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本学期是我个人初次教授“新课改”课程地理《必修三》(新课程人教版),在此历程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及感受,结合“必修3”“国土整治”特点,谈几点看法。

教学反思一:两种教学设计的启示——看教学案例的优化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

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

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

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

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以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这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这可以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

在这个章节里,教材除了选取我国西北地区作为案例分析的主要对象外,还选取了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前苏联垦荒区为分析的次目标,将这些区域的各种情况通过图表、资料呈现,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因为学校教学的需要,我在高二文理科班教授必修三。

在这两类不同学生的教学中,我对《荒漠化的防治》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感到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教学设计一: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提出教学主题“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师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完成教材“活动”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师生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问题及防治措施教学设计二——展示一组荒漠化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三个相关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全班同学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案例,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讨论、分析案例——各小组表述案例分析成果,并板书主要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如分布地区、原因、措施)和差异性——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教师提出新课题:尝试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课后完成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条要求:(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3.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教案3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3.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教案3

3.2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程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含义和分类,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

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含义、分类、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

2.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3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难点:1.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2.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公司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的材料,分析意大利公司要将有害废物“千里迢迢”地运往非洲的尼日利亚的原因。

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新课学习:一、污染物跨境转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污染物跨境转移含义的初步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技术、信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日趋频繁。

一些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不再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内,而是逐渐演化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形式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

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3(WarmingupandReading1)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3(WarmingupandReading1)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3(WarmingupandReading1)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Period One Warming up and reading I(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I.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1. Teaching items:This is the first reading in Unit 3 of Module 3. It’s also a main part in this unit. Mark Twain is the greatest humorist of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as well as a great playwright. Many of his plays are known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is one of the best.2. Aims to the teachingKnowledge goalsa.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play.b. Let the Ss master som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words and phrases:bet, make a bet, permit, go ahead, by accident, stare, account for, to be honest, jealous).Patterns:Would you please come in?Would you mind waiting just a few minutes?May I ask you how much money you have?--Well, to be honest, I have none.Could you offer me some kind of work?I wonder, Mr. Adams, if you mind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s?--Go right ahead.Ability goalsEnable students to read and hear natural language in a dramatic context and increase their self-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 which will increase their overall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Enable students to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ACT ONE Scene 3.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about the whole scene.Act out the scene.Express their opinions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 next?(2) Will the bank-note help him or get him into trouble?Emotion goalsBy reading the play,the students analyse and unear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roes in the play to learn the hypocritical aspect of the capitalism at that time and set up a right philosophy.3.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3.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Teaching import points1. How to interpret language through tone of voice and body language, gaining a greater appreciation of the various verbal and non-verbal ways in which language works.2. Discuss the questions:(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 with the bank-note?(2) Will the bank-note help him or get him into trouble?(3) Do you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4) Do you agree that only money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Discuss the questions:(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2) Will the bank-note help him or get him into trouble?(3) Do you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4) Do you agree that only money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II. Analysis of the T eaching Methods and aid1. 1)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2)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2. Teaching aids:A multi-media computer and a set of suit.III.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ethod(1) Train Ss to study independently;(2) Guide Ss to master and use reading skills;(3) Guide Ss to study English cooperativelyIV. The Time Table of Teaching StepsStep 1 warming up (3 minutes)Step 2 Pre-reading (5 minutes)Step 3 Reading (23 minutes)Step 4 Post reading (12 minutes)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2 minutes)V. Teaching StepsStep 1. warming upPurpose: To train the students’ self-reading ability and warm up.(1)Self-study: Reading material on P23 About Mark Twain(2)Teacher-students activity:What’s the real name of Mark Twain?When was he born and when did he die?Do you know all the places where he lived?Can you name three of his famous stories?Step 2. Pre-readingPurpose: To form a better surrounding for students by speaking and discussions. It will provide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to read the play at the same time. (1) Teacher-students activity:1.T: If a rich person gives you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use as you like, for example, one million pound, what will you do? Why?(2) Group work.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Henry Adams in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written by Mark Twain? Have you ever read the story? Have you seen the movie? Step 3. While-readingPurpose: To grasp the main ideas and some details of the text, while reading.1. Scanning Get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whole scen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meanwhile help th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Questions:1). How did Henry Adams come to England?2). Where did Henry work? How much money did he have?3). What did the two gentlemen give Henry?4). When can Henry open the letter?2. Second reading: Reading aloudIn this part, students will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and the main ideas of the whole scene.3.ListeningIn this part,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scene. After that, teachers 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the student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 And then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which will be served as the ground for the acting afterwards.4. Acting1. Students read the whole scene again and again and try to act it out. First in small groups and then several are chosen to act it out before the whole class.Step 4 Post-readingPurpose: To make full use of Ss’imagination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plays; meanwhile practice their writing ability.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 with the bank-note?(2) Will the bank-note help him or get him into trouble?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Purpose: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text, train Ss to practice English after class and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ve learnt.1.Discussion and summary(1) Do you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2) Do you agree that only money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2. Homework(1). Try to write the next scene making full use ofyour imag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What will happen to Henry with the bank-note?(2). Review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patterns of the text.VI. Self-reflection (自我反思)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英语教学也体现出教学法的变革和教学对象的改革。

