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深基坑监测报告
深基坑监测报告1. 概述本文档为深基坑监测报告,旨在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深基坑是指在地下挖掘的较大规模工程,主要用于承载建筑物或其他重型结构的地下部分。
深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情况,采用了以下监测方法:1.测量法: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测量点,使用测距仪、水准仪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面和结构物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基坑变形参数,如位移、倾斜等数据。
2.应力监测:在深基坑内部设置应力监测点,利用应变计进行连续监测,以获取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状态。
3.水位监测:安装水位监测设备,对基坑中的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措施的有效性。
3. 监测结果通过对深基坑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位移和倾斜: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的地面和结构物在挖掘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位移和倾斜,但均未超出安全范围。
这表明基坑施工过程中,地面和结构物的变化较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孔隙水压:水位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在施工过程中有所变化,但在排水措施的有效管理下,孔隙水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3.应力状态:应力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相对稳定,变形较小,符合设计要求。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边界附近,较小的变形对周边建筑物和结构无影响。
4. 监测结论基于以上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如下:1.基于测量和监测数据的分析,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2.水位监测数据显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有效的,确保了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3.出现的位移和倾斜在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周边建筑物和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4.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土体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边界附近。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确认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果显示基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危险的部分。
基坑工程的施工不仅涉及到工地内部人员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周围道路、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我参与了基坑安全监测工作并进行了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了解工程特点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之前,我首先对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
基坑工程需要挖掘土方,因此涉及到土体力学、水文水资源和结构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稳定性和变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监测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类型和工程条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基坑安全监测涉及到土壤力学、结构工程和工程测量等多个学科,而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是进行监测的基础。
因此,我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在工程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经验来指导。
在监测工作中,我与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了合作,并向他们请教相关问题。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实际操作中的摸索,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监测水平。
持续监测与及时反馈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基坑安全监测需要持续进行,并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进行监测工作时,我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并定期将数据整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旦监测数据超过了预警值或者变化趋势明显,我会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与相关部门合作基坑工程不仅仅是土建施工,还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紧密合作。
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时,我主动与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基坑工程的整体情况,并能够将监测数据与工程进度相结合,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1. 简介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需要修建的较深的地下结构,常见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工程项目中。
由于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工程风险,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报告总结了某深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
2. 监测过程2.1 监测目标本次监测的目标为对深基坑工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2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了传感器监测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主要包括水位传感器、内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现场观察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观察变形情况、裂缝状况等。
2.3 监测结果在监测期间,通过传感器采集到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经过处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变形:深基坑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周边土壤的沉降和深基坑本身的位移。
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沉降速度逐渐减小,位移整体稳定。
