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_李曼蓉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 Ab s t r a c t 】Me c h a n i s m o f l i v e r i f b r o s i s i s v e r y c o m p l e x , a g r o w i n g n u mb e r o f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a t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
。蜀 综

述 】 。 ・
2 0 1 3 年 4 月 第 2 0 卷 第 1 1 驯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 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 俊 杰
浙江 中 医药 大学 基础 医学 院 . 杭州
3 1 0 0 5 3
【 摘 要】 肝 纤维 化 的发 生机 制 非 常 复杂 , 越 来 越 多 的研 究表 明病 理 性 血 管新 生加 速 了肝 纤 维化 的 进程 , 甚 至促 进 了肝 硬化 的 发生 。临床上 中医药 在 肝纤 维化 和 肝硬 化 的治 疗 中优 势 明 显 。 但其 作 用 近 十 年来 相关 中 医药 抗肝 纤 维化 的机 制 文献 研 究分 析 , 从 中医 药逆 转 肝纤 维 化过 程 中肝 窦 毛 细血 管 化 、
血管 生 成关 键 因子 过度 表达 的 角度 阐释 其抗 肝 纤维 化 的作 用机 制 。
【 关键词 1中 医药研 究 ; 肝 纤 维化 ; 病 理性 血 管新 生 ; 综 述
【 中 图分 类 号】 R2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0 4( b ) 一 0 0 2 2 — 0 3
h e p a t i c s i n u s o i d c a p i l l a t i z a t i o n a n d t h e e x c e s s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k e y f a c t o r s .

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进展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进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汪文黄卫【摘要】肝细胞癌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近年基础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以基因表达、调控为主要内容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基因组印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诊治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癌表观遗传学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异型结节增生到肝癌的渐进、多阶段进程,迄今我们还无法确立一个明晰模式,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逐步认识到肝癌形成与等位基因损失、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化都有密切关系,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基因组、基因序列的改变,与之相对的是近年兴起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即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改变遗传基因的功能和特性,并可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周期遗传的基因组修饰方式。

表观遗传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1]。

近年来,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肝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 1. 肝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肿瘤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肿瘤组织中常发现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下调和CpG岛局部甲基化程度的异常升高。

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可以直接抑制其表达,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低甲基化却能促使致癌基因活化,细胞恶变,最终导致肿瘤发生。

近期多个研究报道了肝癌启动子甲基化的基因,包括ASPP1、ASPP2、BASP1、SRD5A2、SCARA5 、DLC1α、CDKN2B、SOCS1、CDH1、GSTP1、ARHI、SLIT2、T-cadherin [2-9],这些基因可能是潜在的抑癌基因。

早期甲基化研究发现常见癌基因如ras、myc甲基化水平降低,但近年来低甲基化基因的报道相对较少,如MYC[6],是否是致癌基因尚需进一步证实。

基因调节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分析方法

基因调节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分析方法

基因调节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基因调节和表观遗传学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基因的调控机制和表观遗传学的影响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这一过程中,分析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表观遗传学的分析方法表观遗传学是指细胞内遗传信息的非 DNA 序列层面的调控和遗传传递。

主要是指 DNA 上修饰或非编码 RNA 调控基因表达和遗传状态的稳定性。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RNA、染色质重构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1) Chip-seq技术Chip-seq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直接测序分析DNA结合蛋白的结合区域。

如去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可以通过特定抗体沉淀,采用Chip-seq技术可以高通量测定转录调节因子在基因组上的结合区域以及甲基化状态。

Chip-seq 平台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过去无法对某些关键成分的定位问题,在表观遗传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RNA测序技术RNA测序技术是指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对RNA分析的一种方法。

早期的RNA测序技术只能分析转录本的数量和区域,而现在RNA测序技术发展到了单细胞水平,可以分析基因的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这种技术广泛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细节和动态过程。

(3) MeDIP-seq技术MeDIP-seq 技术是一种依靠甲基化特异性抗体检测基因组 DNA 甲基化水平的技术。

可以高通量测定转录调节因子在基因组上的结合区域以及甲基化状态。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 DNA 甲基化模式和人类疾病的关联。

2. 基因调节的分析方法基因调节是指细胞在外界刺激或内在信号调节下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基因调节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探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对疾病的影响。