必修三模块三教案及反思

必修三模块三教案及反思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Part II Reading and VocabularyLi JieTeaching DesignsI. Teaching goals1. To learn to read passages with the past perfect passive and indirect speech about tornadoes2. To learn to read with strategiesII. Important words, expressions and patternsWords flood, experience, cause, bury, occur, rotate, strike, ruin, erupt, damage Expressions flooded the village, experience a shortage, cause trouble again, be buried in a cemetery, It occurred to me that…, rotate the handle, strike theenemy's oil fields, ruin your chances of …, erupt once in a while, damagethe roofPatterns 1. They can destroy houses, but leave the furniture inside exactly where it was.2. The worst hurricane disaster of all time occurred on the 8th September1900 in Galveston, Texas.3. Eight years later, the coffin was found by fishermen in the sea near hishome on Prince Edward Island in the east of Canada.4. The Gulf Stream had carried it 3,000 kilometers up the eastern US coastto Prince Edward Island.III.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Warming up by reviewing 21st century disasters(play vide)Hi, class. Nice to see you safe and sound.Today we take up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Throughout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sudden, terrible events that have shaken the world. Sometimes they are man-made, ranging from the infamous sinking of the Titanic to the deadly Chernobyl meltdown of 1986, while others are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catastrophic eruption of the island of Krakatau or the devastating Tokyo earthquake of 1923.Before we read What Is a Tornado?… let’s have a brief review of the 21st century disasters we have experienced so far.2001 Gujarat Earthquake, Bhuj, India (January 26, 2001)European Heat Wave of 2003, EuropeBam Earthquake, Iran (December 26, 2003)Hurricane Ivan, Caribbean Sea,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September, 2004)2004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海啸), Indonesia, Sri Lanka, India,Thailand, and elsewhere (December 26, 2004) 186,983 killed, 42,883 missing2005 Sumatran earthquake, Indonesia (March 28, 2005), at least 1,000 killed2005 Maharashtra floods, Mumbai, Maharashtra, Western India (July 2005) Hurricane Katrina, United States (August 2005), toll varies, 2,000 killed2005 Kashmir earthquake, Kashmir, Pakistan, (October 8, 2005), death toll is currently 87,350 but some estimate it to rise over 100,0002006 Southern Leyte mudslide(泥流), Philippines, (17 February 2006) 950 killed. May 2006 Java earthquake, Yogyakarta, Java, Indonesia (May 27, 2006), 6,200 killedJuly 2006 Java earthquake, Java, Indonesia (July 17, 2006), 550 killedTyphoon Saomai (2006), Zhejiang, China, (August, 2006), 250 killedWarming up by defining tornadoA violent weather phenomenon in which a rotating column of air forms into a funnel cloud, often reaching the ground, causing severe damage.The following are facts about tornadoes:1) They may strike quickly, with little or no warning.2) They may appear nearly transparent until dust and debris are picked up or a cloud forms in the funnel.3) The average tornado moves Southwest to Northeast, but tornadoes have been known to move in any direction.4) The average forward speed of a tornado is 30 MPH, but may vary from stationary to 70 MPH.5) Tornadoes can accompany tropical storms and hurricanes as they move onto land.6) Waterspouts are tornadoes that form over water.7) Tornadoes ar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8) Peak tornado season in the southern states is March through May; in the northern states, it is late spring through early summer.9) Tornadoes are most likely to occur between 3 p.m. and 9 p.m., but can occur at any time.Step 2:Reading strategiesBefore you read1. Please go over the word list for this modu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pronunciation and its spelling.2. Do exercise 3Step 3: While you read1.Fast reading : skimming for general ideas.Find out the topic of these three short passages2.Careful reading: 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1).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Exercise 2 on Page 22.2). True or false exercise3).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3.Post-readingActivity: Make an introduction about a tornado or a hurricane. You can mention thefollowing aspects: the definition, the causes, the phenomena, the bad results and even some stories you know about it.Step 4 Homework1.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2. Read the articles in Learning English.教学反思:必修三模块三的阅读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中的龙卷风和飓风来认识自然的威力。