- 应力: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 裂缝:观察结果显示,深基坑周边土体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但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扩展。
3. 结果分析3.1 变形分析深基坑的变形主要受土壤本身性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深基坑的变形速度逐渐减小是正常现象,表明土壤基本稳定。
然而,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继续进行监测和分析。
3.2 应力分析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表明施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超载现象,但不排除可能存在局部应力异常的情况。
应力异常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需要继续关注应力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裂缝分析深基坑周边土体的细微裂缝可能是由于土壤固结引起的,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如果裂缝扩展较大,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持续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
4. 改进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继续进行深基坑的实时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深基坑的变形、应力和裂缝情况。
深基坑监测报告
深基坑监测报告1. 引言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挖掘深度较大的大型坑洞,用于地下建筑或地下结构的建造。
由于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项目顺利进行。
本报告旨在对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监测目标和方法2.1 监测目标本次深基坑监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坑壁位移:监测坑壁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评估土体的稳定性。
-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以确保施工期间地下水的控制。
-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以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2 监测方法 - 坑壁位移监测:采用测斜仪对深基坑周边的地表进行定期监测,以获取土体位移的数据。
- 地下水位监测:在深基坑周围设置水位监测井,通过定期测量水位来评估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 建筑物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建筑物变形的数据。
3. 监测结果分析3.1 坑壁位移根据测斜仪的监测数据分析,深基坑的坑壁水平位移整体趋势较小,变化范围在正负1毫米之间。
垂直位移方面,坑壁在施工初期有一定的下沉,但施工后逐渐趋于稳定。
整体而言,坑壁的位移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土体稳定性较好。
3.2 地下水位通过水位监测井的数据分析,地下水位在深基坑施工期间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在合理控制范围内。
通过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施工结束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3.3 建筑物变形通过全站仪的测量数据分析,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较小,变化范围在正负2毫米之间。
建筑物的变形主要受到深基坑施工活动的影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性变形。
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了相应的补偿措施,确保了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根据本次深基坑监测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深基坑的土体位移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土体稳定性较好。
- 地下水位在施工期间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基坑监测预警汇报材料
基坑监测预警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基坑监测预警工作的要求,我向您汇报基坑监测预警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监测仪器部署情况
我们已在基坑周围合理布置了监测仪器,包括倾斜仪、裂缝计、位移计等。
这些仪器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基坑周边的变化情况。
2. 监测数据分析
我们对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a. 倾斜仪监测表明,周边建筑物未发生明显倾斜,稳定性良好。
b. 裂缝计监测结果显示,周边地表裂缝的变化较小,未出现
明显扩大的情况。
c. 位移计监测表明,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变化在安全范围内。
3. 预警措施及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预警措施及建议:
a. 加强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安全
隐患。
b. 继续保持对地表裂缝的监测,特别是对较大的裂缝进行定
期观察,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c. 对于土体位移的变化,要加强基坑周边的加固工作,确保
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4. 预警效果评估
我们将定期对基坑监测预警工作进行评估,以评估预警措施
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预警方案。
5. 后续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基坑周边的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向您汇报基坑的安全状况,并根据情况提出进一步的预警措施。
以上就是基坑监测预警的汇报材料,如有疑问,请您及时指导。
谢谢!
此致
礼敬!
XXX。
(完整版)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基坑变形监测报告2018 年 10 月**********基坑变形监测报告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监测日期: 2018 年 X月 X 日~2018 年 X月 X日目录一、工程概略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二、监测依照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三、监测内容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四、监测点部署和监测方法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六、报警值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七、监测时长和频次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八、监测成就及剖析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九、附表、附图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一、工程概略工程场所地处 *******,北池一路西首路南侧,文昌馨苑居住区西侧。