(1) 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

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作者:成细华饶春梅喻嵘任婷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已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疾病防治新战略。

中医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可参与细胞凋亡、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炎症、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

本文对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较为热门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调控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中医药;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调控;综述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35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134-03Application of Epigenetics in TCM Research CHENG Xi-hua, RAO Chun-mei, YU Rong,REN T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Abstract: Epigenetics change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new strategy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CM regulates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epigenetics, participating in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 including cell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cell cycle regulation, immunity,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sm.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the miRNA regulation in TCM research.Key words: epigenetics; TCM;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miRNA regulation; review表观遗传学由Waddington CH[1]于1942年作为后生论和遗传学的合词而提出。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慢性炎症、肝细胞坏死和僵化,引起纤维化、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

表观遗传学是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而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式来影响DNA的可读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NA甲基化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是通过将甲基基团附加到DNA分子上来实现的。

DNA甲基化主要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MT)来完成,其中DNMT1是一个维持DNA甲基化的关键因子。

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进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化与炎症、纤维化和肝脏损伤有关。

例如,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内丙酮酸脱氢酶(ACKR2)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该基因的表达下降,而ACKR2基因表达下降与HLA-DR+细胞数量和肝病严重程度呈正比。

此外,DNMT1的表达也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

研究表明,DNMT1在肝纤维化患者中过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

组蛋白修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组蛋白是核糖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DNA包装、压缩和调节的重要组件。

组蛋白修饰是指组蛋白与蛋白质间的修饰作用。

组蛋白修饰可分为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磷酸化等多种类型。

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DNA的可读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在肝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是指乙酰化酶将乙酰基附加到组蛋白N端赖氨酸残基上的修饰方式。

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组蛋白H3的Lys27位置的三甲基化水平降低,而Lys27位置的乙酰化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该位置的组蛋白Lys27的转录抑制子功能被破坏,而促进细胞的转录活性和生长。

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组蛋白甲基化是指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基团引入到组蛋白结构中以抑制转录的修改方式。

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 Phaonacog)gi l cal Bulletin2222Doc;36(16):1645〜52・1645・网络出版时间:2222-16-312:/2网络出版地址/ttps://kh he/kcms/Se/il/22;1086.R.22221222.1316;008.html 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孙苏敏2开钧6,苏莹2李章昊2夏思伟2葛蒲2张自力心,邵江娟心,张峰z,,郑仕中6,,(南京中医药大学2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2.江苏省中药功效物质重点实验室,3.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江苏南京314233)doi:12.3969//issn.1021-1978.2222.12.0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21-1978(2222)12-1645-26中国图书分类号:R323.47;R321.37;R394.2;肪75.2;R977.7;R977.7摘要: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重要病理修复过程,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所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

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观察到组蛋白乙酰化的位点及水平发生改变。

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两类酶调控,二者失衡会导致病理变化。

当前许多研究已经对HAT和HDAC在肝纤维化起始和进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文就近年来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研究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视角和靶标。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肝纤维化是由各种慢性刺激所引起的病理修复过程,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

肝纤维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白(a ii) 因 、 生 蛋 白(e ac ) 因 、 1 nn 基 m 腱 tnsi 基 n 玻 连蛋 白 ( ioet ) 因 l 、核 心 蛋 白聚糖 ( eo- vt n c n 基 L r i 9 J d cr i ) 因 、 质金 属 蛋 白酶 ( ar e l poe — n基 基 m txm t l rt n i ao i ae MMP 基 因¨ ’J s, ) l 、基 质 金 属 蛋 白酶 抑 制 因 子 坨
1 3 氧化 应激 ( x ai t s) 关基 因 . oi t es es 相 d v r
(i u hbt f e l po iae TMP 基 因¨ tsei ii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 rt ns , I ) s n o o m ao e 、
纤 溶酶 原激 活剂/ 溶酶 系统基 因 等 。 纤
12 细胞 因子 (yois 基 因 . ct n ) k
布异 常 , 则是 肝脏 对各 种 慢性 损 伤 所 产生 的共 有应
朱述 钧 孙 ,
[ 关键词 】 肝纤维化 ; 因表达 ;变化 基 [ 中图分 类号 】 R 7 . 55 2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7 8 ( 00 O — 0 6— 5 6 1— 7 3 2 1 ) 1 0 8 0
文 ,薛文 达
( . 苏 省农 科 院科 研 处 , 苏 南 京 20 1 ; . 京 师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4 ) 1江 江 10 4 2 南 10 6
本 文对 该 领 域 的 主要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了小 结 和 综述 。 1 肝纤维 化进 程 中表 达水 平发生变 化 的基 因类别
t ,F F 基 因 、 介 素一 it lu i 1 L ) o G ) r 白 1(ne e kn ,I 1 基 r 因 ] 白介 素- (ne e kn6 L 基 因 、 、 6 it lu i ,I r 6) 趋化 因 子 ( h m kn s 基 因… ce o ie ) 、白 介 素-0(n r u i, l it l kn ee II ) 因 、 扰素 ^ it frn^ 基 因[ 等 。 LO 基 干 y ne eo y ( r )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及应用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及应用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及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转录调控是两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表达被化学修饰所影响的机制,而基因转录调控则专注于如何调节基因的转录,以达到控制基因表达的目的。

