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身高的变化》PPT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身高的变化》PPT课件

比较平均数。
149.6>149.5 甲班同学的平均
甲班:
身高比乙班高。
( 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10=149.6
乙班:
( 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10=149.5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 (单位:cm)
第5课时 身高的变化(2)
情境导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怎么比较合适呢?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还是比比平均身高吧。 可以把数据分段看一看。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 (单位:cm)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 男生中所处的位置 有变化吗?
一二年级低于全市水平, 三年级等于全市水平, 从四年级开始高于全市 根据上图,回答右面的问题。 水平。
已知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cm,据此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 时的身高应该在161~167cm范围内。
答案不唯一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165 cm
身高/cm
总结
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 ①比较两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②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③把两组数据分段整理,再分段比较。

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知识回顾
条形统 计图可以清楚 的看出数量的 多少。
折线统 计图不仅能看 出数量的多少 ,还能看出增 减变化情况。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 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中国最南的位置在南沙 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最北的 位置在漠河县,从南到北,距 离在5000公里以上,而且温度 相差也特别大。
2007年男、女生患近视人数最 少,一共是15人,2012年男、 女生患近视人数最多,一共是 108人。(答案不唯一)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计2013年 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该年级男生患近视的变化趋 势是从2007年至2012年呈上升 趋势,其中2007年至2010年上 升平缓,自2010年起快速上升。
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1)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男生 女生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与同伴交流。
甲乙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温度/℃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5 6 月份
甲市 乙市
4
小试牛刀
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 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甲市的气温是先上升 再下降,乙市的气温是先 下降再上升。
甲乙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135
38
(合理即可)
不锈钢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合理即可)
2. 某校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每人都用100粒
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粒数记录如图所示。
(1) 按发芽的粒数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发芽粒数段
六(1)班的人数
六(2)班的人数
60以下
知识讲解
0
1
2
3
4
5
6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知识讲解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巩固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通过比较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认为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把数据分段看看。
我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甲Biblioteka :132,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知识讲解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中表示甲、乙两班的统计图。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让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对于这两个难点,我将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特点。

3.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六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2019年11月)

六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2019年11月)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0
90 100
65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60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第十二册 姚美芳
3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C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2001年1月
0
90 100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60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0

北师大版《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完美版1

北师大版《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完美版1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3)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 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标明图例)。 (2)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的 变化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随堂小测1.右图是某校2006~2012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某地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这一年中,该地( 1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7、8)月 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 5 )月和( 6 )月这两个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例题解读
我们已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一个复式折线统 计图。
上面的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红色的折线表示…… 这样的图,一下子就看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 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 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 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 什么?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 记录。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易错提醒
【例】下面是实验小学五年级(1)班和(2)班两支篮球队四 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请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错因分析:①处缺少图例,②处未注明数据,③处单位不统 一,应用折线表示。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1、在春节图片和视频中重温春节生活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环保意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汉字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3.通过辨识甲骨文字或阅读有关文字的故事,不断寻找、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对我国汉字文化产生喜爱之情。 4.经历三次认知冲突后意识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5.经历实验和数据分析,理解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6. 跟随爸爸或妈妈上一天班并记录相关信息,或者对父母进行访问并记录。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1节扇形统计图》课件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1节扇形统计图》课件
鸡占 鸭占 ( 25 ) % 20%
(1)鸡的只数是兔、鸭总数的百分之几? 25%÷(55%+20%) =33.3%
(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百分之几? 20%÷25% =80%
课堂练习
3.(基础题)下面是王阿姨家养的观赏鱼 种类的扇形统计图,其中虎头鱼有80条,你 能算出每种鱼各有多少条吗?
80÷40% =200(条) 红帽鱼: 200×25% =50(条) 珍珠鱼: 200×20% =40(条)
课堂练习
2.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⑶你觉得六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够吗?你有什么好建议? 因为8.64时<10时 所以六年级睡眠时间不够 建议:减少自习时间和活动时间。
课堂练习
思维创新 提升培优 基础巩固
课堂练习
1.(基础题)右图是六(1) 班图书角图书数量情况 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回 答问题。
文艺书 45%
数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
扇形统计图
新知导入
笑笑昨天对家里的温度进行了记录,并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从 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上午8点到下午1点温度不断升高,下午1点到2点气温最高,2点到4 点温度不断下降。
答案不唯一。
新知导入
笑笑家8:00~16:00温度的变化情况
这是什么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表?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鱼、禽、肉、 蛋类15.8%
奶类和 豆类 11.8%
蔬菜和水果类占总摄入量的 23.7%。
谷类 47.4
%
鱼、禽、肉、蛋类占总摄入量 的15.8%。 奶类和豆类占总摄入量的11.8%。
油脂类占总摄入量的1.3%,是 最少的。
油脂类1.3%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WORD版教案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WORD版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1—6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力目标: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情感目标: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们回想我们这里近3个月的下雨情况。

