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af27bbb4daa58da1114a25.png)
吃 粗粮 冷水 弯曲 胳膊
孔子说:吃粗粮,饮冷水。弯曲 胳膊枕着它,
疏通文意
乐 亦 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
乐趣 也 这 啊 不正当手段
并且
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
于我 如浮云。
对于 像
对于我像(天上的)浮云。
疏通文意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数 走路
一定
于此,在其中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疏通文意
人不知
而
不愠,
知道,了解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 不生气,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 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恳切的提问并且考虑当前的事,
仁在 其中 矣。
仁德 这 啊
仁德在这中间啊。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吃粗粮,饮冷水。弯曲 胳膊枕着它,
疏通文意
乐 亦 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
乐趣 也 这 啊 不正当手段
并且
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
于我 如浮云。
对于 像
对于我像(天上的)浮云。
疏通文意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数 走路
一定
于此,在其中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疏通文意
人不知
而
不愠,
知道,了解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 不生气,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 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恳切的提问并且考虑当前的事,
仁在 其中 矣。
仁德 这 啊
仁德在这中间啊。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5fc7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5.png)
逝者如斯夫
fú
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 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
代词,学问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喜欢、爱好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顺承
•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dfadb180eb6294dc886c35.png)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逝者如斯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ef220cdd36a32d7375817b.png)
引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 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 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 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依 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 走进其中的一部分,研读《<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 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
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 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 圈出三类字: a.通假字,如“说”“有”。 b.古今异义字,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 “传”“故”“新”“乐”“饭” c.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疏通文意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理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d9da8d76eeaeaad1f33087.png)
一
二
三
2.一词多义辨析 ①学而时习之(表承接关系)
(1)而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却)
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关系) (2)其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
②乐亦在其中矣(代词,那) 3.词类活用解释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2)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一
二
三
4.古今异义区分 (1)学而时.习之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2)传.不习乎 古义:老师传授的知识 今义:传播;传递 (3)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泛指多 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5.特殊句式认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应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当老师 了。
(2)曾.子:zēng 其他读音:céng 组词:曾经
(3)三省.吾身:xǐng
其他读音:shěng
(4)传.不习乎:chuán
其他读音:zhuàn
组词:省会 组词:传记一二 Nhomakorabea三
二、重要词句
1.重点词语理解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4)不逾.矩:越过,超过。 (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7)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10 《论语》十二章
一
二
三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52fdd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7.png)
1. 三军:指军队。 2. 夺:改变。 3.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a6c299ddccda38366baf7a.p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粗懂词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 生热爱之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对,对于
理解正确的人生态度: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诲女知之乎(教导) (2)是知也(通“智”,聪明)(3)其恕乎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论语》十二章(共2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论语》十二章(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de7bf2a5e9856a571260b3.png)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 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 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好(hào):喜 欢,爱好。 乐:以……
为乐趣。 饭:吃饭。 肱(ɡōnɡ):胳 膊。 于:对,对于。
有 :同“又”。古人在 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立 :站立,站得住,这 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 :迷惑,疑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 支配的事情。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
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 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
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 500人为 一军。 匹夫:普通的人, 男子汉。
笃(dǔ):忠实, 坚守。
切问:恳切地提问。
仁:仁德。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 2.文章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 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如“学而不思则罔”“温 故而知新”。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好(hào):喜 欢,爱好。 乐:以……
为乐趣。 饭:吃饭。 肱(ɡōnɡ):胳 膊。 于:对,对于。
有 :同“又”。古人在 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立 :站立,站得住,这 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 :迷惑,疑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 支配的事情。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
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 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
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 500人为 一军。 匹夫:普通的人, 男子汉。
笃(dǔ):忠实, 坚守。
切问:恳切地提问。
仁:仁德。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 2.文章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 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如“学而不思则罔”“温 故而知新”。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5c3b2bce2f0066f4332254.png)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21/7/25
3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2 421.8.2 4Tuesday, August 24, 2021
矩。
随心所欲
超过,越过 规矩
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但是)不越过规矩。
子曰:温 故
而
知新,
温习 旧知识 表承接,就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
可 以 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有新的体会,
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2021/7/25
13
孔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
表转折,却 就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24日 星期二 5时21 分8秒17 :21:082 4 August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5时21 分8秒 下午5时 21分17 :21:082 1.8.24
2021/7/25
11
子曰:吾十有五 而 志于学,
2021/7/25
7
子曰:“学而 时 习
之,
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 学 过 的 知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识,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02a094336c1eb91b375d42.png)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 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二则》。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优质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共18张PPT)
![优质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984de2941ea76e58fa047e.png)
1. 内容理解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求学应该多向身边的人请教,正如《论语》中 三人行 ,__________ 必有我师焉 。 所说: __________ 2. 内容理解简答。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首先是“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以后就破坏了这种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 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 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按时温习。 生气,恼怒。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自我检查、反省。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b51b6fe4733687f21aaab.png)
词语解释
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
句子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第五章解读
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 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词语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而:表顺承,不译。忠:忠 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 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 识。
句子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了呢?”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
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
