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这是个概念理解的问题,首先你必须弄明白两个基本问题:1,染色体数以着丝点数为准,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未复制之前,每个着丝点上连着一个DNA,也就是说一个染色体包含一个DNA,DNA复制之后每个着丝点连着两个DNA,也就是一个染色体里有两个DNA。
此时每个DNA都和蛋白质形成了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与DNA复制前的染色体完全相同,但是由于着丝点数决定染色体数,不能把这样的结构叫做染色体,又因为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结构DNA碱基序列在理论上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彼此间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所有对姐妹染色单体共同称为染色单体。
理解了基本问题就可以解释其中的数量变化了,DNA复制之前染色单体数为零,DNA 复制之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之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数始终与染色单体数相同,是染色体数的二倍。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在彼此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改称为染色体)没有进入新细胞之前,染色体暂时加倍为原染色体数的2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第2课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课标要求1.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活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考点一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变化1.染色体行为变化(1)当有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 2期、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数=1∶2∶2。
(2)当无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 1期、后期、末期)时,染色体数∶核DNA 数=1∶1。
2.有丝分裂中核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上升段的变化原因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间(S)期DNA 复制,核DNA 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 数目减半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间(S)期DNA 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3.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比值的变化曲线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有→G 2期、前期、中期(甲图)无→后期、末期(乙图)、G 1期(丙图)(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核DNA 4n ∶2n ∶4n →G 2期、前期、中期(甲图)4n ∶4n ∶0→后期、末期(乙图)2n ∶2n ∶0→G 1期(丙图)考向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核DNA 数量的变化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2倍B .细胞中b 、d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C .细胞中a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核DNA 的复制以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2.如图是细胞中某两种物质的含量在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虚线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B.图中的b~c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C.叶肉细胞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而细菌细胞中不会出现D.a~b段细胞中有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答案C解析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减数分裂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课件
染色体DNA的重组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 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的部分交换和 重组。
重组有助于遗传变异和基因组的进化 ,但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 的发生。
重组过程中,DNA双链断裂,然后通 过交换对应的片段重新连接,形成新 的DNA序列。
03
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染色单体的形成
总结词
促进物种的形成。
06
减数分裂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上的应用
遗传育种
通过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植 物和动物的遗传规律,进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杂交育种
利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性,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间 的基因交流,创造出新的遗传资源。
在医学上的应用
遗传性疾病研究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可 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研究减数 分裂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些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逐渐解旋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此时染色单体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染色单体完全消失,只留下染色体中的DNA。
04
减数分裂中的变异与 异常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等,可能导致遗传疾病和生育问题。
染色体数目变异
THANKS
感谢观看
减数分裂是生物生殖过程的关键环节,保证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生殖细胞的正 常发育。
减数分裂产生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有助于生物的进化和 发展。
•·
02
染色体DNA的数量变 化
染色体DNA的复制
染色体DNA复制发生在减数分 裂前的间期,是细胞周期中 DNA数量增加的关键阶段。
复制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双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 新的互补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周坤
一、利用实物电线讲解DNA,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
结论:
1.染色质和染色体只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状态期的不同形态。
2.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当没有染色单体时,DNA数=染色体数;当有染色单体时,DNA数=2倍染色体数。
设计意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本节重难点,利用自制教具演示染色质、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使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强调用电线演示染色体虽然不科学,但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动画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坐标曲线)。
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2.利用教具制作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模型,并总结出分裂期各阶段的主要变化规律
3.总结染色体数量在有丝分裂各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动眼观察动画、动手制作染色体物理模型加深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解。
4.根据结论3(当没有染色单体时,DNA数=染色体数;当有染色单体时,DNA数=2倍染色体数。
)总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结论3中染色体与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总结 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以此降低难度。
5.建数学模型。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ppt课件
4、四体:2n+2 来源:三体自交 例如:普通小麦三体自交后代中,1%是四体。 四体的自交子代(n+1 n) 74%四体,24%三体,2%2n。
练习题:
假定有一存活的三体植株,两条染色体携带显性基因B, 第三条染色体携带隐性基因b。让这个植株同基因型是b/b的二倍 体杂交。
1、后代中的二倍体占多少?
