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复习导航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也就是听命于皇帝一人调遣,因此中央集权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加强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巩固;隋唐时期完善;宋元时期加强;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3.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的特征:①在行政上,剥夺相权和地方权,官吏自皇帝出;②在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③在军事上,强干弱枝,皇帝一人总揽国家兵权;④在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⑤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

1.涵义:所谓治世或盛世,一般是指地主阶级封建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我国古代的盛世或治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2.封建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④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3.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③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④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⑤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三、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两税法、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

的张居正改革等。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例如管仲改革);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例如商鞅变法);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例如北周武帝改革、杨炎的两税法、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古代的分裂与统一

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时期,边疆各民族发展很快;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宋元时期,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是边疆地区的联系空前加强,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

1.历代统治者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建立一套选官的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2.两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迫切需要一种使中央集权正常运作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应运而生。但由于两汉时期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察举制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很不完备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以后,隋唐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推行科举制度,并为以后历朝所沿袭。

3.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各种弊端日益显露。我们对其作用必须一分为二地评价。科举制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选官的垄断,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途径,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它把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结合为一体,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更熟练和理智地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十分有利;它不仅在中国仍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逐渐走向了极端,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六、监察制度

1.演变过程:秦朝的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两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北宋时期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元朝时期的御使台掌管监察事务;明朝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另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2.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七、规律探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2.改革的原因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革的实质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因而改革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3.在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②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④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