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图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图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图
什 么 就 是 哲 学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哲 学 概 论
哲 学 的 基 本 派 别
从 一 般 到 个 别哲
学 与 时 代 精 神
源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本义: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就是爱智之学,就是现世的智慧,就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人生价值就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根本途径: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树立崇高 理想,站在 人民的立 场上,在奉 献中实现 人生价值。
历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决
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与群众路
历
定
线
史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
物
价值观 决 定
人生观
价值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图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生价值就是什么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解放 思想、 与时 俱进, 在实
认识要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真理就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 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既要坚持真理 又要发展真理
践中 追求 发展
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瞧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告诉我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法
高中政治哲学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政治行为的哲学学科,它探讨政治结构、政治权力、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意识形态等政治方面的基本问题。
二、政治哲学的主要学派:政治哲学的主要学派有传统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学派等。
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有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行为学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意识形态理论等。
四、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五、政治哲学的研究内容:政治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分析、政治理论构建、政治制度研究、政治意识形态研究等。
(完整word版)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总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系统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谛美生活到处有哲学好生活的向导对于世界观的学说生活智慧与时代百哲学的基本问题精舸神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旁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哲学的本意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实的哲学的作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什么可知论有无同一性不行知论与生活的关系为何对哲学的影响根本看法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本看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客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认识运动质掌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依据自己所拥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基本因素的客观性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靠于物质运动是物质固运动的含义有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拥有客观性和广泛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自然界长久发展的产物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买卖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经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活动拥有目的性人可以能动意识活动拥有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人可以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含义全部从本质出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发,脚踏实地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详细要求辩实践的含义实践拥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色唯社会历史性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根源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义在实践中追求真谛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和发展真谛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认识拥有频频性识论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认识拥有无穷性1 认识拥有上涨性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与创新意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世界是广泛联系的广泛性唯联系的客观性物联系的联系的多样性辩证整体与部分的差别与联系法坚持整体与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部分的一致系用联系的观看法看问题掌握系统优系统的特色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唯世界是永发展的广泛性物辩恒发展的发展的本质事物的行进和上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往事物的消亡证法前程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程是光明的的发用发展的观道路是波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折的展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唯做好量变的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物促使事物质变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唯矛盾广泛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物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遍性辩和特别性矛盾特别性原理及表现证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法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实坚持两点论与要点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用对峙一致的论的一致核看法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要点论相一致心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含义、地位坚持对详细问题作详细剖析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重要性创新意识辩证否认观的内容与建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认与创新意识社辩证否认观要求建立创新意识会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进步 2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过去社会历史堕入唯物主义的原由社 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辨证关系会发 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情况的规律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上层建筑必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情况的规律规寻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总趋向:行进的、上涨的,发展的过程是波折的觅社 总趋向的实现门路会 人民民众是社会物质财产的创建者 的真 社 人民民众是历人民民众的含义人民民众是社会精神财产的创建者谛会历 史的创建者人民民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史的 人民民众是历史创建者的原由主体民众看法和 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历 民众路线党的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史 坚持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的意义 唯价值的含义物 价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表现主 值与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论主假如看他的贡献义价 价值观的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拥有导向作用 值观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拥有导向作用自觉依据社会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价 建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依据社会发展难得客观规律值 实 发展的客观规律判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现 断人 与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生 价 自觉站在最广大上价 值 人民的立场上建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值选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建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价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值创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造 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中实现价值正确办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实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现需要坚强拼搏、发奋图强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3。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概念 P3;本义 P6;产生 P4;源于 P5;作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P7;用 <对个人 >P6;功能 P25;任务 P6。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P8;二、三对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联系)P8-9。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P10-11?为什么? P11-12)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分关歧、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局限性或优点)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为什么?P16 P12-14<能正确判断 > 2.P16于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五、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哲学的作用 <对社会 >P17(与“对个人”的学作用区分开)1.马哲产生的条件、意义 P18-192.马哲的特征 P20-21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哲的产生 3.马哲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2-234.马哲的作用 <与哲学的作用区分 >P25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的概念 P292. 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P28-30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P31一、世界的本质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辩 5. 规律(概念、特点P33、对应的方法论P33-34)证唯物 1.意识的产生(起源)P35、生理基础P36、内容主P36-37、本质义2. 意识的作用(认识、改造) P38-40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40-41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重要性、要求 P4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P51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的概念 P42、特点 P42-43实践与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认识认识、 3.真理的概念 P4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46-47论真理 4.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 -----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48-49;及方法论 P49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础<四方面 >P44-46 ;能动反作用)及方法论(投身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一、联系观二、发展观唯三、矛盾观物(实质与辩证核心)法四、否定观1.联系的含义 P542. 联系的特征(普遍、客观、多样)及对应的方法论P54-57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b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1. 发展的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区别)P632. 发展的普遍性及方法论P60-62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原理及方法论) P64-65;b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质变含义P6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66)1.矛盾的概念 P672.基本属性(内涵 P67、两者的辩证关系 P68-69)3.矛盾的普遍性(内涵 <原理 >P69,及对应的方法论 P70;矛盾特殊性(内涵 <原理 >P70,及对应的方法论 P73-7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P71-72 )4.具体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各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P72-73)b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P73(一)辩证否定观(含义P75、实质 P76)及一、树立创新意识是方法论 P76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的哲学基础)(二)辩证法的本质P7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P77 及方法论P77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 个方面) P78-80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内涵、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P8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P83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二、人生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P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P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P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4.价值创造与实现P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哲学必备的知识框架人生观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在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居于首位。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首先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其次形成人的劳动创造力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和文化水平;第三,发挥人们的劳动创造力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如生存条件、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等。
良好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
在一定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的价值也越大。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高中政治 哲学思维导图和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 哲学思维导图和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分析材料)(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分析材料)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防止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物主义观点。
3、规律的含义、特征及方法论要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①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尊至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2)辩证唯物论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联系的特征及方法论(3联系观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系统优化方法(3)普遍性原理(2)及方法论前进行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2) 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及方法论(2)含义同一性表现(2)含义及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斗争性联系(4)含义普遮性 地位启示 含义特殊性 亲现(3)启示关系(3)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地位启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实践和认识的关系(4) 实践的特性(3)认识的特性(3) 真理的特性(3)哲学与文化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杜会历史的发展改革的目的及性质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人民群众的作用(4)内容群众观点地位杜会历史的主体内 容群众路线地位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求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原则(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3)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3) 文化的功能(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 中华民族槽神内酒?作用(2)?要求?(2) 文化多样性意义(2)?要求?文化交流的要求(2)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4)?重要性?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4)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3)?要求(3)?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杜会历史观发展观矛盾观文 化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表
《生活与哲学》一一知识框架图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O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紅酬剽甥赫,囁曙寿盐親觀魁醐掰」髓孵览嘛呈。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 月土观呢创'仕,KI 以以识仲规伴。
仅忤土观冃E別'仕,必狈以【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江嘴懈刪舉!关钢理傩嘿建聃赫丫喘删娜赠麹般【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岀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财赭錮物臟卸酗鼾贸体錘糊麹用。
【鶴棉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意义】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克fe歸朋麋恻mfe 簿柳认识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 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文口召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也曽义】鶴册}^儼錶卓斓1斯日(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_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孑、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曲''【原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课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衣馮韶:你加涓制则喰侗马渝撫閔皺 W 笳4^縮冊j 叙饋 爺蹩日塩卅第谿空鮎衙㈱护各枕希必耳加判w 用反咲。
貝理取 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匍宙曝恳權離翹缨餉、曙^^^'難褊费競墮粉麗0繕护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