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蛟龙(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搜狗百科
![蛟龙(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447a49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3.png)
蛟龙(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搜狗百科蛟龙图集远古的时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传数千年,神性越来越强的龙。
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几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
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
眼看着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凡人受苦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了,于是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
在“息壤”的帮助下,凡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开始离开的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
鲧看着这些凡人能够因为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
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时候,天界的主人尧对于“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
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
鲧束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
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
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是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
”——《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
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据说是当年禹斩掉一只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
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
中国传说中的水龙,几乎指的都是蛟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应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
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诸多“斩蛟”传说?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诸多“斩蛟”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02e031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d.png)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诸多“斩蛟”传说?│文林屋公子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让“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更为人熟知。
根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的记录,所谓“三害”,指的是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周处、义兴河中的大蛟,以及山上一头跛脚的老虎。
乡民希望“三害”能够自相残杀,有人就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
周处同意了,先上山杀了老虎,又下水寻找大蛟,一连三天三夜,追踪几十里,终于斩杀了蛟。
乡民以为他和蛟同归于尽,正互相道贺着,周处回来了。
他这才知道自己名声有多差,就萌生了痛改前非的想法。
“蛟”为何物?这个“浪子回头”的故事非常精彩,不过,不少人对“蛟”有些疑问。
“蛟”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根据《山海经·中山经》,蛟是住在水中的一种动物,《南山经》又提到一种虎蛟,食用它的肉可以消肿,还可以不生痔疮。
《韩非子·十过》说,黄帝在泰山之上会见鬼神时,就是乘坐大象与六条蛟龙拉的车。
《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的母亲刘媪当时在湖畔睡着了,这个时候雷电交加,刘邦的父亲过去时,看到有蛟龙在刘媪的身上,后来就生了刘邦。
可见刘邦是“真龙天子”。
如果说早期文献中的“蛟”还往往和龙混合在一起,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东汉以后“蛟”的形象则开始走向具体化。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蛟”下了定义,说是“龙之属也。
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说蛟是龙的一种,能带领众鱼飞翔,捕鱼器具抓不住它。
三国曹魏张揖《广雅》则说,“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
从这个描相传,蜀地有蛟兴风作浪,李冰幻化成牛形与蛟激斗。
新史记历史60述来看,蛟应该与鳄鱼比较相似。
不过,唐代颜师古认为“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
他认为张揖笔下的“蛟”是“鲛鱼”而非“蛟龙”。
鲛鱼又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方士徐巿等人欺骗秦始皇,说因为海中的“大鲛鱼”阻碍,他们才找不到仙药。
关于龙的生肖故事
![关于龙的生肖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254a2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9.png)
关于龙的生肖故事
