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捣练图)教案

合集下载

捣练图课程设计

捣练图课程设计

捣练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捣练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捣练图》中的主要人物、服饰、道具及表现手法。

3.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美术术语,如透视、构图、色彩运用等,并运用这些术语分析《捣练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批判等方法,对《捣练图》进行深入的解读。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捣练图》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能够模仿《捣练图》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尊重并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捣练图》,认识到绘画艺术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教学,以欣赏分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捣练图》作品欣赏,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

2. 历史背景:介绍《捣练图》的创作时期、作者及当时的美术发展状况。

3. 艺术特点:a. 构图与空间:分析《捣练图》的构图方法、空间处理。

b. 人物与服饰: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服饰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c. 色彩与线条:研究《捣练图》的色彩搭配、线条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4. 教学实践:a.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捣练图》,分析其艺术特点。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捣练图》的各个方面,形成小组观点。

c. 报告与分享: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对《捣练图》的理解。

教学设计 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设计  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课题·教者·Ljb 审校·编辑·捣练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多角度欣赏作品的形式、材质和表现手法。

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方法与过程】教师收集与本课有联系的资料,学生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引导分析,综合探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养成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尊重人类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从对一幅画的鉴赏人手,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学生学到的是美术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对比与联系的方法进行分析唐代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授课时数:1课时1、是否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能否从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角度评价这幅作品。

2、用短语填写下表,对《捣练图》作简要评析:教学过程:1、教师与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古代人物画、作者简介和与之相关其它作品的信息资料反馈给学生。

(2)学生课前阅读并简要用短语评析《捣练图》。

2、分组讨论以捣练、缝纫、熨烫的三个场景的描绘内容,画的种类、构图和色彩分六个小组,进行讨论。

3、根据每个小组分析的结果,引导分析。

4、综合探索主题:张萱的仕女画的风格的改变以及与其它几幅画的不同和相同点,探究唐代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5、个体评价、评述学写:浅谈《捣练图》课后反思:艺术教研组审核意见:日期:资料附件:1、幻灯片2、《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介绍资料3、钢笔书法的书写格式和方法形式:横式内容:多角度或从某一侧面评述《捣练图》注意事项:(1)标题与正文标题前空一行,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2)笔色统一黑色或蓝色的钢笔、中性笔、毛笔等。

(3)落款校名班级、姓名、年月日,上一行字数少则不另起一行,如多则另起一行,并靠右留有空间。

(4)字间距匀称工整。

(5)字体楷、行、隶,字与格不靠线居中。

4、范本。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教案:捣练图教学主题:传统文化—捣练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捣练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绘有捣练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捣练图的了解。

鼓励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二、学习(15分钟)1. 给学生讲解捣练图的定义和特点。

捣练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图案,是从古代仰韶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一种装饰性图案。

2. 向学生介绍捣练图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曲线、花纹、线条等。

3. 展示不同种类的捣练图,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款式的美感。

三、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捣练图作为参考。

2. 引导学生用铅笔或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练习画捣练图。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参考图进行创作。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四、总结(5分钟)1. 解释捣练图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捣练图在中国文化中被用于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艺术形式。

扩展活动:1. 邀请学校美术老师或中华文化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和示范捣练图的绘制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观赏和学习更多关于捣练图的知识。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的发挥。

2.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捣练图的基本定义和构成元素。

注意事项:1.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绘图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01捣练图教案

01捣练图教案

o课题:捣练图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是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 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本课是欣赏课,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东西进行了解, 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接,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与特点,在欣赏中增加对中国传统画的认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也是对中国历史的进一步探求。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同时期的仕女图进行图片的观看, 在对图片进行认识、感知、分析、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与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老师的疑难解答,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学生能够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能够知道当时的创作背景。

教学SL点:引导学生对仕女画的的了解。

以及对仕女画的特点。

掌握《捣练图》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不了解当时朝代的背景所知道的不能与所看到的更好的结合。

教学方法:1、教法:教师讲解、图片欣赏、同学交流、共同探讨。

2、ﻩ学法:老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交流,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讲解,共同完成此次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学具准备:教材教学过程: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 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丁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捣练图》教案范文

《捣练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捣练图》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六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捣练图》,了解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

2. 分析《捣练图》的构图、线条、色彩、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捣练图》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4.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捣练图》。

2. 欣赏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捣练图》,感受其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捣练图》中的人物形象、生活场景,讨论其艺术价值。

4. 实践环节: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要求以生活为题材,体现绘画艺术的特点。

5. 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捣练图》,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捣练图》的艺术特点。

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捣练图初中教案

捣练图初中教案

捣练图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欣赏《捣练图》,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学会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捣练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将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捣练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捣练图》的题材,激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捣练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分析《捣练图》的表现手法,如人物刻画、场景描绘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捣练图》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三、实践与创造(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运用绘画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4.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表现手法、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捣练图》,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概念与作用;
2.学习中国美术史上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
3.掌握选择素材、搭配构图、使用色彩的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捣练图作品。