地理必修三--课堂教学反思.doc

地理必修三--课堂教学反思.doc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第一章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解决第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通过案例比较、联想、图文互换学习方法分析两个区域基本地理环境差异及发展的差异。

可上课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两大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忘记了。

下一节课就尽量的把相关的图通过电脑投影出来,设计一些问题,慢慢的引导、回忆、探究,转换成为文字表达出来,效果就相对好多了。

第2课时:【教学反思】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导致的区域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在上第二个内容时,一开始按部就班的把长三角洲从早期、成长、后期发展的步骤讲解也觉得不是很好,我换个班反过来讲起:先现在,再中期,再早期。

学生们也感兴趣,效果也还不错。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学生的相关知识不足。

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

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教学反思】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

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

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1课时:【教学反思】荒漠化概念的强调非常重要,西北地区的特征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推导。

(必修三 Unit3)教学反思20

(必修三 Unit3)教学反思20
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突破重难点?
我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
我应用了小组合作,个体突破,芝麻开门(选做题),讨论等等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改进方面:我会稍微调整一下先后顺序,课堂快慢节奏,题型的难以程度的调节。
检测评价是否恰当
【提示】我用的测验题或作业题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突破了重难点?
如果重新设计测验题或作业题,我要做哪些修改?
我的测试题突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难点。
改进:我会按照难易度重新调节一些题的顺序,再增加一些翻译题来更好的掌握从句。
其他
【提示】我还有哪些方面的反思?
我会更注意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自己处理题型和总结。最后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表单
我的教学反思
重难点解决是否得当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聚焦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在聚焦重难点方面,我是否还需改进?
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高中英语必修3第三单元要求掌握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这次宾语从句就当做复习,表语从句要重点学习。需要掌握从句的引导词的选定,从句中成分的判断等等。以及各种从句的位置所在和从句类型的判断。
重点重置:如果再讲一次,我会略讲宾语从句,重点是表语从句,而不会认为它们同等重要。
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恰当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作何改进?
我的教学已经很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如果重新讲一次,我会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体现从句难易度的层次感,分析各类从句的成分,来把握和判断各类从句。

关于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20210611115954)

关于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20210611115954)

地理必修三教课反省第一章地区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 1 课时:【教课反省】本课时经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因为不用地区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别,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别,最后致使经济发展的差别。

解决第一个教课内容的设计是经过案例比较、联想、图文交换学习方法剖析两个地区基当地理环境差别及发展的差别。

可上课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两大地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忘掉了。

