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8课 兰亭集序(含答案)
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学法指导:组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链接:1、兰亭:是东晋时期会(guì)稽(jī)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兰亭集序》由来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
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4、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苏教版必修五逍遥游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逍遥游》《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垂陲边际2.邪耶疑问语气词3.反返4.知智5.辩辨分辨,别离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汹涌动荡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气今义:一种形似家马的哺乳动物3.腹犹果然古义:吃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便这样今义:连词,表转折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古义:肚量理想今义:抱在怀驰三、一词多义1.是:这。
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正确,形容词/表判断,是,动词/复指“尔”,代词2.舍:舍弃。
动词/安置,动词/衡宇,名词/释放,动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量词/停歇,动词3.适:到,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适合,动词/舒适,形容词/方才,副词4.知:同“智",智慧,名词/了解。
动词/识别。
动词/知觉,名词/交情,名词/管理,动词/知晓,动词5.息:止息。
动词/气息,名词/儿子,名词/呼吸。
名词/叹息,动词/平息,动词/休息,动词/养息,动词6.修:从事。
动词/高。
形容词/长。
形容词/修理。
动词/修养,动词7.也:表停顿语气。
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语气助词/句中停顿以舒缓语气。
助词/表感叹语气,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语气助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1)直上(2)往南飞(3)落下来(4)树立(5)喝一杯酒(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使……到来(2)使……满意(3)使……信赖(4)使……纵展;使……奔驰(5)使……兴起(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怪异的事(2)贤才(3)年龄小的;年龄大的(4)寿命长;寿命短(5)大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四)其他用法把……看做一样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判断句《齐谐》是记载独特怪异之事的书。
2.判断句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3.判断句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学案: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13课 兰亭集序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背诵相关名句。
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3.赏析本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和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1.词语理解(1)通假字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一词多义①修⎩⎪⎨⎪⎧ 修.禊事也:治,从事某种活动,动词茂林修.竹:高,形容词修.短随化:长,形容词 ②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名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动词听妇前致.词:表达,动词 ③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会合,动词征敛无期.:限度,名词与老人期.,何后也:约会,动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古代丧服的名称,名词④次⎩⎪⎨⎪⎧ 列坐其次.:近旁,旁边,名词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排,动词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动词⑤集⎩⎪⎨⎪⎧ 兰亭集.序:许多文章或诗歌编辑在一起,形成一本 书,名词少长咸集.:聚集,动词虫集.冠上:停留,动词⑥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动词东临.碣石:至、到,动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快要,副词(3)古今异义①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 古义:长。
今义: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信.可乐也 古义:实在。
今义:书信。
⑤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
今义:方向。
⑥列坐其次. 古义:近旁,旁边。
今义: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既倦 古义:等到。
今义: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
(4)虚词归纳①之⎩⎪⎨⎪⎧ 所之.既倦:与“所”连用,指所达到的情景、地步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②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③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介词欣于.所遇:对,介词终期于.尽:到,介词 ④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目的连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介词⑤所以⎩⎪⎨⎪⎧所以..游目骋怀:借此来,用来,带有名词性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2.词类活用(1)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穷尽,尽享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士;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3)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境 (4)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5)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游,使……放纵;骋,使……开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7)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把……看作相等 (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 3.特殊句式(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3)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4)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5)晤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6)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7)死生亦大矣:判断句4.语句翻译(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一、字音。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丑会稽修禊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曾不知老之将至感慨系之矣若合一契临文嗟悼齐彭殇为妄作曾几何时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祖母系鞋带维系名誉所系悼唁二、字形。
请选出字形有误的词语并改正。
无稽之谈滑稽锲而不舍修禊契合契约湍急壶觞驰骋招聘会晤遗骸嗟叹不食嗟来之食掉念三、找出下面句子里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四、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贤集2、一觞一咏3、引以为流觞曲水4、足以极视听之娱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五、一词多义。
1、次(1)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引次江北(《赤壁之战》)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由上往下看(3)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ang心神不定貌)兮浩歌。
(《楚辞九歌》)面对(4)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东观汉记》)碰上,逢着(5)临阵磨枪临阵脱逃到了(6)临摹对照书画范本摩习4、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期(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罗敷前致辞(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招引,招致7、极(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8、是(1)是日也,天朗气清(2)觉今是而昨非(1)群贤毕至(2)毕业六、重点实词虚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列坐其次。
3、品类之盛4、所以游目骋怀5、足以极视听之娱。
6、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guǐkuaìjīxìtuān xián chěng hái qìjiēdào shāng2、殇:酒杯。
次:旁边。
惠风:和风。
品类:种类。
骋:驰骋。
极:极尽。
信:确实。
相与:相处,交往。
趣,通“趋”,取向。
殊:不同。
之:往。
化:造化,自然规律。
喻:明白。
3、东晋;逸少;王右军;书圣;二王;《兰亭集序》。
【课堂学习】2、第一、二;三、四。
兰亭盛宴;暮春三月;死生亦大矣;古今同慨。
3、(1)快乐,愉悦,信可乐也。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2)○1第三自然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
作者首先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周旋应时,尽管因人不同,人们做事处世的方法千差万别,但人们的观点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另一种则是当对所遇事物产生厌倦时,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无端的感慨就产生了。
第二层,针对人生的这种感情变化,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发表感慨议论。
人们对于自己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历史的陈迹这件事尚且感慨万分,何况对于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应该是兰亭集会这件事,这样前后文就自然联系起来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第三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
由此想到了人生。
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重点)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难点)第一课时1、给下列生字注音。
朗读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ǐ)丑xì) )chěng)怀 qǔ )舍万殊)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二新知研究:(一)第一段:1) ()(仰首观览) 乐趣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仰望宇宙天空广大无边,低头俯看观察万物品类大兴盛繁茂,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 内容理解:(1)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记述兰亭盛会的?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第二句:与会者。
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
第四句:宴饮之乐。
第五句:天气。
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
(2)这段文字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描写抒情,叙议结合。
如叙描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第二段:基础知识自测与积累:1结交,((通"唔" 对面交谈)(通"取")(以前)(代事,指""。
)(寿命长短)(注定)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时倾吐志趣抱负,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时借外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地放纵生活。
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导学】(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王羲之及其书法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字逸少,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
王羲之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