龙作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代表神物之一,在生肖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龙的生肖故事。
据传,生肖中的龙是由一种神奇的动物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这种动物被称为“蜃”,它长得像一条蛇,但又有像龙的头和鱼的鳞片。
后来,人们将这种神奇的动物赋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把它变成了传说中的龙。
据传,龙的出现与中国文化的黄帝时代有关。
相传,在黄帝时代,一条神秘的蛟龙在黄河中游出现,它的身体巨大,长达千里。
为了防止其破坏黄河,黄帝派遣众多勇士前往讨伐。
最终,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勇士们终于战胜了蛟龙,为黄河流域带来了和平。
在生肖中排名第五的龙,被认为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生肖之一。
据传,龙的出现与中国文化的黄帝时代有关。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视为祥瑞、权力和好运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非常多样化,既有神秘的巨龙,也有可爱的小龙。
不仅如此,龙的形象还出现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建筑、服装等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龙作为生肖文化中的代表神物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神话故事。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 1 -。
著名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_古代民间故事
![著名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_古代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5efe67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f.png)
著名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_古代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题材之⼀。
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著名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供⼤家参考。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1⼦⽻斩蛟龙澹台⼦⽻⼜叫澹台灭明,也是孔⼦的学⽣之⼀。
⼦⽻长相极其凶恶,⽣得⼗分丑陋,但是他为⼈正直善良,是个地地道道的勇⼠和君⼦。
⼦⽻的⼿掌天⽣畸形,但是却并不影响他的勇猛刚正。
有⼀次,⼦⽻携带⼀块价值连城的⽩璧从延津渡黄河,船⾏到正中,忽然狂风⼤作,波浪滔天,这风涛来得突然,⽽且⽓势汹汹。
⼦⽻站在船头,毫⽆惧⾊,观察了良久,确定是河伯在作怪。
原来黄河⽔神河伯听说⼦⽻携带⼀块举世罕见的⽩璧要渡过黄河,起了贪⼼,便派遣⼤波神陽侯和两条蛟龙前去兴风作浪,企图将船掀翻,乘机从⼦⽻⼿⾥夺璧。
那⼤波神原本是古代⼀个畏罪投河的诸侯,死后成了⼤波神,听从河伯的调遣。
陽侯让那两条蛟龙将⼦⽻的船缠住,⾃⼰在⼀边呼风唤⾬,霎时间,黄河上狂风怒号,骤⾬倾盆,滚滚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天⾊及其晦暗。
惊涛骇浪中,只见两条蛟龙死死缠住船头和船尾,双⽬圆睁,张⽛舞⽖,那样⼦就像随时要把整条船都吞下去似的,当真是说不出的可怖。
船上的⼈都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只有⼦⽻镇定⾃若,⼀副泰⼭崩于前⽽⾯不改⾊的样⼦。
只见⼦⽻巍然⽴在船头,对着滚滚波涛⼤声喝道:“不⽤再⽩费⼼思了!想要得到我的璧,只管开⼝问我要,君⼦⾏得正,坐得直,想⽤这种卑鄙⽆耻的⼿段来迫使我屈服,你们办不到!”说罢,⼦⽻⼀⼿持璧,⼀⼿持剑,纵⾝投⼊激流之中,只见那剑光好似闪电⼀般,在江中上下翻飞,眨眼间,整条江忽然都被⾎染红了,再看船头,那两条狰狞可怖的蛟龙已经被⼦⽻挥剑砍成了好⼏段,早就⼀命呜呼了。
陽侯见那⼦⽻有如天神下凡,⼏个回合就斩了两条蛟龙,吓得⼼胆俱裂,⾃知不是对⼿,于是急急忙忙逃回去复命。
霎时间,云开雾散,风停⾬息,整个江⾯都安静下来,⼦⽻和其他⼈便顺利渡过了黄河。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8e0af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6.png)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许多民间小故事与之相关。
1. 屈原投江: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忠于国家,被贪官污吏陷害,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赛和吃粽子,以示怀念。
2. 龙湖鼓噪:相传端午节这天,龙湖里有个凶恶的蛟龙,会出来吞噬村庄的孩子。
为了驱逐这只蛟龙,村民们便集体敲锣打鼓、放鞭炮,惊动了蛟龙,最终成功将其赶跑。
3. 悬菜求安:据说古代有一个叫做温柔的官员,他因无法平息民心而被贬到一个偏远地方。
为了保佑当地百姓平安,他就在端午节这天悬挂菖蒲、艾草等祈福物品,结果奇迹般地发现,这些物品竟然可以驱走疫病和邪气,于是这种风俗就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重视和纪念,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48a4f0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9.png)
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蛟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水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关于蛟龙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蛟龙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蛟龙传说故事1旧社会,每逢大旱之年,方圆百里得群众都把美好希望寄托在蛟龙身上,愿蛟龙降甘霖普济众生,他们纷纷聚集于泊儿村,到蛟龙洞取水,取水高峰时达上万人次,曾轰动冀、鲁、豫三省十三县。
迄今尚有十余座石碑,镌刻着记载取水活动的碑文,保留着蛟龙水用的古井、古树、取水古瓶等。