拟建 *****及地下车库概略以下:表 1 工程概略地上基底场所开挖/ 地高度基础尺寸深度建筑物名称标高整平标高下( m)( m2)(m)层数( m)( m)**** 11/2 约 35 66.55 ×**** 11/2 约 35 66.55 ×**** 0/1 5 3×3基坑平面尺寸:(东西最大尺寸)×(南北最大尺寸)基坑支护深度:二、监测依照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3.《工程丈量规范》 (GB50026-2007) 。
基坑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工程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个人的基坑监测工作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总结:
1. 基坑监测的重要性:基坑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基坑的变化情况,预防和避免基坑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行。
2. 基坑监测的内容:基坑监测主要包括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基坑内的水位变化、基坑内的土压力变化等。
3. 基坑监测的方法:基坑监测主要采用仪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如使用测斜仪、水准仪、土压力计等仪器进行监测,同时配合人工的观察和检查。
4. 基坑监测的频率:基坑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基坑开挖初期和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频繁的监测,基坑施工完成后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
5. 基坑监测的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基坑监测的记录和报告: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编制基坑监测报告,以便于对基坑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基坑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及常见问题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及常见问题□陈冠一1深基坑监测的意义近20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大型建筑和桥梁的建设如雨后春笋,伴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很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①靠现场监测数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②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③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提供情报。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安全、基坑稳定尤为重要,施工和监测同步进行,工程监测确保了安全施工。
通过对监测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外荷载和内力及变形特征,而且可以认识施工各阶段结构荷载的分布和传递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及深层土体的运动规律,对整个基坑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深基坑监测的特点2.1时效性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
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1d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2.2高精度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例如60m以下建筑物在测站上测定的高差中误差限值为2.5mm,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深基坑监测是建设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目的是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给出了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监测目标:1. 监测基坑变形和沉降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和沉降速度等参数。
2. 监测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情况,包括径向沉降和破坏区域的扩展情况。
3. 监测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运营。
二、监测方法:1. 使用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地面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2. 使用测斜仪对基坑内部的土体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3. 使用沉降观测点和标高测量方法来监测基坑和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
4. 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5. 使用地下雷达和超声波探测仪对基坑周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管线的完整性。
三、监测频率:1. 地面监测:每日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2. 测斜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3. 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4. 建筑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5. 管线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四、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后,需要生成监测报告,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每周整理一次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紧急预警和应急响应:1. 如果监测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监测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急响应。
六、监测人员:1. 由专业的监测公司派遣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设备,并能准确分析监测数据。
七、监测费用:1. 监测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人力成本。
2. 监测费用应计入工程造价。
以上是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