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

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选用那种方法最好?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怎样制作?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

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分析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

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

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

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激发兴趣,走向生活。

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的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经受了简洁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的根底上进展的学习,又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根底。

由于制作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要考虑的方面较杂,费时又多,而用Excel软件制图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不必在制图上犯难学生,故北师大版教材建议在方格图上考核学生,甚至建议可直接消失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拟中学习。

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统计观念。

即,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力量;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推断力量。

我们已经形成统计教学以引导学生经受完整的统计过程为进展统计观念的熟悉。

但是,我们是否还要辩证地看到让学生经受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每一次统计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受全过程,而是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有所侧重地组织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某个片段,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居于这样的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把简洁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从统计图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分析统计数据的作用;观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用制作统计图的片段中感受电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锁定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依据所学统计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主要采纳情境教学法及用Excel帮助教学的方法进展授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沟通、动手操作进展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首先选择了教材创设的投球情境为课堂的主要资源。

扫瞄前面有关统计图的教材,本节第一次消失数据是小数的,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参考其他,大多是统计班上男女同学、不同地区人口,或温度的内容,且不在方格图中呈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身高的变化》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身高的变化》课件
0பைடு நூலகம்
女生 男生
06 07 08 09 10 11 12 年 份
(2)男生、女生患龋齿最多的是 2006 年,一 共 167 人。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从2006~2012年患龋齿的总人数在减少, 从总体上看,男生和女生患龋齿的人数呈减 少的趋势。
(4)调查本班有多少人患龋齿?占全部人数的 几分之几?
参赛队伍基本上呈增加趋势, 越来越多的同学对机器人制作感兴趣。
拓展应用
右图是某校2006 ~2012 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你看懂 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答:这是个复式折线统计 图,反映了2006 ~2012 年男、女患龋齿的人数变 化趋势。
人数 90 85 80 75
70 65 60
根据两人的成绩,应该派谁去参加比赛?
可以比较两人的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小明 小华
14.6s; 14.49s。
然后分析计算结果, 作出决定: 小明的成绩较好,可以派小明去参加比赛。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参赛队伍/支
200 200 200 200 201 201 201 6789012
答:有变化。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数164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答:大概165cm。
派谁去参赛
小明的班上要派一名选手参加校田径运动会的100m短跑比赛,小 明和小华都希望自己能参加比赛,他们在训练中10次的测试成绩分 别是(单位:s):
小明:14.5,14.9,14.2,15.0,14.7,14.1,14.4,13.9,15.5, 14.8。 小华:14.8,14.4,16.1,13.5,14.3,14.2,13.2,15.0,15.1, 14.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统计图的选择》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统计图的选择》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说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比较合适呢?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 下面是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三幅统计图,同学们仔细视察,然后小组讨论,并 派一位代表将对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课件出示: 教材第59页三种统计图) 学生看图后进行小组讨论。 师:从哪幅图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 生: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应了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师: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呢? 生: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的多少。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图来表示和交 流。 4.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 表示信息。 5.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1【练习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

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练习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一.课本练习谈话导入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

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一吗?小结学习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

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二.自主学习天地P55第1、2题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3、实践大本营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自由叙述。

四、小结: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P55-56。

2、小结: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数学教案: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

