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寒假补习数学内容有哪些

初三寒假补习数学内容有哪些
初三寒假补习数学内容有哪些

对于很多初三学生来说,初一初二的成绩平平,升到初三,想要尽快跟上学习节奏,提高考试分数,大多数会选择进行寒假补习班,其中数学占比很高,是补习的重中之重,在补习内容上课程安排相对较多。

通过3讲锐角三角函数课,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4讲相似三角形内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根据题目条件并综合其他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思想;

通过2讲数与式课,了解实数、因式分解、整式及二次根式相关概念,熟练进行运算;

通过2讲方程(组)及其应用和1讲解不等式(组)及不等式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4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内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解决问题;

初三数学寒假课程规划

上述内容是对寒假补习班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了解一下,如有这方面的兴趣或需要,可以在线咨询精锐教育官网或拨打热线询问。

初三数学寒假讲义 第1讲.三角形 教师版

1中考第一轮复习 三角形 中考大纲剖析 本讲结构 1

2 一、等腰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③.边角间满足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直角三角形 知识导航

3 三.尺规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四.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⑴SSS;⑵SAS;⑶ASA;⑷AAS;⑸HL. 在证明图形的线或角关系时,通常需要将全等与图形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等)相结合. 五.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⑴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比值称为相似比. 3

4 ⑵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⑴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⑵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⑶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⑷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1)E D C B A (3)E D C B A (4) D C B A D C B A (6) E D C B A (2)E D C B A (5) E D C B A (10) (9) (8) A B D E A B C D E E D B A 【编写思路】由于三角形的知识点非常多,本讲只针对三角形中的重要考点来编写的,侧重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由于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考察的分值较少,而且简单,所以本讲也只是针对相似中的重要模型进行复习,不对学生做太高要求. 另外,我们在每一讲中,针对当前考试的热点和难点,设计一种“系列探究”, 使得每一讲有一个复习亮点,为我们第一轮复习锦上添花.本讲的探究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引发的“几何最值问题”. 【例1】 (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 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 个数是( ) A.6 B.7 C.8 D.9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410),,点C 在y 轴上,且ABC △ 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 . (2010顺义一模)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ACB ∠=∠, 点D 在AB 边上,点 E 在AC 边的延长线上,且BD CE =, 连接DE 交BC 于F . 求证:DF EF =. (2012海淀期中) 模块一 特殊三角形 夯实基础 A C F E D B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怀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数学寒假作业 参 考 答 案 2012年 元 月 17 日 一:选择题 D 、B 、B 、D 、A 、C 、D 、B . 二:填空题 9:70° 10:40° 11:AD=BC 等 12:4 13:①③④ 14:38 ,34 15:3 16:33 17: 33 -118:略 2012年 元 月 18 日 三:解答题 19:⑴、略,⑵、四边形BCEF 为平行四边形 20:⑴、EC=BG ,⑵、存在,⑶、90° 21:⑴、四边形EGFH 为平行四边形,⑵、当点E 为AD 中点时四边形EGFH 为菱形, ⑶、EF ⊥BC 且BC EF 2 1= 22:⑴、略,⑵、EF=13- 23:⑴、AQ+AP=3,⑵、0<BE <2 2012年 元 月 19 日 一.填空题:1.5 2.4 3.8 4.100 5.0 6.4,3 二.选择题 7.C 8. D 9.C 10.B 11.B 12.B 13.(1)6,4 (2)3, 1.2 (3)乙成绩较 稳定 14.(1)601.6 599.4 (2)极差甲 28 ,乙50 65.84 215.028(3)合理即可 2012年 元 月 20 日 一.选择题:1.C a 2.A 3.A 4.C 5.D 6.C 7.A 二.填空题 8.≥0,b >0 9.5xy 10.4y 11. 15 ,6 12.x= 2 13. 2 14. 2 15.-m 16. 3 17.n 18.(1) (2) 2 2 (3)1-4 (4) b 19.a+b+c 2012年 元 月 21 日 20.解:2 解:X ≥- 12 且x ≠1 22.解:-1 24. 解-1 25.解:(3)M 1(23 ,0 ) M 3 ,0) M 4-2,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29讲)

