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世外桃源:原指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形容环境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形容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豁朗。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落。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发现小石潭、进入小石潭的全部过程;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B.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名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文章细致的描写了小石潭的整体风貌,展现了小石潭幽静深邃的景色特征。

C.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石潭的具体形态对小石潭进行描写。

第四自然段,主要从小石潭的意境进行描写。

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景中有情,情随景至,进而达到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D.作者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获罪被贬永州,因此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排解内心抑郁。

这次对小石潭的探访,打开了作者的心结,使作者的情绪由悲转喜。

4.“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是作者游览小石潭时的真实心境,你怎样理解作者这种矛盾的心情?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下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ㅤㅤ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古文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古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期末古文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注释※重点词:1.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4.子.非鱼:你。

5.子固.非鱼:本来。

6.固.不知子矣:纵然。

7.请循.其本:追溯。

8.弗.食:不。

9.不知其旨.也:味美。

10.不知其善.也:好,好处。

1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12.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13.使老有所终.:终老。

14.男有分.:职分,职守。

15.女有归.:女子出嫁。

16.盗窃乱贼.而不作:伤害。

17.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8.故.外户而不闭:门。

19.是谓.大同:称作,叫做。

20.人不学,不知道.:道理。

21.故虽.有名马:即使。

22.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3.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24.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25. 更着.风和雨:遭受。

2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

2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

28. 正患.己不能知:担忧。

29.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

3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31.执策而临.之:面对。

32.暮投.石壕村:投宿。

33.老翁逾.墙走:越过。

34.老翁逾墙走.:(逃)跑。

35.吏呼一何..怒:多么。

36.犹.得备晨炊:还。

37.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38.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39.长夜沾湿何由彻.:到,这里指“彻晓”(到天亮)。

40.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蔽。

4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42.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43.手把.文书口称敕:拿着。

44.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

45.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46.系.向牛头充炭直:挂。

47.万籁..此都寂:指各种声音。

48.有恨无人省.:知晓。

一词多义:1.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②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2.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全攻略一《岳阳楼记》一、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端着。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二、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桃花源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共4分,每小题1分)
(1)选贤与能( 同“举”,选拔 ) (2)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4)寻病终( 随即,不久

18 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 东晋 (朝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
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 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 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 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 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 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
“差”应读“c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是。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繁多的样子 )
(2)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
(3)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四、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莺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六、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七、一词多义(1)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欲穷其林。

(走完)(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果如鹤唳云端。

(叫)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期末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期末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期末总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第9课.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②杂:别的。

③芳:指花。

④鲜美:新鲜美好。

⑤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⑥缤纷:繁多的样子。

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②前:向前。

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

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到了尽头。

源,源头。

②得:看到。

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④若:好像。

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

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

土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

②才:仅仅、只。

③通:通过。

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豁然,开阔敞亮。

开朗,开阔明亮。

⑤旷:宽阔。

⑥舍(shè):房屋。

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属。

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②属:类。

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①相闻。

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②其中:那里面。

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

④着(zhuó):穿着。

⑤悉:全,都。

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自乐。

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②并:一起。

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④自乐:自得其乐。

见渔人,①乃②大惊,问所③从来。

④具答之。

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①乃:于是,就。

②大:很,非常。

部编版本八下文言文总结复习

部编版本八下文言文总结复习

部编版本八下文言文总结复习《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都是传世名篇。

二、词语【一词多义】[志] [ 为]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①寻向所志[ 寻] [ 舍]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①便舍船②寻病终。

②屋舍俨然【古今异义】[鲜美] 古:[开朗]古:[交通] 古: [ 妻子] 古:[绝境] 古: [ 无论] 古: [ 不足] 古:【词类活用】[ 异] 【通假字】[ 要]【其他重要词语】缘溪行落英缤纷欲穷其林仿佛延扶才通人豁然俨然阡陌悉黄发垂髫具言所闻并咸邑人遂向语及诣规果问津叹惋间隔【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与世隔绝] 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二、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三、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3.表现桃源宁静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初进桃源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文中哪些地方表明桃花源人居住在此已经很久了?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5.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6.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7.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9.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10.仿照例子写出渔人探访桃花源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八下语文文言文全册复习

八下语文文言文全册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一、通假字1.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1.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2.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五、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诣太守,说如此