3、通过对单倍体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情况的分析,可以追溯各个染色 组之间的同源或部分同源的关系。
单倍体的形成: 高等植物中,所有单倍体几乎是由于生殖过程中的不
正常产生的。 例如: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自然界:大多是孤雌生殖 组培技术:花药培养
非整倍体:
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的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至几 个染色体的个体。
EE__EEEE
异源四倍体、同源异源八倍体:
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
一粒小麦 2n=14(AA)
斯氏山羊草 2n=14(BB)
不育杂种(AB)
染色体加倍 拟二粒小麦 2n=28(AABB)
麦草 2n=14(DD)
不育杂种(ABD)
染色体加倍 2n=42 AABBDD
二倍体草莓 四倍体草莓
四、同源多倍体
3、三体:2n+1
人工三体的产生: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
雌 雄
n
n+1
n
2n + 1
2n
三体的基因分离:例如AAa A1
A2
a
A1A2__a A1a___A2 A2a___A1 所以AA:Aa:A:a=1:2:2:1
显性:隐性=5:1
21-三体即Down氏综合征
表 22-2 母亲年龄和 21-三体发生
分离 2/2或3/1 2/2或3/1或2/1
19-20版:2.1.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变化分析及受精作用(创新设计)
第2课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变化分析及受精作用学习目标导引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1.据图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2.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过程。
1.科学思维——分析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能力;2.科学探究——探究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培养设计和分析实验能力;3.社会责任——运用遗传定律知识指导农牧业生产,预防和诊断遗传病。
染色体DNA受精作用|预知概念|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时期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二、受精作用1.定义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评价|1.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会增加配子的种类数()2.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3.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的融合()4.受精作用后,受精卵迅速增殖、分化()5.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得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相对的稳定()答案 1.√ 2.√ 3.× 4.√ 5.√|联想·质疑|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和个体产生的精子种类相同吗?提示不同。
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精子AB、ab或Ab、aB。
而个体产生的精子是四种AB、ab、Ab、aB。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反应,阻止多精入卵。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2.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D.AF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3. 下列有关P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B.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核酸、脂肪等C.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含有P元素D.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4.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A.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生物基本生命系统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C.一只绿眼虫就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物个体D.玉米植株和人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个体5.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它的花有2种形态结构:左右对称的(品种A)和中心对称(品种B),花形态结构与L基因的表达与否直接相关。
两品种的L基因相同,品种B的L基因由于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下图)而不表达。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B.甲基化会导致其所在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DNA甲基化过程可能需要酶的催化D.细胞分化过程可能与细胞中基因的甲基化有关6. 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2020-2021学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二倍体水稻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定比单倍体育种耗费的时间长B.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C. 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 转基因育种与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2. 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A.OB.CC.HD.N3.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A.Ca、C、O、MnB.H、O、K、FeC.P、N、C、CuD.N、S、O、Mg4. 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①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D.①5. 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
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两个个体。
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A.1/2B.1/4C.1/6D.1/86. 科研人员在研究叶肉细胞中的某物质时,发现它是一种由两条非环状肽链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分子式为CxHyOzNw。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参与的化学反应需要适宜温度B.存在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最多含有肽键(w-2)个D.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7. 下列对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 生物膜把细胞质分为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D. 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双层膜结构8.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寄居蟹和海葵属于合作共生,马蛔虫和马属于寄生B. 两种群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获得的C.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D. 组成地衣的藻类和真菌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9.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并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B.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和糖类B.蛋白质和DNAC.脂类和DNAD.蛋白质和RNA4.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是A.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并交换物质B. 红细胞放在0. 09% NaCl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C. 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D. 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5.云南常见的紫茎泽兰,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紫茎泽兰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 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紫茎泽兰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 紫茎泽兰入侵后,有助于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本地植物逐渐被替代的过程中,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6.取新鲜菠菜叶肉的下表皮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结构时,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 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B. 叶绿体在细胞内几乎是不动的C. 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D.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所以叶肉细胞没有线粒体7.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2个氨基(—NH2),其中一个氨其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应是()A. 连在氨基和羧基之间B. 一定连在羧基上C. 在R基上D. 与氨基一端相连8.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A.停止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背向光源生长9.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B. 着丝粒的分裂和核DNA的加倍C. 核膜核仁消失和纺锤体出现D.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10.植物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中低浓度生长素提高了叶柄中脱落区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
2021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2. 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B. 着丝粒的分裂和核DNA的加倍C. 核膜核仁消失和纺锤体出现D.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3.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①有细胞壁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①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①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可能不同①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①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 P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沉淀物,S1~S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过程为差速离心法,离心速率逐渐下降B.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C.S1、S2、S3和S4中均有多种酶D.P1、P2、P3和P4中均有膜结构5.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与某种RNA结合,成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完成突触处兴奋的双向传递C.蛋白质与糖类结合,成为细胞间互相联络的语言D.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启动基因转录过程6. 究竟病毒起源于细胞,还是细胞起源于病毒,是科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
内源性起源假说认为,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
下列不支持该观点的证据是()A.生物由简单到复杂,支原体作为最简单的细胞比病毒结构复杂B.质粒是细胞的一部分,可脱离细胞并实现细胞间的交流C.多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可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D.细胞原癌基因与部分病毒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7. 下图表示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染色体与DNA数量的变化
着丝点的分裂时间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有,但不用联会,也不分开同源染色体有联会行为,且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含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过程使生物的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由,染色体数目不变(2N),DNA数目由2N→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行为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由2N→N,DNA数目也随之减半,由4C→2C,减半的原因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由染色体数目仍是N,DNA数目再次减半由2N→N,减半的原因在于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结果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2)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图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表: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象的鉴别鉴别某一细胞图象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可按如下原则判定:(1)前期: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四分体现象为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四分体现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为裂。
