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16个指标的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例确定低碳经济评价结果。
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总量、结构、强度、效率、碳汇建设等指标,各指标的最终得分都将限定在0分一100分之间. 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故将评语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低”四个等级。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碳排放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screening indexes of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rough the Delphi method for screening indexe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layer, criterion, plan three levels of 16 indicators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determine low carbon economic evaluation results. Effects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gross, structure, strength, efficiency, carbon sink construction index, the index of the final score will be limited to 0 points 100 points between. Using linear weighted method for index valu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set as “ excellent “, “ good “, “ general “ low “, “ four grade.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rbon emission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大会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2009年达387ppm,并且预测北极海冰到2100年可能完全消失。
中国主要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 键 词 】低 碳 化发 展 指 数 ; P I 型 ; 间 分 异 ; 关 性 关 D SR模 空 相 【 图分 类 号 】x 中 3 【 献标识码 】 文 A
引 言
据世界能 源机构 (E 研究 表 明: 来 与能 源有 IA) 未
关 的二 氧化碳 排放 量 的增 长将 主要来 自城市 。而 处 于快速城市化 、 工业化 和机动化进程 中的中 国城 市低 碳 化发展就更为 任重道远 , 寻找可持 续发 展前提 下 的
特别是能源 的影响 , 是低碳转 型的直接压力 因子 , 主要 表 现为资源能 源的消耗强 度 , 代表性 指标为 单位 G P D 能耗 、 电耗 、 人均能耗 、 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耗 、 民人均 居
利用产品总值 占工业 总产值 的 比重、 பைடு நூலகம்业废 水达标率 、
生活垃圾 处理率等。
等提 出用人均 C 地均 C 单位 G P的 C O、 O, D O 排放量
1 低 碳 化 发 展 指 数 的测 度 模 型 和 研 究 方 法
1 1 测 度 对 象 .
按 照区域 和类型代 表性等原则 , 本研究 选取 了 中
国大 陆 4个直辖市 、5 副省级 城市 、0个省 会城 市 1个 3
以 D SR为模型 , 鉴前人研 究成果 , PI 借 采用 “ 问题 驱动式 ” 的思路对 城市低碳化发展进行综合 系统、 面 全 深入的考察 和分析 , 弄清 生活与 生产 活动 、 并 问题 、 状 态、 影响 、 政策和措施 之 间的 因果关 系, 同时考 虑到基
础数据 的可得性 和可靠 性 、 定量与定 性相结 合 。其 中 “ 驱动力” 是指造成低碳 化发 展的潜在原 因 , 主要指城 市经济社会 活动和各 产业 的发展态 势 , 代表性 指标是 碳生 产力 ;压力” “ 是指人类 活动对其 周 围的资源环境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经济 的理论 回顾
有达成一致 , 但几乎所有定义都存在如下共同点 :
低 碳经 济 的提 出是 为 了应对 工业 经济 发展不 断破 坏 自然 环 境 而导 致 的资 源 、 环境 、 气 候 危机 ; 低 碳
随着社会 的的 解决之道 , 低 碳 经 济 应 运 而 生 。从 1 9 9 2年 的
第6卷 第 3 期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o 1 . 6 No . 3
2 0 1 3年 7月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J u 1 .2 0 1 3
实现 C O 排放 在控制 范 围 内 , 低 碳 经 济就 是 在控 制碳排 放这个 前 提条 件 下 , 使 人 文发 展 和碳 生产
力发 展都达 到较 高水 平 。夏垄 堡 ( 2 0 1 2 ) 提出,
的生 态危 机 , 各 种 极端 天气 和 灾 难 在世 界 各 地 出 现 得越来 越 频 繁 , 破 坏 性 也 越 来越 大 。这 一 切 都 给人 类 的生存 、 安全 、 健康 带来 了严 重 的威 胁 。工 业 经济带 来 了种 种危 机 , 人 类 不 得 不 寻求 新 的经 济 发展模 式来 取而代 之 。
摘
要: 频繁发生的 自然灾害已经威胁 到人类 的生存 , 化石燃 料的过度消耗无 疑是导致全球 变暖
和 自然灾 害发生 的主要诱 因之一 。要 想保证人类 的可持续 发展 , 就必须摆 脱 目前 面临的困境 , 实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ICS01.040.01A20 DB32 江苏省地⽅标准DB32/T XXXX—XXXX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次前⾔ (Ⅰ)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 (1)5 计算⽅法 (4)6 评价流程 (12)7 结果运⽤ (13)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发展和改⾰委员会归⼝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发展和改⾰委员会、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殷国兴、杜秀芹、周德荣、潘东⽣、陈长之、朱华、邵国兴、邵炜、⾦菲、杨洋、朱可欣、周佶。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计算⽅法、评价流程和结果运⽤。
本标准适⽤于设区市开展低碳城市评价⼯作。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HJ 633—2012 环境空⽓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经济发展以低碳为发展模式及⽅向,市民以低碳⽣活为理念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2城市低碳指数index of Low-Carbon City反映城市低碳建设质量⽔平的综合指标。
