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8单元(001)((002)
人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8单元
二、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800米,第二天上午修了600米,下午修了40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小玲上学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已知语文得了87分,外语得了91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3、一辆汽车,前4小时行驶240千米,后5小时行驶32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分发统计表格,请个小组统计分析后填写。
3、师生根据调查统计的信息,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全班同学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教师:这个17.5是小数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平均分得到的数,剩下的2个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多了0.5个,平均数可以是小数。
教师:现在谁赢了,怎么比出来的?
学生:因为19﹥17.5,所以女生队赢了。
(4)巧设矛盾,比较人数不同的两个队成绩。
同桌合作完成。
(三)、回顾小结
三、巩固练习:P92页做一做
PPT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PPT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前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要求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重点是学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
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平均数基础性作业2号同学得了多少分?判断: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米。
()小明所在的一班同学平均身高1.4米。
小强所在的二班平均身高1.5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小明家今年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多少吨?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小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小明的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是83分,数学比语文、英语、数学三门的平均分还高6分,小明的数学是多少分?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8,丁数是14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发展性作业某市规定:乘坐出租车起步价为6元(3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以外每1千米按2.5元计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收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8
云台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1.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2.方法总结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云台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探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单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生:两个。
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
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
学生展示。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质疑师:我要想知道1980年这个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看一张图行不行?那怎么看?生:尝试动手绘制,师巡视。
全班交流,师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贴在黑。
【人教版】2020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8单元(001)
第1课时平均数一、选一选。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A、(50+110)÷2B、(50+110+110)÷3C、(50+110)÷3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
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A、(8+12+7+10)÷4B、(8+12+7+10)÷(0+6+12+18)二、判一判。
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
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
()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
()三、下面是某商场去年7-12月销售电视机的情况。
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电视机?四、解决问题。
1、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2、光头强驾驶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丽丽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得了100分,丽丽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观察如图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为男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女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使男女同学共同参与,要组织()项目的活动2.六(1)班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少()%。
二、判断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1-3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情况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女生喜欢()玩具的人数最多,男生喜欢()玩具的人数最少。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例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比如不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不会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8单元_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岳家庄小学姬明霞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课前准备: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谁来汇报一下?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那30棵呢?(2人说)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通过例题解析、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练习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进行练习。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乘除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实例、练习和拓展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分数加减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论文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论文(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课题:数学广角(一)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的例1、例2。
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具:例1、例2挂图。
生准备小棒。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独立尝试。
(3)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的不同方法展开讨论。
(4)即时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P118“做一做”集体订正。
教学例2。
出示例2。
(1)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独立尝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3、小结:师:你认为解决植树问题要注意什么?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题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19“做一做”的1、2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第二课时课题:数学广角(二)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的例3、P121的“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大家还记得分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分数可以加减吗?加减的规则是什么?”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加减过程。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加减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3.教学素材: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一个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盘,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要求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75页)((001)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 )+ 减数=被减数 ( )-( )=减数 ( )+( )=和 差=( )-( ) 加数=( )-( )2、在80+91=171这个加法算式里,171是( ),80是( )数,91是( )数。
