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1-2 元素的丰度和性质

合集下载

第01章 元素丰度与分布.ppt

第01章 元素丰度与分布.ppt

第一节 元素的宇宙丰度 第二节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第二节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一. 地球元素平均成分 二. 地壳元素平均成分 三. 地幔成分
第二节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一、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化学组成 1.圈层构造 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 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外核和内核
Crust 0
1000 Mantle
0.44
0.42
0.41
6.50
6.25
6.04
单一陨石类比法 艾伦司 (109.0645) 35.0 0.7 14.4 1.30 17.8 0.05 2.3 0.085 1.40 0.05 0.25 0.2 25.1 0.08 1.35
第二节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2)地球模型-陨石类比法 按地球的各主要圈层的比例计算: 地核 :32.4%,球粒陨石的镍铁金属相+5.3%陨
Ni, Co, Cu, Ag, Au, Mo, U, Cd, As, Sb
第二节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3) 元素在岩石各矿物中的分配 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的概念 载体矿物:在岩石中某元素主要赋存的矿物 富集矿物:某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岩石平均含量的
矿物
Pb、Zn 在花岗岩各矿物中的分配
矿物 石英
岩石中矿 矿物中 物含量 Pb 含量
星带的物质相同;c.陨石是破坏了的星体碎片;d. 产生陨石的星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分布与地球类 似
元素 C O Na Mg Al Si P S K Ca Ti Cr Mn Fe Co Ni
陨石类比法求得的地球元素丰度(wt%)
法令顿
综合陨石类比法 契尔文斯基
克拉克
(109.0141) 10.10
3% b.岩石圈中(地壳) 岩浆岩: 页岩: 砂岩: 灰岩 95% 4% 0.75% 0.25%

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7.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可用通式表示为 H2+X2===2HX。从 F2 到 l2, 卤素单质与 H2 的反应: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 HX 的稳定性逐 渐减弱。
(2)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将氯水加入 NaBr 溶液中:Cl2+2NaBr===Br2+2NaCl; 将氯水加入 KI 溶液中:Cl2+2KI===I2+2KCl; 将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Br2+2KI===I2+2KBr; 8.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卤族元素
4.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 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 金属性逐渐增强。
5.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特点




元素符号 F
Cl
Br
I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层数 2
3
4
5
原子结构特点如下: (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2)递变性:F→I,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 大。
(2)结构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 例如,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写出化学式): 锂只生成普通的氧化物 Li2O;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普通的氧 化物 Na2O 和过氧化物 Na2O2。 (3)结构有变化规律,化学性质有变化规律。 例如,钠和钾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钾强于钠,碱金属单质从
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9.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时间 20 分钟,满分 30 分) 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它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通常由一系列的水平行和垂直列组成。

水平行被称为周期,垂直列被称为族。

水平行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因此,越往下,原子序数越大。

而族则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单元格包含了一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是元素的简写,原子序数代表元素中的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则是该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比值。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揭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化合价等。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在同一族内,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由于,随着电子层的增加,电子云的半径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原子半径的增加。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从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提高了去除电子的能量。

3. 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描述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指标。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电负性随着从左到右的周期性增加,而在同一族内基本保持不变。

这是由于,原子核电荷的增加和电子层数的不变导致了电负性的增加。

4.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原子结合的价态。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化合价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价电子数。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通常具有+1的化合价,因为它们只有一个价电子;而第二周期的元素通常具有+2的化合价,因为它们有两个价电子。

探索化学元素的丰度和使用

探索化学元素的丰度和使用

探索化学元素的丰度和使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化学元素的丰度和使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化学元素的丰度和使用,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一、丰度的探索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与地球的地壳组成密切相关。

地球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等元素组成,其中氧元素居首位,约占地壳质量的49.2%。

地壳中其他元素的丰度相对较低,大多数元素以微量存在。

地球以外的天体同样存在丰富的化学元素。

例如,太阳是由氢、氦等轻元素组成的,占太阳质量的99.9%以上。

宇宙中的其他恒星和星云也含有丰富的元素。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实验,使用光谱法、质谱法等手段,对不同物质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和检测。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丰度分布规律,进一步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元素的应用化学元素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涵盖了生活、工业、医学和能源等方面。

