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1水到哪里去了
2给水加热
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4冰
5云雾雨
6腊
7生锈
8发霉
9推力和拉力
10浮力
11摩擦力
12找找身边的力
期中检测
(一)《变化的水》单元
体现新课标:在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的探究,进行试验、观察、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先思考的习惯,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第2课给水加热。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6.蜡》word教案(3)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
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
6.蜡
教课目标:
学生知道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引领学生研究蜡物质的各种变化,培育学生解析、归纳的思想能力 .在与学生一起做蜡烛的过程中,拥有扎实,愿意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会使用托盘填平 .
教课要点:
知道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课难点:
经过实验培育学生解析、归纳的思想能力.
教课准备:
蜡托盘天平烧杯砝码酒精灯火柴试管夹
教课过程:
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
一、联系生活实质导入:
我们出去买东西要用天平来称,你知道托盘学生回答
天平怎么用吗?
二、学习新课:
1.导学生如何使用托盘填平 . 课件学生学习是用托盘天平( 1)教师解说:的用法 .
( 2)学生示范课件学生在书上填写实验记我们先来称称蜡的质量录
(出示课题)学生发言
2.师演示实验 1 认识蜡的质量变化 . 学生谈论:这幅图说明指导学生认识蜡是由不一样种成分构成的 . 了什么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谈论
你会制作一支蜡烛吗?
指导学生对蜡烛火焰的认识 .
燃烧后的蜡烛终归变为了什么?
三、领会、牢固
物体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般都会怎么样?学生谈论
板书设计:
6.
蜡蜡新物质
(固体)(液体)(光、热)。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找找身边的力》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大量的有弹性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弹性,在认识弹性的基础上体会弹力是一种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知道物体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弹性、弹力,以及二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
教学用具:锯条、尺子、弹簧、注射器、皮筋、有弹簧的圆珠笔、海绵、橡皮、篮球等弹性物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谈话:圆珠笔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个有弹簧的圆珠笔,现在大家拆开来仔细观察一下,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估计:学生能发现是弹簧),能说说弹簧是怎么使笔芯能上下移动的吗?(手摁—弹簧压缩—笔芯向下移动;再摁—弹簧松开—笔芯向上移动。
板书弹簧摁(压缩)再摁(松开)2.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估计:学生能说出:皮筋、海绵、橡皮、篮球等)这些物体是不是具有弹簧这种特性我们还要动手试一试。
(5分钟)二、探究新知1.认识弹性(12分钟)(1)谈话: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象刚才研究弹簧一样压一压、摁一摁,试一试看有什么新发现?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3)分析汇报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物体?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师适当板书:谈话: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弹性物体?(估计:篮球、足球等、皮筋、衣服袖口等)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沙发、席梦思床垫、弓箭、运动员撑杆跳高、跳水跳板、测力计。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word教案(2)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变化的水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课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培育学生认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和踊跃思虑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课重、难点经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 .教课准备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试管烧杯水铁筒温度计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目标教课导入:猜想可能和玻璃的温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1.发言:我们来看一个自然现象(课相关件演示),室外冷,室内热,室内的培育学生认真认真地观玻璃上常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学生分小组实验察实验现象和踊跃思虑么?填写实验记录,报告结问题科学态度学习新课果1.发言:为了证明同学们的想法能否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灵巧正确,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 学生分小组谈论,报告运用状况( 1)两支相同大的试管,分别倒入学生分小组谈论,报告启迪学生推想露是水蒸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而后把两支试气受冷凝结成的管同时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方,观学生分小组实验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填好实验记录 . 学生用温度计丈量培育学生认真认真地观( 2)小结:水蒸气碰到冷的物体,填写记录,报告察实验现象和踊跃思虑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水问题,勇于研究知识的蒸气的凝结现象 . 学生小组资料交流,评科学态度发问:你还见过哪些水蒸气的凝结选最好的资料报告 .2.现象?培育学生采集资料的兴3.谈论:夏、秋天节明朗的清晨,在趣小草的叶片上常会有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露 .( 1)露是从哪来的?(2)露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吗?( 3)露是从草叶等物体中溢出来的吗?(4)露是如何形成的?4.实验:( 1)在一个铁筒里放进一些冰和水,把铁筒放在湿润的地方,过一会儿,观察铁筒外壁上发生的现象 .(2)用温度计分别丈量铁筒不一样远近的温度,并记录 .(3)小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了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珠 .5、发言:此刻是小组学习交流时间,把你的资料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资料向全班做介绍 .。