4 评价指标基于低碳城市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级指标5个,⼆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50个。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 计算⽅法5.1 低碳经济5.1.1 产业结构5.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计算公式为:×10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地区⽣产总值(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是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代信息技术产业,⽣物产业,⾼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产业的⼀定时期内⽣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业最终产品和提供⼯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研究、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其为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德尔菲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一词是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的。
此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当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
鉴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研究、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核心要素关于低碳经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旨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防止各国及其国民受到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并最终保障可持续的全球人居环境。
”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认为,提高低碳效率和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实质,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其核心,应把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庄贵阳)。
国家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为基础,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的进步。
发展低碳经济,是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是技术创新、提高能效和能源结构的清洁化等。
建设低碳城市评估方案
建设低碳城市评估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介绍建设低碳城市评估的背景和目标。
二、建设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介绍低碳城市评估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指标。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说明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并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阐述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五、低碳城市评估实施案例:介绍一个或多个低碳城市评估的实施案例,包括评估过程、结果和应用等内容。
六、建设低碳城市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城市的低碳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处。
七、建设低碳城市评估结果应用:说明评估结果的应用方式,包括在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八、评估方法的优化和改进:总结评估方法的经验教训,提出对评估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思路。
九、结论:总结全文,概括建设低碳城市评估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
十、参考文献:列举本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十一、附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的问题列表、评估指标的具体解释、城市数据的原始记录等内容。
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
2 0 1 3 年第5 期
总 第8 9 期
我 国 区域低碳 发展指标体 系及定量评估研 究
李新运
( 山东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如何对 区域低碳 发展状 况进行 系统评 估 ,是 管理部 门和理论 界普遍 关注 的热 点问
题 。通过 对 区域低碳发展 系统的分析 ,以此为基础构建 区域低碳 发展概 念模 型 ,建立 区域低碳发展
an c e a
江西财经大 学学报 2 0 1 3 年 第 5期 总第 8 9期
( 2 )低碳发展指标体 系构建。 目前关于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低碳社会 、
低碳经济两个方面。其 中,任福兵等 ( 2 O L O )从 能源利用结构 、产业社会 、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 、建 筑 、交通 、消费方式和政策法规等 8个方面构建 了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 系 ,并利 用 D e l p h i 法确 定了 指标的权重 。 m 胡鞍钢 ( 2 o o 8 ,2 o o 9 )指 出碳减 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能源 ; 二是发展林业 、合理使用 土地 资源、增加碳 汇能力 。他认为 中国需要从 能源 、产业 、城市 、交通运
少 温 室气体 排放 ,从 而减缓 全球 气候 变化 ,实 现经济 和社会 的清 洁发展 与 可持 续发 展 。 刚 袁男优
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摘要:绿色低碳创新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城市发展的创新、绿色和低碳属性,构建了城市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指标体系,量化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过程,为分类指导中国不同类型的城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有效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评价一、引言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决策,而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的工具。
从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视角看,绿色低碳创新城市建设评价有以下作用:一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为评价和优化政策效果提供定量支持;三是识别城市优势和短板;四是为经验借鉴和推广提供依据;五是科学指导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
因此,重新审视并制定标准化、通用型的绿色低碳创新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城市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程度,可以摸清发展现状、识别优势与不足、挖掘内涵,探索理想的目标模式。