八年级数学讲义目录

专题01 整式的乘除 阅读与思考 指数运算律是整式乘除的基础,有以下5个公式:m n m n a a a +?=, ()m n mn a a =,()n n n ab a b =, (0)m n m n a a a a -÷=≠,01(0)a a =≠,1 (0)p p a a a -= ≠. 学习指数运算律应注意: 1.运算律成立的条件; 2.运算律中字母的意义: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多项式; 3.运算律的正向运用、逆向运用、综合运用.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是整式除法的延拓与发展,方法与多位数除以多位数的演算方法相似,基本步骤是: 1.将被除式和除式按照某字母的降幂排列,如有缺项,要留空位; 2.确定商式,竖式演算式,同类项上下对齐; 3.演算到余式为零或余式的次数小于除式的次数为止. 例题与求解 【例1】(1)若n 为不等式200 3006n >的解,则n 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 . (“华罗庚杯”香港中学竞赛试题) (2)已知21x x +=,那么432 222005x x x x +--+= . (“华杯赛”试题) (3)把26 (1)x x -+展开后得121121211210a x a x a x a x a +++++L ,则 121086420a a a a a a a ++++++=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4)若5 4 3 2 37629()()()()()x x x x x x a x b x c x d x e -+-++=-----则 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 . (创新杯训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1),从幂的乘方逆用入手;对于(2),目前无法求x 值,可考虑高次多项式用低次多项式表示;对于(3),它是一个恒等式,即在x 允许取值范围内取任何一个值代入计算,故可考虑赋值法;对于(4),可考虑比较系数法.

初三数学讲义

初三数学讲义(10)(圆) 知识梳理: 1.圆定义: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不能 直接用)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3.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 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 即:①AOB DOE ∠=∠;②AB DE =; ③OC OF =;④ 弧BA =弧BD 4.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AOB ∠和ACB ∠是弧AB 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2AOB ACB ∠=∠ B D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5. 圆内接四边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6.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 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三个条件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最后一个。7、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即:∵PA 、PB 是的两条切线 ∴PA PB = PO 平分BPA ∠ B A

初三数学讲义

暑假数学(九年级)教学具体授课计划

备注: 1.本授课计划的第一、二、五、六、九、十、十六是对七、八年级重点 知识点的回顾与复习。编排次序对应于九年级上册相应知识点,以便更加系统明了地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2.教学进程大体按照该计划进行。但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知识板块的教学进度,或增补缩减相应的资料。 3.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欢迎各位家长、老师提出更合理中肯的建 议! 第一讲数与式的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将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2. 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实数的立方根。 3. 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理解去括号法则,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掌握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在运算中灵活运用各种性质。 4. 了解分式概念,会求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分式值为0时,分式中所含字母的条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变号法则,能熟练地进行 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难点:易混淆,各概念的性质及条件 【知识梳理】 1.实数分类:

实数???? ?? ?? ????????????? ????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上所有的点与全体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3.实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 (2)两正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大,绝对值小的数小。 (3)两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绝对值大小的数反而大。 (4)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和b ,①a>b,②a=b,③a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xx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xx 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C 6.B 7.A 8.B 9.B 10.D 二、填空题 11.3 12. 13.-1 14.= 三、15. 解: 16. 解: 四、17. 方程另一根为,的值为4。 18. 因为a+b=2++2-=4,a-b=2+-(2-)=2 ,ab=(2+)(2-)=1 所以= 五、19.解:设我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为a,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是X,由题意得: 30%a(1+x)2=60%a,即(1+x)2=2 x1~ 0.41 , x2~-2.41(不合题意舍去)。x~ 0.41。 即我省每年秸秆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约为41%。 20. 解:(1) T 方程有实数根.△ =22-4(k+1) > 0 解得k< 0, k的取值范围是k<0 (5 分) (2)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x1x2=k+1 x1+x2-x1x2=-2+k+1