(首师大版)2020年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打包45套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1.水到哪里去了一、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蒸发现象。
2.难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课前准备:挂图:水的蒸发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蒸气:没有颜色蒸发吸热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加快蒸发:温度高透明的气体蒸发面积大有风(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1.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
2.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三)科学知识1.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2.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二、教学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三、教学难点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分组:烧杯里装温度略低于室温的水、毛笔、玻璃片、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水去哪了?蒸发———水常温慢慢的水蒸气(温度会降低)(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蒸发时会降温。
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
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初步学会设计使酒精、汽油蒸发的实验。
感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初步具有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
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教学难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仪器、实物。
2.学生准备:垫板、毛笔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研究“水到哪里去了”(用湿布写出课题),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字进行观察。
五年级科学上册 浮力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0.浮力教学目标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进行定量观察的能力。
教学仪器、材料教学重点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进行定量观察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师准备小组用:木块一个、硬泡沫塑料一块,乒乓球一个,橡皮泥一块、测力计一个、水和水槽、一杯水、一杯豆子、一杯沙、一个马铃薯、一个大萝卜。
学生准备有关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手把浮在水中的木板、硬泡沫塑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分别想水中压一压,手有什么感觉?放开手,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小组实验。
讨论。
培养观察能力。
2.报实验感觉。
3.述:在水中浮着的木板、硬泡沫塑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二、新授1.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2.你猜想:(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讨论。
进行猜想。
培养猜想能力。
3.定一个实验计划。
指定计划。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4.验。
(1)用测力计测量一块橡皮泥,并记录。
(2)把橡皮泥放在水面上,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
(3)把橡皮泥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
(4)把橡皮泥的完全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
(5)计算出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各是多少。
学生记录并记录浮力的大小。
5.论:通过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不同,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学生讨论。
橡皮泥浸入水中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6.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到水底,把橡皮泥作成船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塑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塑料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知道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
2.具有搜集塑料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具有爱护环境,不乱扔废弃塑料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
4.学习密封塑料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知道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三、教学难点:探究塑料的特性。
四、教具准备:塑料袋、特殊的塑料制品:电木、导电、导磁等。
酒精灯、旧锯条或铁尺。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周围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的?(二)探究密封塑料袋的方法把装有物品的塑料袋,比如装有糖或者书本、证件的塑料袋密封起来,有哪些方法? 1.用塑封机。
2.用封口机。
3.用电烙铁。
4.用小锯条加热:(1)把小锯条一端用棉布缠好。
(2)戴上手套。
(3)点燃酒精灯。
(4)把小锯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热要均匀。