二、指标体系构建(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绿色低碳创新是在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战略选择。
为了量化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过程,需要考虑创新、绿色和低碳三个方面的属性。
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对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水平综合测度结果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因此,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结合《全球创新指数》《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等报告,以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要求,本文从政策支持、要素投入、要素配置和效益溢出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框架,如表1所示。
其中,绿色低碳创新政策支持方面,一是绿色低碳创新管理方面,建立绿色低碳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得0.4分;城市规划明确指出了碳排放达峰目标,得0.2分;城市规划明确指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目标,得0.2分;建立碳排放目标责任制,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分解、清单编制常态化并开展相关评估、考核工作,得0.2分。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system(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tandardization, payYun, etc.)2009-2020 China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09-2020)∙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00m.∙ 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绿地率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100%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讨论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讨论所,付允等)2022-2022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进展战喀目标Low carbon city evaIuation system(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tandardization, pay Yun, etc.)2022-2022 China IOVLCarbon eco-city dove Iopmen⅞ strategy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system (2022-2022)•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X)m.•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 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我国生态园林城市标准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绿地率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计审方法:献地率=球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XK)0% 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绿化掩盅率指地块内全部绿化种植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占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计算方法:绿化掩盖率:绿化种植的水平投账面积之和÷地块用地面枳XIo0%在建筑节能方面,目前国内城市建筑的运行能耗占城市能耗的20%左右,与发达我国相比,我们我国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I如单位建筑面枳采暖能耗在同样气候条件下比发达我国商3倍以上,保盅隔热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旧老房也就算了,但近年大量新居建筑节能不第,就是进展的问题了。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杭州 / 蒋惠琴 张丽丽
摘要: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创建全面而完整的低碳城市综 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量化和具体化,同时又可以明确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 城市的发展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以城市为基本单位,提出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是本文的重点和 突破点。本文尝试构建以低碳发展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三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综 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 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 挑战之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否协调共进, 将决定着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城 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专家预测,到 2020 年, 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 58%~60%,届时,城市人口将 达 8~9 亿。如果以目前这种状态继续发展,城市的能耗 与碳排放将会呈明显递增趋势,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 化,影响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已成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值,xi 表示评价指标的量化数值,x0 表示评价指标的标
准值。其中,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是通过专家评估获得的。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子目标层和指标层权重见表 2。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数计算
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主要包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发展评价做了大量有益
括以下两个方面:
的研究工作,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别提出了城市
(1)以往的低碳城市研究都偏重于提出城市构建的 目标、措施和方法,对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水平进行量化 评价的不多。