临港新城WSW-C2-13地块2标限价房项目地块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022年4月临港新城WSW-C2-13地块2标限价房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编制:审核:审定: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4月目录第1章工程项目概况 (1)1.1一般概况 (1)1.2建筑结构及基坑概况 (1)1.3工程地质概况 (1)1.4周边环境概况 (2)第2章监测目的、内容及监测依据 (2)2.1 监测目的 (2)2.2 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 (3)2.3 监测范围 (4)2.4 监测内容 (4)第3章监测方案实施 (5)3.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5)3.2 监测精度要求 (5)3.3 平面、高程系统 (7)3.4 监测仪器选用及人员投入 (7)3.5 监测点数量及投入仪器 (8)第4章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 (9)4.1 围护桩顶、坡顶的水平及沉降位移 (9)4.2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1)4.3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2)4.4. 支撑轴力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周边地下管线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14)4.6.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 (15)第5章监测期限、频率和预警值及预警报告 (16)5.1 监测周期 (16)5.2 监测频率 (17)5.3 监测报警值 (17)5.4 应急预案 (17)第6章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报告 (19)6.1 技术要求 (19)6.2 监测精度 (19)6.3 质量保障措施 (20)6.4 安全保障措施 (21)第7章监测数据分析及总结 (21)7.1 围护桩顶部、围护坡顶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1)7.2 围护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4)7.3 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分析 (25)7.4 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25)7.5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6)7.6 周边管线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7)7.7 监测数据总结 (28)附件一监测点位布置平面图 (30)附件二监测点数据变化统计表 (31)附件三数据累计变化曲线图 (50)第1章工程项目概况1.1一般概况(1)项目名称:临港新城WSW-C2-13地块2标限价房项目;(2)业主:上海临港新城房地产有公司;(3)总包单位:(4)监理单位:(5)围护设计单位:上海协力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6)监测等级:安全等级三级,环境保护等级三级,综合监测等级按三级基坑进行监测。
基坑支护监理工作总结
基坑支护监理工作总结基坑支护监理工作总结(精选15篇)时间飞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
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坑支护监理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坑支护监理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忙碌中20xx年即将过去,在过去充实的一年中心里感触颇多,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对本年度收获的喜悦,也有对未来急切的期望,喜悦的是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认真学习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精神,以公司服务理念为指导,铭记公司行为纲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现就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程概述认真贯彻公司“品质塑人,质量立业,守信践诺,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监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各种质量验收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满足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在质量方面,xx充填袋施工前,对施工单位的xx轴线控制点进行复测,确保控制点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检查水准仪、测深仪、CPS等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及有鉴定资质的检测单位提供的年检证书和校核证书等,要求施工单位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保养、维修、检测,以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工程中用到的所有材料进场时,严格按有关规范规定和验收标准检查验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建立完善的见证取样台账。
对工程关键部位xx充填袋施工时,提前到达旁站位置,检查施工准备工作,并旁站施工全过程,及时完全真实地做好书面的旁站记录。
对xx充填袋厚度、平整度、搭接、上下层错缝等进行重点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承包商整改。
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对隐蔽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及时对隐蔽分项工程验收报验资料审签,做好工程验收台账。
这一年的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监理过程中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采用口头、监理周例会、监理通知单等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部,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监汇报,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及进行再次的复核检查,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
*****重型热处理工部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我监测方从2008-10-18号开始提交数据,截止目前针对基坑安全监测做出阶段性总结。
(一):沉降观测我方是在基坑开挖到-12m时介入参与基坑安全监测的,在基坑四周按方案布设了12个沉降观测点C1-C12。
(观测点位见附图1),对基坑进行沉降观测。
截止目前沉降均匀没有出现数据异常。
沉降发展趋势如下:(C1-C6)曲线图(C7-C12)曲线图C1_C12沉降数据显示基坑沉降均匀,沉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但是目前阶段基坑四周明显出现多处竖向以及横向细小裂缝,并且基坑顶板上表面处出现“翘皮”现象。
另外是基坑底部护坡壁上也出现竖向以及横向细小裂缝。
针对热处理的这个深基坑,降水幅度比较大,原水位在-15.3m,目前水位在-25m附近。
降水幅度已达十米。
我方沉降观测点都是布设在基坑上表面,入土深度大概在0.5m-0.8m。
针对目前基坑可能因为降水,周边土体分层沉降的可能,某种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基坑的沉降变形,数据有一定的“失真”。
因此我方也建议施工方密切关注基坑周边的环境发展,有异常及时上报。
同时我方对基坑顶部、底部出现的裂缝也做出标记,定期、定时、专人观察,并根据上部观测点沉降数据及时分析基坑沉降情况,出现异常会及时和施工、监理、甲方回报。
(二):水平位移观测基坑顶部共布设有6个水平位移点S1_S6(点位布置见附图1)水平位移数据也没有出现异常,发展趋势见下图;针对基坑顶部出现横向裂缝的地方我监测方会密切关注。
配合水平位移点分析基坑上部偏移发展。
(三):深层土体测斜监测针对基坑底部沉井施工布设了四个测斜孔CX1_CX4(点位布置见附图1)测斜孔主要是控制沉井施工时轴线四个方向上的土体位移发展趋势。
目前数据正常,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发展趋势如下图:(CX-1、CX-2)位移曲线图(CX-3、CX-4)位移曲线图下部沉井轴线附近土体位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我方会配合上部水平位移点数据以及下部测斜孔数据综合分析判断整个基坑水平位移发展情况。
深基坑工程监测