5.4《身高的变化》(教学课件)六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5.4《身高的变化》(教学课件)六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118
( 110 ) ( 0)一
118 125 132 139 145
155
120 127 135 141 147 154
一到六年级笑笑身高与全市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3
12
5 13
7
2
12
5
15
14
14 7 14
5 15 4
113
5
9
全市女生平均身高 笑笑身高





年级
达标练习
身高/cm
( 160)
(140×6+150×4+55)÷10 =1495÷10 =149.5cm
小试牛刀
右面是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1)从这个扇形统计图 中,你知道了什么?
食品 36%
文化 20%
食品支出最%
水电气 10% 赡养老人 16%
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六年级
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有变化
探索新知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 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165 cm左右
探索新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 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比较最 高的身高。
六年级(1)班 六年级(2)班
课后作业
作业: 本节课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什么?写一
写,然后小组交流。还有什么疑惑?
Thank you!
数学成绩情况。(单位:分)
按分数段整理数据,并分析预测哪
六(1)班数学成绩
98 91 69 94 84 97 100 93 83 96 94 93 99 97

六 复式条形统计图、折形统计图整理与练习

六 复式条形统计图、折形统计图整理与练习

《复式条形统计图、折形统计图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59---63页的内容及总复习第23、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册所学统计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一)引入板题,示标导学1.创情板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本册所学的统计知识。

师:我们在本册学习了哪两种复式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预设生1:一种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一种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预设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楚的看出不同项目的数据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反映出两种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师: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预设生:(1)单式统计图只用一种直条(一种折线)表示统计项目,复式统计图用两种直条(两种折线)表示不同的统计项目。

(2)复式统计图要用不同的图例对直条(折线)进行区别,而单式统计图则不需要。

(汇报的不全面的,或老师或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与练习。

2.出示目标:【1.系统巩固本册所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整理知识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统计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与复习,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喜悦,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3.出示复习指导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自学,怎样自学呢?请自学指导来帮助我们。

(认真看课本59——63页的例题,重点看问题解决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百分数及应用+数据处理)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百分数及应用+数据处理)PPT教学课件

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百分数及应用
知识梳理
1.百分数的认识①表示来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②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形式, 而是先写分子,再在分子后面加上“%”,读 作百分之几。
百分数及应用
2.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
7.书店打七五折销售图书,小明买书花了15元钱,小明节 省了多少钱?
原价的75%
解:设小明买的书原价是x元。
75% x =15 x =15÷75% x =20
20-15=5(元) 答:小明节省了5元。
百分数及应用
8.某电视机厂今年电视机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二成。今年生 产电视机48万台,去年生产电视机多少万台?
数据处理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优点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 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 关系。
数据处理
2.统计图的选择
各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百分比
扇形
条形 特点
描述数据的多少 反映事物的增 减变化情况
折线
数据处理
3.整理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段统计时,可以采 用画“正”字的方法,并填写分 段情况统计表。
统计数据的过程有:收集数 据、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 表、绘制成统计图、分析数 据。
几。
百分数及应用
2.判断题。
(1)生产102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2%。( × )
(2)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也就是约占20%。 ( √ )
(3)2%和1200的意义相同。 ( × ) (4)10克白糖放到100克水中,糖水的含糖率是10%。( × )