低碳经济(城市)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人均生活碳排放(吨CO2/人)
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人均生活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X%,则人均生活碳排放水平不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生活碳排放低于5/3t CO2/人为低碳;介于5/3~10/3t CO2/人为中碳;高于10/3t CO2/人为高碳。
低碳资源指标
(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比例高于20%为低碳;介于10~20%之间为中碳;低于10%为高碳
(6)
森里覆盖率(%)
参照全国个功能区的水平
(7)
单位能源消耗的CO2排放因子
小于全国平均Leabharlann 平低碳政策指标(8)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有
(9)
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
完善
全国领先/行业领先
低碳消费指标
(3)
人均碳排放(吨CO2/人)
如果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人均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X%,则人均碳排放水平不得高于全国平均0.5%。
则人均碳排放低于5t CO2/人为低碳;介于5~10t CO2/人水平为中碳;高于10t CO2/人为高碳。
低碳经济(城市)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相对评价标准
绝对评价标准
低碳产出指标
(1)
碳生产力(万元/吨CO2)
高于全国水平20%
高于北欧5国平均水平为低碳;结余北欧5过平均水平和OECD水平之间为中碳;低于OECD平均水平为高碳
(2)
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吨CO2/万元)
(10)
公众低碳经济知识普及程度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综合指标构建与应用
技术 水平 的提 高 、 费模 式 的改 变 、 挥 碳 汇 潜 力 消 发 等 纳入经 济 和社 会发 展 战略 规 划 。研 究表 明 , 清 更
开展节 能 降耗 , 优化 能 源结 构 , 制 温 室 气 体排 放 , 控 努 力增 加碳 汇 , 快 形 成 以低碳 为 特征 的产 业 体 系 加 和 生活 方式 , 得 了显 著 的成 绩 。本 研 究 选 取 中 国 取 1 0座 城市 , 1 进行 低碳 发展 现 状 水平 综 合 排 序研 究 , 旨在敦 促 、 验 各 城 市 低 碳 发 展 进 程 , 结 低 碳 城 检 总 市 相关 发展 经验 , 动城市 开展 科学 减排 。 推
低 碳 发展 的基 础 载体 。 近 年来 , 国各 地 城 市 大 力 我
潜力 , 城市 向低 碳 经 济 转 型 付 出 了 多 大 的 努 力 , 对
评 价一 个城 市 的低 碳 发展水 平更具 有 现实意 义 。 发 展低碳 经 济 , 须立 足 于 当 前经 济 发 展 阶段 必 和 资源 禀 赋 , 真 审 视 低 碳 经 济 的 内 涵 和 发 展 趋 认
【 要】 摘 对现有 中国城 市低碳发展评价 指标 体 系进行 了调整与修 改, 通过权 重赋值 , 使各 离散 指标 有机整合 成一体 , 形成 了我
国 第一 套 定 量 、 比的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同 时使 用该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取 中 国 lO座 城 市 , 低 碳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实证 研 究 。 可 选 1 对 综 合 排 序 结 果表 明 , 指 标 体 系科 学性 高 、 该 实用 性 强 , 指 导 我 国 城 市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进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 对 促 推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环保的日益关注,低碳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
低碳城市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精准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
本文从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低碳化程度和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一个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当覆盖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等方面,充分反映城市低碳化的各个方面。
2.可比性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当具有可比性,能够比较各城市的低碳化程度,找到优秀的低碳城市作为借鉴和推广的样板,提高全国各地城市的低碳化水平。
3.可操作性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便于各城市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政策,推进城市的低碳化建设。
4.科学性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当科学合理,不仅要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还要考虑到城市自身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环境,确保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构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时,应当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设计出针对性强、实施性好的指标。
以北京为例,北京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五个方面,从低碳指数、低碳排名、低碳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对北京市的低碳化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价,不断推进城市的低碳化建设。
二、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管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只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开端,对于如何有效地使用和管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管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使用指标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指标应当合理使用,不要一刀切、机械应用,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定期监测和评价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监测和评价应当定期进行,不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质量和准确性。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前 的 热 点 和 焦 点 问 题 。联 合 国 政 府 间 气 候 变 化
