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知识点填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知识点填空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______年,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____________,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____________。

2、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性质,故人民政协代行____________职权。

3、建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反映新中国政治民主性的制度是____________,其确立的标志是______年,____________召开。

5、1954年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的宪法。

6、______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召开,指出人民政协作为____________继续存在和发展,至此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6年4月,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大省级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____________,最晚成立的是____________。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这次大会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严重践踏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4、_____年,____________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______。

5、列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事例:①1980年,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ppt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ppt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形成和创建的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政治制度。
3、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 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 (2)1954年宪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 制度 (3)5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 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4)意义:
少数民族:
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1、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2、“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3、香港、澳门回归的成功范例。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的不断提高。 5、民心所向。 6、阻力很大。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 (1)文革的历史教训
(2)十一界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
(背景、内容、意义) 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 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
1)1982年新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 进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物权法》……
2、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高一历史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一历史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1949——1956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56——1966 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 文革时期197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基石——新中国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大会通过《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国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成立的意义:(1)改变中国人民地位:推翻三座大山,当家作主。

(2)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双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3)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二、措施——三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特点: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2)正式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

(3)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2)正式建立:1954年宪法(3)概况:内蒙古(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文革时期(1966——1976年)践踏民主法制1、文革原因:(1)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根本原因(2)林彪、江青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整合人民版必修1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两大方面: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三大成果:一是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

二是港澳顺利回归。

三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实现了民主与法制——一个纲领、一部宪法、三大制度、一个理念。

(1)一个纲领:共同纲领。

(2)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概述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出题形式看: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出与之相符的论据或结论。

二是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

2.从考查功能看:考查理解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顺推、逆推的合理性,逻辑性。

【典型例题】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

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

”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技巧攻略】析题干―→过去金门充满硝烟,而今金门老百姓在厦门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

挖寓意―→过去充满硝烟说明两岸关系紧张,“而今保守的估计,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说明民间交流加强。

析选项―→A项“放弃限制”的说法不符合材料,B项准确提取了材料的核心信息,C 项与材料无关,D项只单独体现了台商,与题意不符。

明答案―→本题材料体现了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故选B。

【针对训练】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整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整
立问题,从材料看,大批民主人士参加了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材料 没有反映恢复民主党派的组织问题,排除B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C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1年开始编 制,1955年正式通过并公布,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观观点点点
试试题题回回放放
2.联系 (1)两者一般是同期召开,政协和县级以上(包括县级)人民代表大 会的任期都是每届五年。 (2)两者的工作方式都是举行会议,都有常设机关,都是符合中国 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两者都建◆立全书在优质生试题随产意编资辑 料◆ 课公堂教有学流制程完基美展示础上◆ 独家,体研发现错题组了卷系人统 民当家做主的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4)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观观点点点
试试题题回回放放
2.(2013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 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 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 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 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解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商讨新中国的成
话题归纳 本专题在教材中自成一体,在高考试题的考查中比例相对较小, 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往往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从考点分布 看,各知识点均◆有全书涉优质试及题随,如意编辑中国◆ 课堂共教学产流程党完美领展示导◆的独家多研发错党题组合卷系作统 和政治协商 制度,社会主义宪法,港、澳、台问题等。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问题的实质 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缓和,对话,发展,突破
阻碍统一的两股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台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健全
完善三大政治制度 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平反冤假错案 修订1982年宪法
民主制度 的重建与
完善
法律制度走 向健全
“一国两 制”的理 论与实 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提出背景,目的,过程 特点及意义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实践
澳门回归
意义 台湾问题的由来
现代 中国 的政 治建 设与 祖国 统一
新中国成立
条件 标志 意义
政治前提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理论路线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组织准备
政协会议召开
1949年开国大典
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 立主权的国家
民主 政治 建设
初步形成
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
政治协商制度
正式建立 初步发展
1954年全国一大召开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创立标志
建国初期:民 主法制的确立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内容
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 宪法》
内容 原则 性质
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特点,地位和作用
建立目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依据
含义,实践及意义 “文革”出现的原因
公民权利失去保障
“文革”时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表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政治建设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历史条件(1)政治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思想路线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3)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①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性质宪法;临时宪法性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职能转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政治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

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2、政治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不同点:①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而西方议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②性质不同(或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人民的利益;而西方议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③两者的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西方议会制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四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101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四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101张PPT)