●深基坑工程监测●基本规定<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2>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3>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4>监测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4.1>接受委托;<4.2>现场踏勘,收集资料;<4.3>制定监测方案;<4.4>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件标定;<4.5>现场监测;<4.6>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4.7>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4.8>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5>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5.1>了解建设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5.2>收集和熟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气象资料、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等;<5.3>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必要时应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5.4>通过现场踏勘,复核相关资料与现场状况的关系,确定拟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5.5>了解相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6>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6.1>工程概况;<6.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6.3>监测目的和依据;<6.4>监测内容及项目;<6.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6.6>监测方法及精度;<6.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6.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6.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6.10>监测人员的配备;<6.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6.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深基坑监测报告
京盛大厦II 期工程深基坑监测报告1.前言1.1 岩土工程现场监测的重要性岩土工程是指修建在岩体土体中以及其为依托的工程,例如隧道、地下洞室、边坡、采矿场、坝基、桥梁道路基础、建筑物基础等。
一般来说,设计岩土工程前都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
由于绝大多数岩土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造岩运动、构造运动以及非构造运动,其结构构造体系是极其复杂的,物理力学参数很难测定而且不确定。
岩土体是非均质、非弹性、非连续并且具有初始应力。
因此,无论调查工作多么细致,也不可能完全描述岩土体的结构构造;科学试验如何精确,也不足以准确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
即使作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比较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大量的参数,在设计计算中还必须作各种假设和简化,这些简化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几何方面的,另一类是物理方面的,在几何方面的简化以建立计算剖面和计算模型,在这类简化中可能失去了天然岩土体在边界条件方面和空间分布形式方面的客观信息;在物理方面的简化首先失去许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面的真实性,其次在物理模型或本构关系的描述上与实际岩土体相差千里。
由于岩土材料和结构是自然赋存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而辨识参数(岩土力学参数、地质条件参数等)非唯一、(力学和数学)模型非唯一、决策方法非唯一、施工方案非唯一,这也反映了地下工程系统的运动是目标可接近、信息可补充、方案可完善、关系可协调、思维可多向、认识可深化、轨迹可优化的特点。
在勘察、测试和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岩土工程的设计不可能是最优的,而只能是最合理的。
这种合理性只能通过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来保证施工安全,验证设计合理性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法。
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当多的工程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岩土工程的这一特点认识不足。
影响岩土工程特性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天然因素,即岩土体本身所固有的,称为固有因素,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参数,初始应力状态等,人们只能认识它而无法改变它;另一类为工程因素,即修建岩土工程而进行的活动,可称为人为因素,如工程规模、枢纽布置、开挖方法,支护措施等。
基坑监测年终总结
基坑监测年终总结2019年基坑监测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对照于年初的工作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一下年终总结。
一、工作目标回顾1.提高监测效率: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准确全面的监测报告,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通过及时发现并处理基坑监测中的异常情况,提前做好预警,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总结1.提高监测效率:我们团队引进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实现了基坑监测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多个基坑的监测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基坑监测流程,并逐步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我们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了定期的监测报告。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3.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我们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在今年的基坑监测中,我们成功预警和处理了多起潜在事故,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在基坑监测的过程中,个别设备出现了故障,导致监测数据的丢失。
为了提高监测的可靠性,我们将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升级,并建立备用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2.在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中,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分析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学习,以提高对于复杂情况的分析能力。
3.虽然我们在今年的基坑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2020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基坑监测的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基坑监测的水平。