专 门委员 会 ( I P C C) 第 四次 评 估 报 告 指 出 , 全 球 气候 变 暖是毋 庸 置疑 的 , 最近 5 0年 来 的 人 类 活 动( 化石 能 源 燃 烧 、 土地利用 等) 很 可 能 是 主 要 原因, 有 9 0 % 的可 信 度 。 丁 一 汇 ( 2 0 0 8) 、 秦 大河 等( 2 0 0 7 ) 指 出,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使 一 些 重 要 的 系 统 趋于 不稳定 , 引 发海平 面上 升 、 风暴 潮增 加 、 极
邵超 峰 ( 2 0 1 0)以 “ 驱 动 力一 压 力一状 态一
数 4个 二 级 指 标 及 2 8个 三 级 指 标 。该 指 标 体 系
以定量 i q - , z 价 城 市 能 源利 用 和 土地 利 用 造 成 的碳 排 放 为 目标 , 给 出 了指 标 计 算 方 法 , 并 相 应 地 设 计 了评价模 型 对各级 指标 进行 综 合 , 最 终 用 城 市 低碳 综合 指数来 判 定 。王 爱 兰 ( 2 0 1 0) 对 低 碳 城 市建 设关 联性 因 素分 析 , 包 括经 济 与社 会 发 展 、 产业 结构 , r E, r E、 能 源结构 、 能 源利 用效 率 、 交 通体 系、 消 费方式 、 碳汇 发展 和制度 环 境 几个 方 面 , 选 取 了 8个 一 级 指 标 和 2 2个 二 级 指 标 , 并 给 出 了 指标 的具体计 算方 法 。分别 对北 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广 州 和 深 圳 5个 城 市 进 行 指 标 计 算 , 通 过 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比较 判 断 其 城 市 低 碳 发 展 所 处 的阶段 。袁 艺 ( 2 0 1 1 ) 从资源禀赋 、 经 济 发 展 水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对委托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以及在核查过程中所获取的受核查方的有关技术商业数据、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等信息保密。
未经受核查方允许,不将其透露给委托方之外的第三方。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引起投诉或纠纷,核查机构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1体系简介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低碳园区评价指数;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与低碳技术、园区建设与管理;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构2 指标解释2.1 单位GDP综合能耗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GDP之比,反映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
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计算。
(万元)园区标准煤)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吨万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单位GDP /GDP =2.2 单位GDP 碳排放下降率指标解释: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年度的单位GDP 的碳排放量下降情况,是园区减排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观表现。
(万元)本年度园区(吨)本年度园区碳排放总量万元)碳排放量(吨单位GDP /=GDP%=GDP 单位碳排放下降率()100%-⨯上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本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上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2.3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的比例。
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相对上一年的综合能耗总量的增值与上一年综合能耗总量的百分比。
%=综合能耗增长率()100%-⨯当年综合能耗总量(吨标准煤)上年度综合能耗总量(吨标准煤)上年度综合能量总量(吨标准煤)增长率园区园区综合能耗增长率综合能耗弹性系数GDP =2.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中国八大碳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八大碳评价指标体系1碳减排指数★中国首个碳减排指数;★“中国碳金融之父” 之称的孔英提出;★奠定了中国的碳减排领域自己的学术研究基准;★为未来的企业碳排放及碳交易等制定了科学的计算标准;★为国家科学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2上海交通大学碳系列指数★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创建实时动态的碳污协同减排指数体系;★碳系列指数包括了碳排放指数、碳目标指数、碳经济指数;★对减排潜力、减排责任、能源消耗进行综合监控和动态评估;★实时了解和掌握碳污排放特征、碳汇平衡关系;3电力碳排放指数体系★由电力碳排放总量指标、电力碳排放强度指标和零碳电能占比指标三个部分组成;★从时域、地域和成分三个维度精准刻画;★其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年、月、日和实时等不同时间尺度;★对煤电、燃气机组等碳排放电能成分进行专门分析;4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国内首个以城市作为被评价主体;★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的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四大板块:发展导向、发展水平、发展进展和发展管理;5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建;★开展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研究;★评价研究涉及110 个重点城市;6碳排放效率指数、公平指数、碳减排潜力指数★由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变量组成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分析中国各省市的减排政策;★比较中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7中国低碳指数★北京环境交易所融合了35 家中国上市公司推出;★指数覆盖太阳能、风能、核能、水电、清洁煤、智能电网、电池和垃圾处理等;★采用修正市值权重法;8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数★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发布;★包括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水平、低碳发展进展、低碳发展管理4个一级指标。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关于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的论文报告一、引言二、低碳城市的概念三、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四、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五、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启示与挑战一、引言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加剧。