这两个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非常重要,对于基础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及应用表观遗传学通过研究基因组DNA以外的化学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揭示基因表达可能会受到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细胞分化和转录调控的机制。

表观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抑制或激活转录的化学标记。

这些化学标记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因表达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

研究表明,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中的基因表达都受到了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表观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例如,在肺癌的治疗中,通过对肿瘤DNA中的甲基化模式进行研究,可以用于肺癌早期诊断,从而提高治疗率。

此外,表观遗传学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如针对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观遗传学治疗药物。

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及应用基因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

生物细胞调控基因转录的能力和水平,既可以为细胞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也可以致病或者治疗疾病。

因此,基因转录调控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

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极其复杂。

基因的转录通常由RNA聚合酶II (RNA polymerase II)介导的过程完成。

此外,基因转录调控还涉及到诸多转录因子、DNA绑定蛋白、染色质变构蛋白以及许多其他的调节因子。

这些因素的调控机制、作用方式、相互关系等细节还远远没有完全揭示清楚。

现在,新兴的技术和实验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基因转录调控,如甲基化敏感型PCR(MSP),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基因组覆盖诱导酶反应(GIAR)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认识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细部工作原理。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对病理性血管新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理性血管新生加速了肝纤维化的进程,甚至促进了肝硬化的发生。

临床上中医药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中优势明显,但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

通过对近十年来相关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文献研究分析,从中医药逆转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血管生成关键因子过度表达的角度阐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标签:中医药研究;肝纤维化;病理性血管新生;综述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在对肝纤维化病理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病理性血管新生是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血管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芽生或者套叠增生的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组织学和生物学过程。

慢性肝病过程中病理性血管新生增加了肝内血管的阻力和有效肝细胞灌注,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程和肝硬化的发生,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化形成。

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窦毛细血管化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过度表达在促进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及其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干预病理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最基本、最初始特征。

肝纤维化过程中病理性血管新生主要涉及肝窦毛细血管化,其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及内皮下基底膜的形成。

肝窦壁基底膜形成后导致肝细胞和Disse间隙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加重肝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促进了肝纤维化形成[2]。

陆雄等[3]通过复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大鼠模型,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蛋白表达与活性明显下降,而纤溶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物(PAI-1)表达增加,酶活性抑制物(TIMP1)表达上升,门脉压力升高,肝窦内皮失窗孔与基底膜连续化。

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修饰与调控

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修饰与调控

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修饰与调控表观遗传学是指对基因组的修改,这种修改不涉及 DNA 序列的变化,而是涉及对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DNA 上的化学修饰,例如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 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等。

这些修改维护了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模式,并且在生物的发育和疾病状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基因突变不同,表观遗传学修改是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

表观遗传学是细胞和组织类型、发育阶段以及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调节结果。

表观遗传学修改的可逆性也使得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表观遗传学的三个主要机制: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 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以及近年来关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DNA 甲基化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第一个发现。