泊儿村也因此素称“中华龙乡”。
蛟龙宫游览区面积120xx平方米,有蛟龙大殿、蛟龙洞、蛟龙井等景点。
蛟龙大殿古朴典雅,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殿内正中供奉着蛟龙塑像,面目庄重慈祥,通体描金彩绘,造型优美。
两侧塑有吉祥的善神,护持四方天下。
蛟龙洞是利用古山建造的石洞,长100余米。
洞内有自然地下河、独木桥和龙、虎、蛇、神、人塑像,声、光、电配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精心保存了一千余年的原取水古瓶,完好无缺,展览在洞中。
洞内还建造了阴曹地府,令人望而生畏。
蛟龙古井深28米,传说蛟龙浇园用过此井,现井旁仍长着第三代古柳,苍翠垂萌。
蛟龙传说故事2从前,昆明有一百条蛟龙,时常起蛟,隔不了几年,田地房子就要被冲一回。
有一年,轮到这一百条蛟龙里顶小的那条起蛟,那九十九条蛟龙都不免去助上点水。
到起蛟那天,只见满天乌云,一夜的雨,到处是老牛打滚的大水,满田遍坝淹得白荡荡的。
张三丰这天刚从京城回来,见到如此大水,知是蛟龙作怪,心里非常气愤,就上城里来找蛟龙。
这天,蛟龙变成个黑大汉,穿了一身新衣裳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
张三丰跑到篦子坡找着了黑大汉,不说三不说四,过去照黑大汉脸上就是一拳。
这蛟龙急了,马上就还了一拳,张三丰闪身让掉,回头就跑。
跑呀跑的,一直跑到圆通山上才住了脚。
这时黑大汉跑得气喘呼呼的,骂道:“你是哪里来的野种,敢来捋虎须?”张三丰哈哈笑道:“今天打的是蛟龙脑袋,没来得及捋虎须。
我是来送你上望乡台的。
汉代龙的故事
![汉代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0b5c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0.png)
汉代龙的故事
在汉代,龙是一个重要的神话形象,出现在许多故事和传说中。
以下是一些汉代龙的故事:
1. 刘邦与龙: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母亲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梦到与神相遇,此时有蛟龙出现在她的身上。
不久后,刘邦诞生。
这个故事表明刘邦是“神龙转世”,他的出生充满了神秘色彩。
2. 龙与皇帝的象征:在汉代,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他们穿着绣有龙纹的衣物,宫殿中也有龙的装饰。
皇帝的命令被称为“龙令”,皇帝的仪仗队被称为“龙旗”。
这些都表明了龙在汉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龙与天象:在汉代,人们相信天象预示着国家的命运。
当天空中出现龙形的云彩或流星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预示着皇帝的统治将更加稳固或国家的繁荣将更加昌盛。
4. 龙与民间信仰:在汉代的民间信仰中,龙也是重要的神祇。
人们相信龙能够掌控天气、雨水和洪水等自然现象,因此会在祭祀活动中向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人们也相信龙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和长寿。
这些故事和传说表明了汉代社会对龙的崇拜和信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和宗教观念。
讲讲关于长江走蛟的神秘故事吧
![讲讲关于长江走蛟的神秘故事吧](https://img.taocdn.com/s3/m/f277b62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2.png)
讲讲关于长江走蛟的神秘故事吧原创鱼叔讲故事一只鱼的传说今天今天讲讲关于长江走蛟的神秘故事。
我之前写过几个走蛟的故事,在刚出版的小说集《金门十三子》里还收录了一篇“走蛟”。
高人捕蛟的故事,印尼海啸时有龙尸被冲上海滩亲历者讲述:98年洪水,大别山的百蛟化龙事件三峡出现蛟龙?讲讲江河湖海里的水怪吧接下来的要讲的故事,就是有读者看到了那篇故事,给我讲的一个新走蛟的故事,或者说她家乡当年发生过的一个走蛟神秘故事。
她说,她家乡在湖北枝城到城陵矶交接的地方,这里也被称为荆江,荆江河道弯曲,“九曲回肠”,加上上游有川江汇入,所以是长江最容易发洪水的地方之一。
也因为洪水泛滥,当地人敬水也怕水,形成了许多特殊的民俗,比如拜怪异的龙王庙,光着脚戴着怪异的面具演傩戏,还要在唱神秘古老的《黑暗传》。
她说,她小时候经常见到龙王庙,这种小庙就建在江边上,没多高,里面塑着大蛇像,蛇像上眉心都有一个红点,据说眉心长了红点,就叫蛟,日后会化为龙王的。
不过她小时候钻过蛇王庙,发现里面没有蛇,倒是有好多蛤蟆,神像上,屋顶上,到处都是蛤蟆,有个蛤蟆有簸箕那么大,浑身都是血红色的,看着很恐怖。
每年到了汛期,人们都要去庙前祭拜蛟龙,赤着脚,戴着狰狞的木质面具,在江边点起篝火,彻夜唱起傩戏,咿咿呀呀的,看着怪异又神秘。
她第一次遇到蛟龙的时候,还是五六岁的时候,那一年,天热得邪乎,蛤蟆都爬到了树顶上,咕呱咕呱乱叫。
老人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都叹息,说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历来发洪水啊,是水涨得多高,蛤蟆就爬到多高,这次估计洪水来得猛啊!就在那个晚上,她奶奶就做了一个梦,梦到老头子坐在院子里,弄了一个小铜锣,哐哐哐直敲,敲得人头脑发昏。
她就走出去,拿拐棍打这个老东西。
打着打着,她突然想起来了:不对,你这个老东西不是死了好多年了嘛!老头子拼命给她打手势,让她快跑!快跑!老太太才慌了,知道老头子是过来报信的,她一挣扎,发现是个梦,于是赶紧起床,背着小孙女就往外跑,结果刚走出去,就发现大水从外面漫过来了。
民间智慧人物周七猴子故事:气走青龙闷死蛟
![民间智慧人物周七猴子故事:气走青龙闷死蛟](https://img.taocdn.com/s3/m/53139c3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6.png)
民间智慧人物周七猴子故事:气走青龙闷死蛟冬去春来,小周七猴子进学堂两年多了。
这天下课,小周七到茅房拉屎,刚蹲下,就看见茅房墙角的大树根边有个鸭蛋粗的小洞,咕嘟嘟往外直冒水,跟开了锅似得。
小周七觉得奇怪,赶紧系好裤子,到水洞跟前趴下身看,洞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着。
小周七猴子站起来,用脚去踩冒水的小洞,说也怪,水当时就不冒了。
一抬脚,又咕嘟嘟往上冒,一踩又不冒了。
小七玩了一会,腻了,想回学堂,谁知刚一转身,就听‘呼’的一声,身后水眼里的水一下‘窜’起来有尺把高,水越冒越急越高,水眼也越来越大,小周七猴子吓坏了,赶紧到墙角搬来块薄板石把洞眼压上,谁知怎么也压不住,石板底下的水冒得更急了。
不大会,茅房里的水就脚面深了。
小周七不敢走了,掀开石板,又用脚踩住水眼,出奇了,水又不往外冒了。
七猴子不敢挪步了,就在那踩着等人来。
过会,有几个孩子上茅房,看小周七在那站着,茅房里遍地水,都说;“周七,你不回去吃晌午饭,在墙角里站闻臭味的?这茅房里哪来那么多水?”小周七说;“这树根下有个水眼往外直冒水,我一踩就不冒了,一抬脚就冒得更高,用石板也压不住,你们快去把先生喊来,看是怎么回事。