3、在573-291=282这个减法算式里,282是( ),291是( )数,573是( )数。
二、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300 +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419+387= 100-97= 35+21=556-28= 34+485= 166-37=四、根据已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977+123=1100587-542=451100 -977= 45+542=1100-123= 542+45=五、判断题。
1、在103-21=82这个减法算式里,103是减数,21是被减数,82是差。
( )2、计算300-88=212时,只能用212+88=300进行检验。
( )六、应用题。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这一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门票?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3、(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25 800÷32=()2、425÷17=25 17×25=()425÷()=17三、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讲堂教课方案方案第 1课时共3课时主备人李广投放日期2017年6月5日课题:均匀数一、教课内容:均匀数P90—— P92二、教课目的:1、经历探究均匀数的过程,学会找寻均匀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均匀数的含义。
2、在运用均匀数的知识解说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累积剖析和办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看法。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难点:理解均匀数的含义, 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
四、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课过程(一次备课):(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 本书,基层有 4 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从头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吗? 2 、学生思虑,沟通议论。
师生沟通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发问:此刻每层都有 6 本书了,这个 6 是它们的什么数?(均匀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均匀数 6 的呢?是经过把上层书籍移 2 本至基层获取的同样数。
(二)探究发现1、教课例 1。
(1)课件出示教材第 90 页例 1 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采集的矿泉水瓶以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沟通后反应:从统计图中,能够知道:小红采集了14 个,小兰采集了12 个,小亮采集了11 个,小明采集了15 个。
依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均匀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均匀每人采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是如何理解“均匀每人采集多少个” 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沟通商讨。
教师巡视指导。
(3) 报告展现。
报告展望: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报告,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一个人的矿泉水瓶数目同样多,这类方法叫移多补少,获取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均匀数。
13是 14、12、11,15 的均匀数。
方法二:依据总数目÷总份数 =均匀数,得;(14+12+11+15)÷ 4=52÷4=13( 个) 。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
本次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建议如下:
一、语文作业:
课文跟读:让学生在家中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词语搭配: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语,自己设计一些搭配,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作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学生活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数学作业:
口算练习: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口算练习,巩固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
练习题:布置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家中了解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三、英语作业:
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家中听一些英语短语或句子,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课文阅读: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英语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词汇积累:要求学生在家中积累一些常用的英语单词,提高词汇量。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dānyuán)教案首先(shǒuxiān)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shōují)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显然教材选用这样(zhèyàng)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mùdì)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景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每个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乡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平均数.2.复式条形统计图.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认识(rèn shi)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liǎoji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xiāngyīng)的复式条形统计图.3.会看复式条形(tiáo xínɡ)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tí chū)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4.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1平均数1课时2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营养午餐1课时平均数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师:今天(jīntiān)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chūshì)〕一次数学(shùxué)测验中,班级(bānjí)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zhè ge)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景图〕师:读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生:〔14+12+11+15〕÷4=52÷4=13〔个〕答:平均(píngjūn)每人收集了13个.师:谁能总结(zǒngjié)一下平均数的求法?生:平均数=总数量(shùliàng)÷总份数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fāngfǎ)叫先合后分计算.2.进一步强调(qiáng diào)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景图和统计表〕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师:“哪个队的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每队的总成绩÷每队的总人数=每队的平均成绩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 〔18+20+19+19〕÷4=85÷5 =76÷4=17〔个〕=19〔个〕17<19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先合后分计算(jì suàn):平均数=总数量(shùliàng)÷总份数.例1:例2:〔14+12+11+15〕÷4男生队平均(píngjūn)每人踢毽个数女生(nǚshēng)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52÷4 〔19+15+16+20+15〕÷5 〔18+20+19+19〕÷4=13〔个〕=85÷5 =76÷4=17〔个〕=19〔个〕答:平均每人(měi rén)收集13个塑料瓶.17<19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设计中突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引导学生在分塑料瓶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1.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一开始,教师就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拉开了序幕.