1. 生活应用许多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用于呼吸和氧气疗法。

氢气被用于氢能源的开发和燃料电池的应用。

钠和氯化钠被用于食盐的制备。

碳元素是有机物的基础,存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中。

2. 工业应用化学元素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铁元素被用于制造钢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铜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用于电气工程和通信产业。

铝元素以其轻质、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被广泛用于航空、包装和建筑等行业。

3. 医学应用化学元素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钙元素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离子在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中发挥重要作用。

锂元素被用于治疗躁郁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碘元素在甲状腺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4. 能源应用许多化学元素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同时,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到各种元素,如硅、锌、铜等。

1到12族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到12族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到12族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族。

本文将重点介绍1到12族元素,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到12族元素分别是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氟族、稀有气体、过渡金属、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通过对这些族元素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它们在各种领域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1到12族元素的性质、用途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知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重点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1到12族元素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1到4族元素、5到8族元素和9到12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1到12族元素的特点,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1到12族元素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1到12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元素在化学和物理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分类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对不同族元素的性质和行为进行探讨,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最终,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1到12族元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些元素打下基础。

2.正文2.1 1到4族元素1到4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至第四主族元素,它们包括氢(H)、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铍(Be)、镓(Ga)、铟(In)、铊(Tl)、硼(B)、铝(Al)、镧(La)等元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课前导学】
1.碱金属化学性质 ⑴
4Li + O2 == 2Li2O Na + O2 == Na2O2 K + O2 == K2O2 K K + O2 == KO2 (超氧化钾) 2Rb+2H2O = 2RbOH+H2
⑵ 2K + 2H2O = 2KOH + H2 同主族所对应的碱: 从上到下,碱性逐渐增强
Cl2 + 2Br-=Br2+ 2ClCl + 2I- = I + 2Cl2 2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F Cl Br I
Br2 + 2I- = I2 + 2Br-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 NaBr 、KI 溶液为无色 2. 溴水为橙色,碘水为棕黄色 3.溴的有机溶剂溶液的颜色: 橙红色 碘的有机溶剂溶液的颜色: 紫色
无色 无色 橙色 棕黄色 无色 橙红色 无色 紫色
无色 棕黄色
无色 紫色
(3)卤素单质与H2O的反应
2F2+2H2O = 4HF+O2 ↑ Cl2 +H2O = HCl+HClO Br2+ H2O = HBr+HBrO I2 + H2O = HI+HIO
反应越 来越难 以发生
①相似性: 均能与水反应
化学性质相似。
相似性: 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递变性:从F到I,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 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从F到I,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主族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 金属在性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失 电 子 的 能 力 逐 渐 增 强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ds区元素
外围电子构型是(n-1)d10ns1~2,即 次外层d轨道是充满的,最外层轨道上有 1~2个电子。它们既不同于s区,也不同 于d区,故称为ds区,它包括ⅠB和ⅡB族, 处于周期表d区和p区之间。它们都是金属, 也属过渡元素。
f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外围电子 构型是:(n-2)f0~14ns2,或(n – 2)f 0~14 (n-1)d 0~2ns2,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各有14种元素)。
思考与探究
3、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 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 应中发生变化。
每个纵行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不一定相等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和族序数有何关系?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族序数
思考与探究
3、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 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 应中发生变化。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
知识回顾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 素 周 期 表
3个短周期 (1、2、3周期) 周期(7个) 3个长周期 (4、5、6周期) 7个横行 1个不完全周期 (7周期) 主族 (7个) IA ~ VIIA 副族 (7个) IB ~ VIIB 族(16个) VIII族(1个) 8、9、10三个纵行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 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 化。
写出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碱金属 原子序数 周期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锂 3 11 19 37 55 二