在此背景下,需要全球各国积极变革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城市。
为了评估各城市的低碳程度,需要建立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探究其启示和挑战。
二、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城市。
它在城市规划、交通、建筑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设计、建设和经营模式。
低碳城市要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坚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原则,依据其特性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
三、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城市能源消耗总量排名居增长首位。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造福人民,需在能源和环保等方面采取更可持续的模式。
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评价城市低碳化的指标,并基于此研究了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
四、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由多个指标组成,包括:1. 能源使用效率:低碳城市需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 交通与减排:低碳城市鼓励采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和步行等低能耗的交通方式,减少汽车的使用率,从而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3. 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低碳城市应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从房屋建筑和运行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低碳城市包括灵活的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矩阵式和环形式的公共交通体系。
5. 其他指标:包括节水减排、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控制标准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的时间主要看“十一五”期间该指标的变化情况 与国家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或者看自身的变化情况,按照相应的
标准赋值 每个指标的赋值在0-1之间 对于“十二五”的目标愿景,由于数据不可得的原因暂不予考虑
举例:碳生产力
达到了国家“十一五”期间增长率的80%,则赋值60% 达到了同期国家增长水平的100%,则赋值80% 达到了同期国家增长水平的120%,则赋值100%
城市经济
2.1 低碳工业 2.1.1工业过程中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及相应的减排措施 2.1.2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准入政策的执行力度 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监察达标率 (%) 2.1.4具备能源管理体系的重点用能单位的比率(%) 2.1.5 签署自愿减排协议的重点用能单位的数量 2.1.6可再生能源/节能产品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例 2.1.7工业生产中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2.1.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三是一些学术团体独自或者联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纷 纷推出的与生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相关的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这些研究目标指向范围更广,影响力也相对 较大,但是其低碳指向性不强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简介
中瑞合作中国低碳城市指标体系项目组为中国 城市开发的工具之一
包括主要指标体系(5个维度15个指标)和支持 指标体系(四大领域52个指标)
研究背景
低碳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需要 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解决方案。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实 践也呼唤着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对低碳经济进 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 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产生较大 的社会影响
划、执行、查核、行动)理念 现状评估与努力程度评估相结合,避免单一评估
结果的不可比性 LCCC主要指标体系虽然具备城市间比较的功能,
但目前不做城市比较与排名 除了外部评估,城市可以掌握这套工具进行自评
估,LCCC项目组提供辅导与咨询服务
核心方法学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步法”,将 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和努力程度评估与综合的行 动计划动态地结合起来,从而改善城市的低碳发 展绩效
低碳交通
4.1低碳交通战略与规划 4.1.1具有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和碳排放清单 4.1.2 低碳交通战略与行动计划
4.2交通管理 4.2.1交通一体化管理 4.2.2平均通勤时间 4.2.3公共服务领域中新能源汽车比重(%) 4.2.4道路照明中推广节能灯及可再生能源照明的措施 4.2.5公交服务水平评估 4.2.6 每年提高低碳意识和推广活动的次数 4.2.7 每年参加低碳培训和能力建设活动的人数 4.2.8慢行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及维护
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评估方法 和考核标准,其既能够反映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又反映 城市向低碳转型的努力程度,帮助城市了解其低碳发展 的现状与差距,找出优势与劣势,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 验,进而推动中国城市低碳转型进程
在瑞士发展合作署的支持下,借鉴欧洲能源城市奖评估 标准,重构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德州市低碳现状与努力程度评估
使用说明
LCCC主要指标体系目的是对城市低碳发展现状 及努力程度进行评估,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一致 性,五大类15个指标不宜做任何调整
LCCC支持指标及行动检查表是用来引导城市改 进工作。考虑到城市的不同地域差别及自评估的 需要,城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基础版的基础上 进行调整
能源基金会低碳发展伙伴年会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庄贵阳 (Zhuang_gy@)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LCCC中国低碳城市指标体系项目组