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升华点,探究新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整合.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教学新知识时,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塑料瓶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踢毽比赛构建新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关系.A类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1〕一块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35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铁道部门规定:身高不超过140厘米的儿童,坐火车时享受半价优惠.某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如果他们一起去坐火车,都可以享受半价的优惠.〔〕〔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身高是155厘米,他不可能是学校篮球队队员. 〔〕〔4〕张老师平均每分钟能打140个字,可她却说,有一次她一分钟打了180个字. 〔〕2.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学号逢“6”的同学家拥有的家用电器情况统计表,把表格补充完整.学号61626364656平均数家用电器件数894357〔考查知识点:平均数的意义;能力要求:理解与运用平均数的意义〕B类1. 5名女生和4名男生进行投篮比赛,成绩如下,男队和女队哪队成绩好些?2.小梅做跳绳(tiàoshéng)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她要想三次平均成绩(chéngjì)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zhìshǎo)要跳多少下?3.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páiliè),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zhōngjiān)的一个数是多少?〔考查知识点:平均数.能力要求: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2〕✕〔3〕✕〔4〕2. 6B类:1.男:〔4+7+5+4+5〕÷5=5〔个〕女:〔7+3+5+9〕÷4=6〔个〕5<6女队的成绩好些.2. 80×3-67-76=97〔下〕3. 27×3+48×3-38×5=35教材习题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1.表格略平均最高气温:22℃平均最低气温:11℃2.〔1〕〔15+17+14+16+18〕÷5=16〔分〕〔2〕7:443. 〔1〕✕〔2〕 〔3〕✕4.100÷4=25〔个〕110÷5=22〔个〕25>22第一小组的成绩好些.5. 〔8+12+11+9+10〕÷5=10〔个〕6.不合理,有的旅客身高比平均身高高,床会不合适.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及第98页练习二十三.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hébìng)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hénɡ xiànɡ)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tiáo xín 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gǎnshòu)图例的作用.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zhěnglǐ)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景图和统计表〕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师:自己把“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汇报:师:补充了上面(shàng miɑn)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fāxiàn)了什么?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chángdù)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师:如何在一个(yīɡè)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师:如果把上面(shàng miɑn)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师: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生: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师: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生4:间隔要均匀.师:根据(gēnjù)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xià mian)的问题吗?〔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xué sheng)独立完成,小组(xiǎozǔ)交流,全班汇报(huìbào)〕生: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10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10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3〕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哪年最小?〔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和最小,需要分别把每年的城乡人口数相减,再比较.1980年:58-21=37〔万〕1990年:54-27=27〔万〕2000年:49-35=14〔万〕2010年:46-43=3〔万〕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2010年最小.〔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师: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师: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shén me)不同?生: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bùzhòu)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bù tónɡ)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niánfèn)在纵轴上.师:通过上面(shàng miɑn)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生2: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生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师: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复式条形统计图1.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对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出两种数据的差异,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掌握知识的重点.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独立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A类1.某电器进行春节降价(jiànɡ jià)促销活动.热水器抽油烟机消毒柜电视机原价/元2000180017002100现价/元1600120015001800请根据上表(shànɡ biǎo)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2.红星小学四年级各班参加校军乐队的男、女生人数统计(tǒngjì)如下表.人数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性别男生8676女生24182017〔1〕根据(gēnjù)上表的数据,完成(wán chéng)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参加校军乐队的女生有多少人?男生呢?〔考查知识点: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B类1.下面是光华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表.人数兴趣班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写作班音乐班合计性别男35122747151女28404338185〔1〕先完成上面统计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参加什么(shén me)兴趣班的男生人数最多?参加(cānjiā)什么兴趣班的女生人数最多?〔3〕参加(cānjiā)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4〕哪两种兴趣班的人数(rén shù)一样多?2.下面是两个学校(xuéxiào)从新华书店购买图书情况的统计图.〔1〕图中每个小格表示〔〕本,A校共买书〔〕本;B校共买书〔〕本.〔2〕完成下表.数量/本图书种类工具书连环画科技书故事书学校A校B校〔考查知识点: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1〕〔2〕女生(nǚshēng):24+18+20+17=79〔人〕男生(nánshēng):8+6+7+6=27〔人〕B类:1. 〔1〕3036〔2〕音乐(yīnyuè)班舞蹈班〔3〕音乐(yīnyuè)班〔4〕书法(shūfǎ)班和写作班2. 〔1〕20280300〔2〕数量/本图书种类工具书连环画科技书故事书学校A校60905080B校407070120教材习题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1.统计图略〔1〕男生7人女生5人〔2〕〔答案不唯一〕四年级参加立定跳远测试的男生有50人,女生有48人.2.〔1〕〔答案不唯一〕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相差最多.〔2〕略3.〔1〕统计图略〔答案不唯一〕感想:该市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 〔2〕〔答案不唯一〕建议:人们应该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多运动.4.〔1〕4+3=7〔人〕〔2〕〔答案不唯一〕只有一部分同学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大部分同学的体重不正常,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3〕这3位男生的身高偏低,体重超标,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5.