由已知,得-2+k+1<-1 解得k>-2 又由(1)k < 0二-2 v k为整数二k的值为-1和0.(5分) 六、21.(1) 由题意,得解得 二(3 分) 又 A 点在函数上,所以,解得所以解方程组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1,2) (8 分) (2) 当02 时,y1 当1y2; 当x=1或x=2时,y仁y2.(12 分) 七、22.解:(1)设宽为x 米,贝心x(33-2x+2)=150 , 解得: x1=10,x2=7.5 当x=10 时,33-2x+2=15<18 当x=7.5时,33-2x+2=20>18,不合题意,舍去 二鸡场的长为15米,宽为10米。(5分)(2)设宽为x米,贝心 x(33-2x+2)=200 , 即x2-35x+200=0 △=(-35)2-4 X2X200=1225-1600<0 方程没有实数解,所以鸡 场面积不可能达到200平方米。(9 分) (3) 当0 当15< a<20时,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鸡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数学2020年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数学2020年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C 6.B 7.A 8.B 9.B 10.D 二、填空题 11.3 12. 13.-1 14.= 三、15.解: ==. 16.解: 四、17.方程另一根为,的值为4。 18.因为a+b=2++2-=4,a-b=2+-(2-)=2, ab=(2+)(2-)=1 所以= 五、19.解:设我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为a,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是x,由题意得: 30%a(1+x)2=60%a,即(1+x)2=2 ∴x1≈0.41,x2≈-2.41(不合题意舍去)。 ∴x≈0.41。 即我省每年秸秆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约为41%。 20.解:(1)∵方程有实数根∴Δ=22-4(k+1)≥0 解得k≤0,k的取值范围是k≤0(5分)

(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 x1x2=k+1 x1+x2-x1x2=-2 + k+1 由已知,得 -2+ k+1-2 又由(1)k≤0 ∴ -2 ∵ k为整数∴k的值为-1和0. (5分) 六、21. (1)由题意,得解得 ∴ (3分) 又A点在函数上,所以,解得所以 解方程组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1, 2) (8分) (2)当02时,y1 当1y2; 当x=1或x=2时,y1=y2. (12分) 七、22.解:(1)设宽为x米,则:x(33-2x+2)=150, 解得:x1=10,x2= 7.5 当x=10时,33-2x+2=1518,不合题意,舍去 ∴鸡场的长为15米,宽为10米。(5分)(2)设宽为x米,则:x(33-2x+2)=200, 即x2-35x+200=0 Δ=(-35)2-4×2×200=1225-1600<0 方程没有实数解,所以鸡场面积不可能达到200平方米。(9分)

