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的说课稿,主要是对本册书中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进行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册书中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_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
梳理单个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综合应用,提高基本技能。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请学生打开书,翻到目录,找一找哪几个单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题: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二、分步整理,探究联系。
(一)回顾整理“认识多边形”相关知识。
请学生回忆,本学期都认识了哪些多边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回顾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1)复习三角形的定义,重点强调关键词“围成”,复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即顶点、边、角。
(2)回顾整理三角形边的相关知识。
顶点只是一个点,在多边形中,只有数量的不同,没有其他特征,所以我们在研究多边形时,一般不研究顶点,而是从边、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来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a.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的三边关系,再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下面几组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吗?(1) 3cm 5cm 4cm ()(2) 7cm 5cm 12cm ()(3) 4cm 5cm 10cm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并总结出“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b.引导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呈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搭一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让学生体验图形的拼搭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拼搭方法:介绍图形的拼搭方法,如平面图形的拼搭、立体图形的拼搭等。
2. 图形的拼搭技巧:讲解图形拼搭中的技巧,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搭,如何使拼搭的图形更加美观等。
3. 图形的拼搭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的拼搭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拼搭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使拼搭的图形更加美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拼搭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图形的拼搭。
2. 讲解图形的拼搭方法:介绍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介绍立体图形的拼搭方法,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3. 讲解图形的拼搭技巧: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搭,如何使拼搭的图形更加美观等。
4. 图形的拼搭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的拼搭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图形拼搭方法及技巧,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图形的拼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在图形拼搭实践中的表现。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图形拼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四、说学情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样的图 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时 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也引用的十分广泛,学生并不 陌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实物找出立体、平面图形,而且正确说出 图形名称,但少部分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淆。但是几何 图形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 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教师:其中三角形我们还可以怎么分类? 学生1: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 角三角形。
学生2: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2类,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其中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时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 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 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以及动手 操作能力。 5.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以及上面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 拼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6. 使学生能根据具体要求(三种视图)拼搭正方体。 7. 通过教学再一次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师:找出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图形与几何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对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物体等知识点进行较系统 的回顾】
板块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 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实际情境,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能 按不同标准分类平行四边形,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形以及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教案及教学反思
六.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长方体的表面积:S=(ab+bh+ah)×2
正方体的表面积=6a2
长方体的体积:V=abh=Sh
正方体的体积=a3=Sh
1.充分回忆是基础,讨论交流为前提
课后 反思
整套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编排,是按照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 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而本节内容是对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 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充足的回忆时间。关于这一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主要教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图形与几何”这部 分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知识整理: 1.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先来说说长方体,你了解它的 哪些方面呢? 生 1:长方体有 8 个顶点,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长分为三组:长、 宽、高,每一组都有 4 条。 生 2:长方体有 6 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下,长方体会出现 2 个相对的面 是正方形,也就是说,长方体至少有 4 个面是长方形。 生 3:长方体的棱长和是指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 ×4。 生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 bh)×2。 生 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h。 生 6:关于长方体的体积我还有补充,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引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
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指导完成教材总复习中的例3。
复习轴对称、平移和观察物体。
1.回顾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性?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怎样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它有什么特点?在计算周长、面积方面有什么作用?