——毛泽东《中央人民的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 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 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 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制度的创立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北京)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 大会开幕仪式,主席台左起: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 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代 表们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议案。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 刘少奇 秘书长:林伯渠 人民革命军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本报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今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齐集天安门,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北京各机关团体工人 学生市民数十万人将参加盛典。据悉,大会典礼程序如下: 大会程序 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 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 三、奏义勇军进行曲。 四、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奏义勇军进行曲)。 五、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六、阅兵(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检阅,2、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司令下达阅兵命令,3、进行分列式)。 七、游行。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高中历史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1

3.1949年政协会议(新政协)与1946年政协会议(旧政协)的不同之处
(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新政协虽然沿用“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但它并不完全产生于旧政 协,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政治民主建设。
图示:
1 2 3 4 5
知 识 梳 理 疑 难 探 究 拓 展 深 化 随 堂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知识梳理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
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1949 西柏坡 。 (2)召开:__________ 年3月,河北平山县________ (3)内容: 城市 。 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______ ②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 策。
点拨提示: 1.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
义社会,本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1956年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各方代表组成的,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而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出的,是行政机关。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主干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
的基础。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制定保证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促进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 门,洗雪了百年国耻。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改革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元特点:
本单元贯穿两条线,两个中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线 索清晰,现实性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学习意义。 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现代中国政 治建设等现实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是学习本单 元的关键所在。
三、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 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 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和意义
了解“文革”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
破坏的典型事件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及其实践,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阅读教材、访谈、调查,并结合课 堂的合作探究、参与讨论等活动,不仅对建国以来国家政治建 设曲折过程和国家统一有关史实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 提升:能准确把握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和一国两制在祖国完全 统一进行中的意义; 并最终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 和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法制的 全面发展、一国两制 难点: 三大制度的中国特色、民主法制建设曲折的 原因、国家统一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六、教学理念与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课本知识与课外体验相结合。
七、学习方法
1、思辨学习法: 以“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基层民主制度”为话
题,引导学生讨论:民主建设还需要哪些条件?从现 实的角度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2、实践学习法: 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
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了解我们身边村民民主自 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3、材料学习法: 学生阅读课文或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提高材料的
处理能力。
4、图表归纳法: 对于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用图表归纳的方法,清晰
思路,落实基础
5、观察学习法: 通过各种资料、图片、影象、实物的观察提取和
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八、课时安排
共四课时 第一课为两课时,第二、第三课各为一课时
九、教学流程
教学 新闻调查 流程
对话
记事
探索· 发现
焦点访谈
百家讲坛
开心辞典
对应 环节 课前准备
导入
基础整理
重点突破
重点升华
小结评价
课堂练习
百家讲坛(小结评价) :对该专题或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 新闻调查 记事(基础整理) (课前准备) :按课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具体史实 :让学生在上新课前大致了解该课内容,挖掘 对话 探索 · (导入新课) 发现 ( 重点突破) :将源于学生生活现实的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这 :全班或分组围绕主题或分解的问题在一定组 开心辞典(课堂巩固) 焦点访谈(重点升华) :老师设计一些选择或判断题,让学生根据开 :根据课堂重难点和时政热点设计并通过一定 概括,对学生表现作总体的发展性评价。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 兴趣点和疑难点,借助工具书、初中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 和发展线索。对此教师一般应以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概念史 可以是由学生对所调查的问题发表一句话感想,或由学生提出相关问 织形式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发 心辞典的形式组织课堂知识巩固。 的形式深入探讨和解决一个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的最后总结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比如“收获 常识、概念,进行课前预习 ;在老师指导下对与教学中心相关的某个问 实和线索为主,而非照本宣科。同时,教师要充分设置历史情景,使 题,也可以由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设疑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激发环节。 扬课堂民主,又要适时启发引导,把握节奏。这步是整个模式的关键 与存疑” 。 题进行调查 .这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环节。 师生在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 一环。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单元解析
一、单元地位:
知识结构上:本单元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 起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留下许多 思索和借鉴。 学习价值上:本单元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教育 意义。现代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得与失是启迪学生智慧、 理解中国政治现状、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观的重要资源。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中国成立和港澳回归的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 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 物,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 求真精神。 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 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严州中学新校区 谢余泉
新闻调查
主 题: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方 式:展开调查,可采访身边的人,或设计调查问卷 目 的:了解现任村主任或社区主任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 民众印象,了解城乡基层自治制度在实施现状、优点和存在
的不足。


结合课文谈课前“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的新闻调查,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最大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事件 原因 条件 表现 教训 启示 建立 曲折 转折 完善 总体认识
在落实基础,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有机的引导学生 解决课文中的“学习思考”、“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