九年级数学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材料--word范文资料

九年级数学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坐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交流中考备考复习经验,其实真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不敢班门弄斧,我只想把过去一年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借这个机会我想先说几个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数学组的关怀和支持。领导的关怀、关注,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第二,我还要感谢我们这个团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的所有老师:在备课组长李芳芳老师的直接领导下,李栋民老师、刘先华老师、张宁老师还有我,我们五人精诚团结、协作互助,备课、上课、出题、评卷毫不懈怠,每件事都要做好、做细、做精,保质保量。我们没有谁会因多做一些工作而邀功,也没有谁为少做一些工作而争嘴,大家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很荣幸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才有中考中出色的成绩。 下面,我代表九年级数学组,将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分学生、教师、教法三个方面来说。 学生篇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要上场考试的人是学生自己,老师就是再有水平,一堂课准备得再充分,知识总结得再经典,学生不认真学也是白搭。因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潜力生,要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年级从七年级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不服输的精神,对提高数学成绩很有帮助。例如:有同学课堂上问题没有回答好,课后找老师继续回答完善,直到得到老师的首肯才高兴而去;某单元测试没考好,全班集体决议重考,不过关决不罢休。正是学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二、对差生,倡导唤醒鼓励,杜绝挖苦讽刺。 你的讽刺下可能有牛顿,你的冷眼中也可能有爱迪生;学生没有笨的,只有不爱学的;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基础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快慢。各位教师认识到这些,有利于摆正教学心态、少发脾气。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只在于传授知识,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其实更能考验你的智慧。大家教学时,都知道把目光放在优等生和潜力生身上,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那些不能上高中但对数学不排斥的学生仍要关注,把机会与鼓励送给他们,他们积极的学习数学的状态能够帮助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试想一下,这个班上的差生都在学,那些"精英"还敢马虎?若某次测试有些差生的成绩与某些"精英"相差无几,对那些"精英"的鞭策可想而知。这就是"羊群效应":当你驱赶后面的羊时,整个羊群都会快速前进。打个比喻:我们教学时,要口里含一块肉(优生),筷子上夹一块肉(潜力生),眼睛还要盯一块肉(差生)。吃相虽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点击] 1、 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 例1?化简x^4r^ +厂只+ 厂九 1 + 1— (x 2)(x 3) (x 3)(x 4)1 1,1 --- — ---------- ---- 十 x 1 x 2 x 2 1,1 1 ----- 十 ------ — ----- x 3 x 3 x 4 例2. 解:原式二 i (x 1)(x 2)

x y kz(1) 解:易知:-一-= -―z= -一z = k 贝y x z ky(2) 亠z y x =2 或x+y+z=O y z kx(3) (1)+(2) +(3) 得: (k -2)(x+y+z)=0 k 若k =2贝9原式=k 3 = 8 若x + y + z =0,则原式二 k 3 =-1 例3.设 2 1, 求 x mx 1ft x 1 4 2 2 x m x 的值。 1 解:显然2 X 0,由已知x mx 1 “ =1 , x 贝y x +丄= x m + 1 4 2 2 .x m x 1 (2) x + 1) 2-2 x -m 2 2 ???原式二 一 2m 1 =(m +1) 2-2- m 2 = 2 m -1 例4.已知多项式3x3 +ax 2 +3x +1能被x2+1整除,求a的值

解: 1- a =0 二a =1 例5:设n为正整数,求证 1111 ++ …....+v 1 3 15(2n1)( 2 n 1) 2 证:左边=1(1 - 1 1-1 + ??…? +1-1 ) 23352n 12n 1 1(1-1) 22n1 1

九年级数学寒假班精品尖子班讲义

《全等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知识精讲】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边形、圆的重要基础。本讲内容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重视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中的部分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比如: (1) 满足一个条件? ? ?一角对应相等 一边对应相等 )2()1( (2) 满足两个条件???? ????????角对应相等②一边及这条边所对的一个角对应相等①一边及与这边相邻的一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相等 )3()2()1( (3) 满足三个条件?????????????????对边对应相等②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应相等①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角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等①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4()3()2()1( 再如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由于直角三角形隐含了直角的条件,那么思考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否缩减为两个? (1) 两边对应相等???(?))SAS 等一直角边、斜边对应相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2) 两锐角对应相等(×) (3)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ASA 或AAS )

【典例剖析】 1.如图,把△ABC 绕C 点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A ’DC=90°,则∠A = °。 2.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只有乙 D 只有丙 3.如图,AB=AC ,AE=AD ,BD=CE ,求证:△AEB ≌ △ ADC 。 b a c a c c a 丙 72? 50? 乙50?甲50? C B A 50?72?58?

