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教案-职业(汪曾祺)5-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

2.了解作品中展现的地域风俗;

3.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品内容,感知地域风俗及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通过卖糕饼的小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不同于一般小说的行文方式;

2.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重点段落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结合汪曾祺作品,进行适当拓展。

五、教学设想

结合《中国民俗文化》的教学要求,以视频导入,让学生对叫卖声体现出来的民俗有所感悟,然后依次分析作品的风俗、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感情。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京城中的叫卖声”视频导入。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代表作品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职业》,散文集《蒲桥集》等。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三)整体感知作品的风俗

1.学生通读作品,找出其中关于叫卖声的描写。

2.明确作者详写与略写所在。

3.思考:在写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

②为卖糕饼的孩子的出场铺垫,各种职业、各种风格,与卖糕饼的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孩子的特点;

③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为小说定调,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

(四)读童趣

1.分析卖糕饼小孩的形象。

明确:①身世可怜,工作辛苦;

②少年老成,懂事尽职;

③沉重乏味的职业中不失童趣童心。

2.讨论:结尾处关于卖糕饼小孩的描写。

①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

②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是幽默,但是有些辛酸,是含泪的笑。

③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

④意料之外,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五)悟情怀

人世多苦辛

对职业的欣赏

对生活的敬重

生活之趣人情之美

(六)探究

探究1: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

探究2:与你所读过的小说不同在哪儿?

(七)总结

在慌乱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生活!

(八)作业

观察生活,写一段集市的叫卖声。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职业风俗云南

童趣率性天真

情怀欣赏敬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