DNA 甲基化是DNA 分子上以甲基基团为代价添加甲基,使得某些碱基变得不稳定并且影响基因表达。

在哺乳动物中,一般来说 DNA 甲基化通常发生在甲基在胸腺嘧啶对面的胞嘧啶中。

然而,在大多数启动子区域(含有转录起始位点;TSS)中,甲基化不能发生,从而造成的遗传编码指南被读取。

DNA 甲基化与许多疾病有关。

位于癌症细胞中的 DNA 甲基化基因在生理情况下是不活跃的,但是其活动性却会在肿瘤形成过程中逐渐增强。

因此,DNA 甲基化开发出的药物可能在治疗癌症方面提供新的线索和目标。

此外,有证据表明,DNA 甲基化也可能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哮喘等疾病中发挥作用。

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指对染色质蛋白组蛋白的修饰,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组蛋白修饰如甲基化、磷酸化、酰化和泛素化等复杂的化学修饰,影响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是建立和维护基因表达模式的关键机制。

组蛋白修饰与许多疾病有关。

例如,乳腺癌和胃癌等肿瘤的发生与组蛋白修饰失调直接相关。

组蛋白修饰也可以提供新的临床靶点和药物。

近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已被证明有治疗癌症的潜力。

肝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肝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肝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除了经典的遗传变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在肝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在肝癌中,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常常导致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修饰两个层面。

首先,DNA甲基化修饰在肝癌中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DNA 甲基化是指DNA链上的CpG岛区域的碱基C与甲基化酶作用形成的5-甲基脱氧胞苷(5-mC)。

正常情况下,DNA甲基化起到保护基因免受异常激活的作用,而在肝癌中,DNA甲基化修饰常常异常失控,导致肿瘤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失活和肿瘤促进基因的异常激活。

近期的研究发现,肝癌中DNA甲基化修饰的异常分布模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预后以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分析肝癌中DNA甲基化的改变,可以为肝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组蛋白修饰在肝癌研究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多种修饰形式。

这些修饰可以调控DNA的结构和染色质的紧密度,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肝癌中,组蛋白修饰的异常调控常常导致关键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促进基因的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肝癌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组蛋白修饰异常,这些异常与肿瘤的分化、侵袭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肝癌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和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此外,非编码RNA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在肝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编码RNA不会翻译成蛋白质,但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与器官发育之间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与器官发育之间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与器官发育之间关系研究概述表观遗传学是指通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方式来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和过程,它在细胞分化、组织发育和器官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领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的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这些调控途径与器官发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对器官发育的调控作用,以及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DNA甲基化和器官发育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它是指在DNA分子中添加甲基基团,从而使得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在一个器官开始形成的过程中,特定基因在发育早期会被DNA甲基化所抑制,而在后期则被去甲基化以恢复基因的表达。

这一过程的动态调控使得基因表达的时机和量能够得到精确调控,确保器官的正常发育。

组蛋白修饰和器官发育组蛋白修饰是另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它包括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等多种修饰方式。

研究发现,组蛋白修饰对于器官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举例来说,乙酰化修饰可以使得某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增强,从而促进特定器官的发育。

另一方面,甲基化修饰可能导致基因的沉默,从而抑制器官的发育。

这些组蛋白修饰作用的精确调控使得基因表达在器官发育过程中得以准确地调控。

非编码RNA和器官发育非编码RNA是一类不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分子,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器官的发育。

一些非编码RNA可以与某些基因的转录因子结合,从而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

另一些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mRNA分子互作,调控基因的翻译过程,进而影响器官的发育。

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复杂多样,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探究表观遗传调控与器官发育之间关系的新途径。

研究成果与挑战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与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植物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一项热门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田间农民、园艺工作者和生物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植物表观遗传调控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不断更新的进展,下面将简要概述一些具体的研究进展。

1. 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可以通过添加甲基基团来影响DNA重复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组蛋白结构等方面的功能。

植物的DNA甲基化主要通过CpG和非CpG四种方式进行调节。

最新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植物的发育、生长和逆境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调节DNA重复序列的稳定性、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和应激的攻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染色质修饰染色质修饰是一种通过化学辅助改变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

这个过程可以牢固地影响基因转录、DNA复制等过程。

一些为RNA依赖的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测定靶纳米基因的mRNA来干预染色质核苷酸修饰。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植物的发育、生长、逆境响应和遗传突变等方面存在着多种染色质修饰。

3. 转录后修饰转录后修饰是改变转录后mRNA成熟度和功能结构与稳定性的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

