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释。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演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和演奏。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含义。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唱。
4. 示范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奏。
5. 练习:让学生单独演唱和演奏,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歌曲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图、歌词、背景介绍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示范演奏。
3. 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示范演奏。
4. 乐谱:《沂蒙山小调》的乐谱,供学生练习演唱和演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和演奏,学生跟随练习。
3. 第三课时: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
沂蒙山小调 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好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
2、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的方法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1、感受民歌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连线,一字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生就山东的人文地理知识交流。
如:谁知道山东产什么,谁会学山东话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学习一首山东民歌,聆听领略那独特的音乐文化)(二)新课教学1、了解歌曲背景2、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师:这是山东那个地区的歌曲?旋律表达了什么情绪?3、学习歌曲(A)老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B)学唱简谱(用“Lu”哼唱旋律)(C)填词演唱(比较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注意ang ao 韵母的归韵,口形的统一)(D)跟随老师唱解决音准问题(各音音高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4、乐理知识角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重点揭示: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
小游戏:词语接龙(在游戏中更深切体验鱼咬尾的创作方式)举例《青春舞曲》视唱体会5、通过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A、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三)创作练习学生使用所掌握的“鱼咬尾”知识和方法实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由学生对所创作的旋律实行试唱、讲评。
(四)完整演唱歌曲(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一:教学理念:以六年级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作为载体,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
通过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学习新的课改理念: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即:即:即:基本的知识基本的知识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课程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教学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教学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获得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
管理。
评价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变化,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各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良好整合。
学科之间的良好整合。
这些课改思想,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立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一种安全、和谐、优美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这些思想不见得在一节音乐课中同时完美的体现,些思想不见得在一节音乐课中同时完美的体现,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创设创设情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情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和歌曲包含的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和歌曲包含的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设计教学过程,构思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第一篇: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唱会《沂蒙山小调》,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并能为本歌曲创编(改变)歌词。
教学重点: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共10分钟)1、(放沂蒙山风光介绍片)边放老师边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山里看看,听听来自大山里的声音。
你们听,多美。
”(2分钟)。
2、那么同学们,这段熟悉的旋律也曾经回荡在了2010年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播放视频),播放完毕。
问:同学们,为什么这段旋律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背景呢?(2分钟)。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东人自己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4、(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2分钟)5、同学们听,彭丽媛老师为我们唱起了《沂蒙山小调》(放视频)(3分钟)6、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共18分钟)1、(看乐谱听歌曲两遍),第二遍小声跟唱。
(4分钟)2、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把前两段乐谱唱一遍。
第二遍我们加歌词跟琴唱(弹琴伴奏)。
同学们唱得很棒,但是老师为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这首歌曲是山东民歌,我们能不能学歌唱家那样把山歌的味道唱得再浓一点儿。
(老师示范)“人人……哎”,“风吹…..地儿哎”,我们现在在山上歌唱,我们要唱给的所有人听,是不是要亲切地喊出来呢(老师示范),所以要突出“哎”;儿化音是为了把我们山东民歌唱得更加有味道(老师示范)。
(5分钟)3、下面同学们可以带上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方法去唱了。
(跟琴再唱一遍)。
(2分钟)4、好,同学们,我们学唱了几遍之后请同学们再次看乐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发展规律(出示课件)。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边唱边找(把每一个要出示的音唱重,然后让同学们一起说自己看出的规律。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3、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演唱展现出来。
(2)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乐谱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当地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沂蒙山地区的了解,引出《沂蒙山小调》。
2、知识讲解(1)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诞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意义。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3、聆听欣赏(1)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2)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以及歌词表达的情感。
4、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和谐统一和情感的投入。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层次,如欢快、抒情等部分。
(2)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6、拓展与创新(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沂蒙山小调》,如合唱、轮唱等。
(2)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表演。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强调《沂蒙山小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演唱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包括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3. 歌曲的歌词解释,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5.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通过演唱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
3. 练习法: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沂蒙山小调》乐谱、歌词和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分析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4. 歌词解释:解读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演唱技巧教学: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七、课堂练习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练习,相互交流和指导。
