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一、问题教学的回顾我校为适应新课程实验需要,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倡导问题教学,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长期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学校加快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通过近些年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校具备了全面推行问题教学的条件。

1.理论研究。

几年来,我校立项的各级各类的教育科研课题,大多已经结题,有的还被评为优秀课题。

这些课题与问题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2.导学实践。

每个学年,我校组织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公开教学活动,或主题研究,或经验推介,或成果汇报,大多围绕“问题教学”,并撰写导学案。

3.经验总结。

我校大多数老师坚持积极开展问题教学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撰写了大量的论文。

我校开展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生态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传统意义上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全面实施问题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教学的模式课堂需要模式,这是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堂教学仅有模式是不够的,但没有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改革往往从模式入手寻求突破。

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需要教师的创造性。

这样,“基础+创造”,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问题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的核心是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1)导学编写。

编写导学案,是我校实施问题教学重要一环。

这是课堂问题的预设。

导学案,以问题的形式把教材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明确“学什么、怎么学”的路线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陶冶情感。

问题教学实施方案

问题教学实施方案

问题教学实施方案问题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实施方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首先,问题教学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实施方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教学实施方案,使教学更加有效。

其次,问题教学实施方案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在问题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动力,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问题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再次,问题教学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激发者。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最后,问题教学实施方案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施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在问题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和方法,它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评价和反馈,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灵活运用问题教学实施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勤章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定义和分类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因此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问答式的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

例如: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能使学生学习或回忆陈述性知识,(2)求解式的问题。

它具有程序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周密的思考,借助某些特定的有效程序,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

能使学生在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学习程序性知识或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3)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

它具有应用性与综合性,必须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工农业实际情况的发生和变化有所了解,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判断。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回答得也很热闹。

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的时间。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很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

其实,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解决”教学。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问题”?教学的组织中,只有尽量减少问答式的问题,增加求解式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

二、“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

“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

问题导学教学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教学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实施方案:问题导学一、引言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问题导学教学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教学后的总结评价。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前期知识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2. 确定目标:明确问题导学的教学目标,即通过问题导学使学生达到的认知和技能目标。

3. 准备材料:准备与问题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实物、文献等,以便学生获取信息并深入研究问题。

4. 安排时间:合理安排问题导学的时间,确保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1. 提出问题: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引入实例、故事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 分组讨论:根据班级的规模,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后,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问题的不同解释或答案。

3. 引导思考: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4. 探究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5. 资料整理: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他们的探究结果,总结出有关问题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知识。

6. 学习反思:指导学生反思问题导学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导学对于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四、教学后的总结评价1. 总结提升:总结学生在问题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经验,梳理学生的认知框架和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评价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深度。

3.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反思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问题导学课题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课题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问题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问题导学课题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3.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4. 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步骤。

1. 选题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问题导学课题。

选题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问题导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学习实践。

学生在问题导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调研、创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问题导学课题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报告、作品展览、成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要点。

1.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问题导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善于提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参与度。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多元评价。

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考查、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效果。

通过问题导学课题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校问题导学实施方案模板

学校问题导学实施方案模板

学校问题导学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师生关系紧张、学校管理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导学实施方案,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二、问题分析1. 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

2. 师生关系紧张可能是由于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教学方式不合理、学生行为不端等原因引起。

3. 学校管理混乱可能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到位等原因造成。

三、解决方案1. 针对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问题,可以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2. 针对师生关系紧张问题,可以加强师生沟通培训,推广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 针对学校管理混乱问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

2. 组织师生沟通培训,推广多元化教学方式。

3. 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管理。

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

五、实施效果评估1. 定期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估,观察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的效果。

2. 跟踪师生关系,了解师生沟通培训的实际效果。

3. 监督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估管理效率和水平。

六、总结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相信能够有效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能够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方案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方案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方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问题导向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方案。

1. 引言在引言中,我们可以介绍问题导向教学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实施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2. 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

3. 设计引导问题问题是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

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引导性的问题,相关问题不仅要具有挑战性,而且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调整教学内容问题导向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教师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调整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5. 学生合作与交流问题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与成长。