(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后期:(4)末期:图象不容易进行单独鉴别,需与其他时期相比较。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2.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施莱登和施旺首次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B. 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 温特提取出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并鉴定其为吲哚乙酸D.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3. 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膜D.线粒体4. 关于人体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的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产生[H]B. 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 TP中C. 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可通直接分解糖元释放部分能量D. 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5. 将同一部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 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C.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 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6. 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颤栗。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B. 实验组动物的平均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平均产热量C.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 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7.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该酶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微专题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苏教版必修
二次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项错误;甲中核 数∶染色体数 = : ,
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相同,说明处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且 未复制;乙中核
数∶染色体数 = : ,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甲
乙
丙
A.丙 → 丁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甲 → 乙过程中需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乙 → 丙过程中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乙 → 丙过程中
丁
[解析] 分析题图,丙中染色体数是 数的一半,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说明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而丁中核 数∶染色体数 = : ,染色体
此阶段果蝇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细胞内Ⅲ → Ⅰ阶段,姐妹染色单体
消失,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粒(着丝点)的分裂,D项正确。
例4 [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多选)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
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依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BD )
丙图:不存在染色单体,并且核 DNA 分子数和染色体数都和正常细胞中的相等,所以
它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间期 DNA 复制之前的时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例2 [2022·江苏扬州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为人 2 = 46 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
程中核 DNA 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图2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分子的含量;图3为细胞分
2021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2个染色体组B.若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则染色体①上一定有其等位基因aC.染色体①、①的形态、大小均不同,所以①、①不是同源染色体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2. 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
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A. 直立生长B. 不生长C. 向光弯曲生长D. 背光弯曲生长3. 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称为R环结构,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5种核苷酸B. R环结构中可能有较多的G-C碱基对C. 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中D. 是否出现R环结构可作为是否发生复制的判断依据4.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5. 下列细胞中,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的是()A. 造血干细胞B. 蛙的受精卵细胞C. 口腔上皮细胞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6. 图中“●”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B.a的运输速率与a物质浓度梯度大小有关C.x与a结合后自身构像改变D.a的运输速率与x的数量无关7.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葡萄糖、半乳糖都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纤维素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8.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生长,某学习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①、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研究弯曲现象,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9.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 TP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B.唾液淀粉酶一旦与核糖体脱离就具有了催化功能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含量因消耗而大量减少10. 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染色体与DNA数量的变化解读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由,染色体数目不变(2N),DNA数目由2N→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行为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由2N→N,DNA数目也随之减半,由4C→2C,减半的原因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由染色体数目仍是N,DNA数目再次减半由2N→N,减半的原因在于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结果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2)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图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表: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象的鉴别鉴别某一细胞图象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可按如下原则判定:(1)前期: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四分体现象为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四分体现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为裂。
(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后期:(4)末期:图象不容易进行单独鉴别,需与其他时期相比较。
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每条染色体都有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且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但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有丝分裂末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唐湘松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中,同学们经常感到难做的是一些图形和图象题,特别是关于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同学们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数目背诵的滚瓜烂熟,可一做题目,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或是没有把变化规律与图象联系起来。
不过还有一点是有些高考辅导书,不管是教师用书还是学生用书,把一些图象画的模糊甚至画错,把学生搞得不知所措。
下面是我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如下:(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色体为2N)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NA的含量2a→4a 4a 4a 4a 4a→2a
染色体数目2N 2N 2N 2N→4 N 4N→2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0 0 0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象可以表示为: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染色体的变化是后期一开始就从2N→4 N,而到末期结束的那一瞬间从4N→2N。
所以其图象是末期结束的瞬间下降到2N。
有些书中的图象从末期开始就是2N 了,是错误的。
在瞿中和、王喜忠和丁明孝的《细胞生物学》中,这样描述的: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末期(telophase)。
……到达两极的细胞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装配[1]。
显然此时细胞没有分开,染色体还没有减半。
只是到了末期结束时,细胞才一分为二,染色体才减半的。
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
DNA含量为2a,染色体为2N)
]
①性源细胞[
精(卵)原细胞]
②初级性母细胞
初级精(卵)母细胞
③次级性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
④性细
胞[精
(卵)
细胞]前期
Ⅰ
中期
Ⅰ
后期
Ⅰ
末期
Ⅰ
前期
Ⅱ
中期
Ⅱ
后期
Ⅱ
末期
Ⅱ
DNA2a→4a4a4a4a4a→2a2a2a2a2a→a a
分子
染色
2N2N2N2N2N→N N N N→2N2N→N N 体
染色
0→4N4N4N4N4N→2N2N2N2N→000单体
同源
染色
N N N N→0000000
体
正确的图象表示为:
减数分裂原则
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
(间期时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不加倍)2:DNA加倍:只在间期DNA复制时加倍。
3:染色体和DNA减半:当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时都会减半。
(但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了,子细胞染色体不会减半而是不变)
4: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当染色体复制后出现染色单体,此时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就变为0
二、分裂各时期特点
1、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数目未增加,DNA 加倍,合成有关的蛋白质)
图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仍然是4条,DNA 却变成了8个)
2、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核膜核仁消失,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膜仁消失显两体)
染色体散乱排列。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
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3、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形数清晰赤道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点裂数增均两极)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末期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出现核膜、核仁。
(两消两现重开始)
体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或极体)
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
1.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
2.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
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
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