(5)找一块玻璃纸。
(6)在塑料袋的封口处,放上玻璃纸。
(7)把烧热的小锯条,按在玻璃纸上刻后,拿起小锯条。
看看,塑料袋的口,是否封好。
(8)反复几次,找到小锯条加热的最佳时机。
(三)介绍塑料的相关知识1.人们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原料,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各样的塑料。
2.塑料的种类很多:(1)有的塑料轻如羽毛。
(2)有的塑料重如铁块。
(3)有的塑料绝缘。
(4)有的塑料导电。
(5)有的塑料耐高温。
(6)有的塑料耐腐蚀。
(7)有的塑料传热好。
(8)有的塑料导磁好。
(9)有一种塑料叫塑料王,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表面光滑、无毒无害,在食品、医药、电器、化工等工业上广泛应用。
(10)有一种塑料叫工程塑料,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可以制机器零件、水暖卫生设备。
(11)有一种塑料叫泡沫塑料,它重量轻、抗震动,既能保暖又能隔音。
在包装、家庭装修中广泛应用。
(四)介绍塑料的害处1.塑料的发明是20世纪材料科学的重大进展。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7.生锈》word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7.生锈一、教课目标(一)态度、感情感觉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二)科学能力初步拥有研究金属生锈的兴趣,培育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三)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由.2.认识人工防锈技术 .二、教课要点金属生锈的主要原由 .三、教课难点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由的实验设计.四、教具准备:(一)教师准备:铁、铝、铜、金银饰品、新铁钉、缝衣针、铝片、试管、砂纸、烧杯、防锈资料等 .(二)学生准备:采集生锈了的金属.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课目标(一)(教师出示:打磨后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颜色不一样导入 1. 打磨后的铁钉和没有打磨的铁钉有什么银白色是原从观察下手,不一样?哪个是铁钉原来的颜色?为何另色一个的颜色变了?由于没有打2. 小结:金属生锈是一种常有的现象,今磨的铁钉生天我们就来研究生锈 . 锈了(二)认识 1. 学生分组打磨铁钉进行比较分组打磨掌握一种除锈的方生锈现象(教师巡视指导)法,用砂纸打磨铁定2. 报告观察发现可以除锈3. 小结 : 砂纸打磨铁定可以除锈 .4. 认识常有的生锈现象,你感觉铁生锈的自由发言认识常有的生锈现象原由是什么?(填写在书中)1. 铁生锈的原由是什么呢?刚刚同学们(三)铁生做出了自己的假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培育学生实验设计能锈的原由证明你的推测吧!仔细聆听力2. 简介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方案3. 按自己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组组装实提升学生的着手实验4. 对自己的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进行猜验装置能力测5.鼓舞同学课下完成实验过程第二课时教课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课目标(一)(展现学生的实验装置,夸奖学生的鼓舞学生,使学生能主导入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参加科学研究1. 经过你的实验,你感觉金属生锈学生分组培育学生的交流能力(二)总结金属生的原由是什么?报告锈的原由 . 2. 教师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原由 .(三)认识金属防 1.除了铁之外,你还见过哪些金属生铜、铝等培育学生的交流能力锈的方法锈?学生观察2. 如何防范金属防锈呢?我们看看指引学生把所学的知人们是怎么做的?有水时擦识应用到生活中去3.谁给大家谈谈?干4.阅读书中资料,认识金属防锈的方表面涂油法刷漆5.回去后,对自己家的金属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防范生锈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7.生锈金属生锈的原由———空气、水、酸。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word教案(1)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3.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一、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根据凝结实验想象露的形成过程的能力。
2.会做水的凝结对比实验,会做露的模拟试验。
(三)科学知识1.知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
2.知道露的成因。
二、教学重点(一)知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
(二)知道露的成因三、教学难点热水不容易采集和管理,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四、教学准备(一)分组:烧杯里装温度略低于室温的水、试管架、试管、酒精等、小铁桶、托盘。
(二)学生准备:冰块儿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课程(二)引导学生对墓碑渗出血水1.教师讲解小故事(古代墓碑渗出血水的故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提示:梅雨季节、早上,有什么特点?2.是怎么形成的呢?3.我们初步猜想是由于梅雨季节水蒸气多,而墓碑比较凉,所以水蒸气在墓碑上变成了小水珠。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利用身边的试验用句,谁能帮大家设计一个实验,看看能不能出现类似的现象?认真倾听水蒸气多和凉是小水珠是水蒸气变的用试管当冷的物体,用嘴吹,嘴里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设现象进行研究(二)引导学生对墓碑渗出血水现象进行研究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卫生)5.学生汇报6.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大量的水蒸气,看看能不能出现产生小水珠现象。
出现了小水珠说明了小水珠的产生与水蒸气多和有凉的物体有关计能力研究小水珠产生的原因研究小水珠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证明小水珠产生的原因1.现在我们都认为,是由于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物体,变成了小水珠。
怎么能证明水蒸气遇到了热的物体,就变不成小水珠了呢?2.表扬学生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创造热水、冷水,和大量的水蒸气?3.同学们想的非常好,要注意安全,老师找来两个试管,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冷水,水量相同,让他们都在水蒸气多时出现,看谁能产生小水珠用酒精灯先加热水,等水热了在倒在试管里,保持两个试管里的水量一致,然后放在加热水的烧杯上方分组实验冷的试管,热的没有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物体,才会变成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时的周密性提高学生会告诉大家取热水的时间,要不水太热会有危险。