总之,2019年的基坑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2020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报告、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以更好地为工程施工提供支持,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
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工程安全、质量及进度。
本文以某基坑监测项目为例,提供一份年度总结范文,旨在梳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城市中心区域,为一栋高层建筑的配套基坑工程。
基坑深度约为20米,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为确保工程安全,对基坑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
二、监测内容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2.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3.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4.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5.基坑内部水位监测;6.基坑支撑轴力监测。
三、监测方法及设备1.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2.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传输;3.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年度监测成果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累计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未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影响;2.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倾斜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建筑物安全稳定;3.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位移量较小,结构安全;4.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位移量在合理范围内,结构稳定;5.基坑内部水位:水位变化平稳,未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6.基坑支撑轴力:轴力值在设计范围内,支撑结构安全可靠。
五、经验与总结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方案制定、设备选型等;2.加强现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数据质量;3.实施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效率;4.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确保工程安全;5.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调整监测方案;6.做好监测资料归档工作,为工程总结提供依据。
六、展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基坑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为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整理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深基坑JUNE 2021监测总结报告整理人尼克知识改变命运编号DB/T29-86-2011备案号J 10424-2011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报批稿)Tianjin urban code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document filing and arrangement2011-12-09发布 2012-03-01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报批稿)Tianjin urban code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document filing and arrangementDB/T29-86-2011备案号J10424-2011主编单位: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实施日期:2012年03月01日2011 天津前言根据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下达2009年度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教[2009]338号)文件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研,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归档质量要求,归档范围及内容,建设工程文件的整理,建设工程档案著录,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移交等。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第四章增加电子文件的归档质量要求、编绘竣工图的质量要求两节;原第五章第二节的整理部分修改为第六章,增加电子文件的整理一节;原第六章改为第七章,增加著录级别、电子档案著录两节;原第七章改为第八章,增加纸质文件的归档、声像资料的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三节;原第八章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拆分成第九章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和第十章建设工程档案的移交。
附录增加建设工程类别的划分、公路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园林绿化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声像资料归档内容。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标准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 (1)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二、内容及方案制定依据 (1)2.1监测内容 (1)2.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三、主要监测项目及工作原理 (2)3.1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及其工作原理 (2)3.2基坑内外潜水水位观测 (4)3.3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5)四、监测点布置与设备配置 (5)五、监测频率及报警指标 (6)5.1监测初始值测定 (6)5.2监测频率 (6)5.3报警指标 (6)六、人员安排 (7)七、监测点保护 (7)八、监测成果提交制度 (7)九.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8)十.附图表 (8)十一.总结 (14)杭政储出[2009]110号地块杭州新天地商务中心F地块项目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杭州新天地商务中心F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石祥路南侧,东新路东侧。
本工程基坑主要开挖深度北侧为4.5米、南侧9.4米,局部开挖深度为10.8米。
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放坡和排桩及锚杆相结合的支护结构,侧壁安全等级为П级,工程桩采用人工挖孔桩。