1.渔人行踪:
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
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 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 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 活。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考点聚焦整合
重视词语含义的归纳和记忆
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 (1)古今异义词——古义和今义差别很大的文言词语。针对这一点可以列表总结,注明它们
的古义和今义并写出它们出自的原句。 (2)通 假 字——这是一种重要的文言现象,也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可以把所学
过的通假字的字音、字义、所通的字及其所在句子、出处等进行列表总结,这样更便于记忆。 (3)一词多义——这类词比较常见,一定要结合文言文句子解释。 (4)词类活用——这虽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对理解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2)直接考查,即专门设题或设项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种情形以前相 对少见,但这项考查会有加强的趋势,这正是语文注重人文性和阅读注重整体把握的必然要求。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桃花源记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含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 )之。

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 )有光。

便舍.( )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鸡犬..(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交通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2.一词多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便舍.船:屋舍.俨然:(3)寻.向所志:寻.病终:3.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今义:味道好)交通(古义: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今义:不够)间隔(古义: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今义:口液)仿佛(古义: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今义:乐观,畅快)延(古义:今义:延伸,延长)4.文中同义词缘扶要延悉咸皆5.文中流传下来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与世隔绝6.内容理解(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9.桃花源记一.作者及背景材料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品有诗《归元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

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重点字词句的翻译1.古今异义①缘.溪行(古义:沿,沿着;今义:缘故,缘分)②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③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④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⑤率妻子..(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邑人来此绝境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⑦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义:询问消息;今义:询问)⑧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开;今义:距离)⑨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2、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舍)志:处处志之(作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其:欲穷其林(这)得其船(代他的)并:并怡然自乐(全部)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乃:见渔人,乃大惊(就,于是)乃不知有汉(竟然)3.句子翻译(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马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

2. 唐宋八大家包括: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文章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往往是托物寓意。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课文内容概括。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四、字音字形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祗(zhǐ)一食(shí)一石(dàn)食(sì)马者而食(sì)也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⑹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按照。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真无马邪:通“耶”,吗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二)通假字①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③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文复习八下(部编版)

文言文复习八下(部编版)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邀请 今:延伸、延长
古:不值得
古: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今:不充分,用于欠缺处 今:局外人
便扶向路 古:沿,顺着
今:搀扶
说如此 古:像这样
今:这样
寻向所志 古:先前的
今:方向,志向
寻病终 古:随即,不久
今:寻找
一词多义
舍:屋舍俨然 便舍船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动词,梳着锥形发髻
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舱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曰:文曰“初平山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奇妙 零数、余数 大约 可以 雕刻、做 是 右端、一头 端正
写的是

一词多义
木:能以径寸之木 以至鸟兽木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不独子其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才干出众的人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中年 人、幼童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20-2021学年部编版8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8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桃花源记》一.实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缘.溪行(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落花)(繁多的样子)..(新鲜美好) 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6.复前..林(又)(向前)(尽)(代词,那)..行,欲穷其7.仿佛若..人(仅)(使……通过)...有光(隐隐约约,形容见不真切)8.才通9...豁然开朗..(整齐的样子)....(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0.屋舍俨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类)1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3.悉.如外人(都)14.黄发垂髫....(老人)(小孩)15....并.怡然自乐(一齐,都)16.乃.大惊(于是,就)17.问所.从来(处所,地方)18.具.答之,便要.还家(详细)(同“邀”,邀请)19...(全,都)...咸.来问讯20.率妻子..(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邑人来此绝境21.不复出焉.(从这里)22.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23.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24...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2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26.皆叹惋..(感叹惋惜)27....延.至其家(邀请)28.此中人语.云(告诉)29.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29..既.出(已经,......之后)30.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先前的)31.处处志.之(做记号)32....及.郡下(到)33.诣.太守(拜访)34....遂.迷(终于,竟然)35.欣然规.往(打算,计划)36.未果.(实现)37.寻.病终(随即,不久)38.后遂.无问津..者(于是)(访求、探求)(津,渡口)二.虚词之: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桃花林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具答之.(代词,代问题)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其:欲穷其.林(代词,那)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他们的) 得其.船(代词,代他的,指渔人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 《小石潭记》一. 实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教学下重点文言文课文知识总结点总结过关期末总结复习计划测习题Word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教学下重点文言文课文知识总结点总结过关期末总结复习计划测习题Word版