五年级科学上册 生锈 1教案 首师大版.doc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7.生锈一、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
(二)科学能力初步具有探究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2. 了解人工防锈技术。
二、教学重点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难点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的实验设计。
四、教具准备:(一)教师准备:铁、铝、铜、金银饰品、新铁钉、缝衣针、铝片、试管、砂纸、烧杯、防锈资料(二)学生准备:收集生锈了的金属。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教师出示:打磨后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1.打磨后的铁钉和没有打磨的铁钉有什么不同?哪个是铁钉本来的颜色?为什么另一个的颜色变7?2.小结:金属生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锈。
颜色不同银白色是原色因为没有打磨的铁钉生锈了从观察入手,(二)认识生锈现象1.学生分组打磨铁钉进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观察发现3.小结:砂纸打磨铁定可以除锈。
分组打磨掌握一种除锈的方法,用砂纸打磨铁定可以除锈4.认识常见的生锈现象,你觉得铁生锈的原因是什自由发言认识常见的生锈现象么?(填写在书中)1.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呢?刚才同学们做出(三)铁生锈了自己的设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原因吧!认真倾听2.简介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3.按自己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组组装实力4.对自己的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测验装置5.鼓励同学课下完成实验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二)总结金属生锈的原因。
(展示学生的实验装置,表扬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1.通过你的实验,你觉得金属生锈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原因。
学生分组汇报鼓励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三)认识金属防锈的方法1.除了铁以外,你还见过哪些金属生锈?2.怎样防止金属防锈呢?我们看看人们是怎么做的?3.谁给大家说说?4.阅读书中资料,了解金属防锈的方法5.回去后,对自己家的金属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防止生锈的措施。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6.合金》word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四单元常用的资料16.合金目标:1.经过学生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几种常有的合金制品,不锈钢制成的壶、勺、钥匙. 认识合金资料的发展 .2.拥有搜会合金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3.感觉新资料高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要点:1.经过学生观察活动、及教师的表达活动,知道什么是合金.2.使学知道保险丝、焊丝有哪些性质及用途.难点:经过实验知道保险丝、焊丝的性质.教课具准备:保险丝、焊丝、电铬铁、不锈钢锅、黄铜钥匙.教课过程:一、经过介绍合金物件,使学生明确合金看法:1.表达:下边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短片,是介绍(合金的)板书:合金,请大家认真观看,认真聆听 .播放短片(飞机图片(铝与镁的合金),不锈钢的大壶,除铁外还有铬、镍、铝)黄铜钥匙是铜和锌的合金 .2.听报告:问:经过听,谁发现这些合金制品有什么特色?预计 1,有生发现有几种金属构成,对策:其余同学注意到了吗?请再观看一次.预计 2:没有发现有二种或 2 种以上的金属构成,对策:他们都是由几种金属构成?3.再次观看短片,再次领会合金的含义.4.师讲:介绍有些合金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二、指导学生认识保险丝、焊丝有哪些性质.1.发言:出示两样合金制品,保险丝、焊丝,问:猜猜他们各是由哪些金属熔合而成的?师介绍它们的构成:保险丝是锡、铝的合金,还有铜、银的合金,软焊料焊锡是铝锡的合金.2.小组活动:观察甚至可以着手看看,保险丝、焊丝有什么特色.3.小组报告:听他们对颜色及软硬的描述.4.发言:保险丝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为何要用保险丝、焊锡丝呢?预计 1: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或是回答的不全面,对策:出示视频:保险丝烧断的情形;用电铬铁焊金属 .5、学生观看到教师的增补内容:师发问(生看完后):保险丝用途是什么?焊丝呢?三、经过介绍各种合金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领会到新资料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1.播放视频:介绍几种记忆合金;镍钛合金、金镉合金、铜铝、镍合金.2.经过观看这几种合金制品,以及刚刚我们认识的合金制品,你们有什么感觉或有什么话想说?3.表达:这些新式的合金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老师更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也发明制造出一种新的合金资料,使我们人类的生活更便利.随堂检测;判断:1.合金是多种金属混杂在一起形成的.()2.不锈钢,不是一种金属,而是多种金属构成的.()3.纯铜不是合金,白铜、黄铜是合金.()4.钢不是合金 .()板书:合金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合金制品:保险丝、铝锡合金、焊丝(铝、锡合金)。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4.冰》 教案.doc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变化的水
4.冰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谁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是零摄氏度。
初步学会做水结冰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谁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2
3。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8.发霉》word教案
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显微镜下认识霉的颜色和形态。
5.总结:霉是一点点生长成丝状,最后使物品发霉,发霉是霉的生长发育过程。
课件
学生观察
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
三、体会、巩固
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不让物体发霉你准备怎么办?