寒假培优班初三数学

初三数学 图,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4,0)和点B(0,3),点P沿直线L 由B 点向A点匀速运动,同时点Q沿x 轴由 A 点向坐标原点O匀速运动,两点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单位长度),运动t 秒,它们到达图中所示的位置,连结P Q。 (1)当t 为多少时,? PAQ为直角三角形? (2)当t 为多少时,? PAQ的面积最大? (3)求(2)中? PAQ三个顶点P、A、Q确定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y B 0, 3 P A 4, 0 x O Q L 图,直角坐标系中,以P(1,1)为圆心, 5 为半径的⊙P 交x 轴于A、B 两点,交y 轴于C、D两点。 (1)直接写出A、B、C、D 四点的坐标(演算在草稿进行); (2)分别过A、C两点作⊙P 的切线 a 和b,求a、b 的函数表达式(写出切线 a 的表达式的求解过程,切线 b 的表达式直接写出即可,演算在草稿进行。) (3)第(2)问中的a、b 两条切线是否互相垂直?若垂直,请写出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y b C P(1,1) O A D B x a 图,直线AB与x 轴交于A(4,0),与y 轴交于B(0,2);直线CD与x 轴交于C(2,0),与y 轴交于D(0,4)。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要有过程);写出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过程在草稿纸做)。(2))设AB与CD相交于点P,连结AD,求△ PAD的面积。

2 y 4 D B 2 P C A x O 2 4 如图, 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 的 图 象与 x 轴 交于点 A ( 6,0)和点 B (2,0),与 y 轴交 于点 C (0, 2 3 );⊙P 经过 A 、B 、C 三点. (1) )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 )求圆心 P 的坐标; (3) )二次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 Q ,使得以 P 、Q 、A 、B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 Q 的坐标并证明所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C ·P 2 3 2 3 O 2 B A x 2 6 图,以△ ABC 的边 AB 为直径的⊙ O 经过 BC 的中点 D ,过 D 作 DE ⊥AC 于 E 。( 1)求证:AB=AC ( 2 分) A E O (2) 求证: DE 是⊙ O 的切线( 3 分) (3) 若⊙ O 的半径为 3,切线长 DE= 2 B D C 2 ,求 cos ∠C 的值。(4 分) 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矩形 OABC ,O 是坐标系的原点, A 在 x 轴上,C 在 y 轴上,OA=6,

初三中考数学怎么选择辅导班

在国内的各大城市,乃至乡镇,数学辅导班,数学补习班满天飞?家长一天可以接到n个辅导班的电话。天啊,怎么选择这些辅导班?家长和孩子都纠结不已,辅导班该不该上,如何上,选哪个?本次就分享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作业质量明显下降一段时间:趣味小班制辅导 注意这里一段时间,不是一两次作业。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要么是课程突然加难了,孩子没怎么理解;或者是孩子上课走神,比如与同学闹矛盾或喜欢某个同学,导致上课不专心。这种情况需要找有趣的小班辅导。既可以增加孩子对学科的趣味感,收回不该有的心思,也能补习落下的课程。 2、成绩明显下降两次考试以上:大班辅导 如果没有其它状况的发生,孩子听课也认真能听懂,作业质量也还可以。这种状况一般出现在考试难度加大的年级。教材难度小,考试难度大。就会导致这种。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基础可以,就是难题不会做。所以找辅导班补习一下难题即可。 3、当孩子抗拒数学时:找一对一 当孩子抗拒数学时,往往都是前两个问题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也有这种可能:孩子突然讨厌

数学老师。这种情况只有找一对一才效率最高。经济较差的可以找大学生一对一,经济好的可以找名师一对一。 4、孩子需要升重点中学时:找有经验老师或机构 不同重点高中出题思路差异大,要针对性补习。这个时候,必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机构 5、培优:找廉价或免费网课 课多吃吃保健品但不能多吃药,培优的原则也一样,可千万不能给孩子加重作业负担,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找到廉价或者免费的网络课程。 精锐教育个性化拥有推出1对3课程服务,并在课堂上引入“哈佛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培训行业内创新性提出“学习力”理念,在国内教育培训行业率先提出“第三课堂”理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与服务,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行积极有益的补充,欢迎大家进行信息咨询。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专题圆