研究表明,植物中存在多种可逆和不可逆转录后调控机制,包括capping、剪接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修饰方式可以非常精确地调节植物mRNA的表达和功能,并在植物的发育、生长和应激响应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4. RNA修饰RNA修饰是一种改变RNA结构和功能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常见的RNA修饰方式有RNA甲基化和RNA剪切。

最新的研究表明,RNA修饰可以影响植物逆境响应、抗病、开花和干扰物RNA介导的抗病性等方面。

总之,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揭示了植物的多功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未来植物表观遗传调控领域的研究将持续地深入和拓展,从而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肝细胞癌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治疗策略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肝癌死亡率最高的肝癌亚型。

然而,HCC的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调控在HCC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调控是指不直接改变DNA序列,而是影响DNA可读性,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机制。

本文将介绍HCC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策略。

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HCC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表观遗传学调控是影响腺病毒病毒载体(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硬化和肝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主要涉及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指DNA分子的CpG二核苷酸被转化为5-甲基CpG。

甲基化酶(DNMT)可以催化DNA甲基化反应。

在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可参与基因沉默、细胞发育和分化等生命过程。

然而,在HCC的发生中,DNA甲基化状态发生了改变,包括超甲基化、低甲基化和异构甲基化。

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基因沉默、细胞增殖、转移和肿瘤抗药性等病理生理过程。

2.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指组成染色质的蛋白在某些位点上的共价修饰。

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多种形式。

这些修饰调控了染色质的紧密度和DNA可访问性,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例如,在肝癌中,Histone deacetylase 1 (HDAC1)可以去乙酰化H3 histone,使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强。

另外,组蛋白修饰还与肿瘤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有关。

治疗策略HCC的治疗根据肿瘤分期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手术、化学疗法、免疫疗法、放射治疗等。

然而,这些方法的常规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的热点。

1. DNA甲基化抑制剂DNA甲基化抑制剂可通过还原DNA甲基化水平来治疗HCC。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引言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病理过程,其主要特征是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当前,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活性成分在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选取及概述1. 成分一:本研究所选用的第一种植物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药用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2. 成分二:本研究所选用的第二种植物活性成分,主要从另一种药用植物中提取,具有抗纤维化、保护肝细胞等作用。

三、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1.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动物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两种植物活性成分,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效果。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均能显著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脏功能。

其中,成分一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减轻肝细胞损伤,而成分二则主要通过抗纤维化作用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

四、两种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1. 成分一的作用机制:该成分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肝细胞损伤。

此外,它还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进一步改善肝脏功能。

2. 成分二的作用机制:该成分主要通过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胶原的合成与沉积,从而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

此外,它还能促进胶原的降解,减轻肝脏的硬化程度。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其中,成分一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减轻肝细胞损伤,而成分二则主要通过抗纤维化作用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

这两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各具特点,但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讨论与展望虽然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在人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引言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目前,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但传统药物往往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植物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植物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两种具有抗肝纤维化潜力的植物活性成分,分别为A成分和B成分。

这两种成分均来源于天然植物,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2. 方法(1)细胞培养与处理:采用人正常肝细胞株和肝纤维化细胞株进行实验。

将A成分和B成分分别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

(2)酶活性检测:通过测定相关酶的活性,评估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3)分子生物学实验:利用PCR、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动物实验: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动物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三、结果1. 细胞实验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A成分和B成分均能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肝纤维化细胞的增殖。

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活性成分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相关酶的活性。

2. 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A成分和B成分能显著抑制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如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

此外,两种成分还能促进抗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如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等。

3. 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成分和B成分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肝脏病理变化,降低肝脏内胶原蛋白含量,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

同时,两种成分还能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动物生存质量。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成分和B成分均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李曼蓉;陆伦根;卜平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3()32
【摘要】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的慢性损伤所产生的病理性修复的累积过程.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基因表达失衡,是发生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表观遗传学改变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错综复杂,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s(miRNAs)等.近年来较多学者从表观遗传学水平探讨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等的调控,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一综述,为肝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3499-3504)
【关键词】肝纤维化;表观遗传学;肝星状细胞;肌成纤维细胞
【作者】李曼蓉;陆伦根;卜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2
【相关文献】
1.多发性硬化症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进展 [J], 郑杰;黄南昕;肖岚
2.表观遗传学调控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J],
3.表观遗传学修饰对小胶质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J], 孔康杰;倪颖勤
4.可变剪接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及其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骞鑫;马海明;何俊;徐康;张跃博
5.外源化学物对精子成熟障碍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陈光辉;刘奕;柳毅;汪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观遗传调节与常见疾病的发生

