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
首先,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明确发展目标。
中药材产业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与生产基地、科研与创新基地、质量检测与认证基地等。
第二,中药材种植应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方法存在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促进科技创新,并支持中药材种植者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第三,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需要得到重视。
目前,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加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并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和管理模式。
第四,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的追溯和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第五,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中药材的研究工作,提高中药材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第六,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注重中药材的国际推广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药材的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推广中药材的国际标准,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安全等环节的管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注重科研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为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14-2020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发展目标 (7)
三、建设任务 (12)
(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2)
(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3)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5)
(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7)
(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8)
(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3)
四、保障措施 (24)
(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5)
(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5)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6)
(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7)
附表1:某某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29)
附表2:某某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3附图1:某某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4)
附图2:某某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
附图3:某某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产业富民强县”、“绿色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中药材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中药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特制定201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万亩,育苗万亩,林药间作10万亩;建设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6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16个,品种主要以黄芪?、甘草、水飞蓟、菊芋、秦艽、柴胡为主,搭配黄芩、防风、大黄、板蓝根、独活等品种,预计总产值达亿元,纯收益达亿元。
二、2012年发展规划(一)、发展思路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加工企业为关键,以开拓营销市场为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种植,推行中药材GAP 体系建设,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精深开发转变,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以菊芋为引领,以秦艽、黄芪、甘草、大黄为主栽品种,搭配板蓝根、柴胡、水飞蓟、黄芩等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提升加工和研发能力,构筑市场营销体系,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量的扩张、质的提升。
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大田规范化基地5万亩(菊芋万亩),林药间作基地12万亩;进一步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修复保护面积7万亩;引进中药材大型加工企业2家以上,小型加工企业4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100人以上,规划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不断提升“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将隆德县打造成为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组织、人事部门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主要指标。
将干部职工的工资、职称、待遇与发展中药材产业业绩挂钩。
制定《中药材产业计划任务验收与考核奖励办法》,在7月中旬对中药材产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12月份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追究其责任。
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产业的核心。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一、产业定位中药材产业是指以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流通和研发应用为核心,涉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体系的建设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定位,使中药材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中药材行业顺利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1.提高中药材质量:通过改进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2.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加强中药材科研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商业价值;3.建立中药材市场体系:完善中药材市场的组织结构和监督机制,提高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任务:1.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2.培育中药制药企业:支持中药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中药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3.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规范、公平、透明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提高中药材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4.加强中药材科研创新:加大对中药材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药材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5.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完善中药材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三、政策支持为了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包括:1.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科研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2.减免税收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和中药制药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负担;3.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对中药材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给予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4.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中药材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解读-刘谦
基本概念
金银花种质资源
基本概念
• 良种繁育
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
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活力
的前提下迅速扩大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
种苗生产技术。
基本概念
• 良种繁育
良种 优良品种
品种 来源相同、性状及适应性相似、遗传性稳定、一
定的结构、足够的数量、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基本概念
对市场购销模式带来直接冲击。 面临的问题:中药材生产对土壤、光照、温度等要 求较高,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生产往往不稳定;当前 多数不能实现机械化,人工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基本知识
• 主要目标
•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
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
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 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
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4)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 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编制背景
3、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1)、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2)、中药材品质下降 (3)、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 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
“华金6号”
基本概念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GAP)中药材GAP
是Good Agriculturai Practice的缩写,直译
为“良好的农业规范,在中药行业译为“中药材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试行)》于 2002年 3月18日经原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 2002 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汇报