地球化学讲义 Lecture2

地球化学讲义 Lecture2

2017年2月16日元素的丰度和性质第一节:元素的性质课程提要:各种角度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chemical bonding;元素的性质与分类;同位素-稳定的,放射性的元素周期表:要掌握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前四排以及一些地球化学意义重要的元素)的英文拼写和发音(Hydrogen, Helium, Lithium, Beryllium),非常有助于我们和国际同行交流。

我们今天将会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系统讨论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一个常用来衡量元素化学性质的参数是电负性,指的是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越强,越强容易形成阴离子,越弱越容易形成阳离子。

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围绕原子核的电子排布系统变化,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间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化学键。

要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需要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够给出电子层排布。

我们常见的主要元素用黄色标出,它们都在前四排,其它元素在岩石中的含量通常低于1000ppm。

为什么过渡族中接近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例如,第四周期的过渡中元素( Fe, Co, Ni)的电子排布方式是[Ne]3s23p63d i4S2, 而它们的二价离子都是丢失了4s轨道的两个电子,电子排布都是Ne]3s23p63d i。

这些元素只在3d轨道的电子数上有差别,最外层都是一样的4s壳层,这就是它们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镧系元素容易失去两个6s电子和一个5d电子或失去两个6s电子和一个4f电子,所以一般能形成稳定的+3价。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的变化。

电离能越低,越容易被离子化。

对同位素质谱分析的意义?离子半径在元素周期表内有规律的变化,离子半径对理解元素的性质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加。

从左到右,离子半径减小,原因是什么?同一个离子,配位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

镧系收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Cu+、Ag+和Au+的半径比其左邻大很多?常用的离子半径数据可以从Shannon 1976的文章中得到。

第一章 化学元素的分布与丰度

第一章 化学元素的分布与丰度
地幔
过渡层(约600km厚),该层是一个温度相当于岩石熔点 的可流动塑性层,也称软流层,在软流层之上统称为岩石 圈。在软流层内进行着不伴随明显成分变化的物质同质多 象转变,如在400-600km的压力下,橄榄石和辉石发生相变:
从Mg2SiO4(镁橄榄石,斜方晶体)转变为 (镁尖晶石,等轴晶系),密度增加10%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地幔
地幔从莫霍面以下到2900km 。 研究地幔的途径: 1)深源地幔包体; 2)幔源派生岩石,如玄武岩等; 3)研究火山岩管中呈包体状的可能为地幔岩石 的样品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地幔
地幔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层
上地幔35-400km, 主要是致密的Fe-Mg 硅酸盐,相
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规律: (1)遵循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规律,如奇偶规律、递减规律 等; (2) 惰性元素丰度大幅度下降。
1.2 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
陨石类型
陨石主要是由镍-铁合金、结晶硅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组成,按成份,分为三类: 1)铁陨石(siderite):主要由金属Ni, Fe(占98%)和少量其他元素组成(Co, S, P,
Cu, Cr, C等)。
2)石陨石(aerolite):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橄榄石、辉石)。这类陨石按照 它们是否含有球粒硅酸盐结构,可进一步分为两类:
1.1 丰度和丰度体系
1.1.2 丰度表示法
绝对含量单位 T kg 吨 千克 % ‰ ppm、μg/g、g/T ppb、μg/kg ppt、pg/g 相对含量单位 百分之 千分之 百万分之 十亿分之 万亿分之 ×10-2 ×10-3 ×10-6 ×10-9 ×10-12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溴水
KI溶液
CCl4
振荡
水层:颜色变浅 CCl4层:无色变为紫红色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小结:卤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决 定 结构 相 似 性 最外层有 7个电子 性质 单质都是氧化剂;都能与H2、 H2O、金属等反应
递 从F→I 变 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 性
氧化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实验】钾、钠与水反应 【现象】 钾熔成小球,剧烈燃烧,在液面快速游动, 发出紫色火焰,并发生轻微爆炸。 【化学方程式】 2K + 2H2O = 2KOH + H2↑ 【结论】 钾的金属性比钠更强
推测:铷和铯与水反应的情况
碱金属与水反应比较
反应程度 单质 与水反应 Li 剧烈 产生氢气 越 Na 更剧烈 产生氢气 来 越 K 轻微爆炸 剧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 Rb 烈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 Cs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1 金 属 2 性 3 逐 4 渐 增5 强6 7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Be
B
Al
金属区
Si Ge As Sb
非金属区
Te Po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研究元素性质的一般方法
随堂练习
3、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稳定 B.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 C.卤化氢稳定性为HF>HCl>HBr>HI D.卤素单质与氢气越难反应,生成物越不 稳定
随堂练习
• 4、NaBr和 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 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 )C A.NaBr和KI B.NaBr和KCl C.NaCl和KCl D.NaCl、KCl和 I2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_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_
[Ar]3d104s24p6
1 [Rn]7s Fr 87
105s25p6 Xe [Kr] 4d 54 14 10 2 6 86Rn [Xe] 4f 5d 6s 6p [Rn] 5f146d107s27p6 118X
科学探究
⒈答案:有七个周期;2,8,8,18,18,32种; 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通 6 式为 ,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为 第一 ns1 ns2;np 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最多只有2个电子,其结尾 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 ,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 1s2 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不同。
f区元素: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最外层电子
数基本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s区、d区、ds区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个, 在反应中易失去,所以都是金属。 ⒋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 又称为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主族序数=外围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副族元素:以外围(n-1)d ns的电子总数判断 ① 电子总数为3~7,ⅢB~ⅦB ② 电子总数为8~10,Ⅷ ③ 电子总数为11~12,ⅠB和ⅡB
图1-23
⑵变化规律:
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②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表明其 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⑶电负性的意义:
①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②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化合通常形成离子键;电负性 相差不大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通常形成共价键;
电离能(I)
价电子构型与电离能 I1 2500 O< N<F<Ne < He 全满
He Ne
He电离能最大
/ (kJ.mol-1)