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浙江中财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本基坑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有:1层杂填土、2层粉质粘土加粉土、3层淤泥质粘土、4-1层粉质粘土、4-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8-1层全风化凝灰岩、8-2层强风化凝灰岩、8-3层中风化凝灰岩。
二、内容及方案制定依据2.1 监测内容根据根据委托方(浙江广诚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要求,本工程的具体监测项目为:1)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2)锚索轴力3)坑外地下水位观测4)沉降监测2.2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GB50497-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J/TJ08-2001-2006(上海地区的规范);(6)《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核心区公共部分和F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中财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7)《杭州新天地集团有限公司围护结构图》(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主要监测项目及工作原理3.1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及其工作原理整套测斜仪装备由测斜管、电缆、测斜探头、数字式测读仪三部分组成。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第一章工程概况1。
1工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
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
隧道为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540m;引道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拟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460m。
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
本监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1.2道路沿线基本情况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除),桥宽10m,全长900m,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长途客运站。
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图1—1XX路隧道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错,交通极为繁忙。
1.3管线现状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
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
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水箱涵、煤气、给水。
人防埋深约9m~1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净空尺寸为3m×2.55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1。
4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特征WW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
3度,极端高温41。
3度,极端低温-18.0度.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22.94m~29.05m之间变化。
1.5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 ml)和第四系湖(塘)相沉积(Q l )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志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
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
隧道为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540m;引道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拟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460m。
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
本监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1.2道路沿线基本情况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除),桥宽10m,全长900m,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长途客运站。
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
图1-1XX路隧道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错,交通极为繁忙。
1.3管线现状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
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
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水箱涵、煤气、给水。
人防埋深约9m~1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净空尺寸为3m×2.55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
1.4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特征WW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3度,极端高温41.3度,极端低温-18.0度。
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22.94m~29.05m之间变化。
1.5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 ml)和第四系湖(塘)相沉积(Q l )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志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
各岩土层具体的分布埋藏条件、野外鉴别特征列于下表:本场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及弱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地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散水的渗透补给,水量同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在地表下0.60m~3.10m之间。
弱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5)、(6)单元饱和砂类土层中。
1.7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情况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U型槽及挡土墙)组成,隧道设计范围为K0+000~K1+003.349,暗埋段宽22m,敞口段宽度从18.4m~22m渐变。
隧道K0+004.15~K0+230段(长225.85m)为隧道南敞口段;K0+230~K0+770段(长540m)为隧道暗埋段;K0+770~K0+998.85段(长228.85m)为隧道北敞口段。
隧道实际全长994.7m,其中暗埋段长540m,敞口段454.7m。