6. 创设实践环境问题导向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教师可以创设实践环境,例如组织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导向教学追求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路径。

8.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导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9. 评价学生综合素养问题导向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化的。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外,还可以结合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导向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引言问题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问题教学方法。

步骤一: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问题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与学科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具有可测量性和可实现性。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习目标。

步骤二: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背景或场景。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步骤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提问。

步骤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思考,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步骤五:指导学生整理问题解决思路在学生完成问题探究过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他们的问题解决思路。

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和笔记等方式,整理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方法。

步骤六:展示和评价解决方案学生整理问题解决思路后,可以通过展示和评价解决方案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在展示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七:复盘和反思问题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盘和反思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和方法,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结论问题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通过确定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整理问题解决思路、展示和评价解决方案以及复盘和反思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实施问题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第一篇: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牛村中学关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是课改的重点。

综合分析我校现状,落实教育局有关指示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大力推行“自主探究发现式”文科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理科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实施原则低起点入手,高密度训练,多循环巩固,匀加速提升二、实施范围七、八、九年级数学、语文、英语、思品、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

其他学科没有使用学案,也必须按照“学案导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三、实施管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学校行为,由教导处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年级是落实全体,年级主任是本年级方案执行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案的落实,各学科组长是本学科学案的编写组织者和执行人,全体教师是参与者和落实者。

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领、统一协调、年级管理、学科负责。

备课组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将各种资料整理归档。

四、实施过程的落实1、抓好二次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第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的相关内容,修订教学环节,整理学案内容,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学情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

2、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及熟悉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操作方案步骤,推进此教学模式的优化运用。

4、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年级负责人、年级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

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合作到位,巩固复习训练到位。

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反思,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反思,要落实到学案上)5、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新的考核评价制度,即:打造团队,鼓励竞争,捆绑考核,到组到人。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方案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方案

一、背景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步骤1. 问题设计(1)确定问题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主题。

(2)问题分解: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以便学生逐步探究。

(3)问题难度分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难度级别。

2. 教学实施(1)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探究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展示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创新性。

四、问题设计方案举例主题:光的传播问题分解:1. 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3. 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4. 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问题难度分级:初级:光是如何传播的?中级: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高级: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教学实施:1.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光的传播现象。

2. 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3. 展示阶段: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4. 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问题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模板

问题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问题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列举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举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列举具体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列举具体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列举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2. 教学难点:……(列举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入: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或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新课内容。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新课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2)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进步。

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 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下为问题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模板的具体示例:课题:《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教学问题设计方案

教师教学问题设计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篇关于教学问题设计方案的文章,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教学问题1.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不合理: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问题设计方案1. 提高学生参与度(1)设计互动式课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3)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讲座等活动,拓宽知识面。

2. 丰富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2)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讲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3)实施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等。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4. 加强师生沟通(1)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如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便师生交流。

(2)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实施与反馈1. 实施教学问题设计方案,观察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师生沟通等方面的变化。

2. 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对教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3.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五、总结教学问题设计方案旨在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

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

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问题导向的教学计划。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问题导向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一对一辅导、课外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通过作业、考试、项目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取得了明显效果。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状态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总结。

大问题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问题导向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治备课组问题建构式教学实施方案

政治备课组问题建构式教学实施方案

政治备课组“问题建构式教学”实施方案为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校“问题建构式教学”课堂推进方案,政治备课组制定“问题建构式教学”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解读问题建构式教学校本实践推进方案。

本组所有教师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问题建构式教学”责任感和自觉性。

备课组再通过全员培训、讨论学习,剖析问题,解读“问题建构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认真把握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流程,并联系本学科的教学实际,打造问题适合学生学习天性,活动主题鲜明,学生全程参与、并在解决问题中快乐成长的课堂生态。

二、强化备课组制度,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备课组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保证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实施问题建构式教学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主讲,定内容、定地点;备课时以“三案”作为主要抓手,以“问题分类定位”式备课作为备课组活动的主要方式,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工作。