二、教学重点
1.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概念与作用;
2.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鉴赏;
3.捣练图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捣练图的色彩运用技巧;
2.捣练图的构图要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并解释捣练图的作用和传统文化内涵。

2.学习素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狮、虎等为设计素材,让学生了解这些图片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

3.捣练图的鉴赏
老师展示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如董源的《虎山图》、李唐的《百骏图》、郑板桥的《临平闲居图》等,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体验传统绘画技法和审美。

4.构图和色彩的使用
分析捣练图的构图要点和颜色搭配技巧,教授制定构图和色彩方案的技巧。

5.创作捣练图
按照老师讲解的捣练图构图和颜色搭配技巧,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捣练图。

6.总结与展示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表现,维护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创作出的画作,老师给予对学生创作技巧和活动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1.CAI光盘;
2.捣练图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捣练图的色彩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强调这个方面的教学;同时,学生创作出的捣练图还需要继续完善,我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捣练图教案美术

捣练图教案美术

捣练图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捣练图教案-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来创作捣练图。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捣练图的范例图片。

2. 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3. 画纸或画板。

4. 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擦、刷子等。

5.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捣练图的范例图片,并解释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说明捣练图是一种表现事物外貌和特征的绘画形式,可以用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捣练图在美术创作中很重要。

探究:1.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水果、动物或风景等。

2. 鼓励学生观察所选主题,并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主题的轮廓和基本形状。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如使用彩色铅笔进行上色、使用水彩颜料进行涂抹等,来创作捣练图。

4. 鼓励学生在捣练图中注重细节和阴影的表现,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捣练图后,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

2. 鼓励学生彼此欣赏和评价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不同主题的捣练图,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2.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如素描、油画等,来创作捣练图。

评估: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技巧,以及最终的捣练图作品。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捣练图的知识,如不同的捣练图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绘画活动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以促进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成长和发展。

捣练图欣赏教案

捣练图欣赏教案

《捣练图》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唐代人物画的欣赏和探究,了解初唐时期与中晚唐时期的审美特征。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教材分析(重、难点)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通过《捣练图》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景象。

三: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捣练图》,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谈到唐朝我们能想到什么?(提问学生)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①政治⑴唐太宗和贞观之治⑵武则天和武周政治⑶唐玄宗的“开元盛世”②经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③文学艺术唐代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博大清新知识点: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较科学的绘画史著作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了解唐代历史背景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捣练图》①问:练是什么?答:丝织品的一种②问:《捣练图》是长卷形式作品,还有哪幅作品是长卷形式?答: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③问:《捣练图》整幅画的内容?答: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④问:此图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问有哪些细节描写?答:⑴四个捣练的妇女,左侧挽袖的细节⑵淘气的小女孩在练下面玩耍⑶左侧的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后仰这些细节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使构图不至于呆板《簪花仕女图》《三彩女立俑》《虢国夫人游春图》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总结全课,提问学生,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人物表情微妙,神态从容,线条匀细,色彩艳丽,丰腴华贵。

四:小结《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捣练图的制作方法;3.能够运用捣练图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1. 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捣练图是一种用于教学的图示工具,它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捣练图可以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复杂知识的教学,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捣练图的制作方法(1)确定捣练图的主题和内容在制作捣练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捣练图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关,内容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设计捣练图的结构和布局捣练图的结构和布局应该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时间轴等方式进行设计。

(3)选择合适的图形和文字在捣练图中,图形和文字的选择非常重要。

图形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文字应该简短明了,能够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

(4)制作捣练图在制作捣练图时,可以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如PowerPoint、Visio等。

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对捣练图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3. 运用捣练图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捣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具体操作如下:(1)引导学生观察捣练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捣练图呈现给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捣练图中的各个部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讲解捣练图的内容在学生观察捣练图之后,可以对捣练图中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运用捣练图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捣练图来进行复习。

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捣练图中的内容,或者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

3. 示范制作捣练图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制作过程。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题目: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捣练图是什么,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捣练图;2.学会制作捣练图,并能够使用捣练图进行实际操作;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捣练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解释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第二步:讲解捣练图的概念(1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捣练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解释捣练图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步:制作捣练图(20分钟)1.向学生讲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使用软件或者纸笔进行捣练图的绘制。

第四步:实际应用(15分钟)1.以实际生活常见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使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捣练图。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0分钟)1.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使用捣练图的方法进行求解。

四、教学重点:掌握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绘制捣练图,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制作捣练图的情况,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3.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捣练图制作软件;3.纸笔。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捣练图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功能,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捣练图,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背景、艺术特点,掌握其绘画技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捣练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捣练图》的背景及作者介绍2. 《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分析3. 《捣练图》的绘画技法讲解4. 学生创作实践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捣练图》的绘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捣练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捣练图》的艺术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实现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捣练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其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及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捣练图》的背景及作者,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价值。

3. 艺术特点分析: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捣练图》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绘画技法讲解:详细讲解《捣练图》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处理等,为学生创作提供技术支持。