”几个孩子不信,非要周七猴子抬脚让他们看看,到底有没有水眼。
小周七没法,把脚从水眼上挪开,‘呼’的一声,水从洞眼里‘窜’起来有五六尺高,周七猴子赶紧又把脚踩上去,催同学快去喊先生,几个孩子都不走,都想踩水眼玩。
一个叫有田的孩子一把推开周七,一脚踩上水眼,可怎么也踩不住,水从他脚底‘呼呼’往外淌,一会茅房里的水就脚脖深了。
几个小孩都来试,使出了吃奶的劲也不行,不但没踩住水,反而水越来越深了。
大家这才又让小周七再过来踩,小周七脚一踩上去,水立时就不往外冒了。
几个孩子赶快跑去喊先生,李先生赶紧跑来一看,小周七猴子正小脸累得通红,在那使劲踩着呢。
李先生搬来几块大石头,叫小周七过去,想把水眼堵住,可不管多少石头也没把水眼压住,水越冒越急,没法,只得又把石头掀过去,让小周七在那踩着。
许旌阳斩蛟龙的故事
![许旌阳斩蛟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ee955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8.png)
许旌阳斩蛟龙的故事《许旌阳斩蛟龙》“哎呀,奶奶,给我讲讲许旌阳斩蛟龙的故事嘛!”我拉着奶奶的手撒娇道。
奶奶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开始讲起了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一条蛟龙常常在我们这儿兴风作浪。
那时候的人们可遭殃了,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大家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呢。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叫许旌阳的英雄。
他呀,可勇敢啦!许旌阳看到蛟龙这样作恶,心里特别生气,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这条蛟龙,还大家一个安宁的生活。
有一天,许旌阳终于找到了蛟龙。
蛟龙正张着血盆大口,在江里翻滚呢!许旌阳大喊一声:“可恶的蛟龙,你休想再作恶!”蛟龙听到许旌阳的声音,一下子就怒了,“哼,你个小小的人类,也敢来挑战我?”许旌阳丝毫不惧,他拿着宝剑就冲了上去。
他们就这样打了起来,打得昏天黑地。
许旌阳一会儿跳起来,一会儿又躲过去,和蛟龙斗得难解难分。
“我绝对不会让你得逞的!”许旌阳喊道。
蛟龙也不甘示弱,“你是打不过我的!”周围的人们都在为许旌阳加油助威,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许旌阳心里想着,我一定要赢,为了大家!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终于找到了蛟龙的弱点,一剑刺了下去。
“嗷!”蛟龙惨叫一声,倒在了江里。
大家都欢呼起来,“许旌阳胜利啦!许旌阳胜利啦!”许旌阳看着平静下来的江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奶奶讲完了故事,我还沉浸在其中呢。
我想,许旌阳可真是个大英雄呀!他为了大家的幸福,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和蛟龙战斗。
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像许旌阳一样勇敢面对呢?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习许旌阳的精神,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呀!。
大禹锁蛟的故事
![大禹锁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fbcb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5.png)
大禹锁蛟的故事1. 你们知道大禹锁蛟的故事吗?那可真是惊心动魄啊!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泛滥成灾,百姓们苦不堪言。
大禹挺身而出,决心治理洪水。
有一天,他发现原来是一只恶蛟在兴风作浪。
就好像是一个恶霸在村里为非作歹一样。
大禹能放过它吗?当然不能啊!他与恶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2. 大禹面对恶蛟可没有丝毫畏惧呀!他勇敢地冲上去,与恶蛟周旋。
这不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冲向战场吗?那恶蛟也不甘示弱,拼命挣扎反抗。
但大禹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地将恶蛟制服,用铁链把它锁住。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3. 想当年,大禹为了锁住恶蛟,那可是想尽了办法。
就好比我们为了达成一个目标,绞尽脑汁一样。
他四处寻找合适的工具,历经艰难险阻。
最后终于找到了铁链,把恶蛟牢牢锁住,让它再也不能作恶。
哎呀,这真的太让人佩服了!4. 你们说大禹厉害不厉害?他在面对恶蛟的时候,那坚定的眼神,那果断的行动。
简直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啊!他一步步逼近恶蛟,就如同猎豹追逐猎物一般。
最后成功锁蛟,拯救了无数百姓。
这是怎样的伟大啊!5. 大禹锁蛟的过程可不容易啊!那恶蛟拼命挣扎,试图逃脱。
但大禹紧紧抓住铁链,不松手。
这像不像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绝不放弃的样子?他与恶蛟的战斗紧张又激烈,让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6. 当大禹成功锁住恶蛟的那一刻,百姓们欢呼雀跃。
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啊!大家都对大禹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难道不是吗?他可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啊!7. 大禹锁蛟,这是一个多么传奇的故事啊!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我都忍不住感叹。
就如同我们看到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会沉浸其中一样。
大禹的勇气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8. 要是没有大禹去锁蛟,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百姓们会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还好有大禹,他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