小结: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
谈话:介绍霉和人类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认识霉的生长条件
四、教学准备:
放大镜塑料袋霉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媒体
学生活动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1.展示发霉物体或观察课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发霉现象(学困)
2.关于食物、物品发霉现象的想法
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食物上的发霉现象和橘皮上的霉。(学困)
2.指导学生推想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
8.发霉
一、教学目标:
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初步具有探索事物发霉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养成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三、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一些浅显有趣的,并与自己学习,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
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
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
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序号课题周次课时序号课题周次课时1 1 13 纸张11 21 水到哪里去了2 给水加热 2 1 14 纺织面料12 13 小水珠是从2 1 15 塑料12 1哪里来的4 冰 2 1 16 合金13 2单元检测14 15 云雾雨 3 1 17 月球14 16 腊 3 1 18 太阳15 17 生锈 4 2 19 月食和日食15 18 发霉 5 1 20 太阳系16 15 1 单元检测16 169 推力和拉力7 2 21 北京天文馆16 选学10 浮力8 2 机动17、18 311 摩擦力9 1 期末考试18 112 找找身边的9、10 2力期中检测10 1体现新课标的思想: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周围常见的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课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相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变化的水》单元体现新课标:在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的探究,进行试验、观察、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先思考的习惯,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给水加热第3课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4课冰第5课云、雾和雨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
2、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发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定量观察。
2、会观测蒸发、沸腾时水温的变化。
3、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4、会做蒸发、沸腾和水蒸汽凝结条件的对比实验,以及露、雾、雨的模拟实验。
5、具有初步的用差异法进行归纳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6、自行探究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如何加快蒸发,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现象。
2、知道雾、云、雨是怎样形成的。
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蒸发时会降温。
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
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初步学会设计使酒精、汽油蒸发的实验。
感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
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
教学难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仪器、实物。
2、学生准备:垫板、毛笔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研究“水到哪里去了”(用湿布写出课题),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字进行观察。
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
写字、观察。
引起兴趣。
注意细心观察。
2、讨论: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
水到哪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讨论发言。
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
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
二、新授1、怎样能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再测量一下烧杯中的水温有多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一些?3、思考:把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水中拿出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
学生看教室里挂着的气温计,再测量水的温度,报告气温、水温的温度数猜想。
培养实验能力、记录能力。
4、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变化并作记录。
5、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解释实验结果。
培养分析能力。
6、讲述:刚才看到的温度下降的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有的同学曾发现,运动后身体出大汗,这时人会感到很热,但人体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就是因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热量的缘故。
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觉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
一旦身上的水干了,没有了蒸发现象,就不感觉冷了。
7、我们已经知道,水有蒸发现象,那么其他的液体是否也有蒸发现象呢?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酒精和汽油等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
把你探究过程中的猜想、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结果都随时记录好。
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全班交流。
归纳: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
自行探究实验。
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总结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每组桌上都有一小盘水,请你们小组想办法让水很快地蒸发掉。
看哪个组的办法最实用。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
2、给水加热教学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以及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知道水的沸腾现象。
知道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做的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
1、谈话:今天我们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
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出示实物进行介绍)。
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
我们应先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
然后介绍酒精灯有灯身、灯芯管、灯芯和灯帽组成。
酒精灯里装着酒精。
酒精很容易燃烧,使用时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
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芯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不用时,用灯帽灭火(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操作一遍,掌握使用酒精灯的技能。
分组练习:点燃、熄灭酒精灯。
学会使用酒精灯。
二、新授1、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会有什么变化?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怎样变化?水中有什么变化?水开时温度怎样?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做简单记录。
初步学会在探究科学问题前做出假设。
2、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察温度计,有人观察水。
进行实验时,要有人负责在表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活动。
初步具有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能力。
3、汇报观察结果。
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那些气泡是什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温度不在提高?4、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98℃-100℃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冲出水面,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这种现象叫沸腾。
5、请学生讲解什么是沸腾。
有大量的气泡从水面冲出。
气泡是由水变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水迅速蒸发时把热量带走了。
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三、总结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蒸发现象,这节课又认识了沸腾现象,这两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书上记录你们比较的结果。
小组讨论。
加深对蒸发、沸腾的认识。
2、全班交流。
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试管烧杯水铁筒温度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导入:1、谈话:我们来看一个自然现象(课件演示),室外冷,室内热,学生活动猜想可能和玻璃的温度有关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室内的玻璃上常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学习新课1、谈话:为了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1)两支同样大的试管,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填好实验记录。
(2)小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水蒸气的学生分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结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科学态度凝结现象?3、讨论:夏、秋季节晴朗的早晨,在小草的叶片上常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露。
(1)露是从哪来的?(2)露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吗?(3)露是从草叶等物体中渗出来的吗?(4)露是怎样形成的?4、实验:(1)在一个铁筒里放进一些冰和水,把铁筒放在潮湿的地方,过一会儿,观察铁筒外壁上发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