丰度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重要指标

丰度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重要指标

丰度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重要指标元素的丰度和相对原子质量是研究化学元素性质的重要指标。

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掌握元素的丰度和相对原子质量,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还对实验设计和反应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丰度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与应用。

一、丰度的概念与计算丰度是指某一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出现频率和数量。

我们常用的丰度表示方法有质量丰度和体积丰度两种。

质量丰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某元素在化合物或物质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体积丰度则是指单位体积的某元素在化合物或物质中所占的比例,如以气体为例,可以用体积比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计算丰度需要借助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值。

举个例子来说,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氧的质量是碳-12质量的16倍。

在计算丰度时,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普适性质量比例来推导计算公式。

例如,如果一种化合物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比值计算出氧的质量丰度,即16 / (16 + 12) * 100% = 57.14%。

二、丰度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丰度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丰度越高,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含量越大,因此其性质也更加突出。

以金属铁为例,铁在地壳中丰度较高,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相反,丰度较低的元素,如稀土元素镧(La),在地壳中含量很少,因此具有较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此外,丰度的变化也会对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举例来说,催化反应是指通过添加少量的催化剂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催化剂通常是高丰度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在反应中起到活化物质的作用。

因此,了解元素的丰度和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改进催化反应工艺。

三、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识别相对原子质量是识别元素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元素的质量进行测定和比对,可以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这对于分辨不同元素、确定元素的同位素和进行元素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化学必修2课件:1-1-2 元素性质

人教版化学必修2课件:1-1-2 元素性质

6.氟、氯、溴、碘四种元素,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递变规律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 可以从 KI 溶液中置换出 I2 D.Br2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 Cl2
解析: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Br,故 Br2 不能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 Cl2。
(写出化学方程式)。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 ______强________(填
“弱”或“强”)。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置知,铯原子核外电子分 6 层排布,分别是 2、8、18、18、8、1,原 子序数是 55,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铯与钠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 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2Cs+2H2O===2CsOH+H2↑, 氢氧化铯是强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写出下列方程式: 光照
①D+A: Cl2+H2=====2HCl 光照
②A+B: Cl2+2HBr=====2HCl+Br2
; 。
解析:根据气体颜色可以判断 A、F 分别是 Cl2、Br2;Cl2 能够与 H2 见强光发生爆炸,因此 D 是 H2;B、E 是 HCl 和 HBr 气体,由于 A 可以与 B 发生反应生成 Br2,因此 B 是 HBr,E 是 HCl。
解析: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故溴单质与 H2 的反应比碘单质与 H2 的反应更剧烈,A 正确;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金属性最弱,故锂原 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故氟原 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B 正确;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故钾与水的反应 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 正确;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 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 错误。