这不就跟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一样吗?9. 大禹锁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故事。
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啊!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是多么震撼。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f4c3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b.png)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
据古代传说,龙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它拥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能力。
在中国
神话中,龙常常被描绘为一种能够操纵风雨、掌控水流的生物。
龙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是蛟龙、有的是苍龙、有的是龙王,每一种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龙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化特征,如聪明、善良、勇敢等。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龙的记载。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志和神话传说的文献,其中对龙的描绘极为详细。
据《山海经》记载,龙生于水,长于水,能够操纵水的大小,掌控雨水的降临。
同时,龙也被赋予了护国卫民的使命,被视为国家的守护神和吉祥之物。
除了《山海经》,龙的神话故事还广泛地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白
蛇传》、《西游记》等。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龙往往被描绘为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们拥有着超凡脱俗的力量和智慧,常常与人类发生联系,为人类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龙更是被视为一种神灵,被供奉和祭祀。
人们常常在龙的
节日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龙的保佑和祥和。
同时,龙也被塑造成了许多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如龙舟、龙灯等,这些形象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关于龙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龙作为
一种神秘的生物,常常被赋予着神圣和神秘的象征意义,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的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古代传说,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志怪故事三则——老蛟媚人,白蛟,伐蛟
![古代志怪故事三则——老蛟媚人,白蛟,伐蛟](https://img.taocdn.com/s3/m/9a65b2c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古代志怪故事三则——老蛟媚人,白蛟,伐蛟老蛟媚人苏州的武丘寺山,世人传说是吴王阖闾的陵墓。
山下有一个洞穴,从岸石中出来、样子象凿出来的。
其中有水,深不可测。
有人说这是秦始皇凿取宝剑的地方。
唐朝永泰年中,有一位年轻人从这里经过,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水中洗澡。
少女问年轻人愿不愿意和她一块玩水,说着就上来拽他,于是他就脱掉衣服下去了。
他就淹死了。
过了几天尸体才浮上来。
人们一看,这具尸体已经干枯,那下面一定是老蛟潜藏着的洞穴,是先媚人后吸血造成的。
这是那个年轻人的同行者讲述的。
【原文】苏州武丘寺山,世言吴王阖闾陵。
有石穴,出于岩下,若嵌凿状。
中有水,深不可测。
或言秦王凿取剑之所。
唐永泰中,有少年经过,见一美女,在水中浴。
问少年同戏否,因前牵拽。
少年遂解衣而入,因溺死。
数日,尸方浮出,而身尽干枯。
其下必是老蛟潜窟,媚人以吮血故也。
其同行者述其状云。
(出《通幽记》)白蛟王蜀先主那时候,修建斜谷阁道,凤州的一位衙将白某掌管这件事情。
修到武休潭,看见有一位妇人从水上漂来,以为她是落水被淹,白某就让人把她用钩子勾到岸上来。
不料,那妇人忽然变成一条大蛇,没入潭水之中。
白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因而就病倒了。
我给他读岑参的《招北客赋》说:“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
老蛟变成妇人,衣服美丽,打扮漂亮,游于水滨。
”白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上的不是蛇而是蛟,他的病不久便好了。
另外,内官宋愈昭,他自己说有一次他在柳州江岸,有两三个女人招唤他,当地的居民呼唤制止他过去,那也是蛟。
岑参的赋里讲的,是可以为证。
【原文】王蜀先主时,修斜谷阁道,凤州衙将白(忘其名)。
掌其事焉。
至武休潭,见一妇人浮水而来,意其溺者,命仆夫钩至岸滨。
忽化为大蛇,没于潭中。
白公以为不祥,因而致疾。
愚为诵岑参《招北客赋》云:“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
化为妇人,炫服靓妆,游于水滨。
”白公闻之,方悟蛟也,厥疾寻瘳。
又内官宋愈昭,自言于柳州江岸,为二三女人所招,里民叫而止之,亦蛟也。
八百蛟龙护南岳的神话故事_神话故事
![八百蛟龙护南岳的神话故事_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c94e5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2.png)
八百蛟龙护南岳的神话故事蛟龙是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就可以化为真龙,虽然都有强大的力量。
龙在汉族传说中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
龙代表着神圣皇权,统治四海之力;而多数蛟却代表着兴风作浪,泽野千里,因此又被称为恶蛟。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大庙,又被称为“南国故宫”,是专门为了祭祀南岳圣帝而修建的,是我国南方规模最为宏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大庙中有八百条形态各异的蛟龙被刻于屋顶、石柱和栏杆上。