每次备课组活动要求形成建构式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使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三案,教案必须经集体备课设计撰写,学案和巩固案以市教研室的《伴你学》等材料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整合拓展。

三、认真组织各类课堂调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调研课。

有序地在各年级中开展课堂调研活动,查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示范课。

总结、推广成功的问题建构式课堂教学经验,组织好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的机会,让青年教师有观摩学习的机会。

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为问题建构式课堂的教学要求积累经验。

3.课堂观察研讨课。

备课组推荐1~2名教师为代表,作为备课组本学期的课堂观察研讨课开设者。

课堂观察研讨课教师开课时,请电教室人员帮助全程录像,在教研活动时观看录像并研讨。

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前言教育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而教学模式则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所采用。

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提出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深度挖掘课程内容,最终达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2.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3.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知识,需要整合和归纳成系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反思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探究问题的过程需要总结经验和提高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出自主思考、批判性思维等多种能力,这也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所在。

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建议1.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通常对形象、新颖、有趣的问题更加感兴趣。

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何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确保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通过多媒体、漫画等形式,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2.注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设置合理的问题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但也要注意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免学生失去研究的动力。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以免问题过于高难度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或者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的探析顾正祥引言:问题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一种实现新标要求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这种模式的内容,实施原则,实施途径,及其作用和实施示例等方面做一阐述,供同行们参考和批判。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化、探究式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核心是人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解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概念、判断,可以掌握一定的智力动作,动机、情感和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过程。

英国比较教育家布赖恩·霍尔姆斯的“问题法”,前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问题教学”,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布鲁纳的“发现法”,都是这一教育观念的体现。

笔者接触新课程两年来,尝试了问题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模式,能突出学生自主化、探究式的学习,能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表述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教育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化、探究式的学习,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在提出问题中开始,在探究问题中开展,在解决问题中结束,又在创新问题中延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在启发问题提出中开始,在引导问题探究中展开,在帮助问题归纳中结束,又在引领问题创新中延伸。

问题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问题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问题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1. 引言问题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本文将介绍问题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2. 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问题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问题教学的指导方向,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案例3. 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个问题背景或场景,通过引入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产生问题意识并促进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设计问题情境。

•设计问题情境的要求:–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切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4. 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提出一个或多个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提出问题的技巧:–问题要简明扼要,清晰明了–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5.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资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6. 总结和评价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和评价的方法:–小组或全班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反馈–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7. 结语问题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一、“问题教学模式”的背景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最早的提出者是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

90年代以来教育工作者对“马氏”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了学习,借鉴和改造,形成了现代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策略为重点,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我们以往取得的研究经验提出来的。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前,国内三大课堂教学改革名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一样,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扬弃与否定,构建起特色鲜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从其经验分析可看出:“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是他们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

问题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心理学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

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正如他所说,“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问题导学”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3、学习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4、教学理论: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

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问题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问题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

”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

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5、教学最优化理论: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

“问题导学模式”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6、建模理念: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

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8、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基于以上认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我们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整合为“问题教学模式”。

三、解读“问题教学法”1、问题教学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3、“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其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是:(一)课题引入。

(二)展示问题。

(三)边读边议。

(四)答疑解惑。

(五)练习小结。

(一)“课堂引入”。

通过课堂引入,安定学习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明确教学目的,启迪学生思维,确定全课基调。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

”(二)“展示问题”。

展示问题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导向性。

(三)边读边议。

边读边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展示的问题和要求,自己阅读教师指定的素材,或自己观察,或自己实验,或是讨论交流,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

(四)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并按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进行讲解或补充。

(五)“练习总结”。

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要通过“练”,找准“讲”的内容,使每一次“练”和“讲”都有目的、有成效。

练习要做到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精练精讲,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总结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通过梳理,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方法规律。

五、“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一)变“教案”为“导学案”或“学案”。

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导学案”和“学案”,将“两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二)变“教学”为“导学”。

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有效实行自主式教学方式、合作式教学方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

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大英国志双语学校201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