第二章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

第二章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

第二章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2.1 元素丰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1.1丰度和丰度体系自然界一切物体,如宇宙天体、地质体、生物体等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的全部化学元素总重量(即自然体的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自然体中的丰度。

因此,元素丰度就是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丰度通常是指元素在较大自然体中的平均含量,如元素的地壳丰度,元素的地球丰度,元素的太阳系丰度等。

如果这个自然体占据一个较小的空间位置时,习惯上称为元素的平均含量。

如花岗岩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某矿区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等。

无论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如何发生变化,研究自然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演化始终是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

其中化学组成又是首当其冲的。

因而自然体的元素丰度研究是地球化学领域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别是地球化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著名的地球化学家,如克拉克,华盛顿,维尔那茨基,费尔斯曼(A.E.Ферсман),以及戈尔德斯密特都曾致力于化学元素丰度的研究。

克拉克一生从事丰度研究达40余年,前后共发表了五版元素丰度的资料。

克拉克被公认为地球化学的最早奠基人之一。

由于条件所限,早期的元素丰度工作主要是指地壳元素丰度,确切地讲是大陆地壳丰度,而且局限在主要元素。

由于当时对地壳结构模型的认识还很模糊,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比较粗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从光谱技术探测太阳系和宇宙体的元素丰度,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勘测和地质科研实践,提高了对地球、地壳内部构造的认识,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资料,使得元素丰度的工作向更大尺度和更小尺度两方面的延伸,通过众多地球化学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建立起比较系统的丰度体系,如表2.1所示。

表2.1元素丰度体系**(据黎彤、倪守斌,1990,改编)在这一领域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黎彤。

他从60年代起,针对国外学者计算丰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计算了地壳元素丰度。

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2 课件(共24张PPT)

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2 课件(共24张PPT)
(B )
A.水中 B.煤油中 C. 汽油中 l4中
3.碱金属的原子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电子,形成阳 离
子,它们都可以还做原 剂,在碱金属中,
密度最小的L是i
,熔点最低的Cs

,金属性Cs最强的是

4.钾和钠各1g,分别与足量的水反应,其中,
反应更剧烈的是 K ,在标准状况下,
Rb、Cs与水即燃烧爆炸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Li Na K Rb Cs
颜色 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熔点

导电导热

递变 密度变化 逐渐变大(K例外)
规律 熔沸点变化
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P7学与问
卤素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F
9
电子层排布

Cl
17

Br
35

I
53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构
决定
性质
F Cl Br I
相同点: 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递变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相似性: 容易得到1个电子,单质 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
递变性: 原子核吸引电子
的能力减弱 从F---I 越来
越难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F2>Cl2>Br2>I2 生成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B.NaCl、KCl和I2 D.KCl和NaCl
8.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D ) A.还原性:HF>HCl>HBr>HI B.稳定性:HF<HCl<HBr<HI C.与水反应的难易:Cl2>Br2>I2>F2 D.沸点:F2<Cl2<Br2<I2