下一节课就尽量的把有关的图经过电脑投影出来,设计一些问题,慢慢的指引、回想、研究,变换成为文字表达出来,成效就相对很多了。

第 2 课时:【教课反省】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剖析在不一样的发展阶段,因为地区发展条件变化,致使的地区发展水平及经济构造的差别、人地关系的差别。

在上第二个内容时,一开始循规蹈矩的把长三角洲从初期、成长、后期发展的步骤解说也感觉不是很好,我换个班反过来讲起:先此刻,再中期,再初期。

学生们也感兴趣,成效也还不错。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 1 课时:【教课反省】学生的有关知识不足。

学生对全世界定位系统( GPS)特别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崭新的地理信息获得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

不单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波及有关知识有关,并且与前方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必定的超越性。

在教课过程中,假如教课方法办理得不妥,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掉学习的兴趣。

第 2 课时:【教课反省】本节的学习,要修业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采集、剖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全世界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宽泛,但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接触全世界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

再加上受现实教课条件的限制,在实质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采集、剖析、加工的能力。

表此刻对“阅读” 理解,“活动”的实行以及对 GPS各应用领域状况掌握等方面。

第二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第 1 课时:【教课反省】沙漠化观点的重申特别重要,西北地域的特点及各地理因素之间的推导。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是一节很好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素材,因为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中虽然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还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良好素材。

希望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有待反复考虑的是,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必修三unit3 reading 课后反思

必修三unit3 reading 课后反思

必修三unit3 Reading 课后反思英语
何璇在课堂中我深切体会到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梳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本课成功之处: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含义,使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了解了戏剧中主人公的经历遭遇,训练了阅读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体载的阅读兴趣,对马克·吐温作品的兴趣。

使其在课后情不自禁去阅读马克·吐温其他文学作品。

不足之处在于post—reading: task one: watching and discussing 的环节中,由于考虑到时间有限,只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Henry is ?why do you think so?,而实际上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踊跃发表观点,这时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另外两个角色—Roderick and Oliver的性格,这样安排的话,就让学生对剧中所有的人物,不仅仅是主角都有一个深刻全面的理解,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安排,使英语多媒体阅读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湘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三《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三《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三《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求两点间距离和中点坐标的方法。

3.掌握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直线和平面的方法。

4.能够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直线间的夹角和平面间的角度。

5.了解和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节: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几何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

教学时间•1个课时(45分钟)。

1.引入“空间直角坐标系”。

2.讲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条坐标轴和表示方法。

3.利用例题巩固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掌握。

第二节:点和距离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求两点间距离和中点坐标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两点间距离和中点坐标的方法。

教学难点•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

教学时间•1个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1.引入“点和距离”。

2.讲解“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和“中点坐标”的求解方法。

3.利用例题巩固学生对点和距离的掌握。

第三节:直线和平面教学目标•掌握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直线和平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直线和平面的方法。

•立体图形在平面上的投影。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教学时间•1个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1.引入“直线和平面”。

2.讲解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直线的方法和平面的表示方法。

3.利用立体图形在平面上的投影说明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直线和平面的方法。

第四节:角度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直线间的夹角和平面间的角度。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直线间的夹角和平面间的角度。

教学难点•平面角和空间角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例题。

教学时间•1个课时(45分钟)。

1.引入“角度”。

2.讲解直线间的夹角的计算方法和平面间的角度的求解方法。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旨在对高中英语必修三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有效提升学生研究和发展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2. 掌握必修三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4.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 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3.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研究材料;4.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5. 提供丰富的练和实践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动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所学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 有些学生在听力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听力训练;2. 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写作练和指导;3.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增加听力训练的时间和频率,使用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如录音和视频;2. 设计更多的写作任务和提供范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3.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4. 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结论通过对高中英语必修三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了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希望这些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的质量,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反思
介绍
本文旨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三课程进行反思,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优点
- 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 教师授课生动活泼,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不足
- 教师在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中过于依赖PPT,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

- 课堂时间安排存在问题,某些重要的知识点讲解过快,学生掌握不牢固。

- 课堂互动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研究氛围。

改进建议
- 教师应尽量减少对PPT的依赖,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难点知识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同时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
通过对高中生物必修三课程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在生物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旨在对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和学生研究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形式,缺乏互动和思维拓展的环节。