句子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第五章解读
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 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词语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而:表顺承,不译。忠:忠 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 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 识。
句子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了呢?”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607cb5312b3169a551a4a4.png)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57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57张PPT)(优质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125f97f910ef12d2bf9e72c.png)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殆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 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殆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 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a02daf65ef7ba0d4a733baf.png)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几个 在其中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几个 在其中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最新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7218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c.png)
课文品读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 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 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 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品读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 不可改变。”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 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 就在其中了。”
课文品读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课文品读
学习态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自主学习反馈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文品读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 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 (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
为乐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 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 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技法总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 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 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 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 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12《论语》十二章-课件1
![12《论语》十二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76cff4b48d7c1c708a14530.png)
• 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 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范。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做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转折关系的联词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为政》)
就
有害而
迷惑而无所得
无所得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
(邪说的)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 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 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 苦 勤奋。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 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为“竹简”;把字 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 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 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 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后来 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做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转折关系的联词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为政》)
就
有害而
迷惑而无所得
无所得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
(邪说的)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 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 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 苦 勤奋。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 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为“竹简”;把字 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 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 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 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后来 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人教版七上语文教学课件:10《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上语文教学课件:10《论语》十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13e515ba76e58fafbb0030e.png)
第一章
分析文义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也是 同“悦”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了解 转折 生气
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乐之者。”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 代词,……的人 好: 喜欢,爱好。 乐: 以……为乐趣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独立思考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4f80e8c281e53a5902ff11.png)
《论语》十二章
1.掌握文言词语解释的常见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 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分清 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 讲修身做人的。 3.了解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概况,积累成语、格言、警 句等语言材料。
孔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与“亚圣”孟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 通:讨论重点词,进行文 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 地方。
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 难问题。
老师提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 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重点词语
三:泛指多 善次者。:好的方面,优点 。不善者:不好的地方 ,缺点,短处。 川 :河,河流。
斯 :这,指河水。
舍:舍弃。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这一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对弟子说这 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 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 心向别人学习。
1.掌握文言词语解释的常见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 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分清 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 讲修身做人的。 3.了解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概况,积累成语、格言、警 句等语言材料。
孔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与“亚圣”孟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 通:讨论重点词,进行文 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 地方。
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 难问题。
老师提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 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重点词语
三:泛指多 善次者。:好的方面,优点 。不善者:不好的地方 ,缺点,短处。 川 :河,河流。
斯 :这,指河水。
舍:舍弃。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这一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对弟子说这 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 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 心向别人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匹夫:普通人
3、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 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分析文义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乐于学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
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故
新的领悟 顺承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日:名词-状语,每日
3、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也—— 焉——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总结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 温习 乐—— 快乐 师—— 老师 知—— 知道 思—— 思考 见—— 看见 改—— 改正 择—— 选择 逝—— 流逝 舍—— 舍弃
2、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 快 有:通“又”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义
几个
在其中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而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4)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
乐趣
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转折,却 承接,然后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
贤哉,回为真也正!有一道箪德、食有,理一想的瓢君饮子,,在不会陋为巷, 人不人况堪一 下定 都其物 义要 不而质忧高有 能获享度,志 改得受赞气变回的而扬、自也富奔颜品己贵波回不格的,忙安改。心就碌贫在志其像。乐任,虚并乐道何应幻且、。时该的认淡候 坚贤浮为泊、 定哉云不名任 信一凭,利何 念样道、回情 、。也! 三军矢可志不夺渝帅不。与也世,俗匹同流夫合不污可的夺高贵志品也质。。
小组讨论,然后请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三方面有关的句 子。
学习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学习矣了。以后一定要花
时间进行巩固。
学而时习之,阐不述亦学习说和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
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学而既提不要 问广 题思博 ,则地 又罔学要习多,,想思又与而要自不有己坚的学定实则的际殆志情向况。,密既切要相多关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诚实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传授的知识
乎? 传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