〔1〕2006年2011年〔2〕〔答案不唯一〕2006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最少.问题1:2006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多少万户?46106-36779=9327〔万户〕问题2:2009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比2008年的移动电话用户多多少万户?74721-64125=10596〔万户〕6.这样能避免(bìmiǎn)评委刻意给高分和低分,影响(yǐngxiǎng)真实成绩.营养(yíngyǎng)午餐教材(jiàocái)第101、第102页内容(nèiróng).1.帮助学生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及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法.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改变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重点: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及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法.难点:能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多媒体课件.师: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饭.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精美的菜肴拼图图片〕师:欣赏这些精美菜肴的图片,说出此时的心情.生:看到美味的菜肴口水直流,特想吃.师:午餐在生活中很重要.你们觉得一份什么样的午餐才是最好的呢?〔学生独立回答〕师: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有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今天我们学习“营养午餐”.〔板书〕〔出示教材第101页第二食堂“午餐菜谱”〕师:通过观察A、B、C三种(sān zhǒnɡ)菜谱,你发现(fāxiàn)这九道菜肴可以分为几类?生:分为(fēn wéi)两类:师:任选(rèn xuǎn)菜谱A、B、C中的一种(yīzhǒnɡ),看看你选择的菜谱中的每道菜是荤菜还是素菜,它们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多少.〔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每道菜肴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布表〕〔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菜谱A:菜谱A热量、指肪和蛋白质的含量编号菜名热量/千焦脂肪/克蛋白质/克2炸鸡排125419205西红柿鸡蛋89915168香菇油菜911117热量:1254+899+911=3064〔千焦〕脂肪:19+15+11=45〔克〕蛋白质:20+16+7=43〔克〕菜谱B:菜谱B热量、指肪和蛋白质的含量编号菜名热量/千克脂肪/克蛋白质/克1猪肉粉条24622567家常豆腐102016136香菜冬瓜564121热量:2462+1020+564=4046〔千焦〕脂肪:25+16+12=53〔克〕蛋白质:6+13+1=20〔克〕菜谱C:菜谱(cài pǔ)C热量(rèliàng)、指肪和蛋白质的含量编号菜名热量/千克脂肪/克蛋白质/克4辣子鸡丁10331873土豆炖牛肉109523119韭菜豆芽49773热量(rèliàng):1033+1095+497=2625〔千焦〕脂肪(zhīfáng):18+23+7=48〔克〕蛋白质:7+11+3=21〔克〕〔课件出示(chū shì)专家建议〕师:专家建议中,“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你能理解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不低于”就是不小于,也就是大于或等于.师:用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时,可以将“>”号和“=”上下对齐并简化写成“≥”.“不超过”呢?生:不超过就是不大于,也就是小于或等于.师:用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是“≤”.师: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专家的建议吗?生:热量≥2296千焦,脂肪≤50克.师:判断一下学校食堂菜谱是否符合标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菜谱A:热量:3064>2926 脂肪:45<50菜谱B:热量:4046>2926 脂肪:53>50菜谱C:热量:2625<2926 脂肪:48<50所以,以上提供的菜谱A符合儿童营养标准.师:根据专家的建议,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2926千焦,脂肪应≤50克,自己先设计一种午餐菜肴,看是否符合标准.〔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导语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例1和例2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例3中引导学生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马上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在后面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这一优势,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类事物的特点。
《营养午餐》的这一内容的设置,是为了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透过生动有趣的营养搭配、调配系列活动而呈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和意识。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 平 均 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0~9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材用象形统计图呈现了每个学生收集到教学设计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并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平均数
一、选一选。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
A、(50+110)÷2
B、(50+110+110)÷3
C、(50+110)÷3
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
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
A、(8+12+7+10)÷4
B、(8+12+7+10)÷(0+6+12+18)
二、判一判。
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
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
()
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
()
三、下面是某商场去年7-12月销售电视机的情况。
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电视机?
四、解决问题。
1、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
2、光头强驾驶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丽丽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得了100分,丽丽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观察如图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为男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女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使男女同学共同参与,要组织()项目的活动
2.六(1)班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少()%。
二、判断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
()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1-3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情况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生喜欢()玩具的人数最多,男生喜欢()玩具的人数最少。
2.育才小学1-3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3.如果你是学校商店的负责人,下次采购玩具时,计划()玩具多采购一些。
四、如图是甲、乙两位师傅完成加工零件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完成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位师傅一共计划生产()个零件。
2.乙师傅要再生产()个,才能完成自己任务。
3.如果甲、乙两位师傅是同时开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
五、下图是北京市和深圳市的平均气温统计图。
1.蓝色直条表示(),红色直条表示()。
2.每个单位长度直条表示()。
3.看了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4.通过比较,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六、五年级(1)班同学喜欢的午餐统计图。
1.男生最喜欢的午餐是(),女生最喜欢的午餐是()。
2.女生最不喜欢的午餐是(),有()人。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七、桐君服装店2015年第三季度羊毛衫和衬衫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羊毛衫40 70 75
衬衫68 45 20
1.第三季度两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哪种比较好?为什么?
2.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述两种商品销售变化情况。
八、根据下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全校有女生()人,()年级的学生最多,()年级的学生最少,全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人。
2.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九、观察下面统计图回答问题。
1.男生最喜欢的午餐是(),女生最不喜欢的午餐是()。
2.喜欢吃包子的男生有()人。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写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