这导致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难以培养主动研究的能力。

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形式,缺乏互动和思维拓展的环节。

这导致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2. 教学时间不合理分配:教师在某些章节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其他重要内容被忽略。

需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研究时间。

教学时间不合理分配:教师在某些章节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其他重要内容被忽略。

需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3. 教学资源不充分利用:教室设备和教辅材料的应用不够充分,未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学资源,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教学资源不充分利用:教室设备和教辅材料的应用不够充分,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教材内容评价针对教材内容,笔者提出如下评价:1. 内容更新不及时: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及时更新涉及到的政治事件、法律法规等内容。

内容更新不及时: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及时更新涉及到的政治事件、法律法规等内容。

2. 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建议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建议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学生研究情况评价根据学生研究情况的观察,笔者得出以下评价:1. 研究兴趣不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相对较低,可能与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

通过分析当前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制定出改进的方案,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当前教学情况在对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的教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 知识传授过于依赖教师: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角色,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2. 缺乏实践和实验环节: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只靠听讲和做练难以深入理解。

缺乏实践和实验环节,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考试导向过重:当前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关注应试技巧和记忆知识点,而缺乏对物理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改进方案为了改善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入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理论,我们应当增加实践和实验环节。

这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观察案例研究和综合性探究任务等形式来进行。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强调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关注考试成绩,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对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以及强调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高二(4)班(理科班)进行的,课堂内容推进速度有些快。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是:
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并学会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最后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从而达到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通过对田纳西
河流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概括田纳西河流域的优势、劣势,进而推断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田纳西河流域两次开发治理的结果对比,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并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综合开发治理,培
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

以此达到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的。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教材安排了2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与流域有关的基础知识,重点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地理背景。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在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地理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措施,并获得
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重点内容是“田纳西河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备课时我进行了知识内容的合理配置,尽量做到既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获得
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教学中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剖
析、研究、归纳、总结,强化师生的互动,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逐步学会了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进步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课堂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同时注重学生阅读材
料、表达观点、分析图表的综合能力,强调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设计流
畅生动并且注重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有很好的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摒弃了形式上的活跃,但却做到了让
每个学生的大脑积极思考起来,整堂课效果好。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中达到教学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的积极性。

但教学过程中总有些不足。

比如在对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地势对
交通影响的分析过程中,只注重了对航运的分析,而忽略对陆路交通的
分析。

应补充分析该流域重点发展航运的原因,除水系发达、水量大
外,还有山区陆上交通不便,修路成本高,运费也不经济的原因。

再比如,在学习梯级开发时,只注重了建水坝的优点的学习,而未让学生思
考建水坝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修建水坝时应注意的基本常识,如坝址的选择、坝高的选择以及库区内的移民问题等。

由于上述问题在课堂未
得到及时讲解,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凡是建坝就只有好处没有弊端;就有可能认为任何情况下,只要治理河流就要梯级开发,而不能科学地认识,何种情况下应建大坝,何种情况下应建小水坝,进行梯级开发;还有,在讨论水电建设时,只让学生注意到了它的有点,而忽略了发电站工作时,其放出的尾水及停止发电时会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生态等。

这些认识是都不全面的,还有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终生的思想影响,假如有一天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又恰好是某个地域的决策者,可能就会在上述问题上做出有偏差的决定,从而给社会经济和当地生
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点,同时也有不少不足之
处。

优点:
1. 教学思路清晰
2•语言流畅
不足之处:
1. 幻灯片过得太快。

不打算细讲的内容可以不放在幻灯片上,不然会造
成学生视觉疲劳,不感兴趣,不想听课。

2. 没有弄清楚梯级开发的意义,未突出“梯级”二字,问题:“梯级
开发的利于弊"应改为“建大坝的利于弊"。

3. 讲课怕时间不够,所以整节课很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和发言,教师就急着说出了答案。

4.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