5. 学生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捣练图》。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与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创意性、技法运用等。

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捣练图》的艺术价值及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捣练图》2. 内容:背景及作者介绍、艺术特点分析、绘画技法讲解、学生创作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捣练图》。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美版8年级上册美术课本《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主要描绘了唐朝女性丝织劳动的场景。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唐朝女性劳动时候的动作姿态,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刻画,这幅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美术只去画那些宗教女性的题材,而捣练图却刻画了平民百姓的女性形象。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欣赏课,通过作品深入了解盛世大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知道画家张萱,初步了解《捣练图》的表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在认识作品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与价值(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解决措施(一)教学重点知晓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张萱和他的名画《捣练图》,了解《捣练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难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了解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三)教学重难点解决措施理解作品捣练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表现出仕女画的艺术风格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优雅祥和,并启发学生认识仕女画的艺术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谈话导入师:什么是仕女画?“仕女”原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中国古代绘画中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称为仕女画。

2.视频导入真人版《捣练图》视频思考回答师: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表演,请问同学们,你们看得出来她们是在表演什么呢?学生讨论。

引入主题:《捣练图》(二)新课讲授1.作品分析(1)思考:《捣练图》可以分为几部分?照劳动流程划分画面场景,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指引之下深入观察画面,得出画面分为捣练、缝纫、熨烫三组的结论。

这样的分组就在课堂中生成了新的问题,画面中在熨烫和缝制两组间出现了一个在炭盆边扇火的小丫鬟,她的工作难以被分入任何一组。

初中捣练图教案

初中捣练图教案

初中捣练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捣练图》的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

2. 分析《捣练图》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4. 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捣练图》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捣练图》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捣练图》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询问学生对图画的感受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捣练图》,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人物情感和社会现实。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捣练图》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捣练图》为背景,创作一个小故事。

2. 学生互相分享创作故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捣练图》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捣练图》的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捣练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 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下周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作品,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拓展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小故事,培养了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捣练图)教案

1.1(捣练图)教案

1.1(捣练图)教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礼县四中王进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阅读浏览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浏览课本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有几大段?2、每段各说明了什么?3、说说你对《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的第一印象;4、阅读画家小传。

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解答问题分六组讨论上属问题;各组推荐一人回答;教师只解决学生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问题。

三、思考、讨论、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1)唐代绘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那些唐代历史、文化、生活习俗?2、各组集体分析、共同总结总结。

(1)绘画风格:A 形式为长卷B 所表现的都是劳动场面C 画面不画任何背景D 刻画动态及细节描写(2)人物造型特点:A 衣褶颈间B 容貌丰肥C 色彩柔丽(3)历史的必然《捣练图》中人物五官也是高度概括和符号化的。

那细长高昂的眉毛既交代了妇女的地位和身份,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那高度程式化的脸、鼻造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种高明的“意向造型”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宫廷劳动妇女生命活力的深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礼县四中王进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
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
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阅读浏览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浏览课本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有几大段?
2、每段各说明了什么?
3、说说你对《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的第一印象;
4、阅读画家小传。

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解答问题
分六组讨论上属问题;各组推荐一人回答;教师只解决学生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问题。

三、思考、讨论、分析、总结
1、分组讨论
(1)唐代绘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那些唐代历史、文化、生活习俗?
2、各组集体分析、共同总结
总结。

(1)绘画风格:
A 形式为长卷
B 所表现的都是劳动场面
C 画面不画任何背景
D 刻画动态及细节描写(2)人物造型特点:
A 衣褶颈间
B 容貌丰肥
C 色彩柔丽
(3)历史的必然
《捣练图》中人物五官也是高度概括和符号化的。

那细长高
昂的眉毛既交代了妇女的地位和身份,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那高度程式化的脸、鼻造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种高明的“意向造型”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宫廷劳动妇女生命活力的深刻理解。

线从生命中流出,形是高于生活原形的符号化再创造。

每一局部无不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

《捣练图》的人物造型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影响十分深远。

(4)盛唐时代的文化
服饰在工笔重彩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工笔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画服饰。

盛唐时代“胡”气弥漫,外域文化的涌入使唐朝文化异彩纷呈。

然而唐文化在大量摄取异族外来文化的同时却未失却中华文化的特质,相反,而是对它进行能动地选择、改造、消化和吸收,使唐文化更加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唐代经济的高度发达促进了同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高度发展的丝织工艺也能够满足时人的现实需要,开放有度的思想观念又使唐代的精神追求清新健康、充满活力。

(5)追求生活时尚
《捣练图》中妇女的装束虽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略
有区别,但从束胸长裙、长袖上衣、不同纹饰的披风饰带和高高的发髻可以看出,这些华贵的宫廷妇女极具现实意义的、
强烈的、大胆的和坦率的时尚追求。

四、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
题目:作品《捣练图》的思想、意义
《捣练图》不是一般的描绘,它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人文追求。

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已经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透过作品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在辉煌盛世面前的忧患意识和对封建制度、礼教伦常的深刻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