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中考物理浮力复习精讲教案设计与反思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根据已知选择合适的公式) (1)压力差法(浮力产生原因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2)称量法(示重差法或弹簧测力计法):F 浮=G-F 示 (3)平衡法:(悬浮或漂浮时)F 浮=G 物 (4)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m 排 g =ρ液 gV 排 (四)浮力的利用: 1、轮船: (1)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 够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2)排水量(m 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船和货物的总质量。单位 t 。 (3)由排水量 m 排可计算出: ①轮船和货物总质量 m 总=m 排 ; ②轮船和货物总重力 G 总=m 排 g; ③排开液体的重力 G 排 = m 排 g ; ④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 浮 = m 排 g ; ⑤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m 排/ρ水。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主要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F浮
F浮
F浮
G 下沉
G 悬浮
G 上浮
G 漂浮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浮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二、根据本章重点知识点,进行典型习题的训练。解决《指导与训练》上的重难点习题。
【作业设计】 必做题:《浮力》导学案中的知识点一 、二、三 选做题:《浮力》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四、五、六
《浮力》复习
板书 设计
一、浮力的定义;
二、浮力方向;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备课时间
4.13
上课时间
执教班级
课题
《浮力》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复习
1、梳理《浮力》本章知识点。
教学 目标
2、针对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整理本章的知识点,突出本章的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
教学 重点、
难点
媒体运 用
重点:一、浮力的定义;二、浮力方向;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六、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六)利用浮力测密度:
1、设计实验或计算题: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测密度比水大的物体的密度。(需要推导)
ρ物= ρ水 G / (G-F)
2、设计实验或计算题:利用量筒和水,测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密度。(也就是在水中能够漂浮或着悬
浮的物体)(需要推导)
ρ物= ρ水(V2-V1)/ (V3-V1)
本章知识点比较少,但公式特别多,并且公式变形更多,所以学生容易造成公式的混淆,另 外本章对习题的分析很重要,所以要教会学生抓住习题中的关键字:如“浸入”和浸没,沉底 和浸没,浸没和悬浮,漂浮和悬浮等等,教师要注重针对典型例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
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用不用单独说?删去吗?)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铅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降低重心增大稳定性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难点:浮力的利用:
2、利用浮力测密度:
3、当冰融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班班通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一、根据《电功率》复习提纲教师与学生一起强化重点知识点。 (一)浮力的定义: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F浮
F浮
F浮
G 下沉
G 悬浮
G 上浮
G 漂浮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浮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二、根据本章重点知识点,进行典型习题的训练。解决《指导与训练》上的重难点习题。
【作业设计】 必做题:《浮力》导学案中的知识点一 、二、三 选做题:《浮力》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四、五、六
《浮力》复习
板书 设计
一、浮力的定义;
二、浮力方向;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备课时间
4.13
上课时间
执教班级
课题
《浮力》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复习
1、梳理《浮力》本章知识点。
教学 目标
2、针对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整理本章的知识点,突出本章的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
教学 重点、
难点
媒体运 用
重点:一、浮力的定义;二、浮力方向;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六、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六)利用浮力测密度:
1、设计实验或计算题: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测密度比水大的物体的密度。(需要推导)
ρ物= ρ水 G / (G-F)
2、设计实验或计算题:利用量筒和水,测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密度。(也就是在水中能够漂浮或着悬
浮的物体)(需要推导)
ρ物= ρ水(V2-V1)/ (V3-V1)
本章知识点比较少,但公式特别多,并且公式变形更多,所以学生容易造成公式的混淆,另 外本章对习题的分析很重要,所以要教会学生抓住习题中的关键字:如“浸入”和浸没,沉底 和浸没,浸没和悬浮,漂浮和悬浮等等,教师要注重针对典型例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
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用不用单独说?删去吗?)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铅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降低重心增大稳定性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难点:浮力的利用:
2、利用浮力测密度:
3、当冰融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班班通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一、根据《电功率》复习提纲教师与学生一起强化重点知识点。 (一)浮力的定义: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