1.1.2元素的性质与结构ppt

1.1.2元素的性质与结构ppt

2、与H2O反应 2Li + 2H2O = 2LiOH + H2 ↑(较慢) 2Na + 2H2O = 2NaOH + H2 ↑(剧烈) 2K + 2H2O = 2KOH + H2 ↑(很剧烈) 反应通式: 2M + 2H2O = 2MOH + H2 ↑
[碱性强弱]
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 [注意] CsOH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碱。
★小结: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性
IA 金属
F2的氧化性最强ⅦA 非金属
Li
电子层数↑
F
Na
原子半径↑
Cl
K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Br
Rb
失电子能力↑
金属性↑
Cs
还原性↑
得电子能力↓ I
非金属性↓
At
氧化性 ↓
Fr
生成的碱碱性↑ 生成的氢化物
(HX)稳定性↓
Fr还原性最强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4.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 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 器。
练习:
1、下列关于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
A、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
B、氯化铷属离子化合物
C、稳定性:Rb2CO3<RbHCO3 D、铷的熔沸点比钠高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单质( D )
(A) 熔点依次增加
(B)密度依次减少
件从越F来2→越I2苛, 刻与,H2生反成应的的剧氢烈化非程物质金度稳属氧定逐性化性渐越性逐减越强渐弱,强减,则。弱与单H( 2H反F应> 条 HCl> HBr> HI)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1】 2NaBr+Cl2=2NaCl+Br2(橙红色) 氧化性:Cl2>Br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hondrites
• • • • Primitive achondrites – Acapulcoite group – Lodranite group – Winonaite group Asteroidal achondrites Lunar meteorite group Martian meteorite group (sometimes called "SNC meteorites") – Shergottites – Nakhlites – Chassignites – Other Martian meteorites, e.g., ALH84001
如何获得太阳的化学组成?
• 绝大部分元素含量可以通过测量太阳的光 球谱图获得 • 太阳色球、日冕、太阳高能粒子、太阳风、 宇宙射线有助于测量含量低或者吸收谱图 不明显的元素 • 碳质球粒陨石的测量-非挥发性元素
CI型球粒陨石和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对比
陨石的分类
• 石质陨石(94%)-stony meteorite 球粒陨石(86%, chondrite)和非球粒陨石 (8%, achondrite) • 铁质陨石 (iron meteorite) • 石铁陨石 (stony-iron meteorite)
• •
II) Stony–iron meteorites
– Pallasites • • • Mesosiderite group Main group pallasites Eagle station pallasite grouplet Pyroxene pallasite grouplet –
CI 球粒陨石,原始地幔,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 Sun and McDonough, 1989, Journal Geol. Society London
全地球:McDonough and Sun 1995, Chemical Geology
地核:McDonough, 2003,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Chart of nuclides: 稳定谷,水滴模型。 Magic number:当中子或者质子个数符合魔术数 的时候,原子核非常稳定。
阅读材料
• 《Geochemistry-An introduction》25-40页,地 球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陆壳:Rudnick and Gao, 2003,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岛弧玄武岩: http://georoc.mpch-mainz.gwdg.de/georoc/
第二节
元素的性质
课程提要
• • • • 各种角度的元素周期表 镧系收缩与离子半径 元素的性质与分类 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
地球和CI球粒陨石-找不同
• 地球有太多Fe,其Fe/Mg比碳质球粒陨石高 • 地球的O同位素和碳质球粒陨石的不一样 • 二者的Cr和Ti同位素组成不一样
从硅酸盐地球丰度制约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如何获得陆壳平均成分
• • • • • 地震资料 大规模测量出露的样品 细粒沉积岩 地热,中微子 思考:这些方法各有哪些局限?
丰度(abundance)
定义: 元素或者物质在较大体系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为什么要研究元素的丰度?
史上被引用最多的地球化学文章:
S.-s. Sun, W. F. McDonough,1989, 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Journal of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v. 42, p. 313-345.
元素周期表
掌握常见元素的英文单词拼写和准确发音。
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