表观遗传调节与常见疾病的发生

表观遗传调节与常见疾病的发生高艳虹;李定国;吴超群【摘要】In the past few years,it has been disclosed that identified epigenetic processes and epigenetic changes are involved in human diseases. Disorders of these processes may influence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gene expression, which may result in complicated syndroms,multiple-factor diseases and cancer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pigenetic processes of several disease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近年来发现一些表观遗传调节方式以及表观遗传特征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导致复杂的综合征、多因素疾病及癌症.文章就几种常见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10【总页数】3页(P1256-1258)【关键词】表观遗传;癌症;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病【作者】高艳虹;李定国;吴超群【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诠释了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与疾病发生的深入探索。

随着人类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生命科学正在阐明遗传信息是如何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对环境变化的有序应答。

从调控肝再生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

从调控肝再生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

从调控肝再生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
李瀚旻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5(031)006
【摘要】肝纤维化是肝再生紊乱的一种形式或状态.从调控肝再生的新视角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可以提出新的防治策略与方法:关注对抗性反向调节,更强调正向诱导;综合运用促进与抑制策略,改善肝损伤与肝再生,异常肝再生与正常肝再生失调;主张防治结合,防肝纤维化的发生或乱生,治肝纤维化的过亢进展.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存在上皮-间质转型(EMT)/间质-上皮转型(MET)失衡的异常肝再生机制,地五养肝胶囊能延缓肝纤维化的病程进展,并减轻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EMT/MET失衡(抑制EMT而促进MET)而改善肝再生过程.
【总页数】4页(P992-995)
【作者】李瀚旻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科研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肝苏方防治肝纤维化机理探讨及临床体会 [J], 程雅君;程雅菲;刘平
2.核受体依赖的胆汁酸信号调控硬化肝肝再生的研究 [J], 郝晋齐;莫春林
3.肝星状细胞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 [J], 解强(综述);付文广;雷正明(审校)
4.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对肝再生调控作用的研究 [J], 邱伟华;朱上林
5.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J], 徐俊;戚璐;周涛;胡聪;郭晟;张凡;程良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分析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分析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分析郑玲玲;刘南南;马珺珺;孟银梅;叶小欣;张杰灵;李卫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2022(27)8
【摘要】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乏力、纳差3年余”于2019年入院,既往有多囊肾病史7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乏力、纳差,在当地医院发现血小板降低并诊断为原因不明肝硬化。

配偶健康,否认家族近亲婚育史。

患者父亲36岁时因肝癌去世;哥哥17岁时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去世,有多囊肾病史;双胞胎妹妹36岁时发现不明原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且有多囊肾、多囊肝病史,患者儿子有多囊肾病史。