2. 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演唱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沂蒙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沂蒙山的图片和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授歌曲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字的发音和咬字。
(3)结合旋律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熟练演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打击节奏:教师教授三角板的打击节奏,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打击。
6. 完整演唱:学生在打击节奏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沂蒙山小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词《沂蒙山小调》,突出重点音符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录制视频。
2. 作业答案:视频时长不限,要求歌曲演唱完整、音准准确、节奏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演唱《沂蒙山小调》,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风光图片展,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沂蒙山美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沂蒙山小调教学内容:1、唱歌:《沂蒙山小调》2、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唱:《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式结构。
难点:1、对于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投影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山东新民歌。
歌曲的旋律为六声调式,一段体结构。
它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舒展宽广,结构匀称,是一首典型的小调体裁风格的民歌。
歌曲的四个乐句分别落在:“2、1、6、5、”四个音上,并以结束音为轴音作回返进行,使歌曲的拖腔更加优美婉转,从而增强了歌曲旋律的抒情性。
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片断。
学生聆听。
2、师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首音乐的特点是什么?3、引导学生归纳:山东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的音乐特点:优美、抒情。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1、初听歌曲《沂》,播放图片。
2、师介绍歌曲的背景。
3、学生观看大屏幕,结合歌词,聆听体验。
4、思考问题:a: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么样?B: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1.抒情温柔热烈欢快亲切优美4、教师分句教唱(师弹琴,生跟琴唱)5、整段串唱。
三、练唱分析(一)师:我们来练唱第一段歌词,请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分几句呢?老师弹奏电子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后面创编活动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出示《沂蒙山小调》曲谱,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并熟悉旋律。
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秘呢?(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二)、歌曲简介原名沂蒙山小调。
也称《十二月调》。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
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因此原来的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了。
(三)、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及分类1、民歌的起源: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
2、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3大类。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创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河南民歌《编花篮》、江苏民歌《茉莉花》导入。
1、河南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如果你们觉得老师唱的还可以的话,就给老师伸出大拇指,你们看“中不中啊?”老师范唱过歌曲以后问学生“中不中啊?”刚才老师为大家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有浓郁河南风味的民歌叫《编花篮》2、接下来老师还有一首歌曲要送给同学们,老师范唱《茉莉花》,唱完以后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一起回答《茉莉花》。
老师讲解:“《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它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代表。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风格代表的民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齐鲁大地——山东,来学习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板书:《沂蒙山小调》)二、学习新歌1、首先请欣赏《沂蒙山小调》欣赏时请思考三个问题:歌曲的板书:速度、情绪、旋律是分别是怎样的?(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补充: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情绪、(热情)旋律(亲切优美)2、发声练习:“下面我们进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为唱好歌做准备的,所以请同学们在发声时有一个正确的状态(挺胸、抬头、面带微笑、声音要自然放松)。
好,下面请跟着老师的琴声练习。
《沂蒙山小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沂蒙山小调》教案适用年级:小学音乐课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沂蒙山小调》的韵味。
2.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3.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
2.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音准的掌握。
2.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符的处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沂蒙山小调》的歌谱、图片等。
2. 准备录音机或者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
3. 准备歌词卡片,以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歌词含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练习演唱: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演唱《沂蒙山小调》。
2. 深入学习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符。
3. 练习演奏:学生用乐器(如口琴、吉他等)伴奏演唱《沂蒙山小调》,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沂蒙山小调》,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传承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成果,测试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沂蒙山小调》教案1.doc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并演唱《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
2、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好风光》,体会歌1111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学唱歌Illi体会歌Illi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箫演奏《沂蒙山好风光》。
师:老师先给大家演奏一首乐曲,大家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生:《沂蒙山小调》。
师:《沂蒙山小调》乂叫做《沂蒙山好风光》。
2、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好风光》的创作背景。
帅:你们冇谁知道沂蒙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
我给你们儿个选项: A.四川B.山西C.山东D.河北(你可以求助现场同学,也可以让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生:山东省师:非常好。
有没有同学去过沂蒙山?给我们介绍-卜•沂蒙山。
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那么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沂蒙山。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胜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吋期的根据地。
沂蒙山上口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层层的梯田,一间间石头垒成的小屋子,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悄。
这首作品作于1940年,这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是群众基础好,而且隐蔽、安全。
当年山东抗大—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还有文工团也驻在这个村里。
《沂蒙山好风光》就是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创作的。
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
生:什么是“黄沙会” ?师:好,有同学问了“什么是黄沙会?”。
这个黄沙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使,利用迷信活动猖狂破坏抗H根据地活动的反动组织,为了消灭这股反动势力,抗FI 根据地全面开展了与黃沙会的斗争,文工团也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团员自己写词,利用山东卖唱人的曲调经过加工而成。
这首歌曲共分为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
3、同学朗读原《反对黄沙会》的歌词。
师:我这里有原来这首歌的歌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韵味。