为什么会雕刻这么多的蛟龙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据说,远古时候,南方有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叫祝融。
祝融非常聪明,他发现如果将两块石头猛烈撞击摩擦就会出现火花,这样就能取火了。
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黄帝。
黄帝为了奖赏他,封给他一个官职——正火官,并派他去镇守南方。
祝融来到南方,住在衡山。
他把取火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百姓。
百姓们很快就学会了,他们用火烤东西吃,还用火照明,遇到野兽袭击人类的时候,就用火把把它们赶走。
火给大家带来了便利,百姓们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大家很感激祝融,对他非常尊敬。
一天,祝融把南方各个氏族的首领都召集在一块儿,把火种分给他们,让他们各自保存好火种。
可是祝融并不知道保存火种的方法,只是叫大家把火种埋在地下,不让它熄灭。
谁知过了一段,火种燃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旺,弄得整个南岳的地底下都是烈火。
地底下的烈火把地面烤得滚烫,花草树木全枯死了,江河里的水也被煮开了……到处都是一片焦黄,庄稼也没办法种,大家没有吃的,又热又饿,一个个精神萎靡,站都站不稳。
有一位龙子,住在离衡山不远的湘江,此时龙宫就像一个蒸笼,热得他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向住在南海的父亲求救。
湘江龙子写了一封信,派亲信火速送到南海。
南海龙王接到儿子的信,得知了儿子现在的情况,万分焦急。
可这南岳距离南海有几千里水路,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该如何是好呀?旁边的龟丞相站出来说:“陛下,不如这样,我们先将海水呵成气,变成云,吹到南岳去,到时候云变成雨,下他个三天三夜,先救急再说。
民间故事:斩日本蛟龙
![民间故事:斩日本蛟龙](https://img.taocdn.com/s3/m/63a7b30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3.png)
民间故事:斩日本蛟龙明代后期,日本曾进攻朝鲜,最后以丰臣秀吉(也叫平秀吉)大败而告终。
这段故事,乃是历史上真实事件,许多资料都有记载。
近日看明代文人笔记,发现陈继儒写过这个故事。
不同的是,他不是按照历史的角度去写,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所了解的东西去写,而是把这段故事,加工成了神仙斗妖精的故事,颇为奇特,因此翻译出来,供大家看看。
当然,作者这么写,表面是为了好玩,实际上是讽刺当时的朝廷,因为平秀吉实际上万历二十四年病死,日本才撤兵。
所以,有人认为,当时明朝的抗击日军,并不够有力,所谓的战胜,也是虚假的。
《明史日本传》中,也说: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
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
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
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时局、结果,并非后人想象得那么好。
好了,以下是正文。
关白(意思是大将军)平秀吉这个人,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推测他是个异类妖孽。
这一篇关于斩蛟龙的故事,就和他有关。
不知道多少年之前,旌阳许真君曾经在大江之中,斩杀害人的蛟龙精,当时这个蛟龙精已经怀孕,它被杀死后,小蛟龙正好出生。
许真君考虑到,祸不殃及子孙,这小蛟龙没有罪,于是没有诛杀小蛟龙,把它放归大江大海之中了。
小蛟龙一路畅游,到了日本红鹿江银蛟山,在那里住下了。
从此,这条蛟龙不再说自己从中国而来,只说自己是日本的蛟龙。
对了,许真君就是历史上的须逊,他是三国时期东吴到西晋时期的人物,也是道教净明派祖师,道家四大祖师之一,宋徽宗把他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后来更是被封为“感天大帝”。
西游记里,也曾提到他。
小蛟龙本来就带着母亲的修行,它自己也修行了一千二百多年,因此本事高强,祸害不少人畜。
修炼成功后,小蛟龙灵体犹在,意念化为平秀吉。
彼时,日本的国王,才二十一岁,住在山城中,他已经控制不住各个岛,各岛一百多年前就基本独立了,互相之间经常斗争,进入到战国时代。
民间猎奇传说故事:黄河走蛟
![民间猎奇传说故事:黄河走蛟](https://img.taocdn.com/s3/m/9966e26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1.png)
民间猎奇传说故事:黄河走蛟传说很久很久之前黄河还没有黄河大桥,想过黄河的都是靠摆渡的船家,解放前德国人在我们那黄河上修了条铁路只有不到三米宽两侧没有护栏,在黄河上延绵几十里,解放后经过人们简单的改造就成了一条很窄的路,那时候车少,桥只能过下一部车,人是不能在在那种桥上过的,有时风大就很危险,几十里的路也很容易晕水,黄河自古怪事多,更是没人敢独自过桥。
有天夜里小雨,有位开三轮车过桥的人在桥上看到了一条红色的蛇,有十多米长,人腰般粗,看了也不觉得叫人害怕,它也不伤人,那人就在桥上停车等着,在车灯的照射下看到蛇无精打采的就那么趴在桥上,到了快早上才不见,开三轮的人也没看到蛇是怎么走的。
还有次是几个人摆渡过河,行到河中间就有了很大的风,河面非常不平静,小船不稳眼看要翻船却忽然静下来了,那几个人在感叹老天保佑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茫茫的无际的水面上有条深色的大蛇在压水,看着很吓人,趁着平静人们就匆匆的过了河,人上了岸再回头看,大蛇盘着高于水面的水域慢慢下沉,黄河上就又起了风浪,每个人看到都很吃惊。
黄河里暗流涌动,水大水急,如果河底塌了河床就有漩涡漩着沙子想上冒泡,水面看不出太多,水面下水势凶的很。
就那么恶劣的黄河水里,大蛇很多时候都都在河面游走,穿梭,极少数时大蛇也盘漩涡,低于水面很多,见的人多了,都说这蛇要变龙了,也有上岁数人说这蛇是蛟能行水,人们说蛟有爪子,老辈人说,蛟的爪子在行水时才用,人极少能看到。
黄河底都是沙子,几乎没有河床,在勘探后打桩的时候有出问题了,怎么都打不到底,有时连人带设备都被吸到河底,骇人的传言到处都是,那年秋天还发了次洪水,淹了周围十几里,粮食,棉花,西瓜,苹果飘的到处都是。