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汇报中草药产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我国中草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中草药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草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草药资源是中草药产业的基础,但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中草药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应加强对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实施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推广中草药野生植物人工培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中草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草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中草药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应加大对中草药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加强中草药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推广中草药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中草药产品的竞争力。
再次,中草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目前,中草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中草药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因此,应加强对中草药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中草药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加强中草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拓展中草药出口市场,提升中草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中草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
中草药产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应加大政府对中草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中草药产业中,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草药产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中草药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形多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中草药生长。
金寨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开发和运用潜力。
为了促进金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产业概况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金寨县中药材主要以藿香、菊花、桂花等为主,同时种植了多种中药材草药。
中草药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贸易公司也在金寨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产业定位金寨县应以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为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提高中药材的价值,打造金寨县的品牌优势。
三、产业发展目标2.建设中药材加工中心,形成完善的加工链条,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
3.培育中药材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开国内外市场。
四、产业发展政策1.金寨县政府将提供土地、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加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促进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3.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
4.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五、产业发展措施1.加强中草药种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建立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积极与大型医药企业合作,拓展中药材的销售渠道。
六、产业发展前景中药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在增加。
金寨县中药材的品质稳定、价格合理,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中药材的发展将为金寨县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金寨县的经济发展。
总之,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应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为基础,通过加工和市场拓展,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打造金寨县的特色品牌。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引言: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加强中药材的品种研发、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旨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药材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中药材健康产业链的形成。
一、加强中药材品种研发与推广1. 增加科研投入:加大中药材品种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提高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水平。
2.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中药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3. 推广优质中药材品种:通过组织中药材优良品种的示范示范种植和推广,提高中药材品种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挖、乱种乱采等不合法行为,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3. 发展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的生物技术研究力度,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
三、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推广1.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体系: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中药材市场规范化运作,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2. 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增效。
3. 建立中药材健康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与中成药、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中药材健康产业链,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合作1. 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动中药材的出口贸易,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新形势下,没有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重大原创性突破,没有一大批先进实用重大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就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持续增长、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研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有9亿农民,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办法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农业科技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社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同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业科技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
应对新一轮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急需农业科技有较大的突破,发挥出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中药材产业指导组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发展现状 (1)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三、建设任务 (12)(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2)(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5)(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7)(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8)(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3)四、保障措施 (24)(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5)(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5)(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6)(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7)附表1:宁夏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29)附表2: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1附图1:宁夏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附图2: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附图3: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
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宁夏)”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六盘山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六盘山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概述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发展形势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亳政〔2014〕75号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亳发〔2014〕1号)精神,统筹推进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双千亿"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现代中华药都",根据《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结合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以我市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依托,中药工业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人才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质量效益,促进药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二)战略定位。
实施亳州现代中药产业"369"提升计划,促进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化交易方式的转变。
形成"三大中心":即中药材中长期大宗交易中心、中药材电子商务中心、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
培育中药商贸流通"六大市场":即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保健品市场、植物香料市场、制药机械市场、药包材市场。
