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隐喻研究中以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为代表的隐喻学派以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为基点开展研究,提出了很多隐喻新观点。国内许多语言学者近年来热衷于介绍和研究西方隐喻理论,却大多忽视将其用于汉英隐喻比较,使引进的隐喻理论未发挥出潜在的价值。本论文尝试把隐喻的思维观和隐喻的文化关联理论用于汉英隐喻分析,把隐喻与思维的关系同隐喻翻译与思维的关系相结合,开展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由此提升隐喻翻译的理论层次。本论文比较汉英隐喻的文化相互关联性和文化缺失性,分析隐喻翻译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前人的尝试,提出隐喻是思维方式可拓展到隐喻汉英翻译也是思维方式上,隐喻源于思维,思维决定隐喻的寓意;没有思维就没有隐喻,也没有隐喻的正确理解,同样,没有认真思维就无法实现恰当的隐喻汉英翻译。本论文用从西方隐喻研究理论新观点中得到的隐喻翻译新认识,剖析隐喻汉英翻译中比较典型的翻译缺陷问题,完成了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翻译方法论和与译文衡量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研究,具体成果有四项:1.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的三原则与内涵:(1)保持隐喻特征;(2)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3)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该原则总要求是:隐喻翻译完成后,汉语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能够在英语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2.提出了保持隐喻特征,实现汉英隐喻的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1)泽文与原文喻源域的映射意象

一致,(2)译文与原文的“喻体共知性”一致。该衡量标准可判断译文与汉语喻体内涵上是否一致,文化意象转换是否适当;3.提出了接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的三个翻译方法与内涵:(1)转换喻体,(2)扩展隐喻,补出寓意,(3)直译喻体,增加释义;为译文喻体在内涵上与不同的汉语文化喻体“一脉相承”确立翻译方法;4.创立了为实施“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内涵“解”译”。该新译法是从汉语歇后语的构成引发的思维创新,能够基本保障“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这一原则,保全汉语隐喻的文化喻体及其寓意在译文中显现。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探讨了西方隐喻理论和隐喻翻译理论可以给隐喻汉英翻译研究提供的四点新认识、隐喻的本质与研究价值、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然性、国内外隐喻与隐喻翻译研究现状、隐喻翻译的研究意义与目标、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章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与对隐喻汉英翻译的启示本章简要回顾并解读了Lakoff前后的西方隐喻研究成果,联系汉语隐喻实际阐述西方隐喻观点对隐喻汉英翻译研究的思维启示:智力正常的语言者可成为隐喻能力的强者;同理,优秀译者必须先做隐喻翻译的强者。本章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衡量标准的思路,认为汉英概念隐喻具有较强的对比基础。第三章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本章认为西方“隐喻”概念非常宽泛,能够涵盖汉语“明喻”之外的许多比喻,而汉语的“隐喻”则是比喻中的一支,或曰“隐喻”,或曰“暗喻”,提出把“喻体共知性”作为隐喻翻译喻体转换的衡量标准之一,用具体的汉英隐喻译例验证了该标准的适用性。本章提出隐喻汉英翻译原则要保障隐喻译

文能达到认知对应的目标,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有限。第四章隐喻汉英翻译原则本章通过研究汉英隐喻翻译原则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汉英隐喻翻译的三原则,用大量隐喻汉英翻译实例验证该原则的功能和应用价值,指出该原则可供我们理据充分地评判前人的隐喻译文,比较贴切地翻译隐喻,同时把目前的隐喻研究理论和隐喻翻译理论提升到更高的研究层面。第五章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本章回答了“如何保持隐喻特征”、“如何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如何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前两条原则的检验标准,确立保障实施第二条翻译原则的三个翻译方法,创立了一个新译法,以期解决“文化喻体缺失”的隐喻翻译历史难题。第六章研究的主要结论本章归纳了全文的隐喻汉英翻译研究结果,即;四点新认识、三个翻译原则、两个衡量标准、三个构建的翻译方法、一个创新的翻译方法,指出本论文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5.9

【目录】:中文摘要7-9ABSTRACT9-13目录13-17第一章绪论

17-391.0引言17-201.1西方隐喻研究新发展对本研究的启发20-251.2隐喻的本质内涵与研究价值25-291.3汉英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29-341.4论文的研究意义34-361.5研究目标361.6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6-381.6.1研究内容36-371.6.2研究方法37-381.7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38-39第二章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对隐喻翻译的启示39-872.1西方的隐喻认知演变39-412.2西方隐喻研究的多学科交叉41-462.3Lakoff之前的西方隐喻要论46-492.4Lakoff之后的西方隐喻要论49-542.4.1隐喻是比较,也是一种思维创新50-532.4.2隐喻相似点的概念53-542.5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隐喻翻译研究54-612.5.1映射与隐喻汉英翻译的衡量标准57-582.5.2隐喻转换力与译者的隐喻翻译能力58-612.6隐喻的确定与理解61-662.6.1理解和使用隐喻能力的习得642.6.2隐喻译文读者如何理解隐喻64-662.7隐喻是人类思维与认知方式这一新观点的价值66-702.7.1隐喻翻译是译者跨文化认知和思维的过程67-692.7.2隐喻新观点是隐喻翻译指南69-702.8汉英的隐喻思维对比70-872.8.1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共性75-772.8.2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差异77-792.8.3喻体的内涵差异79-822.8.4喻体内涵的文化烙印82-842.8.5喻体的意象差异84-87第三章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87-1493.1汉英隐喻理论的比较87-963.1.1西方隐喻与汉语隐喻不完全对应88-903.1.2西方隐喻理论中的隐喻认知方式90-943.1.3共同点理论促进隐喻翻译思维94-963.2隐喻的”喻体共知性”与翻译衡量标准96-1033.3隐喻的解读与翻译都需要隐喻思维103-1073.4前人的隐喻翻译方法与隐喻翻译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