最后省里出面在北京请了高人指点,听说是那蛇是洛阳龙门水域里的灵物,应该是是汉世祖墓的地仙(汉世祖就是光武帝刘秀),那墓涨水不淹,落水不旱,能感应四方,地仙失散是墓位有变,说可能是黄河修大坝有关,用驱蛟的办法试试,就叫了几十人,往黄河里撒米,还有几只快艇往河里扔鼋,(“鼋”和龟鳖的区别是前者能长的特别大,就有很多人在黄河里发现过很多次比桌子还大的鼋),持续几个小时后,河面开始有巨大的起伏,成千都目睹了,河面上高出一大块水晕,在最高处游出一只深色的木头在动,人们高呼龙!龙!越起哄声音越多,甚至还有人在许愿,后来大蛇果然往渤海方向去了,大蛇走到哪,哪的水面就高出一大片,好多人都说看到了大蛇的前爪!高人还说黄河水五百年一清五百年一浊,五百年出仙,五百年出邪,修完桥就建河伯庙才好。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安徽枞阳县射杀的“蛟”,到底是啥动物?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安徽枞阳县射杀的“蛟”,到底是啥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ea7dc18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a.png)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安徽枞阳县射杀的“蛟”,到底是啥动物?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生动物,同时也是龙的亚种。
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蛟”这种动物曾多次出现。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
能率鱼而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与龙不同,蛟虽然体型与之相似,但是却没有角。
在水中,蛟是百鱼之长,但仍能为渔具所捕捞。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蛟这种生物似乎并不少见。
在越地,越人们有“纹身断发”的习俗,专门为了避“蛟龙之害”。
由此可见,在古代江南地区,“蛟”不仅到处都有分布,而且还经常会袭击人类。
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一代雄主汉武帝曾射杀了一只“蛟”。
根据《汉书·孝武帝本纪》记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
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也就是说在今天安徽省枞阳县,汉武帝泛舟于枞阳江中,然后一箭射死了一只蛟,并将之捕获。
对此,当地人是这么描述的。
当时枞阳江江水泛滥,经常危害人畜,因此当地居民以为江中有蛟龙作祟,因此将之告知了来此地巡行的汉武帝。
汉武帝闻此,立即带兵泛舟于江上,并寻找到了蛟龙,将之一箭射死。
为了纪念此事,在如今枞阳县城西达观山之巅,还保留有专门建筑有“射蛟台”。
除了汉武帝年间以外,几乎每朝每代的史书,都会有人目击到蛟龙的出现。
其中,西晋名将周处,还曾斩杀了一只蛟龙,《晋书·周处传》记载:“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
处果杀蛟而反……”到了明朝时,有人在江西省的鄱阳湖内目击到了蛟龙。
根据《明史·五行传》记载:“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四月,鄱阳湖蛟龙斗。
”史书对于蛟的记载是如此的频繁,甚至让人有这样的错觉——蛟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
甚至到了现代,也有蛟龙出没的传说。
高邮龙吸水上个世纪70年代,曾盛传在鄱阳湖内,有蛟龙状的“湖怪”出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本文是关于蛟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蛟龙传说故事1旧社会,每逢大旱之年,方圆百里得群众都把美好希望寄托在蛟龙身上,愿蛟龙降甘霖普济众生,他们纷纷聚集于泊儿村,到蛟龙洞取水,取水高峰时达上万人次,曾轰动冀、鲁、豫三省十三县。
迄今尚有十余座石碑,镌刻着记载取水活动的碑文,保留着蛟龙水用的古井、古树、取水古瓶等。
泊儿村也因此素称“中华龙乡”。
蛟龙宫游览区面积120xx 平方米,有蛟龙大殿、蛟龙洞、蛟龙井等景点。
蛟龙大殿古朴典雅,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殿内正中供奉着蛟龙塑像,面目庄重慈祥,通体描金彩绘,造型优美。
两侧塑有吉祥的善神,护持四方天下。
蛟龙洞是利用古山建造的石洞,长100余米。
洞内有自然地下河、独木桥和龙、虎、蛇、神、人塑像,声、光、电配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精心保存了一千余年的原取水古瓶,完好无缺,展览在洞中。
洞内还建造了阴曹地府,令人望而生畏。
蛟龙古井深28米,传说蛟龙浇园用过此井,现井旁仍长着第三代古柳,苍翠垂萌。
蛟龙传说故事2从前,昆明有一百条蛟龙,时常起蛟,隔不了几年,田地房子就要被冲一回。
有一年,轮到这一百条蛟龙里顶小的那条起蛟,那九十九条蛟龙都不免去助上点水。
到起蛟那天,只见满天乌云,一夜的雨,到处是老牛打滚的大水,满田遍坝淹得白荡荡的。
张三丰这天刚从京城回来,见到如此大水,知是蛟龙作怪,心里非常气愤,就上城里来找蛟龙。
这天,蛟龙变成个黑大汉,穿了一身新衣裳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
张三丰跑到篦子坡找着了黑大汉,不说三不说四,过去照黑大汉脸上就是一拳。
这蛟龙急了,马上就还了一拳,张三丰闪身让掉,回头就跑。
跑呀跑的,一直跑到圆通山上才住了脚。
这时黑大汉跑得气喘呼呼的,骂道:“你是哪里来的野种,敢来捋虎须?”张三丰哈哈笑道:“今天打的是蛟龙脑袋,没来得及捋虎须。
我是来送你上望乡台的。
你害人不浅啊!你一夜就冲倒多少房子,淹掉多少田地,淹死多少人!”张三丰脱下烂草鞋照着黑大汉头上就打,伸手就去黑汉肋巴上揭鳞壳。
这黑汉让了两下,口一张喷出一股黑气。
张三丰忙闪到黑大汉身后,将草鞋往黑汉头上一扔,口中念念有词,叫了声“变!”只听得轰隆一声,一个石宝塔从黑大汉头上打下来,黑大汉一惊,躲不开,活活被打死在圆通山上。
这天下晚,那九十九条蛟龙在龙宫里摆了筵席,正等小蛟龙来吃,左等不见、右等也不见,赶忙派了乌龟丞相到地上打听。
这个乌龟作起法来,一下子跑遍了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都不见小蛟龙。
它又来到城团转找,找到圆通山,才见一条死黑蛟躺在山上。
乌龟仔细一瞧:“啊!这不是小蛟龙吗?”急忙把山神叫出来问,才知道被张三丰打死了。
乌龟连忙带着死蛟返回龙宫,报给九十九条蛟龙。
那九十九条蛟龙一听这话,大怒起来,一定要把张三丰抓来为小蛟龙报仇。
正在这时,忽然虾兵蟹将来报,东洋大海的独角蛟来访。
九十九条蛟龙马上高高兴兴地去迎接。
大家都说:“它来得正好,它的道法高,不怕报不了仇!”独角蛟自然是和它们沆瀣一气的,它们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在澄江海与张三丰决战。
独角蛟派了虾兵蟹将去找张三丰下战书。
张三丰接到了战书,掐指一算,自言自语道:“糟了,澄江要遭难了。
”急忙连夜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了定水珠。
第二天又去找托塔李天王借了宝塔,找十八罗汉借了降龙杵。
第三天又去金鸡山上拿了一个灵芝草编的蒲团。
这个蒲团是箐鸡孵独角蛟时用过的,可以抵挡独角蛟的腥气。
三天内,张三丰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第四天,张三丰到了澄江。
哎呀,已经来晚了。
独角蛟已将地柱撞断了三根,眼看澄江马上就要沉入海底。