桃花源记复习题一、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名字,号二、解说1.缘溪行()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5.忧如若有光()6.才通人(....7.屋舍俨然()8.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1 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12.乃大惊(......1 3.便要还家()14.咸来问讯()15、乃不知有汉(...1 6.老婆邑人来此绝境()()17.遂与外人间隔(.......1 8.不论魏晋()19.为具言所闻()20.延至其家(....2 1.局内人语云()22.不足为外人道也()23.便扶向路()(....2 4.到处志之()25.及郡下()26.诣太守(...27.欣(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③局内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问题1、本文是以为线索,准时间先后次序,把发现桃花源、________、走开桃花源、________等波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2、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意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如何的理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桃花源美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上下文,谈谈“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总结复习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总结复习

《桃花源记》复习纲要一、文学知识本文选自。

陶渊明,别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有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都是传世名篇。

二、词语【一词多义】[ 志 ][为]①寻向所志②到处志之①寻向所志[寻][舍]①武陵人打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①便舍船②寻病终。

②屋舍俨然【古今异义】[ 鲜美 ]古:[爽朗]古:[ 交通 ]古:[老婆]古:[ 绝境 ]古:[不论]古:[不足]古:【词类活用】[异]【通假字】[要]【其余重要词语】缘溪行落英绚丽欲穷其林忧如延扶才通人豁然俨然属阡陌悉黄发垂髫具言所闻并咸邑人遂向语及诣规果问津叹惋间隔【成语】[ 豁然爽朗 ] 形容由狭小阴暗变得宽阔光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久考虑不解尔后突然理解。

豁然,宽阔敞亮的样子。

[ 无人问津 ] 比喻无人探听价钱或状况。

津,渡口。

[ 怡然自乐 ] 形容快乐而知足的样子。

[ 世外桃源 ] 指不受外界扰乱的地方或想象中的理想世界。

[ 与世隔断 ]形容忍居或人迹不到的极荒僻地方。

二、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5、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三、理解研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绘桃花林漂亮风景的语句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3.表现桃源安静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4.描绘桃花源人热忱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人民生活安适的句子:来往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示渔人初进桃源整体感觉的句子:豁然爽朗。

7.表示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由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示渔人言而无信的句子:诣太守,说这样。

(二)用自己的话归纳回答:1.第一段描绘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文中哪些地方表示桃花源人居住在此已经好久了?3.“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测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4.桃花源中人为何叹惋?作者为何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5.为何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6.作者为何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7.作者为何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拥有如何的特色?(作者追求的是如何的生活?)9.作者为何要虚假一个与现实对峙的美好世界?10.模仿例子写出渔人探望桃花源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①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民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2)①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 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②它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 实现。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 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 心理?作用是什么?
答:(1)桃花源人害怕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 来打扰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2)作用: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 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②《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 待这样的理想?
古今异义 1.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2.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古);男子的配偶(今)。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地(古);没有出路的境地(今)。 5.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古);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今)。 6.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足为奇>(古);不充足,不满(今)。
• 词语解释
1. 重点字词 ① 篁竹:竹林。 ②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③ 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 ④ 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 ⑤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⑥ 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 ⑦ 坻:水中高地。 ⑧ 屿:小岛。 ⑨ 嵁:不平的岩石。 ⑩ 翠蔓:翠绿的藤蔓。
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①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 (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① (渔人)就顺着先前要求默写 • 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②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③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④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 ⑤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是: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⑥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⑦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 自乐。 • ⑧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 ⑨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⑩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老 师:小丸子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弃官回乡从 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田园 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 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他的诗文,多 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 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 慨。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2.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1. 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2 . 舍 : ① 便 舍 船 ( 舍 s h ě , 动 词 , 舍 弃 。 ) ② 屋 舍 俨 然 ( 舍 s h è, 名 词 , “ 房 屋 ” ) 3.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 词语解释
1. 重点字词解释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6)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7)悉如外人:都。(8)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9 )具答之:详尽,详细地。(10)问今是何世:朝代。(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说出。(12)皆叹惋:感叹、惋惜。(13)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14) 处处志之:做标记。(15)及郡下,诣太守:到了/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6)欣然规 往:计划。(17)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随即,不久。(18)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词类活用 1. 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2.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 句子翻译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① 花草鲜艳而美丽,落花繁多。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①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 老人和孩子们都安闲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