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沂蒙山小调 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我国民歌小调风格和特点有初步认知,能对我国民歌音乐产生一定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白菜》和《无锡景》的引导教学后,多次聆听音频、随钢琴学唱《沂蒙山小调》等方式,学生能够有民歌感的演唱《沂蒙山小调》,并能逐步在老师引导下掌握《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并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音乐的内鱼咬尾、起承转合、一字多音、六声徵调式等特点,和我国民歌小调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2.难点: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音乐的特点教学用具:电脑,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无锡景》(1)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这里有几段音乐。
我们来听听看,这些音乐有什么特点。
我们先来听第一段。
(放《无锡景》)(2)师:这段音乐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呀?(生:中国)那是中国的什么?戏曲吗?(生:不是/民歌)非常好,它是截取自我国江苏的民歌《无锡景》。
(3)师: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唱的是普通话吗?(生:曲折婉转抒情,且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听下来给你什么感觉啊?是很亢奋嘛?(平淡悠扬)2.欣赏《无锡景》(4)师:非常好,那我们再来听下一个片段,听听看它在情绪和演唱上有什么不同。
(放《小白菜》。
)(5)师:有什么不同呀?(生:《小白菜》曲调悲哀婉转,听上去更像普通话)(6)师:同学们都说,这段音乐选自我国河北的民歌《小白菜》,听上去十分的悲哀婉转。
二.新课教学1.简单介绍沂蒙山区(1)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听听这首描绘的又是哪里的景色?情绪上和前面对比又有什么特点(放《沂蒙山小调》。
)(2)师:它在描绘哪里的景色?(生:沂蒙山)(3)师:是的,它描绘的是我国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曲就叫《沂蒙山小调》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我国山东,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
《沂蒙山小调》教案
课型;唱歌教案一、教学课题;《沂蒙山小调》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让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感,以及有感情的正确演唱这首歌曲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首先引入,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我们上节学的山东民歌《。
》首先咱们先回顾一下!(二)导入新课;1、首先拿些沂蒙山的图片及相关图片播放给学生。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3、播放沂蒙山小调给学生们!(三)歌曲范唱;1、谈话;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从中知道了那些关于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呢!还有歌曲的写作方式。
(四)学唱新歌;演唱时要注意的;注意归韵、衬词和托腔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把旋律练习熟练!3、把歌词加进去,进行教学!4、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歌曲的出处和写作形式吗?学生;。
师;对;大家说的都很正确,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二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上的白石屋村,由李林和阮若珊创作。
旋律跳跃、起伏、表现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师;给同学们讲解演唱时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重点训练和讲解!(四)巩固新课;1》做汉字接龙的游戏;例;大树——树木——木材——材料;等!首尾相接的文字交流,让学生们理解鱼咬尾的写作形式,然后进行旋律的接龙!2》欣赏相关曲子;柳琴曲《春到沂河》片段比较与《沂蒙山小调》音乐的联系,与区别!3》创作联系;小组为单位,运用“鱼咬尾”知识方法进行简单创作!《五》引出下节课;请大家思考下,山东民哥还有那些呢!生;《。
》师;对;下节课咱们就学习《。
《沂蒙山小调》优秀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导入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
如欣赏《浏阳河2021》,也算是老歌新唱。
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二、新课: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②二遍:接长衬词“哎”;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
(《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21》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第一课时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
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唱:《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用质朴
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
感情气质、曲式结构。
难点:1、对于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投影
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山东新民歌。
歌曲的旋律为六声调式,一段体结构。
它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舒展宽广,结构匀称,是一首典型的小调体裁风格的民歌。
歌曲的四个乐句分别落在:“2、1、6、5、”四个音上,并以结束音为轴音作回返进行,使歌曲的拖腔更加优美婉转,从而增强了歌曲旋律的抒情性。
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片断。
学生聆听。
2、师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首音乐
的特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山东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的音乐特
点:优美、抒情。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1、初听歌曲《沂》,播放图片。
2、师介绍歌曲的背景。
3、学生观看大屏幕,结合歌词,聆听体验。
4、思考问题:a: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么样?
B: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
1.抒情温柔热烈欢快亲切优美
4、教师分句教唱(师弹琴,生跟琴唱)
5、整段串唱。
三、练唱分析(一)
师:我们来练唱第一段歌词,请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分几句呢?
老师弹奏电子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生:歌词可分为两句。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唱这两句歌词,“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老师在演唱时去掉了衬词)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没有显现出民族的特点。
生:不怎么优美。
师:衬词在民歌中是有很大的感情色彩作用的,同时也是地方风格的体现。
大家注意到“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几拍?
生:六拍。
师:一个字唱几个音我们把它称作是一字多音。
投影板书: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衬词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优美婉转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师:根据分析答案,带领学生演唱。
四:练唱分析(二)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接龙游戏。
生:生活------活动-----动物------物理-----
师: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首尾相连。
师:大家哼唱一下旋律,看看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中和这个游戏
有什么联系?
生:歌曲中的旋律也是首尾相连的。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国民间音乐中
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
生练习“鱼咬尾”。
五:对比欣赏:
(1)师:播放:《黄土高坡》。
●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
点,节奏上突出现代生活气息,歌颂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文明,
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爱怜。
六:欣赏《青藏高原》
●师播放《青》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颂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
热情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
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七:欣赏《美丽草原我的家》
师:播放《美》
提问:这是一首赞美什么地方的歌曲?
生:这是一首赞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八:对比填空
刚才我们对比听了几首歌曲,现在我们来填下表。
请将下面有关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感情气质(高亢嘹亮、高亢粗
犷、亲切优美、热情朴实)的词语填入下表。
曲名黄土高坡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美丽草原我的家
地方风格民族特
色陕西汉族藏族山东汉族内蒙古蒙古族
感情气质辽阔热情高亢嘹亮亲切优美激情朴实
九、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欣赏,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不同。
学生有表情地、有乐趣地演唱《沂》
十: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歌曲《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欣赏,并结合对《沂蒙山小调》的演唱,体会了陕西汉族、青藏高原、内蒙古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情气质的区别。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今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
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