打造全国中药产业"九大基地":即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进出口基地、中药饮片生产基地、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中成药制造基地、中药保健品生产基地、植物香料生产基地、中药科技研发基地以及中药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为了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陇药产业发展做出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4]69号)精神,全力推进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中药材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制定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
我县是中药材资源大县,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天麻、猪苓、五味子、淫羊霍、鱼腥草、柴胡、贯叶连翘、杜仲等大宗道地药材品质优良,生产历史悠久,原生态特征十分明显。
特别是以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在全省独树一帜。
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培育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举措,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拓中药材应用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分布于广阔的农业生物生态和工业领域,横跨种植、林业、环境、植物、微生物、生态等生物系统。
产品包括道地药材、生药、饮片、临床用药、食品、保健、化妆等众多品种,成为被大量使用的重大疾病防治、医院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品。
发展中药产业对推动我县科学技术发展,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带动农业、林业、环保、科技产业,药物、食品、生物保键品等先进制造工业和生态保护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保护中药植物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水平。
全县传统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已查明中药材资源蕴藏量576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涵盖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众多种类,野生中药材生长分布于县内整个区域。
所产中药材质量和生产量历史以来位居全国前列,其药效功能闻名于世、享有盛誉,其中:天麻等约100余种名贵生药在省内外均有大宗销售。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药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部门之一、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可度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1.加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中药材的绿色生产和有机种植。
3.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模式,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市场开拓规划1.鼓励中药材的国际化推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中药材的出口市场。
2.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扩大中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应用范围,鼓励中药材与西药的结合,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和追求健康的愿望。
三、中药材产业链升级规划1.鼓励中药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的升级和增值。
2.加强中药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进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3.加强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开拓中药材的新用途和新市场。
1.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鼓励中药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推动中药材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中药材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
3.促进中药材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中药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人才培养规划1.加强中药材相关专业的培养,提高中药材的人才供给。
2.鼓励中药材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3.推动中药药材相关人才的流动和共享,促进中药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六、政策支持规划1.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和融资渠道。
3.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绛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征求意见稿)中药材是我县的一项传统的种植项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县中药材种植业得以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连年上升,从而使药材种植成为我县部分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我县虽然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传统的栽培技术,长期的发展历史。
巨大的优势与发展空间,但种植技术落后,规模面积不大,主要品种不突出,深加工跟不上,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等制约因素,终使这一符合我县县情的产业未能形成全县的支柱产业。
为此,根据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五大产业发展要求,大力推广种植新技术,提高中药材品质,突出自己的名牌和特色搞好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中药材现代化,不仅是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县中药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县的基本概况我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东北角,中条山西北部。
全县1 4个乡镇、2 1 2个行政村,730个自然村,2 7万人口。
国土面积993.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70.61平方公里,占6 7. 5%;丘陵178.83平方公里,占18%;平川144.06平方公里,占14.5%。
耕地面积44.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7.4万亩。
地处东径1110 21' 49"一-1110 54' 19"。
北纬35°20' 19"一-350 39' 28"。
最高海拔2047米,最低海拔481米,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19.8千卡/cd,日照时数为2264.9小时,年平均气温12°C,最低气温为-20. 5°C,最高气温为35. 3°C,全年无霜期为180-210天,年平均降水633.3mm阳nm 土壤主要有三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五个土属,四十九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最大达到148万亩,占97.3%。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
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万吨。
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结构调整,产业发展。
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 平方公里。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 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
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 年12 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3 万亩,年产原料药 4.5 万吨。
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1结构调整,产业发展。
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加快我省中药材生产发展,保障人民健康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我省由中药材生产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中药材产业(主要指中药材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中药材消耗总量的70%以上来源于人工种植。
我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1—14℃,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年日照时数2300—2890小时,无霜期180—220天,这种优越独特的南北过渡型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丰富的中药材种植传统与经验,造就了我省数十种珍贵道地药材的品牌资源。
全省中药资源约1500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其中植物类中药资源1299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基地建设水平、区域化布局、生产组织模式、品牌影响力、市场化运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发展成为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大省。
据行业统计,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由本世纪初的30万亩左右,发展到目前的18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近90亿元。
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70余个,其中实现规模化种植的20多个,金银花、丹参、桔梗、黄芩、西洋参、丹皮、徐长卿、栝楼、山楂、银杏叶等主要道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区域化布局也合理展开。
种植区域由上世纪末的沂蒙山区、胶东半岛的文登、鲁西南的菏泽为主的传统产区,扩展至全省各市。
文登西洋参、菏泽丹皮、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叶、莒县黄芩等,当地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同品种种植面积的95%、85%、75%、70%、60%。
中药材种植已逐步发展为许多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顺应产业发展需求,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目录一、发展现状 (2)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三、建设任务 (13)(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3)(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6)(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8)(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9)(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4)四、保障措施 (25)(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6)(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6)(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7)(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8)附表1:某地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30)附表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2)附图1:某地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附图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附图3: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