初三数学辅导班学习资料圆 学校姓名 1.圆有关的概念: (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的有关的性质:(旋转不变性) (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同一类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知一得二)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此处直径可减弱为过圆心的半径) (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5)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6)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到两切点的线段相等,它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并平分两切点的连线段. (10)公共弦定理: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种):点在圆外,圆上,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种):相交、相切、相离. 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 直线与圆相交?d<r, 直线与圆相切?d=r, 直线与圆相离?d>r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种). 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则 ⑴两圆外离?d>R+r; ⑵两圆外切?d=R+r;

初三数学专题讲义存在性问题

初三数学讲义 存在性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衔接(课前环节) 1、回收上次课的教案,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 2、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3、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点解析 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 这类题目解法的一般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断,导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断。 由于“存在性”问题的结论有两种可能,所以具有开放的特征,在假设存在性以后进行的推理或计算,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具备较强的探索性,正确、完整地解答这类问题,是对我们知识、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 一、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相似) 1.(2011枣庄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把抛物线2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y x h k =-+.所得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1)写出h k 、的值; (2)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AOM∽△ABC?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二、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面积) 2. 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a >=+与双曲线k y x =相交于点A ,B .已知点B 的坐标为(-2,-2),点A 在第一象限内,且tan∠AOX=4.过点A 作直线AC∥x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计算△ABC 的面积;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 ,使△ABD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若存在,请你写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尺规作图检测题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尺规作图检测题 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尺规作图检测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做,不要只顾着玩耍哦! 一、选择题 1.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解题思路】找出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顶点,过此点作出三角形的高。 【答案】C 【点评】考察简单的作图能力。难度较小。 如图2 ,小聪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 A和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解题思路】在作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满足了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符合菱形的判定方法。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尺规作图及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以及在作图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体现了中考基本作图的重视。

二、填空题 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则cosAOB的值等于___________. 【解题思路】通过AOB的画法可知三角形AO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OB=600,得到 cosAOB= 。 【答案】 【点评】熟练掌握利用尺规画图的技能技巧。 1.如图,在RT⊿ABC中,C=900。(1)求作:⊿ABC的一条中位线,与AB交于D点,与BC交于E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AC=6,AB=10,连接CD,则DE= ,CD= 。 【解题思路】用尺规作图先确定AB和BC的中点分别为D、E,在连接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DE等于AC的一半。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C D等于AB的一半。 【答案】则DE=3 ,CD=5. 【点评】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难度中等. 三、解答题 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网格的交点A、B、C.

初三数学--几何辅导班资料

初三辅导班资料9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 学校姓名 一、典型例题 例1(2005重庆)如图,在△ABC中,点E在BC上,点D在AE上, 已知∠ABD=∠ACD,∠BDE=∠CDE.求证:BD=CD。 例2(2005南充)如图2-4-1,⊿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与AB相交于点E,点F是BE的中点.(1)求证:DF是⊙O的切线.(2)若AE=14,BC=12,求BF的长. 例3.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沿着直线CM剪成两部分,其中M为AD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BCE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 (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BCE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 (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 B和BC的长分别为a厘米、b厘米,且a、b恰好是关于x的方程 1 )1 ( 2= + + - -m x m x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 A B C D E E B A C B A M C D M 图3 图4 图1 图2

二、强化训练练习一:填空题 1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2.已知∠a=60°,∠AOB=3∠a,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 = ___ .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4?.等腰Rt△ABC, 斜边AB与斜边上的高的和是12厘米, 则斜边AB= 厘米. 5.已知:如图△ABC中AB=AC, 且EB=BD=DC=CF, ∠A=40°, 则∠EDF的度数为________. 6.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积 为8cm,则△AOB的面积为 . 7.如果圆的半径R增加10%,则圆的面积增加_________ . 8.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 为. 9?. △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10,则△A′B′C′的面积是. 10.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B=30°,那么AD等于.练习二:选择题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等于 [ ] A.30° B.45° C.60° D.75° 2.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 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 A.矩形 B.三角形 C.梯形 D.菱形 3.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4.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D.线段?5.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正方形C.菱形D.梯形?6.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圆心距为1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内切 C.外切 D.外离?7.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cm,那么扇形的面积为[ ]? ?8.A.B.C三点在⊙O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最新初三数学寒假培优提高班讲义——圆(1)