2019秋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_身高的情况

2019秋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_身高的情况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153 154 155
155 156 158 158 158 159 160 160 162
162 165 165 165 166 168 170 172 174
中位数
90S
可以用中位数估计平均值
最大值
star t
读一读 教材P61
分组整理数据
cal
重点:学会将数据分段整理进行统计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
读一读 教材P61
分组整理数据
下表是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cm) 数据杂乱没有规律
整理上表的数据。 165 148 168 150 160 155 154 160 153
145 147 159 162 165 133 141 158 149
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按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 行归类、分组、整理的过程叫做数据的整理。
数据采集
数数据据整整理理(或数据数处据理处)理
数据分析
测量每 位同学 的身高
根据需要对 数据进行排 序或统计
根据需要绘 制统计表或
统计表
统计图
统计图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165~169 169以上
错误分析:
分数段/分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 人数
分段起点和终点的标准不清晰,分段整理数据时,数据段起点和终点 的数也在统计范围之内,所以设置起点和终点时要避免重复、遗漏
规范解答
教材疑难 运用表格法解决数据分析问题[教材P62T2] 【例2】下面是淘气所在学校六(2)班男、女生的身高分布照片,男生和女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优质课课件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优质课课件
体 6201育%6
李明班上同学参加球类活动情况统计图
2001年3月25日制
篮球
19% 其它5%
足球
18%
羽毛球 26%
乒乓球 32%
观察以下三幅扇形统计图,小组讨论 :这些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说说什么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有什么特点?
(1)1999年我国 (2)我国土地 (3)某班学生参加课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知道:
1、扇形统计图都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 也就是100%。 2、扇形统计图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各部 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3、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 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4、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部 分数量的大小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扇形统计图
360
圆心角
口答:
360 的30%是( 108 ) 360 的10%是( 36 ) 360 的60%是(216 )
在这个圆里共有( 6 )个扇形。
某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情况统计图
2011年11月25日制
1文 300娱%8
3美 106术%
城乡人口统计图 状况统计图
外活动小组人数统计图
市镇人 口 30.89%
乡村人口 69.11%
高原 山地 26.04% 33.33%
盆地
18.75% 平 原 丘陵 11.98%
9.90%
文娱 30%
美术 10%
体 育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议一议: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1、圆代表总体;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品)五 数据处理 4 身高的变化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品)五 数据处理 4 身高的变化
可以比较平均身高。
甲班的平均身高: (132+155+134+147+164+15 9+143+154+153+155)÷10
=149.6(厘米)
乙班的平均身高: (148+152+147+149+148+149 +143+153+152+154)÷10
=149.5 (厘米)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 130
(110 )115●





六 年级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淘气的身高
在___一__、___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 在_____三___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 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

122

( 110)11一5




●154
六 年级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身高/cm
(170 )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160 ) ( 150 ) ( 140 )
154

●153
145

138
1● 43

( 130 ) ( 120 )118●
124 ● 12● 2
130
1●35
甲、乙两地2018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第五单元 第5课时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 第5课时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132 155 134 147 164 159 142 154 153 155 乙班: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方法一 比较最高身高。
164cm>154cm,甲 班的最高身高比
乙班的高。
最高身高是个 例,不能代表
班级全体。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132 155 134 147 164 159 142 154 153 155 乙班: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A.小刚先到达终点 B.小强先到达终点 C.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
下图是深圳市金威啤酒厂1999~2002年啤酒产量 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四年中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多( 2 )万吨。 2.2002年实际完成计划的( 112.5)%。 3.( 2001 )年的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高的多些。
20
六(2)
15
10 5
0
某次测试两个班数学成绩情况统计图
六(1)班
六(2)班
30
28
25
26
20
15
10 5
22
24
22
66
0
3.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算优秀,那么两个班 的优秀率分别是多少?
六(1)班 28÷40=0.7=70% 六(2)班 26÷40=0.65=65%
4.再说说你认为哪个班的数学成绩好些,并说 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潮服装厂2001年上半年成人、儿童服装产量统计图
单位:套
5700 5400 5100 4800 4500 4200 3900 3600 3300 300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成人服饰

儿童服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苏潮服装厂2001年上半年成人、儿童服装产量统计图
一月
二月
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制作时要注意什么?
2 5 10
32 28 22 16.5
32.5 26 19 11.5 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十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一 二 月 月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 1994年至2000年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
利 润 年

万 部

元)

1994 年 30 40
1996 年 40 46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平均气温
2 5


六 七 八


十一 十二
11.5 5
C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2001年1月 单位:摄氏度
35 30 25 20 15 10 5 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1.能看懂并能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 义与信息。 2.能独立的制作与自身现实生活有联系 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图例的意义。 能正确区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 优缺点。 3.能对形成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的分 析,提高同学们主动地分析问题,进而 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价值。
1999 年 65 90
2000 年 100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单位:套
5700 5400 5100 4800 4500 4200 3900 3600 3300 300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2007年1月
成人服饰 儿童服饰
5600
4200 3300 2900 3000 2400 2500 1900 3600 3000 3200 390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