后四处游历,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其楷书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出于前师但有所创新,“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
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
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
2.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兰亭集序》导学案(附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历程。
3、体会作者感叹人生苦短、时不我待较为积极的人生观。
4、积累本文的优美词句,并尝试运用。
二、时代背景导读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三、基础知识导学(一)、文学常识1、有关“序跋”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2、《兰亭集序》作者,字,(时期)琅邪临沂人。
有之称(二)、朗读课文,掌握下列重点词句:1、给加点字注音,并翻译词句会稽.()山癸.()丑:修禊.():流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临文嗟.()悼: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信可乐也: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今:是.日也古:今:向.之所欣古:今:3、句式判断1)死生亦大矣。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
()4)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6)悟言(于)一室之内。
()4、词类活用(1)、足以极.视听之娱极:(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三、(三寻三议)研读分析文本,培养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解读文本的能力。
(一)读第1段,思考:1、一寻“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文中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一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二)读课文2段,思考:1、二寻文章前面写乐,这里感情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二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三)读课文3段,思考:1、三寻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 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重点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 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案例剖析] 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 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 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际上说明做诗的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 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 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 本书的意义。 [学法导引]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 同?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 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 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 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 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 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1.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具 体体现为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兰亭集序》学案 答案
日期班级姓名得分《兰亭集序》日期班级姓名得分(1)写出《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放浪形骸之外_______。
(2)《兰亭集序》文采斐然,其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如“__游目骋怀__________”表示纵目四望,心胸开阔;“__情随事迁__”表示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_流觞曲水__”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齐彭殇为妄作_。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有有清流急湍__,__映带左右____。
(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_暮春之初____,_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修禊事也___。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是__夫人之相与___,__俯仰一世_____。
九、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
序,大多作为著述的前言,如《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
B. “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为干支纪年。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C.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春表示春季的第一个月,仲春表示春季的第二个月,季春表示春季的第三个月。
D. 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二、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乐——痛——悲
2、这次盛会让作者他们“信可乐也”,“乐”在哪些方面?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3段所议论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痛”?“死生亦大矣”。
痛: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抒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
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
三、目标检测
1、选C。
化:指自然。
2、选C。
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3.选B。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言。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3)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所以游目骋怀,..(4)古汉语句式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5)一词多义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翻译句子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7)熟语积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整体感知】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3)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所以游目骋怀,..(4)古汉语句式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5)一词多义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翻译句子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7)熟语积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整体感知】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
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
【自主学习】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彭殇.....(2)通假字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3)词类活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足以极视听之娱...(4)古今异义或取诸怀抱..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亦将有感于斯文..(5)古汉语句式a)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b)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悟言一室之内()(6)一词多义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守战之具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君与家君期日中之所之既倦。
以之兴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极视听之娱久之,目似瞑意暇甚(7)翻译句子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8)熟语积累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整体感知】第三段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
先由社会人事的交往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庄子?德充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鲍照《拟行路难》)“以”用法总结以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介词、连词,偶尔也用作副词、代词,与“为”字配合,组成“以为”或“以??为”的格式,可以用作动词。
一、用作介词“以”作介词用时,跟后面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工具、凭借、原因和依据等。
1、表示工具时,相当于“拿”、“用”、“把”。
例如;(1)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拿当代的大事询问我。
2.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相当于“凭”,“按照”、“根据”。
例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
相当于“因”、“因为”、“由于”等。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二、用作连词1.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
例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2.连接两个动词或词组,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以便”等。
例如,(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3.连接两个动词或词组,表示结果,相当于“以致”、“因为”等。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4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行动的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
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5.“以”与“是”组成顺承连词,构成“是以”或“以是”的格式,相当于“因此,,。
例如: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6.“以”连接“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词,表示方向,时间、处所或范围。
可译作“以”、“往”等。
例如:(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三、用作副词“以”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极高,相当于“太”、“甚”。
例如: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四、用作代词“以”作近指代词用,相当于“这”、“这么”。
例如: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五、“以”与“为”配合,用作动词1.“以”与“为”结合,构成“以为”,“以??为”的格式,相当于“认为”。
例如:(1)以为妙绝。
(《口技》)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3)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4)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2.“以”与“为”结合,构成“以为”、“以??为”的,式,相当于“拿(用、把)??当作??”。
例如:(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3)子墨子孵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子墨子解下衣带圈起来算是一座城,拿木片当作(守城的)器械。
参考答案:1?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
“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
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
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
“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3?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篇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