初三数学寒假培优提高班讲义(1)————圆(1) 1、如图,⊙O 的半径是10cm ,弦AB 的长是12cm ,OC 是⊙O 的半径且OC AB ,垂足为D ,CD =__________cm. 2、Rt △ABC ,∠A=90 °,AB=6,AC=8,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交BC 于D ,求弦BD 的长。 3、在半径为5cm 的圆内,有两条平行弦长分别为6cm,8cm,则这两条平行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矩形ABCD 中,AB =5,BC =12 ,如果分别以A 、C 为圆心的两圆相切,点D 在圆C 内,点B 在圆C 外,那么圆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5、 已知半径分别是17cm 和10cm ,⊙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如果公共弦AB 的长是16cm ,求圆心距0102的长. 图5-2 图5-1

6、(2005年上海中考)已知:如图6,圆O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O 在这个三角形的高CD 上,E 、F 分别是边AC 和BC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CEDF 是菱形. 7、(2006年上海中考)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A ,B ,C 三根木柱,使得A ,B 之间的距离与A ,C 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 长为240米,A 到BC 的距离为5米,如图5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8、(2008年上海中考)“创意设计”公司员工小王不慎将墨水泼在一张设计图纸上,导致其中部分图形和数据看不清楚(如图7所示).已知图纸上的图形是某建筑物横断面的示意图,它是以圆O 的半径OC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 是OD 与圆O 的交点. (1)请你帮助小王在图8中把图形补画完整; (2)由于图纸中圆O 的半径r 的值已看不清楚,根据上述信息(图纸中1:0.75i 是坡面CE 的坡度),求r 的值. E F D B A O C 图7 O C A 图8

xx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xx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寒假就快结束了,同学们的寒假作业完成了吗?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最新的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吧! 1—2页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B; 5.A; 6.D. 二、填空题 7.120;8.37.5;9.90°,5;10.AB、BC、CA;∠BAC、 ∠C、∠B;11.略;12.A,60;13.全等. 三、解答题 14.⑴旋转中心是A点;⑵逆时针旋转了60°;⑶点M转到了AC 的中点位置上;15.略;16.⑴B;⑵C,B,A;⑶ED、EB、BD. 3—5页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B; 6.C. 二、填空题 7.答案不唯一,如由和甲;8.90;9.三,相等;10.2 三、解答题 12.六,60,两种;13.⑴点A,⑵90°,⑶等腰直角三角形;14.旋转中心是A,60°,△ADP是等边三角形;15.图略. 6—8页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D; 6.B. 二、填空题 7.略;8.略;9.-6. 三、解答题 10.⑴点A;⑵30°;⑶AM上;11.略;12.⑴AE=BF且AE∥BF,理由略;⑵12cm2; ⑶当∠ACB=60°时,四边形ABFE为矩形.理由略. 9—10页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A; 6.C. 二、填空题 7.2,120;8.ACE,A,42°,∠CAE,BD; 9.A1(-3,-4),A2(3,-4),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三、解答题 10.(2,-3),(5,0);11.,; 12.提示:证△ACE≌△BCD;以C为旋转中心,将△ACE旋转一定角度,能与△BCD重合,这说明通过旋转这两个三角形可以相互得到,其旋转角为60°,故将△ACE以点C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可得到△BCD,将△BCD以点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可得到△ACE. 11—13页答案 一、选择题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全

专业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点击] 1、 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 例1.化简 2312++x x + 6512++x x + 12 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 1+x =) 4)(1(3++x x 例2. 已知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专业资料 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则?? ???=+=+=+)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若k=2则原式= k 3 = 8 若 x+y+z=0,则原式= k 3 =-1 例3.设 1 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已知x mx x 12+- =1 ,则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 m2= (x +x 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 21-m 例4.已知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 +1整除,求a的值。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