4.观察物体;说一说下面这个物体从正面、上面、左面分别能看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巩固练习
(12分钟)完成教材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它要求学生能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空间感,了解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在教学过程中,。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材,主要是对本册所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等基础知识,对图形与几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对于几何方面的教学,我想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这个陌生的概念,我是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实物入手。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农村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农村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占,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把农村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孰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在合作中进行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
因此教学时,我充分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时归纳出图形的本质特征,及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分辨异同,达到沟通、同化知识,增强理解及其应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印象深刻,而且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足的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还不够理想,教师还要加大引导力度。
有时现实题材较少,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二)一、通过系统整理已学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1.充分回忆是基础,讨论交流为前提整套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编排,是按照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
而本节内容是对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充足的回忆时间。
关于这一点,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尤须重视,以该部分内容例1的第一个问题为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生开始的回忆通常是“点状”的,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逐步呈现出“线性”,这是开展后续学习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AB射线AB线段AB(2)角。
记作:∠1(3)垂直与平行。
垂直平行(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二、练习指导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115° 138° 19° 179° 128° 75°锐角钝角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你会画吗?15° 75° 105° 150°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360°角怎样画呢?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田墩中心小学何龙【复习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本第116页的第2~3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复习目标】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3.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4.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5.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3.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⑥如果要在这个箱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小学数学_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02页红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复习与整理。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有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研究过很多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有哪些吗?(师一一贴出6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谈话:我们已经研究过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特征、周长、面积……)板书:特点、周长、面积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二、复习整理:1.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表格、大括号、知识树……)谈话:这些方法都很好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师巡视,指导方法)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1)表格整理:(2)大括号整理:分两类:分三类:(要求学生指着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3)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 (4)评价这些整理方法2.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整理谈话:刚才大家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之间三角形 正方形 平面图形 长方形 平形四边形 梯形圆形 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 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
教材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
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 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 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 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 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 发展思维力、想象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 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 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 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 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 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 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 概念不成系统, 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_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课本P86例1 例2【学习目标】1.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2.用多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法,呈现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3.通过课前测中的典型错例进行讲解,夯实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构建图形的认识知识体系,体会图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2.找到错题原因,学会自我反思。
【学习过程】一、回顾知识梳理1、学生汇报知识梳理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请看(出示小组梳理的照片)这些梳理的形式独具特色,哪一组想与把你们梳理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
两组学生上台汇报。
2、教师展示完整的思维导图二、易错题讲解师:对知识梳理后,我们还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出示前测题)测试的内容比较全面,大家觉得题目难吗?感觉自己做的怎样?(学生谈感受)师:虽然我们已经对这部分的知识梳理的很详细了,但是在课前测中,还是有一些漏洞,今天我们就要找到错题背后的原因,查漏补缺。
(一)错例1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①一条射线长5600m。
②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垂直。
④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展示错例出示错例2、错例分析师:为什么B、D不对?生回答。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3、回顾错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小结方法:师:在做这一类题目时,我们要逐句分析(贴板书),选择答案。
(二)错例29、如果从A、B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相通,怎样修能使这两条小路最短?1、出示照片,错例分析师:这道作图题,也涉及到了类似的知识点,出示对题率。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与反思x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课方案与反省教课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课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
旨在指引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能够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关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其实不大,学生很简单理解掌握,本节课教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依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对图形进行一些存心义的变换。
为此后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打破难点呢?在课前准备中我充足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针对学生思想活跃、好动的特色,把讲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猜想——自主研究——着手实践——发现创建的教课模式中快乐地学习。
教课内容: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让学生经过察看、比较,初步成立边的观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经过对图形的分一分、搭一搭、围一围、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领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点。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累积对数学的兴趣,培育交往、合.作意。
教准:各样形,件学生准:子板、彩、小棒、一套形.教课程:一、情境,激趣1、:孩子,今日老要大家到小熊家去作客,你高 ?(件出示情境)仔察你就会,它家藏着好多的形宝宝呢,来你都找到哪些形呀?(方形、正方形、⋯⋯ )些形宝宝看到小朋友么可,它想和你交朋友呢,你愿意?2、:好,的翻开你桌面上的信封袋来看看,他呀,早就跑到你的信封袋里了,它? 1 号形是什么? 2 号呢? 3 号?有呢 ? (教把准好的 6 个形在黑板上)今日 ,我就来学形.(板 :形 )二、自主研究,得新知(一)分引入,初步四形1、自由分些形各样各,你能不可以按一个准,它分一分?先想好自己准按什么来分,而后再手。
(意:从学生已有的知睁开教课,朴、自然,有益于学生知构的形成。
)2、沟通,获得能够按“边”的条数来分方才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图形分红了两类,他是按什么分的,你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板书: 3 条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
