加。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本方案,旨在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II. 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____年度,达到以下目标:1.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2. 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水平,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3.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预警并应对灾害;4. 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发和创新,提升防灾抗灾能力;5. 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III. 工作重点1.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1.1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位覆盖范围和密度;1.2 强化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1.3 提升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输能力,加强预警技术研发;1.4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2. 强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管控2.1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2.2 制定详细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隐患点的有效防范和处置;2.3 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管控和规划,避免不适当的人口和资产聚集。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研发3.1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研发,提升防灾抗灾的技术水平;3.2 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和使用;3.3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教育4.1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4.2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教育,培养人们自救互救的能力;4.3 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的传播;4.4 加强与社区和学校的合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
江西省万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西省万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第一章前言第一节规划的目的和依据一、规划目的《江西省万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1号)文件精神,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规划依据1. 法律依据:(1) 《关于开展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1号);(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3) 《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第95号令);(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2. 技术依据:(1)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年—2015年)》;(2) 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3. 基础依据:(1) 《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2009年9月);(2) 《江西省万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3年6月);(3) 《江西省万载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4) 《江西省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节适用范围和期限一、适用范围1、本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万载县所辖的行政区域。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2~2020年,近期为2012~2013年,中期为2014~2016年,远期为2017~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6号令)、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政办字〔2010〕118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主要依据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
落实省省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细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容和要求,并对未涉及到的部分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任务。
同时,以依法批准的规划为依据,对我县行政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化、综合治理科学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对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三)编制规划的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2)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
(4)县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二、规划名称、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名称
《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二)规划围
1、灾害类型: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区域围:本县所辖16个乡镇行政区域,、经济开发及旅游度假区。
3、行业围:规划涉及到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发改委、国土、气象、水利、规划、建设、农业、林业、安监、教育、旅游、交通、公路、电力等行业和领域。
(三)规划期
本次规划期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1年,中期规划至2015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
三、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容
(一)基本原则
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与义务,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群测群防,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法规、依靠科技等五大原则。
(二)规划容
1、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主要包括地质
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主要包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质灾害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六个方面的防治工作力度。
4、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5、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
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示区、点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防治重点项目。
6、经费估算与筹措。
7、保障措施。
一要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二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防治知识普及,三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四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五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与创新,六要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四、规划编制工作部署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国土、气象、水利、规划、建设、招标采购管理、农业、林业、安监、教育、旅游、交通、电力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审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审查规划编制提交的成果并批准上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具体任务:
(1)拟定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提交领导小组审定;(2)负责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提出规划文本编写大纲,落实规划编制具体事项;
(4)组织县级专家对规划成果初审,按照市国土资源局要求提交规划成果;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2、由县招标采购管理局公开招标确定专业技术队伍编制《规划》。
3、聘请有关人员,组成县级专家初审小组。
(二)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从2011年5月8日至2010年10月31日完成县级规划的编制任务。
1、前期工作准备阶段(5月8日-5月31日)
(1)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拟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定;
(3)落实规划编制技术单位。
2、完成规划预编阶段(6月1日-7月31日)
收集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和资料,完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编工作。
3、规划编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在资料收集与隐患核查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文本编写、附表、附图编制工作,提交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初稿。
4、征求意见及县级初审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规划办公室组织征求县直有关部门、县国土资源局有关股室对规划初稿的修改意见,提交编制单位修改。
规划修改后,提交县级专家评审小组初审,并邀请市级评审专家参加,初审修改后形成县级规划预审稿,报市国土资源局预审后,报送省国土资源厅终审后由县政府
批准公布实施。
(三)规划成果及经费预算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附表、规划图件、规划编制说明、规划数据库等。
根据周边县市的编制经费预测,我县编制《规划》的费用在人民币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