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某地)”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某某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某某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全面增长,2013年全区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资源修复面积达到110万多亩,其中:人工种植51万亩,资源修复抚育60万亩,中药材产业总产值15.6亿元。
(二)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态势向好。
一批区内外龙头纷纷进入我区中药材产业领域,“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已逐渐形成。
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实行订单种植的形式,有效推动了盐池、同心、隆德、红寺堡、彭阳等县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
仅同心县在两年期间就培育及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5家,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19个,带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多亩,中药材产业发展呈强劲赶超之势。
(三)中药材产业链初步形成。
某地某某国药、某某药业等11家中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质量管理认证。
获得国家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产品近2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47个产品,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有金莲清热颗粒等7个产品,正式注册的1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得批准文号的有多糖杞圣、益肾胶囊等31个产品。
围绕甘草、麻黄、秦艽、柴胡、黄芪等道地中药材深加工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
201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授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称号,成为西北率先成功晋级为国家第二轮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省区。
由“种植基地”到“产业基地”,虽然仅有两个字的区别,却意味着我区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到中医药服务业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2013年11月初,国家批准了隆德县中药材科技园建设项目,将成为引领某某区中药材产业向订单农业、精品药业方面发展的加速器。
(四)产业技术创新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区优势道地中药材甘草、麻黄、柴胡、黄芪的综合开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通过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三大自主创新工程,在中回药及其相关领域先后建成了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及专家服务团4个,实现了一个产业、一批平台、一批团队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标。
在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区,普遍建立了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规范化种植和新技术推广队伍,初步构建了天然中药材资源调查监测与修复再生、种质遴选驯化与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信息服务与市场销售网络四大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围绕甘草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累计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32个,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项。
建立了银柴胡总甾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制定的某地麻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及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获国家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
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治疗肝纤维化新药苦参素胶囊,以及圣穆威胆胶囊等新药产品开创了我区民族医药的新篇章。
(五)政策支持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中回药事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回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将中药材产业提升为自治区十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某地)基地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同心县、盐池县、隆德县等县相继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支持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措施。
这些重要规划和方案的先后实施,为全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虽然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我区其它特色产业相比,无论是基地建设规模、规范化种植技术,还是后续产业链条的延伸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目前,全区大部分中药材都是农户凭经验进行种植、加工的,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质量监控,造成药材质量、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加之土壤监测,药材采收、贮藏等方面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致使道地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疗效好、安全性高、质量可控、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非常少。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全区现有的中药企业和正式注册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装备相对落后,缺少拳头产品,产业化程度偏低,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
三是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水平严重滞后,与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四是研发水平相对较弱。
中医药科研力量分散,研究方向重复,科技投入整体不足,缺乏公益性、开放式、综合性研发大平台和特色单元研发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尚需继续完善,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与转化相对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续产品少,企业技术改造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受到制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开发领域的研究项目为数不多。
五是市场及物流效率低。
由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全区大部分市场中药材包装简单粗放、转运设备缺少、药材仓储流转损耗多、信息交换和现货交易效率低,造成药农预期收益和道地中药材品牌价值难以保证。
六是投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中药材产业不同于粮食生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产业发展多属于贫困山区,政府投入和政策性补贴相对偏低。
加之中医药企业和保健品生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致使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创新驱动、品牌经营”的产业开发思路,以区域大群体、产业广覆盖、发展可持续为基本模式,着力主攻道地品种、质量提升、加工增值三个重点,构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中介、质量监控三大体系,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走中药现代化道路,搭建在西北具有重要位置的中药材初加工和市场转化平台,把我区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药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1.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生产要素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营造开放、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充分吸收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手段,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发展绿色中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推进中药材产业现代化。
3.品牌建设与规模化发展结合。
以品牌建设为杠杆,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以规模提升效益,以品牌引领发展,促成“品牌效应、规模效益、发展后劲”的同步显现。
4.整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中医药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综合开发大品种为核心,实现重点突破,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材产业集群,促进中药产业链形成与发展。
5.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相结合。
借助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实施中药材产业走出去战略,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及国内相关省区及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与特色,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天然药材资源自然分布状况及适生条件,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种植,做强做实中药农业,做新做特中药工业,改造提升中药商贸流通服务业,繁荣中药回药文化,打造回药系列品牌,力争到2020年,打造4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种植大县和3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回药系列品牌,争取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60亿元,实现中药材种植区域化、中药材基地规范化、道地中药材品牌化、中药材加工精深化、中药材龙头企业集群化、中药材市场信息化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使中药材产业在自治区十三个优势特色产业中的影响和地位大大提升。
2.产业发展目标——打造4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大县根据某地地理环境特征和道地中药材资源分布规律,全力打造4个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县。
(1)隆德县以建设国家农业(中药材)科技园区,举办某地某某(隆德)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等为契机,全力打造“中国中药材之乡”,全县以黄芪、秦艽、柴胡、板蓝根为主栽品种的中药材种植、修复及抚育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
建设某某(隆德)道地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实现规范化交易、规模化仓储、现代化流通、信息化服务,带动某某道地中药材实现扩量提质增效,市场占地面积200亩。
依托隆德县国家级中药材科技园,建立以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点。
(2)盐池县立足建设具有盛名的“中国甘草之乡”,积极扩大金银花、大黄、黄芪等药材的种植面积,全县中药材种植、修复及抚育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