2012年8月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5日
报告内容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背景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简介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应用 研究团队
行动检查表举例
集中供热的能源消耗 (1.3.1) Energy consumption in district heating
行动检查表举例(接)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产出
城市低碳发展评估报告:基于主要指标体系和支 持指标体系的调研评估结果
城市低碳行动计划建议清单:基于支持指标体系 行动检查表
绿色建筑
3.1 规划 3.1.1不同类型建筑能耗信息统计工具的应用情况 3.1.2制定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3.1.3 城市新区建筑用能规划
3.2 绿色建筑管理 3.2.1城市整体的建筑能源/低碳管理实施情况 3.2.2既有建筑建筑节能 3.2.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3.2.4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能力建设活动 3.2.5推广绿色建筑(小概念) 3.2.6相关激励政策与措施的施行情况 3.2.7应用低碳技术的示范(先锋实验)项目
研究现状
一是学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低碳 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选取的依 据、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以及指标权重的设定,并结合 某一个具体城市进行案例分析。这些研究以学术探讨为 主
二是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本地区域低碳经济指标体 系。地方政府制定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大多以行动为导 向,并带有区域特点。很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普适 性和系统性较差
第一步:利用LCCC指标体系清单(主要指标和支 持指标)调研现状
第二步: 利用LCCC指标体系导则监测、评价和报 告
第三步: 利用低碳行动计划模版制定低碳行动计 划清单
LCCC低碳城市主要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描述及评估
主要指标描述形式
定义Definition; 范围 Scope; 计算工具 Instrument; 评价方法与基准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benchmark
1.3 低碳市政设施管理 1.3.1 集中供热的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平方米•供暖日) 1.3.2 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 1.3.3 本地可再生能源生产占能源消耗的比率 1.3.4 供水的能源消耗量(吨标煤/立方米) 1.3.5 污水处理的能源消耗量(吨标煤/立方米) 1.3.6 市政水务管理中的节水措施 1.3.7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通过系统地评估城市低碳管理现状,评价城市 低碳发展现状和努力程度,帮助城市制定低碳 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吸取了国际成功的项目经验(欧洲能源奖以及 瑞士能源城市项目),并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在 中国的具体实践经验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特点
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估范围 行动为导向的逻辑和设计,借鉴了“PDCA”(规
行动检查表特征
评估项目按照优先次序分为三个级别(控制项、一般项、 优选项)以方便评估后开展行动
评估项目依照具体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及权限设计编制 评估关注的重点是该部门针对所涉及低碳因素的管理体
系职责是否完备而非技术细节
针对受访者提问 支持指标体系是否系统、全面? 是否有助于提高低碳管理工作的认知? 贵部门的低碳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差距 对部门的低碳管理工作是否有指导意义?
支持部门 Local Supporting Departments 各城市低碳办公室以及相关部门 Municipal Low Carbon Office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22
2.2 低碳服务业 2.2.1医院/学校/大型购物中心/宾馆/机场等机构能源管理者的受训人数 2.2.2签署自愿减排协议的主要服务业企业比例 2.2.3从事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CDM服务以及能源咨询业务的企业数量
2.3 低碳农业 2.3.1单位种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吨/公顷) 2.3.2农村沼气建池户数占适宜建池户数的比例(%) 2.3.3农林剩余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情况 2.3.4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当前的重点是基于行动检查表对城市进行评价。 虽然很多支持指标暂时难以量化评估,但随着低 碳工作开展,将来应该能够实现
项目主要团队
管理团队 Management Team 瑞士发展合作署 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办 LCCC PMO
支持指标及描述
系统分析城市针对低碳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活动,覆盖了四 个领域(城市管理,绿色经济,绿色建筑,低碳交通)
通过详细的行动检查表帮助城市相关主管部门发现低碳改 进机会,引导城市有组织的发起新的低碳活动
支持指标描述 指标定义 Definition; 范围 Scope; 意义 Significance; 计算工具 Instrument;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 数据表单 Data sheet 行动负责部门 Key responsible entity for action 行动检查表 Checklist for action
城市管理
1.1 规划 1.1.1 实施低碳工具清单 1.1.2 制定低碳发展战略 1.1.3 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能否系统考量以及体现方式 1.1.4 低碳发展(节能、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占地方政府预算的比例
1.2 低碳规划与政策的实施情况 1.2.1 促进低碳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激励措施 1.2.2 低碳社区/学校/医院/商场/超市示范项目 1.2.3 绿色采购状况 (如电器的能耗标识产品等) 1.2.4 低碳规划及管理文件等信息的公开程度/可获得性
国内专家团队 Chinese Experts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Institute for Urban & Environmental Studies (IUE), CASS
国际专家 International Experts 瑞士能源城市创始机构ENCO 能源咨询 Energiestadt Schweiz, ENCO Energy Consulting 瑞士应用科学大学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in 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