基坑隧道部分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内支撑支护形式,桩间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找平,桩顶设冠梁,设1道和2道支撑。
基坑开挖深度引道及敞口段0~7.78m深;暗埋段7.78~11.5m深。
基坑南北两端引道部分放坡开挖,挡土墙支护。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XX路隧道施工从2007年6月开始拆除高架桥,8月份开始施工支护桩。
期间我们根据支护桩的施工进度开始埋设测斜管、钢筋计和土压力盒。
2008年2月份支护桩施工基本完成,开始开挖。
期间监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布设冠梁位移沉降监测点。
并开始布设支撑、立柱、联系梁的应力监测元件。
2008年8月份基坑开挖完毕、结构施工完毕,施工方对基坑进行了全面回填。
期间监测工作进行各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编制监测报告工作。
基坑回填完毕后,监测工作结束。
XX路隧道基坑在K0+150~K0+300和K0+460~K0+870设置一道钢支撑,在K0+300~K0+460设置两道钢支撑。
下图是基坑施工断面图(图1-1),断面位于基坑K0+460位置。
图1-1 基坑施工断面图第二章监测依据和监测方案设计2.1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1、《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59-199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BJ/T 8-9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8、WW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武昌火车站XX路隧道支护施工图》2.2监测精度设计本基坑工程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合设计规定基坑边坡容许变形值(40mm)、预警值(32mm),确定按照二等变形观测等级进行测量。
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0.50,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3.0。
2.3监测选用仪器表2-1仪器投入一览表2.4监测过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呈长条形,分为中铁一局和中铁十一局两个标段进行施工,两个标度的施工进度不同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依次布设各类观测点。
监测工作从2007年9月13日开始安装监测桩的钢筋计、土压力盒和测斜管,共计布设监测桩7个(其中1根被破坏),位移、沉降监测点77个,测斜管13根(其中5根被破坏),轴力计10组。
至2008年8月30日基坑全面回填,基坑监测工作结束时,共进行了50余次观测,提供了44次观测报告。
图2-1为基坑平面图。
北中铁十一局标段图2-1XX路隧道基坑平面图第三章 监测数据分析3.1桩顶位移监测桩顶的位移和沉降观测,从桩顶冠梁做好时开始进行。
水平位移采用坐标法进行观测。
施工方先施工基坑两端引道及敞口段,完成并回填后向中部推进。
引道及敞口段开挖深度浅,施工进度较快。
根据观测结果,该段位移变形较小,加上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后期停止了该段的观测项目。
下面我们根据观测数据来对桩顶的位移情况进行说明。
图3-1a 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曲线图(基坑东侧)北图3-1b 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点布置图(基坑东侧)从图3-1a 中可以看出,监测点位移量较小,在开挖初期位移量增长较快,安装支撑后变形速度减小,后期变形平稳,B35正处于两个施工开挖段的分界点,故在开挖后位移量变化较大,同样在此点处支撑安装后变形速率减小达到稳定。
对应基坑东侧,基坑西侧的监测点位移变化趋势与东侧相同,但基坑西侧平均位移量(9mm )小于东侧位移量(15mm )。
见图3-2。
图3-2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量(基坑西侧)基坑东西两侧地质情况相同,开挖支护情况相同。
不同的是基坑的东侧紧邻宏基客运站,车流量是基坑西侧的2~3倍,车流形成的动荷载是东侧位移量大于西侧位移量的主要原因。
基坑开挖后期,施工至中铁一局标段和横穿隧道的地铁站交接处,监测点B24~B25;B66~B67之间的基坑开挖到底,但冠梁和支撑都没有安装。
期间我们对此处进行了严密监测,增加了B67-1、B67-2两个观测点。
图3-3a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曲线北图3-3b 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点布置图图3-3a 表明,此处监测点位移量最大12.6mm ,没有超出报警值(32mm ),处于安全状态。
该段基坑开挖时南北两端已经回填,开挖深度9m ,开挖段长度20m 。
该段支护桩呈悬臂状态,桩顶大部分位移在基坑开挖到底这段时间完成。
由于基坑从开挖到底到回填时间较短,所以此处位移量不大,变形稳定。
基坑位移变形最大的位置处于中铁十一局标段的基坑东侧,5月10日观测到位移量最大达到34.1mm(B-10)。
6月10日位移量最大达到38.0mm(B-13)。
图3-4a 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曲线图北图3-4b 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点布置图B10处基坑开挖深度9.8m,设1道支撑。
B13处基坑开挖深度11m,设2道支撑。
5月4日该段基坑开挖到底后我们对此处进行了连续观测,该段基坑桩顶位移量呈增大趋势。
结合沉降观测数据来看,该处沉降量不大(9.3mm),对应测测斜数据(CX01)表明,此处深层位移最大发生在3.5m深处(23.24mm),测斜曲线没有明显拐点,第一道支撑轴力(ZC3)受压不大(186.19KN),轴力变化没有加剧。
综合考虑,我们预计该段基坑在B12处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趋于稳定。
对此处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监测频率,同时对施工方提出了防范要求,清除坑周堆载。
事实证明,此处监测点在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达到稳定。
见图3-4a。
总体来看,桩顶位移变形量除个别点超出预警值外,大部分点变形量不大,变形速度稳定,基坑边坡没有发生坍塌事故。
基坑边坡的安全保证了基坑施工的正常施工,也保证了基坑周边XX路能够顺利通行。
3.2桩顶和基坑外道路沉降监测桩顶最大沉降值为17.7mm(B13),平均沉降7.7mm,所有观测点的累计沉降值都小于预警值(32mm),都在控制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周围地面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表沉降。
随着基坑的开挖,观测点呈下沉趋势,总体态势平稳。
图3-5桩顶部分监测点沉降曲线图基坑外道路受到基坑开挖影响较小,由于基坑外道路在基坑开挖后不久进行了道路改造施工,所以监测点被破坏。
且基坑外车流人流较大,对观测和路面下沉影响较大,所以道路沉降观测只能作为参考。
3.3桩身测斜监测测斜数据表明,桩身在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总变形量较小,在基坑开挖初期桩身测斜曲线呈“斜直线形”,到支撑安装后CX1、CX2、CX13逐渐变成“弓形”,表明支撑约束了桩上部(设1道支撑,安装在桩顶部冠梁上),使得桩身中部向坑内位移形成“弓形”。
CX5、CX6、CX12在整个基坑监测过程中测斜曲线一直为“斜直线形”,表明在此处的基坑边坡依靠悬臂桩可以达到稳定。
其中CX2处开挖深度11m,设2道支撑,第1道支撑安装在0.5m深处,第2道支撑安装在7m 深处。
其它测斜孔处均设1道支撑。
下图列出各孔测斜曲线:图3-6a 支护桩测斜曲线图说明:测斜曲线图内:+值方向为基坑内,-值为基坑外。
图3-6b 支护桩测斜孔位布置图总体来看,基坑支护桩变形正常,没有超出预警值。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CX2分布在中铁十一局标段,开挖深度较深,设两道支撑,测斜曲线呈“弓形”,最大变形量(22.60mm)位于6.5m 深处;CX5、CX6、CX12分布在中铁一局标段,设置一道支撑,测斜曲线呈“斜直线”,最大变形量(18.56mm)位于顶部。
结合轴力监测数据,CX2处安装的ZC3轴力计显示出第1道轴力从安装后压力一直在增加,最大增加到213.89K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