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特别要注意过渡族元素
离子半径的变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低价到高价,配位数。 R.D. Shannon,Acta Cryst. (1976). Revised Effective Ionic Radii and Systematic Studies of Interatomie Distances in Halides and Chaleogenides.
III) Iron meteorites
– Magmatic iron meteorite groups • IC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AB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C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D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F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G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IAB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IE iron meteorite group • IIIF iron meteorite group • IVA iron meteorite group • IVB iron meteorite group Non-magmatic or primitive iron meteorite groups • IAB iron meteorite "complex" or clan (formerly groups IAB and IIICD) – IAB main group – Udei Station grouplet – Pitts grouplet – sLL (low Au, Low Ni) subgroup – sLM (low Au, Medium Ni) subgroup – sLH (low Au, high Ni) subgroup – sHL (high Au, Low Ni) subgroup – sHH (high Au, high Ni) subgroup • IIE iron meteorite group
上地壳的稀土元素特征:
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 问题:上地壳在什么温度压力下形成?
水圈-水=?
• Na+,Cl-,Mg2+,Ca2+,CO32-,HCO3, …… • 有机物 • 化学组成时空的变化 • 源(source)和汇(sink) • 循环的概念 • 人类的影响
一些重要参考文献和数据库
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14年2月21日
第一节 元素的丰度
课程提要
丰度的定义,为什么要了解丰度? 储库和端元的概念 如何估计储库(例如太阳和陆壳)的元素丰度? 代表性的储库:太阳系,球粒陨石,地球,地 核,硅酸盐地球(原始地幔),陆壳(上中 下),各类玄武岩,水圈,人为储库
截止2012年2月17,Cited by 7436.
截止2013年2月28日Cited by 8385
截止2014年2月20日Cited by 10996, 一年增加2611次
丰度的地球化学意义
• 地球化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太阳系和地球的化学组成 • 元素丰度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背景基础 • 丰度变化反映地质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分异 • 简化复杂的科学问题
根据水溶性分类:可溶元素、中度可溶元素、难溶元素。 地球化学意义:陆壳的风化和海水的形成。
按照元素的挥发性:高度挥发(<600K),中 度挥发(600-1240K),难挥发(>1240K)
根据离子在硅酸盐熔体中的位置: 成网离子(元素)和解网离子(元素)
• 主要元素(major element): 有哪些?
简化复杂的科学问题
稀土元素蛛网图(均一化图) 问题:为什么要均一化?要用什么来均一化? 思考:元素排列的顺序是什么?
月球 大气和海洋
大气和海洋
地壳
星云物质 地球 岩浆海
原始 地幔
不均一 的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如果假设地球的成分和CI球粒陨石一样,则元素在地球各个 储库中的加权平均应该和球粒陨石一致,因此利用丰度反映 地质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分异。
思考:什么是离子半径?
• 离子可视为球体,假设阴、阳离子半径之和等于离 子键键长,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实测键长值中推 引出离子半径。 • 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子电荷和离子本身的 电子分布,但还要受离子化合物结构型式(如配位 数等)的影响。 • 阴离子半径较大,1.3~2.5Å;阳离子半径较 小, 约为0.1~1.7Å。 • 根据阴、阳离子半径值可导出阴、阳离子的半径和 及半径比,这是阐明离子化合物性能和结构型式的 两项重要因素。
• 次要元素(minor element): 1-0.1 wt%
•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0.1 wt%.
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
• 分配系数: 最常见的定义-某元素在热力学平衡的两相 之间含量的比值,矿物/熔体DM=[M]矿物/[M]熔体 • 矿物/熔体DM>1,相容元素 • 矿物/熔体DM<1,不相容元素 • 矿物/熔体DM是温度、压力、矿物成分、熔体成 分、氧逸度等的复杂函数

如何获得全地球成分
•星云平衡凝聚模型:不同挥发性的物质依次凝聚 •结合全球地震波的观察和矿物学 •原始陨石和太阳系星云成分 •橄榄岩-玄武岩熔融的岩石地球化学模型 •其它方法-地热,中微子 全地球=大气+地壳+地幔+铁质地球 =原始地幔+地核 什么是原始地幔?
地球和CI球粒陨石-找相同
• 地球的主要造岩元素比值(Si、Mg、Fe、S、Al 和Ca)和太阳系以及球粒陨石组成一致。 • 地球和CI球粒陨石都富集难熔元素,其它球粒陨 石相对亏损难熔元素。 • 如果地核有少量Si,二者的Mg/Si相同,而普通 球粒陨石和方辉球粒陨石的Mg/Si较低。 • 虽然地球中度挥发元素较亏损,但是其亏损的模 式和CI球粒陨石一致,特别是Mn和碱金属一致。 • 地球和碳质球粒陨石的53Cr/52Cr-53Cr/55Mn同位 素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