【总页数】3页(P943-945)
【作者】郑玲玲;刘南南;马珺珺;孟银梅;叶小欣;张杰灵;李卫
【作者单位】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2.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作用的研究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合并脑出血7例临床分析
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家系分析
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一家系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agnosis, condition assessment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this disease.
© 2013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背景资料
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Epigenetic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Myofibroblasts
肝纤维化是机体 对各种病因引起 的肝脏的慢性损 伤所产生的病理 性修复的累积. 目 前认为肝纤维化 是双向可逆的. 但 其早期无创诊断 及有效治疗仍是 亟待解决的难题 . 表观遗传学改变 作为肝纤维化发 生过程中的早期 事件, 从DNA甲 基化、组蛋白修 饰 、 MicroRNAs 三方面进行调控.
WCJD|
Ab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act
摘要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的 慢性损伤所产生的病理性修复的累积过程 . 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基因表达失衡 , 是发生 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 . 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 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 表观遗传学改 变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 件 . 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错综复 杂 , 主要包括 D N A 甲基化 、 组蛋白修饰 、 microRNAs(miRNAs)等. 近年来较多学者从 表观遗传学水平探讨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 达及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肌成纤维细胞的 分化等的调控, 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 制. 本文就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一综 述, 为肝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靶向治疗 提供新思路.
© 2013年版权归百世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所有.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表观遗传学; 肝星状细胞; 肌成 纤维细胞 核心提示: 表观遗传学主要通过影响纤维化相关 基因表达、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的活 化、增殖、凋亡及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分化来调控肝纤维的发生发展.
®
wcj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年11月18日; 21(32): 3499-3504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文献综述 REVIEW
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李曼蓉, 陆伦根, 卜 平
李曼蓉, 卜平,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1 陆伦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上海市 200080
Li MR, Lu LG, Bu P.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liver fibrosis.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3; 21(32): 3499-3504 URL: http://www.wjgnet. com/1009-3079/21/3499.asp DOI: http://dx.doi. org/10.11569/wcjd.v21.i32.3499
李涛, 副主任医 师, 北京大学人民 医院肝胆外科
2013-11-18|Volume 21|Issue 32|
3500
■研发前沿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年11月18日 第21卷 第32期
近年来研究证实 , 表观遗传学参与 并调控了肝纤维 化的发生发展, 这 些发现为肝纤维 化的无创诊断、 病情评估及靶向 治疗提供了新的 手段及思路.
0 引言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的慢性 损伤所产生的病理性修复的累积过程 . 目前认 为肝纤维化是双向可逆的 . 但其早期无创诊断 及有效治疗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 随着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 人们把视角由宏观转 移到微观, 由遗传学转移到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 传学改变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 却与肿瘤及 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表观遗传学的表型改变可能会遗传给子代 , 影 响子代基因的表达. 但庆幸的是, 表观遗传学水 平的改变早于蛋白水平的改变 , 且这种改变是 可以逆转的. 因此, 近年来, 众多肝病学者关注 于表观遗传学改变对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及肝 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的活化、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MFs)分化的影响, 为肝纤维的无创诊断及逆转纤维化进程提供科 学依据. 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主要包括: DNA甲 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s、染色质重塑等. 其中以前三者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较多 . 本 文就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一综述. 近年来 , 大多数研究用单一的表观遗传学 改变解释其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 也 有学者提出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 DNA甲基 化、组蛋白乙酰化、miRNAs三者可能存在相 互影响的潜在的联系 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1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研究最早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 DNA甲基化是DNA复制后的一种酶促反应, 一 般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特定基因启动 子区域的CPG岛5-氟胞嘧啶的甲基化状态这两 方面来探讨甲基化的改变 . 基因发生超甲基化 后, 多下调该基因的表达, 反之, 基因的低甲基 化多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在肝纤维化中, 纤维化相关基因的甲基 化状态及水平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 学者 们在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中 , 发 现h M S H3 、M G M T 、R A S S F1A 、P T E N 、
李曼蓉, 陆伦根, 卜平. 肝纤维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 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32): 3499-3504 URL: http://
■同行评议者
/1009-3079/21/3499.asp DOI: http:// /10.11569/wcjd.v21.i32.3499
Liver fibrosis is a pathological repair process in response to chronic injury caused by various etiologies in the liver. Imbalance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ro-fibrosis genes and anti-fibrosis gen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hepatic fibrosis. The important path of reversing liver fibrosis is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an initial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Epigenetic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liver fibrosis are intricate, including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microRNAs (miRNAs). Recently,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fibr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at the epigenetic level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 activation and myo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in hepatic fibrosi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liver fibrosis, with an aim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early non-invasive
李曼蓉, 硕士生, 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李曼蓉完成; 陆伦根与卜平负责审校. 通讯作者: 卜平, 教授, 主任医师, 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 学医学院广陵区淮海路11号,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苏北人民医 院消化内科. boping@ 电话: 0514-7978801 收稿日期: 2013-08-06 修回日期: 2013-09-14 接受日期: 2013-10-20 在线出版日期: 2013-11-18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liver fibrosis
Man-Rong Li, Lun-Gen Lu, Ping Bu Man-Rong Li, Ping B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ubei People’s Hospital,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1, China Lun-Gen L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0,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Ping Bu,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11 Huaihai Road,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boping@ Received: 2013-08-06 Revised: 2013-09-14 Accepted: 2013-10-20 Published online: 2013-1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