梳理单个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综合应用,提高基本技能。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请学生打开书,翻到目录,找一找哪几个单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题: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二、分步整理,探究联系。
(一)回顾整理“认识多边形”相关知识。
请学生回忆,本学期都认识了哪些多边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回顾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1)复习三角形的定义,重点强调关键词“围成”,复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即顶点、边、角。
(2)回顾整理三角形边的相关知识。
顶点只是一个点,在多边形中,只有数量的不同,没有其他特征,所以我们在研究多边形时,一般不研究顶点,而是从边、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来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a.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的三边关系,再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下面几组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吗?(1) 3cm 5cm 4cm ()(2) 7cm 5cm 12cm ()(3) 4cm 5cm 10cm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并总结出“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b.引导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边的角度整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形成一条纵线。
通过整理知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边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在解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练习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感受算法优化的好处。
】(3)整理三角形角的知识。
a .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再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计算下面各角的度数,只列式不计算。
(见图一)练习时,如果学生有不同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并提倡算法优化。
尤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引导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即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用90°减另一个锐角。
b.复习三角形的按角分类。
先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三种三角形的定义,然后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猜一猜,红包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见图二)第一个:露出一个钝角;第二个:露出一个直角;第三个: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再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继续猜;最后露出三个角。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明确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同时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图二图一c .整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关系图板贴(见图三),并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把等腰三角形也放入此图中,可以怎么放?等边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借助之前图一的练习理解在等腰三角形中,既有锐角三角形,也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因每个角都是60度,所以等边三角形属于锐角三角形,同时等边三角形又属于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从而理解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角的方面整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另一条纵线。
通过整理知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角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在梳理三角形分类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各种类型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各知识点串成一条横线。
】(4)整理三角形高的知识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随后教师以课件显示如何画高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见图四),通过练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直角三角形当中,也有三条高,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高的方面整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又一条纵线。
至此三角形的知识梳理完毕,形成三条纵线,一条横线,有助于学生形成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后面四边图三图四形的复习打下铺垫。
】2.复习四边形的知识(1)整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a.同桌合作,从边、角、高三个方面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完成二号任务单(见图五)。
b.全班交流。
教师请一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学生补充。
c.教师课件演示梳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高三方面整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形成三条纵线,两条横线。
然后又通过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加深知识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2)梳理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a.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b.教师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各种椭圆,由学生选择大小 合适的椭圆分别表示平行四并贴在黑板上,形成集合图(见图六)。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四边形的特征,分析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然后又通过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五图六进一步加深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复习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的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见图七),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区分左侧面和右侧面,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去掉上面的正方体(见图八),引导学生分析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变了?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没变?在图七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正方体(见图九),继续引导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运用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
先请学生说一说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即表格法和几何图法。
我们从边、角、高三各方面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得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类型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回顾整理,自己设计完成一份思维导图。
图七图八 图九【板书设计】: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这都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知识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在本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总结,理顺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点,把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回顾整理》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达成度也较高,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检测成绩如下:从检测练习中看得出来,学生能正确解答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练习,个别学生有马虎出错的。
纵观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动脑,积累基本的思维经验;能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能认真思考、分析、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美中不足,教师在提问时,给予积极举手的学生关注多一些,而对不愿举手的一些学生关注少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充分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教学反思《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的回顾整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整理方法,理顺知识点,并能把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经历运用表格梳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和观察物体的知识过程;则教学难点是用集合图呈现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巧妙突破教材;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枯燥为有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一、巧设计,变枯燥为有趣。
回顾整理课是教师和学生都不爱上的,也是最不好上的,课上没有新意,重复性的练习;显得单调而呆板。
那么如何把这节课上得让学生有兴趣,有厚度,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在这节课中做了大胆尝试,一开始,我先引导学生从边、角、高三个方面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一松一放之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我在教学中巧妙设计课件,制作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练习“猜一猜,红包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中,利用动画让三角形依次漏出一个角,然后让学生来判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巧突破,扩思维出新意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如果局限于教材提供的信息,思维便会受到束缚,在课堂中便会有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其实,教材原本只是教学的凭借,如果教学仅停留书本,不但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广阔性,而且会对教材中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
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更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来,努力突破教材局限,教出新意。
我在教学中边梳理知识点,边引导学生练习,边总结提炼,如“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