他赶忙在城里到处连跑带叫:“狮子眼睛红了,要耍水晶宫!”人人都以为他是疯子,没有人听他的话。
到了第七天,天刚蒙蒙亮,有个顽皮的小孩,弄了点门联纸,往城外那个石狮子眼睛上一蒙,城就沉到海里去了。
现在,遇着日子好,还能看得见那个沉下海去的城呢。
海面宽起来了,张三丰气愤不过,带了定水珠下海去找那九十九条蛟龙算账。
张三丰一到,大蛟先出来,战不了多时就被张三丰用降龙杵降住,装在衣袖里了。
二蛟见大蛟被捉,马上就出来抵挡,战不了多会,又被张三丰用降龙杵降住,装在衣袖里了。
三蛟见被捉,马上出来抵挡,战不了几回会,也被张三丰用降龙杵降住,装在衣袖里。
以后四蛟、五蛟……九十九条蛟都被张三丰捉了。
独角蛟见了大怒,跑将出来,大叫:“张三丰,你不要逞能,老子要你的命来了。
”说罢,嘴一张,喷出一股黑气。
腥气逼来,张三丰感到一阵恶心,忙拿出灵芝草蒲团护身,才算没有被喷倒。
独角蛟见喷不倒张三丰,又一头向张三丰撞来,张三丰急忙让开,拿出降龙杵一打,这独角蛟早闪开掉,没降住。
两个就这样在海底大杀起来。
幸得有定水珠,要不然海水都早翻天了。
打了好半天,到底独角蛟支持不了,纵起身来就跑。
张三丰一点不放松,紧紧地追着。
看看快到晋宁海了,张三丰怕他又逃下海里去,忙赶到前面,迎头举起宝塔,向独角蛟打来。
只见这宝塔金光万道,独角蛟支持不住,身子一晃,昏倒在地上,变成一条鳝鱼。
张三丰取下帽子,把它装在里面。
独角蛟已除,那蒲团自然没有什么用处,张三丰把它扔在晋宁山上,后来,这个蒲团被人家拾了去孵鸡,谁知蒲团是灵芝草编的,孵出鸡来个个长生不老,一辈子长不大,每个鸡只长得一斤重,大家便把这种鸡叫斤鸡。
晋宁的鸡到现在都是这样,只是长得斤把重。
而那九十九条龙呢,被张三丰带来昆明,镇在菜海子,要等铁树开花、马长角才放出来。
所以现在海心亭到处都会出水。
那条独角蛟,张三丰把它送到地藏寺,关在井里,用宝塔压着,永世不得出来。
现在那个宝塔还在那里屹立着呢。
蛟龙传说故事3清朝时期,某村庄里有一大户人家住着一位商人,祖公三代在村庄里是个出名的积善之家,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是拿去修路或周济他人。
他没有从商前,家境一直清贫如洗。
连在他父亲去世那时,都没有钱为父亲买棺材,他是个尽孝之人,为了不想庄里人说他不孝,在他父亲去世的当晚,用竹席将父亲的尸体卷起,手执锄头,雨夜偷偷地背上父亲的尸体径自往山上走,因雨天路滑,途中一不小心摔了跟斗,腰部已扭伤,实在无法背上尸体,他不得不把父亲的尸体就地草草埋葬了。
此后,他积得些小钱财外出经商,不到两年光景,家财万贯。
有人说这是他父亲的墓地是个风水宝地,名叫“蛟龙出海”,得了父亲的阴魂的保佑,是他祖上积德行善修来的福,才有今天的富贵荣华。
有关他的神奇故事,似乎与风水有关,说来真有点玄乎。
话说某天,商人要从水路到外地贩卖一批丝绸,这天他来到镇上,只见街市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的样子,好不热闹。
商人走着走着,在一家饭馆门口瞧见一位风水先生,颇有仙风道骨,心里一动,想请这风水先生算算这趟出行是否顺利,能否获利。
风水先生看了商人一眼,问问他出行选择哪种路线,沉吟片刻,拿出一张纸,写了几句话:祖上福德,喜得贵人,山高莫锁舟,投宿莫上楼,油头不洗头,十斗米七斗。
商人看了一会,对这几句话中的意思不太明白,就请先生明示。
先生笑语:“此乃天机,说破不灵,还靠自悟。
”商人付了卦资,目送先生远去,琢磨前两句还凑合理解,但后两句话意思始终猜不透,就把纸仔细叠起来小心地藏在兜里。
第二天商人烧香祭拜了水神、祖先,然后登上载着丝绸的大船就扬帆起航了。
前几天风平浪静,商人心情也好,能吃能喝,只是时不时想起家中年轻漂亮的老婆。
这天天气晴朗,商人立于船头,欣赏两岸秀丽风景,前面河面弯曲,在一座大山前受阻转向绕过,山下是一个码头,以前商人也多次来过这里,停船上岸打尖,购买一些食品用具。
商人照例想喊船家停船,忽然江面挂起大风,有的小船被风吹得摇晃欲翻,不能前进,于是一部分大船小船纷纷停靠码头。
船家招呼船工停船靠岸暂避,商人抬眼望眼前大山,山势突兀,威风凛凛,给人以压迫之感。
商人忽然想起几天前风水先生给他写的几句话,“山高莫索舟”,心里搁楞一下,是不是暗示我有什么危险发生?尽管他对风水先生的话半信半疑,决定还是不冒那个险,宁可信其无,也不盼其有,于是招呼船家掉头回返。
船家虽然纳闷,不愿意掉头增加危险,迫于“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和财神爷较劲是傻子,只得掉头返航。
约莫走了二三里水程,身后传来雷鸣般巨响,众人齐回头大惊失色,不远处偌大高山正在崩塌,瞬间变成低矮的山丘,码头、附近的停船及附近的店铺全部被掩埋。
部分山体落入江中,溅起巨浪,如海潮般沿江逆流而上,把几里地外的船只推得摇摇欲翻,商人及船工们都晃趴在甲板上,抓住固定的物件只求自保。
过了好一阵子,众人被吓丢了的魂灵才慢慢钻回身体,船家把晾凉了的舌头顺当回嘴里,带着惊恐、疑惑、敬佩和许多复杂情感成分望着商人,仿佛面前的是观世音菩萨降临。
商人其实吓得也不比别人差,只不过仗着风水先生的提示一时侥幸躲过一场劫难而已,面对众人询问也不回答,他要对众人保持一种神秘感,只对家乡方向磕了几个响头,心里叨念对风水先生感激救命之恩。
也许看到这里你一定认为这个风水故事是顺口胡嘞的,多大的风能把大山吹得坍塌?话说这里几天前下了几场大雨,大山山体吃足了水分,加上本身石质、土质疏松,本来就即将崩塌,巧遇大风火上浇油,于是发生山崩,酿成埋人悲剧,商人及船工及时返航才幸免遇难。
现在也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原因基本差不多,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滥采滥伐,这也是告诉我们:万物都有生灵,不要随意破坏。
商人躲祸纳福,遇难呈祥,这批丝绸到地方被抢售一空,价格也比平时高了许多,商人赚足了大笔银子,他又用这些银子买来大批粮食,又被征粮的军队高价收购,商人这钱赚得那是娶新媳妇带肚来--不费力气捡白落。
这天,来到大城市杭州,正赶上端午节,达官贵人,大商巨贾,纷纷涌入,街面上各家客栈爆满。
商人在繁华街道寻住宿处不着,就来到较偏远的一家客店,一问恰好楼上有一间闲房,是客人临时退订还没有人入住。
店主指引,商人看这间房宽敞干净,布置华丽,非一般人入住得起,心里很是喜欢。
可跟店主一下楼梯,商人忽然想起了风水先生“住宿莫上楼”的话,于是谎称自己略有恐高,不喜欢在高处居住,问能否寻底层房间。
店主略带鄙夷地笑了笑,说:“现在的所有房间几天前都订出去了,你如果不嫌弃只得和马夫住在一起了。
”商人知道是店主以为他舍不得花钱,小瞧了自己,于是说:“这个房间的费用我付了,不过我住马夫的房间,让马夫住这个房间,店家你看行不行?”店家满口答应,于是下去安排,心里骂哪来这个傻瓜。
入夜,商人在马夫房间早早睡下,早晨被哭声惊醒,出门一问得知,二楼住宿的马夫昨夜被杀,房间被翻得凌乱,估计是强盗所为,店家看见出人命,吓得哭泣,正派人报官。
商人摸摸自己的脑袋,庆幸自己没住那间房,否则死的不是马夫而是自己了,商人知道马夫的死与自己有关,但具体原因他是解释不了的。
官府来人,商人作为嫌疑人被暂时候审。
两天后案子破了,原来一位珠宝商人携带珠宝预定楼上房间,被强盗得知。
珠宝商人中途患病未来,取消房间,而强盗不知,半夜撬开房门行窃,马夫发觉正想喊人,强盗手起刀落,马夫毙命,强盗看看马夫不像大商人,翻了翻屋里未有什么值钱物件,只得自认晦气,后来强盗在饭店喝酒多了,露出刀来,捕快发现刀上血迹,缉拿审问,才明原委,马夫为珠宝商人当了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